曹湘洪院士:氢能开发与利用中的关键问题

长期以来,氢气主要在炼油及化工行业作为原料使用。1839年英国的Grove发明了燃料电池,用氢气与氧气发生电化学反应,产生电流。从此以后,燃料电池技术不断进步,现在氢燃料电池汽车已投放市场,兆瓦级燃料电池发电的工业示范项目已在计划中,氢气作为重要的二次能源的潜力开始逐步被人们认知。

但氢气能否真正成为未来重要的二次能源,持怀疑态度的人仍然很多。因此有必要从氢能对化石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等一次能源的高效利用、氢能的环保效益和减排二氧化碳效果、氢能开发利用对产业结构调整的带动作用、氢能使用中的安全风险控制等方面深化对氢能的认识,促进氢能的开发和利用,加强氢能开发利用技术的创新,使我国氢能的开发利用跟上世界先进水平。

氢能是实现一次能源高效利用的最有效途径

氢气的能量密度为140MJ/kg,是汽油能量密度(43MJ/kg)的3.25倍,固体燃料能量密度(50MJ/kg)的2.80倍。氢气可来自化石能源,包括煤(含高硫煤等劣质煤)制氢、石油焦和渣油(含高硫石油焦、劣质渣油、石油沥青)制氢、天然气制氢等。虽然这些技术仍在不断改进,但已经相当成熟。

氢气也可来自可再生能源,自然界大量存在的生物质可气化制氢,水力发电、风力发电、太阳能发电产生的电可电解水制氢。风电、太阳能发电是不稳定电源,为保证电网安全,有上网比例限制,利用弃风的风电、弃光的光伏电电解水制氢,将氢气压缩或液化后储存,有利于解决“弃风、弃光”问题。大型电厂可利用峰谷电电解水制氢,将氢气储存起来,作为燃料电池汽车的动力源。氢气还可以来自工业过程排放的含氢尾气,如钢铁厂的焦炉煤气。

美国能源部提出了煤制氢-燃料电池发电工厂的生产流程:
煤制氢-燃料电池发电工厂的生产流程图 ▼

采用煤气化-高温脱硫-高温陶瓷膜分离制氢-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发电方案,工厂的总热效率(高热值基准)可达65.2%。

煤制氢-联产电力工厂的生产流程示意 ▼

采用煤制氢、氢气燃气透平发电、氢分离器尾气(含CO,CO2,H2)燃气透平发电的煤制氢-联产电力流程,包括CO2回收系统的整体热效率(高热值基准)可达到59%。

日本电力(J-power)公司正在开发IGFC(煤气化和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集成发电)技术,其能源效率有望达到55%。
这些研究表明,以煤为原料的IGFC技术及氢-电联产技术的能源效率都可明显高于正在研究开发的能源效率达到48%的新一代超临界发电技术。

氢能是最清洁的二次能源

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受发展阶段及发展方式、人口及消费模式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能源消费总量快速增长,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许多地区雾霾天气经常出现,二氧化碳排放总量跃升至世界首位,调整我国能源结构是解决问题的重要措施。

控制能源消费总量、调整能源消费结构成为我国必须着力解决的问题。面向未来,我国的能源结构中,可再生能源及核电的比例会逐步上升,然而国情决定在很长的时间内,化石能源仍是主要能源,且化石能源中煤炭是主要的一次能源的格局不会改变。必须高度重视化石能源的高效清洁利用,尤其是煤炭的高效清洁利用。通过转化成氢能不仅可实现煤炭等化石能源的高效利用,而且利用过程的清洁环保程度高于电能、油品等二次能源。

从化石能源制氢过程分析,煤炭(包括劣质煤炭)、石油产品(包括高硫渣油、石油焦或石油沥青)、天然气采用如下图的非催化部分氧化气化制氢:
常规煤或渣油气化制氢工艺流程示意 ▼

原料中的碳和氧气在高温气化炉内发生反应,生成合成气,合成气的主要组成为一氧化碳、氢气、二氧化碳,还含有原料中硫化物转化成的硫化氢,原料中的重金属会聚集到气化炉排出的灰渣中。

对于天然气制氢过程,因天然气本身清洁,合成气不会含硫化氢,也没有重金属排放,其流程更简单。合成气经过水煤气变换,脱除硫化氢、二氧化碳后,通过变压吸附即可得到高纯氢气,硫化氢经过脱硫制硫装置可转化成硫磺加以回收利用。整个过程不产生氧化氮,氧化硫排放量也很低。

中国华能绿色煤电示范工程 ▼

2012年中国华能集团公司在天津建成IGCC示范电站,装机容量265MW,采用2台干式粉煤加氢气化炉,生成的合成气净化后进燃气轮机发电,长周期运行结果显示,粉尘排放量为0.6mg/m3,SO2排放量为0.9mg/m3,NOx排放量为50mg/m3,其中NOx排放由燃气轮机发电过程产生。

天然气制氢采用下图的水蒸气重整工艺,某天然气蒸汽重整制氢装置的工艺数据如下表所示。

天然气蒸汽重整制氢工艺流程示意 ▼
天然气蒸汽重整制氢装置的工艺数据 ▼

该工艺技术成熟,工业化生产经验丰富,高热值当量热效率可达83.9%。该过程中,蒸汽重整反应在并列管式反应炉中进行,反应温度850℃,压力1.5~3.0MPa,反应炉烟气中含有NOx,虽然与天然气气化制氢工艺相比有一定量的NOx排放,但也是清洁的制氢工艺。

从作为能源利用的过程看,氢气在燃料电池中与氧气反应产生电,生成水,没有任何污染物排放。
综合化石能源制氢与氢能利用的全过程,氢能是最清洁、最环境友好的二次能源。从全寿命周期看,氢燃料电池汽车才是最接近零污染排放和最低二氧化碳排放的汽车,并且氢能利用方式具有高能源利用效率,因此氢能是化石能源高效清洁利用的最佳方式。正因为如此,世界上一些知名的汽车公司和能源公司都十分重视氢能及燃料电池技术开发,如戴姆勒奔驰汽车公司始终将燃料电池汽车视为可持续交通的终极解决方案;壳牌公司认为氢能将成为未来汽车的主要动力之一。
美国加州对机动车排放的管控世界领先,2011年12月加州环保局空气资源董事会发布的“先进清洁汽车”报告提出了“先进清洁汽车计划”,明确在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上继续担任领先角色,要协调低排放汽车、零排放汽车和清洁燃料的销售,期望的目标如下图,
美国加州道路行驶轻负荷车的期望目标 ▼

到2040年新车销售中零排放汽车销量接近100%,2050年道路行驶汽车中氢燃料电池汽车约占60%,与电动汽车合计占道路行驶汽车的87%。加州“先进清洁汽车计划”也印证了氢能是最清洁和高效的二次能源。

发展氢能将有力推动产业创新和产业转型

发展氢能可以实现化石能源的高效清洁利用,可以成为风电、光电等不稳定电能的大容量储能手段,是能源利用上的一项重大变革,这项变革是一个逐步推进的过程。目前处于市场起步阶段的燃料电池汽车成本高,加氢站建设、氢气的储存运输投入大、运行费用高,暂时难以被市场接受并大规模推广,但是随着技术的进步及市场规模的扩大,其经济性会明显改善。如丰田汽车公司2014年12月开始向市场发售Mirai燃料电池汽车,其2014年电池堆的成本是2008年的1/20。从事燃料电池汽车研究的专家预计,未来燃料电池汽车的成本将与同级别的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内燃机汽车相当。
燃料电池是氢能利用的最佳方式,燃料电池汽车的开发与推广将使传统内燃机汽车、汽油、柴油逐步失去市场,传统汽车产业、炼油业是受到直接冲击的产业,与其相关的一批产业会间接受到冲击。与炼油业相关的产业就有石油开采、石油与成品油运输、石油与炼油工程、石油与炼油装备制造等等,涉及面非常广。
顺应氢能的发展,将石油加工、油品销售转变成制氢、储氢、氢气销售,炼油行业将会在转型中获得新生;将内燃机汽车制造转变成燃料电池汽车制造,内燃机行业也将从产业创新中得到新的发展。
充分认识氢能的开发利用将会给已有产业带来冲击以及给产业转型、产业创新带来的机遇,应对冲击、把握机遇、未雨绸缪,积极参与科技创新、产业创新,适时实施产业转型才是正确的选择。

氢能开发利用中的安全风险是可以控制的

氢气是一种易燃易爆气体,在空气中的爆炸极限是4%~75%(φ),发展氢能时人们最担心的是氢能使用的安全性问题。国内外物理危险性类似氢气的气体利用及制氢用氢实践证明,氢气利用中的安全风险是可以控制的。
乙炔俗称电石气,相对分子质量为26.04,气体密度为1.16kg/m3,熔点为-80.8℃,沸点为-84℃,易燃易爆,在空气中的爆炸极限是2.3%~72.3%。因分子中有不饱和的炔键,化学性质活泼,在液态和固态下,或在气态和一定压力下就有猛烈爆炸的危险。可是利用其在氧气中燃烧可达3600℃的特性,将其广泛应用于气焊和气割。氢气在空气中的爆炸极限与乙炔相近,但其密度小,仅为0.0899kg/m3,密度仅为空气密度的1/14,轻微泄漏很容易在空气中向上逸散,乙炔的密度是空气密度的90%,泄漏到空气中时其扩散比氢气要困难得多,与乙炔气相比氢气发生着火爆炸的危险性要小,应该可以像乙炔那样广泛应用。
关于氢气的安全风险控制,国内外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炼油厂内一般都有制氢装置和采用加氢工艺的油品加工装置,而且采用高温高压加氢工艺进行油品深度加工的装置越来越多,制氢用氢超过50kt/a的炼油厂越来越多;中国神华集团1Mt/a直接法煤制油项目中煤制氢装置的产氢量约为120kt/a,用氢装置都是高温高压装置。大量制氢、用氢的炼油及现代煤化工工厂极少发生制氢用氢系统的着火爆炸事故。
为开发和推广燃料电池汽车,全球已建成运行的加氢站超过200座,还没有发生过加氢站着火爆炸事故的报道。2016年7月笔者专门赴日本进行氢能考察,其中一项重要的内容是考察日本开发利用氢能的安全规范标准和安全风险防控措施。所接触的日本专家都介绍,他们的做法就是严格执行日本政府20世纪50年代发布的“高压气体法”,没有另立其它安全规范与标准。
日本岩谷产业制氢工厂有两条3000L/h的液氢生产线,两条600m3/h(标准状态)的高压压缩氢生产线,产生的氢气全部外销,液氢用专用液氢罐车,20MPa高压压缩氢气用集装压缩气瓶车送到客户处,该工厂已投运11年,严格执行“高压气体法”,没有发生过安全事故。参观考察了3个公司、6座加氢站,除丰田汽车厂试验车厂加氢站以外,都建在居民稠密区(如图6所示),与居民住宅的距离只有一墙之隔,站内有储存压力为70MPa的氢气瓶、小型氢气高压压缩机、向燃料电池汽车注氢的加氢机。采用集装高压气瓶车将氢气送到加氢站,通过管线转移到站内的储气瓶中,是一个完整的接、卸、储、加系统;还有一个加氢站用站内的以丙烷为原料的小型制氢工厂供氢,不需要外供氢气。在北九州八幡市氢能示范社区,用家用燃料电池为家庭和公用设施供电、供热水,从新日铁工厂向社区供氢的管线如图7所示,这些管线穿过JR高速铁路和北九州都市高速路,离管线5m处有员工宿舍,离管线10m处有居民住宅。为了及时发现管线泄漏,在氢气中注入质量分数为10-6数量级的有臭味的环己烯,同时在管线上铺设了光缆,对氢气管线运行过程中的异常情况及时进行报警处理。
日本东京目黑加氢站 ▼
日本北九州氢能试点的街区氢气管线示意 ▼

对于燃料电池汽车在意外情况下的安全性问题,丰田汽车公司展示了燃料电池车碰撞实验的视频,在外力撞击致车辆彻底破坏的情况下,储氢的高压气瓶完好无损;并且在车辆遭遇突发事故时,氢气罐可采用快速卸压等安全措施以保障安全。在日本进行氢能开发利用的商业示范中,认为安全距离只要符合“高压气体法”的规定,控制氢气安全风险的措施就是严格执行“高压气体法”。

系统完整的技术支持是实现氢能开发利用的关键

氢气作为能源使用有明显的优势,但是由于氢气的特殊性质和使用过程的特点,也面临一系列的挑战,既有技术性问题,也有经济性问题。比如氢气是世界上已知的密度最小的气体,沸点为-252.8℃,熔点为-259.2℃,可压缩成高压气体或转化成液体储存运输,工程技术问题都可以解决,但各有难度、成本高;汽车是随机变速的移动机械,燃料电池作为汽车动力,电池的电能输出要与随机的动力需求契合,技术上可以找到解决方案,但动力系统必将复杂化,同时导致成本增加。由于技术和经济性上一直面临挑战,因此提出燃料电池原理117年后的1955年,燃料电池才开始商业应用于美国的双子星计划(ProjectGemini),1991年才发明首个应用于汽车的氢氧燃料电池。经过一代又一代科学家和工程师坚持不懈的努力,燃料电池汽车商业化的条件逐步成熟。
我国进行燃料电池的研究开发已经有四十多年的历史,经过努力国内已掌握了燃料电池汽车整车、动力系统和关键部件的集成技术。但是我国开发的燃料电池汽车的性能数据与国外已在市场销售的燃料电池汽车的性能数据相比,电池的功率密度、寿命、低温环境适应性等都存在明显的差距。
围绕氢能的开发利用,国际上除了燃料电池汽车研究外,还在进行新一代高效化石能源制氢技术、高效低成本电解水制氢技术、多孔材料储氢技术、化学储氢技术、家庭用燃料电池技术、工业及商业用燃料电池技术等的研究与开发。在日本家用燃料电池2009年就开始进入市场,预计2020年、2030年家用燃料电池的销量将分别达到140万台和530万台,2017年工业及商业用燃料电池也将进入市场。我国在上述方面的差距也很大。
在氢能利用中,氢气的压缩、液化、储存及运输过程,加氢站氢气接卸、压缩、氢气加注过程对工艺操作及设备、材料及仪器仪表都有很高的技术要求。国外都进行过相关技术研究,我国的研究则比较迟后。我国已制定的加氢站设计规范及标准与国外标准规范也有不小的差距,要通过研究论证修改完善。我国氢气长距离管道运输还没有设计规范及标准,要尽快研究制定。这些问题解决不好,都会成为氢能开发利用的制约因素。
总之,氢能开发利用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有完整的、系统的技术支持,要针对我国存在的问题和差距,加大研发投入,开展协同创新,组织联合攻关,形成支持氢能开发利用的系列技术。
在氢能开发方面,要开展化石能源高效制氢及水电解低成本高效制氢技术研究。化石能源高效制氢技术包括化石能源高效制合成气技术、合成气脱硫脱碳与水蒸气变换制氢集成新工艺、低成本提纯生产高纯度氢气新技术等。水电解低成本高效制氢技术包括新型电极及隔膜技术、电解质改性技术。面向未来的技术还包括热化学制氢、光催化制氢、光电化学制氢、太阳能直接制氢技术。
在储氢技术与装备研究方面,压缩储氢、液化储氢是近中期可行的储氢和氢气运输方式,其技术与装备研究的重点是承压70MPa和90MPa氢气瓶用的低成本碳纤维材料生产技术和氢气瓶制造工艺及装备技术,高压氢气瓶及液氢储罐使用寿命检测评估技术。着眼长期的储氢技术有化学储氢技术、多孔材料吸附储氢技术。
加氢站装备制造技术研究的重点是新型防爆单电机驱动小型多缸氢气高压压缩机设计及制造技术,加氢枪批量制造装备及工艺技术,加氢枪使用安全性监测检验寿命评测技术。操作工艺技术研究的重点是氢气接卸及车辆注氢全过程生热与温度控制技术。
车用燃料电池研究包括高功率密度、高效燃料电池研究,无铂高效高功率密度燃料电池研究,低成本燃料电池汽车整车集成技术研究。其它用途燃料电池研究包括工业用大功率高效燃料电池技术研究,燃料电池与化石能源气化制氢发电集成(IGFC)技术研究;家用高效燃料电池技术研究,燃料电池与家庭供热、制冷集成技术研究。
在氢能开发利用的规范标准研究与制定方面,要致力形成氢能安全高效开发利用的国家标准体系,重点是借鉴国外的规范标准,围绕加氢站、氢气液化运输及氢气高压压缩运输专用设备、氢气长距离管道输送,研究建立相应的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系列标准,如: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并可保证安全的加氢站的规划设计、建设、使用、维修标准系列;液氢储罐和高压储氢瓶的设计、制造、使用、维修、检验、监测、寿命评估技术标准系列;液氢和高压压缩氢运输车辆的设计、使用、维修标准系列;氢气长输管线的设计、施工、检验标准系列。

结束语

氢能是实现一次能源高效利用的最有效途径,是最清洁的二次能源,发展氢能将有力推动产业创新和产业转型,氢能开发利用中的安全风险是可以控制的,系统完整的技术支持是实现氢能开发利用的关键。我国要针对氢能开发利用技术与国外的差距,开展化石能源高效制取高纯度氢气及水电解高效低成本制氢技术、储氢技术、储氢装备和加氢站装备材料及制造技术、高功率密度低成本车用燃料电池技术、家庭和工业用燃料电池技术等的研究与开发,同时建立氢能安全高效开发利用的国家技术标准体系。
本文作者及主要参考文献
(可滑动查看)

作者: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曹湘洪;

参考文献:

[1] 日本新能源产业技术综合开发组织.NEDO 氢能白皮书(日文版)[R].2015.

[2] 陈俊武,李春年,陈香生.石油替代综论[M].北京:中国石化出版社,2009:570-579.

[3] GaryD,Tomlinson G.Hydrogenfrom Coal[R].MitretekTechnicalPaper,MTR2002-31.

[4] J-POWERGroup.HarmonizingEnergySupplywiththeEn-vironment [R/OL].http://www.jpower.co.jp/english/company_info/environment/pdf/er2016pdf/16-all.pdf.

[5] 许世森,刘练波.火电厂燃烧后和燃烧前 CO2捕 集 技 术 研 发与示范[J].基石,2016,4(4):50-55.

[6] HellenicShipping News.Big OilReplacesRigswith WindTurbines [R/OL ].http://www.hinterstellar.com/a/article/58.

[7] CaliforniaEnvironmentalProtection Agency AirResourcesBoard.AdvancedCleanCars[R].2012pes-4.

[8] 経済産業省.「水素·燃料電池戦略ロードマップ」を と り まと め ま し た [EB/OL].http://www.meti.go.jp/press/2014/06/20140624004/20140624004.html.

欢迎订购第六版《中国煤炭深加工产业发展报告》
在积极关心我国煤炭深加工产业发展、煤炭清洁利用的领导和专家以及广大读者的大力支持下,又和大家见面了。
第六版《报告》紧密结合“十四五”国家对产业发展和环境质量提出的要求,重点分析了:2019年我国煤炭深加工产业发展现状、“十三五”取得的成绩;“十四五”产业发展重点和技术方向;产业竞争力技术途径;“十四五”产业关键技术创新,包括现代煤气化技术、大型气体净化及甲醇合成技术、现代煤化工产业链技术、现代煤化工环保节能节水技术、现代煤化工大型装备国产化技术等的创新以及创新体系研究等。
对煤制天然气、煤制烯烃、煤制乙二醇、甲醇制烯烃的国内外技术研究动态,技术运用情况,存在问题,投产项目、在建项目、前期项目简况等进行了报道;对当前一些颇受关注的催化剂技术和煤气化技术比选评价方法进行了研究; 对近40个重点煤基化工产品性能、应用及2019年以来的市场和趋势进行了分析预测。
总之,第六版《报告》,不仅详细分析总结了现代煤化工产业发展及技术现状,还注重了“十四五”的发展研究。提出了一些适应“十四五”我国高质量发展的产品。对“十四五”我国煤炭深加工产业发展、技术、标准的创新,加重了研究份量,突出了《报告》的引导性。
《报告》是我国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现代煤化工产业发展不可多得的参考资料。欢迎订阅!
定价1680元/册。订购2册以上,并于春节前汇款,按85折优惠!
订阅电话:010-84290898

目 录

[第一章]
煤炭深加工/现代煤化工产业发展现状及“十四五”发展趋势和发展重点
1 取得的成绩
1.1 行业规模平稳增长
1.2 行业产能利用率不断提高
1.3 产业体系综合能力全面增强
1.4 资源利用和清洁生产水平不断提升
2 存在问题
2.1 产业对能源低位价格的适应能力弱
2.2 产业上下游一体化有待加强
2.3 产业发展区域协调有待深化
2.4 产品技术创新能力有待提高
3“十四五”发展趋势分析
3.1 国内外石化市场快速发展带来竞争格局变化
3.2 国际原油市场供应宽松维持油价较长期中低位
3.3 煤炭供给侧改革支撑煤炭价格难以大幅回落
3.4 资源生态环境约束强化煤炭深加工发展要求
4“十四五”发展要点
4.1 优化完善现有工厂生产运行
4.2 稳步开展产业技术升级示范
4.3 升级发展煤制化学品特色产业
4.4 稳步推进现代煤化工产业示范区建设
4.5 持续加强技术创新和产业创新
4.6 持续推进产业融合和循环经济体系
4.7 加强国际交流合作
[第二章]
“十四五”现代煤化工产业提升竞争力的技术途径分析
1 现代煤化工经济性影响因素分析
2 提升竞争力的主要技术途径分析
2.1 提高技术水平
2.2 提升关键的技术
2.3 稳定原煤供应
2.4 升级产品档次
2.5 降低工程投资
2.6 有效控制项目建设周期
2.7 优化融资方案
2.8 优化工程设计
2.9 继续提高工程建设水平
2.10 加强工厂运营管理分析
2.11 建设最佳销售网络
[第三章]
“十四五”现代煤化工产业关键技术创新重点研究
1 现代煤气化技术创新重点
1.1 现代煤气化技术类型
1.2 现代煤气化创新技术性能指标
1.3 现代煤气化技术创新重点
2 大型气体净化及甲醇合成技术创新重点
2.1 气体净化工艺
2.2 大型低压等温高位能回收甲醇合成技术
2.3 煤制甲醇技术创新重点
2.4 大型煤制甲醇技术创新方向
2.5 国内外煤制甲醇常用催化剂
3 现代煤化工产业链技术创新重点
3.1 煤制烯烃技术
3.2 煤制油(气)技术
3.3煤制乙二醇技术
3.4 甲醇制芳烃工业示范技术
3.5 低阶煤分质热解技术
3.6 煤焦油精炼与制备技术
4 现代煤化工环保节能、节水技术创新重点
5 现代煤化工大型装备国产化技术创新重点
5.1 气化及空分装置技术创新重点
5.2 各类煤化工高压泵及阀门技术
5.3 产业链关键设备技术
5.4 新型煤化工催化剂创新重点
6 现代煤化工技术创新及创新体系
6.1 技术创新是现代煤化工持续发展的根基
6.2 煤化工产业政策压力和技术创新机遇并存
6.3 小结
[第四章]
现代煤化工技术现状及“十四五”技术方向
1 煤制天然气技术现状
1.1 煤制天然气技术研究动态
1.2 煤制天然气技术现状
1.3 项目技术应用情况
1.4 煤制天然气项目存在的问题
1.5“十四五”煤制天然气技术发展方向
1.6 煤制天然气投产项目、在建项目、前期项目概览
2 甲醇制烯烃技术
2.1 甲醇制烯烃技术最新动态
2.2 技术现状
2.3 项目技术应用情况
2.4 存在问题与发展建议
2.5“十四五”甲醇制烯烃技术发展方向
2.62019年甲醇制烯烃项目简况
2.72019年甲醇制烯烃市场及项目建设概览
3 甲醇合成(煤制甲醇)技术现状
3.1 甲醇合成技术研究动态
3.2 甲醇合成技术现状
3.3 项目技术应用情况
3.4 甲醇合成技术项目存在问题与建议
3.5“十四五”甲醇合成技术发展方向
3.6 附件一 ——甲醇合成项目简况
3.72019年甲醇合成项目市场及项目建设概览
4 煤制乙二醇技术
4.1 煤制乙二醇技术研究动态
4.2 煤制乙二醇技术现状
4.3 煤制乙二醇装置问题及技术措施
4.4 项目技术应用情况
4.5 煤制乙二醇项目存在的问题
4.6“十四五”煤制乙二醇技术主要发展方向
4.72019年煤制乙二醇市场及项目建设概览
5 煤制芳烃技术现状
5.1 概述
5.2 我国煤制芳烃前期项目进展
5.3 煤炭路线关键在甲醇制芳烃
[第五章]
煤化工催化剂技术研究与应用
1 甲醇制烯烃催化剂
1.1ZSM-5分子筛催化剂与应用
1.2SAPO-34分子筛催化剂与应用
2 煤制乙二醇催化剂
3 费托合成催化剂
3.1Fe基催化剂
3.2Co基催化剂
4 费托催化剂研究进展
4.1 兖矿集团流化床高温费托合成沉淀法铁基催化剂开发与放大研究项目
4.2 上海兖矿能源科技研发有限公司铁基浆态床低温费托合成催化剂项目
4.3中科合成油技术有限公司内蒙古准格尔旗大路煤化工基地中科合成油一期1.2万t/a催化剂项目
4.4 北京大学马丁课题组、张亚文课题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李微雪课题组合作项目
4.5 日本富山大学教授椿范立团队和厦门大学教授王野团队联合项目
[第六章]
煤气化技术比选及评价方法研究
1 概述
2 煤气化技术现状
2.120种主流煤气化工艺市场的应用情况分析
3 煤气化技术比选
3.1 煤气化技术比选原则
3.2 煤气化技术比选内容
3.3 煤气化技术比选步骤
4 煤质成分对煤气化技术选择的影响
5 煤气化性能评价对煤气化的影响
5.1 气化炉关键设备性能指标
5.2 煤气化物料消耗性能指标
5.3 煤气化综合性能指标
5.4 部分煤气化工艺的性能指标参数
6 煤气化全过程分析评价
6.1 全过程煤气化工艺匹配
6.2 煤气化工艺技术主要参数
6.3 煤气化主要工艺性能指标
6.4 气化粗煤气组成
6.5 配套公用工程物料消耗
6.6 气化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第七章]
重点煤基化工产品应用及市场分析预测
1 聚乙烯
1.1 性能与应用
1.22019年市场及预测
2 聚丙烯
2.1 性能与应用
2.22019年市场与预测
3 苯乙烯
3.1 性能与应用
3.22019年市场及预测
4 环氧丙烷
4.1 性能与应用
4.22019年市场及预测
5 乙二醇
5.1 性能与应用
5.22019年市场及预测
6PX
6.1 性能与应用
6.22019年市场及预测
7PTA
7.1 性能与应用
7.22019年市场及预测
8 聚酯
8.1 性能与应用
8.22019年市场及预测
9 己内酰胺
9.1 性能与应用
9.22019年市场及预测
10 聚碳酸酯
10.1 性能与应用
10.2 预测
11 丁二烯
11.1 性能与应用
11.22019年市场及预测
12ABS
12.1 性能与应用
12.22019年市场及预测
13 醋酸
13.1 性能与应用
13.22019年市场及预测
14 醋酸乙烯
14.1性能与应用
14.22019年市场及预测
15 苯酚丙酮
15.1 性能与应用
15.22019年市场及预测
16 丁辛醇
16.1 性能与应用
16.22019年市场及预测
17α-烯烃
17.1 性能与应用
17.2 预测
18 合成润滑油PAO
18.1 性能与应用
18.22019年市场及预测
19 高碳醇
19.1 性能与应用
19.22019年市场及预测
20 聚乙烯专用料
20.1 性能与应用
20.22019年市场及预测
21 聚丙烯专用料
21.1 性能与应用
21.22019年市场及预测
22VAE树脂
22.1 性能与应用
22.2 预测
23EVOH树脂
23.1 性能与应用
23.2 预测
24ABS树脂
24.1 性能与应用
24.22019年市场及预测
25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
25.1 性能与应用
25.22019年市场及预测
26SBSSEBS)弹性体
26.1 性能与应用
26.22019年市场及预测
27SIS弹性体
27.1 性能与应用
27.2 预测
28POE弹性体
28.1 性能与应用
28.22019年市场及预测
29 丁腈胶乳
29.1 性能与应用
29.22019年市场及预测
30 丙烯酸酯橡胶
30.1 性能与应用
30.2 预测
31PEN树脂
31.1 性能与应用
31.2 预测
32PTT树脂
32.1 性能与应用
32.2 预测
33PETG树脂
33.1 性能与应用
33.2 预测
34PCT树脂
34.1 性能与应用
34.2 预测
35PBS降解塑料
35.1 性能与应用
35.2 预测
36PBAT降解塑料
36.1 性能与应用
36.2 预测
37 己二腈
37.1 性能与应用
37.22019年市场及预测
3813丙二醇
38.1 性能与应用
38.2 市场分析及预测
39 碳酸乙烯酯(CO2利用)
39.1 性能与应用
39.2 预测
[第八章]
现代煤化工示范项目
1 大唐呼伦贝尔化肥项目
1.1 项目概述
1.2 项目采用煤种及主要产品
1.3 项目工艺流程
1.4 项目工艺技术路线
1.5 项目进度与规划
1.6 项目技术经济指标
2 大唐多伦46t/a煤基烯烃项目
2.1 项目概述
2.2 项目采用煤种及主要产品
2.3 项目工艺流程
2.4 项目工艺技术
2.5 项目进度与规划
2.6 项目技术经济指标
3 大唐克旗煤制气项目
3.1 项目概述
3.2 项目采用的煤种及主要产品
3.3 项目工艺流程
3.4 项目工艺技术
3.5 项目进度与规划
3.6 项目技术经济指标
4 伊泰16t/a煤间接液化项目
4.1 项目概述
4.2 项目煤种及主要产品
4.3 项目工艺流程
4.4 项目进度与规划
4.5 项目技术经济指标
5 伊泰杭锦旗120万吨/年精细化学品项目
5.1 项目概述
5.2 项目环保情况
6 中煤图克200t/a合成氨350t/a尿素项目
6.1 项目概述
6.2 项目采用煤种
6.3 项目工艺
6.4 主要装置工艺流程简述
6.5 项目主要技术指标
7 中煤榆横煤制180t/a甲醇转制60t/a烯烃项目
7.1 项目概述
7.2 项目煤种与产品方案
7.3 工艺路线与技术来源
7.4 工艺技术方案
7.5 项目规划情况
7.6 主要技术指标
8 神华108t/a煤直接液化项目
8.1 项目概述
8.2 项目煤种及主要产品
8.3 项目工艺
8.4 主要工艺装置选择
8.5 主要技术经济参数
8.6 技术经济指标
9 神华包头煤制烯烃项目
9.1 项目概述
9.2 项目工艺流程
9.3 工艺技术方案
9.4 煤制烯烃核心技术
9.5 主要工程设备
9.6 工程技术风险控制
9.7 项目规划与进展
9.8 技术经济指标
10 神华宁煤400万吨煤制油项目项目
10.1 项目概述
10.2 项目工艺
10.3 项目进度与规划
10.4 技术经济指标
[附  件]
煤炭深加工产业示范“十三五”规划
前言
一、规划基础和背景
(一)产业现状
(二)主要问题
(三)发展形势
二、指导方针和目标
(一)指导思想
(二)基本原则
(三)发展目标
三、主要任务
(一)煤制油
(二)煤制天然气
(三)低阶煤分质利用
(四)煤制化学品
(五)煤炭与石油综合利用
(六)通用技术装备
四、保障措施
(一)切实加强调控引导
(二)优化自主创新环境
(三)推动市场公平准入
(四)研究完善支持政策
(五)加快标准体系建设
(六)加强国际交流合作
五、环境影响评价
(一)环境影响分析
(二)环境保护措施
(三)环境治理预期效果
现代煤化工产业创新发展布局方案
一、开展现代煤化工产业创新发展布局的必要性
二、基本原则
三、重点任务
(一)深入开展产业技术升级示范
(二)加快推进关联产业融合发展
(三)实施优势企业挖潜改造
(四)规划布局现代煤化工产业示范区
(五)组织实施资源城市转型工程
(六)稳步推进产业国际合作
(七)大力提升技术装备成套能力
(八)积极探索二氧化碳减排途径
四、保障措施
(一)严格项目建设要求
(二)规范审批管理程序
(三)推动资源合理配置
(四)强化安全环保监管
(五)完善产业组织结构
(六)加强组织实施领导
煤炭深加工升级示范“十三五”规划 重大项目评估工作细则
第一章 总则
第二章 名词释义
第三章 工作机构
第四章 专家团队和工作规则
第五章 评估流程
第六章 附则
《石油发展“十三五”规划》
前言
一、规划背景
(一)发展基础
(二)发展形势
二、指导思想和目标
(一)指导思想
(二)基本原则
(三)发展目标
三、重点任务
(一)加强勘探开发保障国内资源供给
(二)推进原油、成品油管网建设
(三)加快石油储备能力建设
(四)坚持石油节约利用
(五)大力发展清洁替代能源
(六)加强科技创新和提高装备自主化水平
四、规划实施
(一)组织实施
(二)保障措施
五、环境保护
(一)环境影响分析
(二)环境保护措施
附表

关注公众号,获取更多信息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