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重振司门口等五大传统商业,用现代科技手段彰显武汉软实力
重振传统商业空间
通过武昌户部巷、司门口,汉口吉庆街、武汉新天地——汉口滨江商务区、汉正街商贸区的升级改造,打造生活方式体验空间。通过汉口中山大道、江汉路、沿江大道老租界等历史街区,以及汉阳显正街、大归元翠微片等打造华中商脉、民俗与宗教历史文化传承空间。通过构建“两江四岸”特色消费空间体系和国际一流的公共服务设施保障,导入城市产业功能与服务配套支撑体系,推动传统产业到高端服务业的升级转换,传统生活到品质生活的持续引领。
倡导科技创新
在“长江文明之心”区域用链接历史、立足现代、面向未来的智慧科技手段,将历史传承和时代创新相结合。突出生态复修、老城复兴、文脉复归,强调集知识性、趣味性、观赏性、互动性为一体,提取长江最经典的自然与文明元素,采取多媒体、仿真复原、幻影成像、互动体验等现代科技手段,通过举办文化艺术活动激发地区活力。借鉴“西湖印象”等大型山水实景演艺秀模式,用现代科技手段将山水写意、历史文化与数码科技相融合,彰显武汉城市“软实力”,积极提升武汉市国际知名度、国际美誉度、国际竞争力。
打造旅游特色品牌
充分整合两江四岸最具特色和代表性的文化资源,以“江汉朝宗”及黄鹤楼公园旅游景区为基础,通过整合原汉口租界区、汉正街片、归元片、月湖琴台片、首义文化区、昙华林片、农讲所片等旅游资源,着力策划系列特色旅游品牌,引进开发一批具有国际水准的新型展演项目,打造美轮美奂的灯光秀,建设世界级城市滨水历史文化旅游目的地。尽快编制武汉长江文化旅游品牌的整体营销方案,明确品牌与产品市场定位,确定营销目标、营销内容、营销渠道、营销策略,提升品牌效应。
优化南岸嘴区域交通体系建设
遵循“分流畅通、安全舒适”的原则,由以车为本回归以人为本、回归自然,减少城市交通人为阻隔,变“交通枢纽”为“快速过境”+“快速到离”+“慢行城区”的立体化、多样性交通方式并举。南岸嘴片区外围应以快速交通为主,强化其通达性,在地铁方面,重点加强钟家村至南岸嘴地铁延长线规划建设。在公路方面,规划建设以南岸嘴为中心的“环+放射”多层次公路交通网。在水路方面,优化水上旅游、水上物流、水上交通等线路。南岸嘴片区内部,应以慢行交通为主,突出其舒适性,在“轨道+公交+慢行”规划思想中突出“完整街道”理念,推动路权分配向行人倾斜,推进优质步行空间伴随城市交通路网建设拓展延伸。
发展文化创意产业
改造利用区域内老民居、老厂房、老设施,运用功能置换、业态提升、环境改善等手段,吸引文化创意、信息咨询、旅游会展等产业入驻。从“优化增量、盘活存量”出发,深入挖掘并活化、延长传统文化“产业生命周期”,演绎“老城新生”。在此基础上高起点策划文化产业项目,积极引进业态领先、复合性强、带动性大的文化产业项目,延伸文化产业链条,发挥文化项目扎堆聚合效应,打造在全国具有影响力和竞争力的文化产业集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