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茶为什么能煮不能闷?闷泡和煮茶的区别,一次性告诉你答案

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

丨首发于头条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村姑陈

《1》

夏天就要到了。

才不过7点,阳光便洒满了大地。

深夜的晚风,悠悠地把日历又吹过了一页。

于是也不断地提醒自己,夏天就要开始了。

夏天,是要喝茶解暑的。

不过对于爱茶人士来说,品类和年份都不受到局限。

闲暇时用盖碗泡新茶,偷懒时煮老白茶,乐此不疲。

坐在窗边,对月独饮,又何尝不是一种简单易得的浪漫。

恰好今日想煮茶,便撬下了一块白露饼,投入茶壶。

听着一旁咕嘟咕嘟的水沸声,仿佛时间都静止在了这一刻。

望着渐浓的汤色,才想起来要及时关火,煮得太久便容易苦涩。

煮茶和闷泡,似乎有着相通之处,但又是完全不同的。

不少人好奇,为什么白茶不能闷,却可以煮?

这其中的关联,可谓是失之毫厘谬以千里。

若是一言不合,将闷泡与煮茶混为一谈,可是要吃苦头的。

苦,正是酸甜苦辣咸中的一味。

《2》

白茶为什么不能闷泡?

我们常说,冲泡白茶一定要快出水,尤其对于内质充沛的高山茶,更为重要。

从注水到出汤尽大部分茶汤,控制在7-8秒左右的时间,称为快出水。

而与“快出水”相反的,便是闷泡。

在闷泡的过程中,茶叶与水长时间的接触、浸泡。

故而,白茶内的物质如脱缰的野马般,源源不断地释放,析至茶汤里。

尤其是前三冲闷泡,会让茶叶的物质提前释放。

举个例子,原本是要循序渐进地分配在10冲茶汤里的内质,却一下子在前三冲里释放了大半。

就像一间小小的房子,住2个人宽敞不已,住10个人就觉得拥挤不堪。

一杯由闷泡而来,过度饱和的茶汤里,包含着过量的茶多酚和咖啡碱物质。

入口以后,自然是又苦又涩,难以下咽。

更何况长期饮用浓茶,会对身体产生极大的负担,百害而无一利。

闷泡,是白茶滋味苦涩的一大元凶。

实际上,一杯鲜爽可口的茶汤,蕴含丰富的茶氨酸,适量的茶多酚,以及少量的咖啡碱。

喝起来,非但不苦不涩,而且层次丰富,令人回味无穷。

而以上提到的这些,皆需要快出水的加持,才能完成。

再说到,闷泡原本是鉴茶的一种方式。

正所谓,“好茶不怕闷”指的就是优质茶即便经过了闷泡,变成了浓茶,也依然不会出现怪味和杂味。

因此,在一些需要短时间内迅速鉴别茶叶品质的场合下,闷泡的确有现实意义。

但作为我们日常饮茶、品茶,闷泡反而是一种负担。

在快出水下,白茶所展现出的鲜香醇爽,才是灵魂所在。

《3》

为什么白茶不能闷,却可以煮?

煮茶,是一种爱好。

顾名思义,就是把茶叶投入煮茶壶中,加水煮饮。

既能够解放双手,又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喝茶这件事上,一举多得。

但煮茶的过程中,茶叶与水不可避免的,需要长时间接触。

如此一来,让很多茶友产生了疑惑:

“既然白茶不能闷泡,为什么又可以煮?这不是自相矛盾了吗?”

自然不是。

泡茶与煮茶最大的不同,除了器皿以外,茶水比例也存在着差异。

一般情况下110毫升左右的标准盖碗,搭配5克白茶。

在这样的情况下,茶多水少,出汤必须要快,才能保证茶汤清甜而不苦涩。

而煮茶的投茶量,则变为了300-400毫升水,搭配2-2.5克的白茶干茶。

对比盖碗冲泡,注水量变多了,投茶量随之降低。

只要合理地控制煮茶时间,便不会让汤水滋味变苦变涩,反而醇厚甘甜。

除此之外,闷泡是让茶叶与水的接触时间不断延长。

30秒,1分钟,甚至更久。

反观煮茶,若是直接煮干茶,只需等到水沸后投茶,再次沸腾后就能够关火了。

这个过程中,是十分短暂的,可能只需要十几秒的时间。

止沸以后,倒出茶汤,分汤品饮,一气呵成。

故而,煮茶是一种健康的饮茶方式。

闷泡,则是伤害味蕾和身体的喝茶方式。

仔细算来,煮茶自古以来便有之,称得上是源远流长。

在过去,煮茶被称为煎茶或烹茶。

陆羽的《茶经》中,还详细阐述了煮茶的“三沸”:其沸,如鱼目,微有声,为一沸;缘边如涌泉连珠,为二沸;腾波鼓浪,为三沸。

虽然当今时代,煮茶的步骤已经化繁为简,也不再提倡加料。

但对醇厚、顺滑的茶汤的追求,依然如此。

因此,煮茶与闷泡是不可混为一谈的。

《4》

泡白茶和煮白茶,哪种冲泡方式更好?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以盖碗冲泡自然是最好的选择。

并且,盖碗的包容性强,不论是新白茶还是老白茶,皆可冲泡。

一冲一冲的出汤,感受白茶每一道茶汤的滋味变化,寻求好茶的真谛。

就像一场未知的旅途,你永远不知道下一秒会发生什么,处处都是惊喜。

用盖碗冲泡白茶的特点,亦是如此。

惊喜,永远在下一冲。

但盖碗泡茶,往往会令部分新茶友觉得烫手,难以抓握。

因此,稍不注意便会影响出汤速度,造成闷泡。

闷泡以后便形成了恶性循坏,滋味苦涩,食不下咽。

在此前提下,很多人选择转战煮茶,只需要注水、投茶即可。

省去了一冲一冲出汤的麻烦,也不会烫手。

但是,煮茶的局限性也体现出来了。

第一,必须是煮老白茶,而不能煮新白茶。

老白茶经过了3年以上的陈化后,茶多酚和咖啡碱物质逐年减少,渐渐拥有了适合煮的特征。

而新白茶的内含物质活跃,煮完以后会大量释放到茶汤里。

使得汤水变得又黄又绿,深黄浓绿,苦涩感极重。

第二,煮老白茶少了惊喜。

就像看一场平铺直叙的电影,没有转折,也没有高潮,就是这样平平淡淡,温温柔柔。

把老白茶的风味,一股脑的全部呈现在眼前,浓缩在了一壶茶汤里。

像是火山喷发,势不可挡。

这是好事,却也是坏事。

坏就坏在,少了那些细致入微的喝茶体验。

如果想要不辜负老白茶多年的沉淀,还是以盖碗冲泡,才是佳选。

冲泡可以让人细致体会茶汤的变化,不同香型、不同醇度、不同润度,等等等等。

不妨等到冲泡了7、8冲后,再用来煮茶。

这样,泡茶、煮茶两不误,也能极尽地感受老茶的风味,何乐而不为呢?

《5》

矛盾,无处不在。

《月亮与六便士》中有一句话,“卑鄙与伟大、恶毒与善良、仇恨与热爱是可以互不排斥地并存在同一颗心里的”。

在茶圈中,闷泡与煮茶也被视为一对矛盾。

可实际上,二者处处存在不同。

认为“白茶能煮也能闷”的那部分人,定然是对喝茶这件事,了解尚浅。

当大家了解了泡茶与煮茶的不同之后,矛盾自然也能化解。

在文学创作中,矛盾可以推动剧情,激发观众的阅读欲望。

而在茶圈里,矛盾同样可以指引大众去了解茶文化。

如此看来,是不是有点异曲同工之妙呢?

原创不易,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请帮忙点个赞。

关注【小陈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识!

小陈茶事村姑陈,专栏写手,茶行业原创新媒体“小陈茶事”主笔,已出版白茶专著《白茶品鉴手记》,2016年-2020年已经累计撰写超过4000多篇原创文章。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