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传统雕刻,雕刻技术超好

从前,一提起非洲艺术,就讲古代埃及和伊斯兰教艺术。其实,非洲大陆还有一个著名的艺术领域热带非洲的传统雕刻。

热带非洲是一个多民族居住的地区,他们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光辉的艺术传统。例如,尼日利亚的诺克雕刻就创作于大约公元前1000年。尼日利亚雕刻,包括诺克、伊费和贝宁雕刻,保存下来的只有青铜制品、赤陶制品和象牙制品。伊费和贝宁雕刻之精湛优美,可与同时期的欧洲雕刻相媲美。因此,有些带有种族偏见的西方学者认为,这些杰作不是出自土著居民之手,而是埃及、迦太基、希腊、罗马或葡萄牙大师创作的。其实,这些作品正是非洲黑人艺术家独立创作出来的。贝宁青铜雕刻是宫廷艺术,大部分作品珍藏在奥巴(国王)的宫殿里,于1897年英国殖民者侵入贝宁时被毁或被掠走。

贝宁青铜头像大部分是表现奥巴或达官显贵的。它们被放在祭坛上,用来祭祀祖先。有时在头像顶部插上整根的雕刻象牙,这种表现形式是非洲雕刻独具的特点。

非洲的炎热气候毁坏了古代木雕。据说,在迄今保存下来的木雕中,时间最久远的也不超过150年。

热带非洲木雕是与崇拜祖先相联系的。热带非洲居民认为,死亡不是生命的终结,而是生存的另一种形式,因此他们无限崇拜死者。他们一方面认为,死者会经常留在活人中间,他们拥有超自然的力量,善良的祖先能够惩罚罪犯;另一方面则又认为,死者的灵魂离开身躯,会在活人中间造成危害,因此必须给他刻一个雕像,使灵魂有栖身之处。因此,雕刻家在创作时不注重形似,而着重使雕像具有一种魅力。

他们认为,树木也有灵魂。为了保全它们的灵魂,在创作木雕时,必须到森林里选择合适的树干或大树枝,把它们砍掉,削光,拿回村里。趁木头未干燥就进行创作,所以雕像经常出现裂纹。为了避免出现这种情况,他们定期往雕像上涂油。与此同时,长期的烟熏火燎会使雕像产生光泽。例如,象牙海岸包勒族的雕像就具有这种光滑美观的特点。

雕像经常是用一整块木头刻制的。人体往往呈直立状态,不表现动作或稍微表现一些动作,双手对称下垂,有时拿着东西。雕像有时点缀着贝壳、羽毛、动物牙齿、布片、兽皮,使它们具有一种稀奇古怪的形象。加蓬的巴可达族、苏丹的班巴拉族、塞努富族、扎伊尔的巴桑吉族的雕像和面具,有时还用薄金属片遮盖着。在苏丹、喀麦隆、尼日利亚,甚至用贝壳、串珠把雕像全部遮盖上,以致使它们失掉雕刻的特点。在喀麦隆森林地带,面具是用羚羊皮或猴皮蒙着的。

从雕刻风格上来看,热带非洲西部和东部的雕像有显著的区别。在西部,形象比较生动,富于想象力;而在东部,则比较单调死板。同时,在热带非洲,些雕像具有写实的特点,而另一些雕像看上去则像是一个立体的几何形。例如,达恩族(象牙海岸)、巴约克维族、勃克维族、约鲁巴族的雕像是写实的;而巴可达族(加蓬)的作品则具有程式化的特点。巴可达族雕像用一些小铜片遮盖着,产生富丽堂皇的效果;它们用铜钉帽代替眼睛,有时不雕出嘴,鼻子是一个圆球果。

然而,巴桑吉族(扎伊尔)的面具不象巴可达族雕像那样程式化,却同象牙海岸包勒族面具的现实主义的特点有些相似。古罗族面具是长圆脸,尖鼻子,并具有一种忧郁感。芳族雕像与巴可达族雕像相似。苏丹西部的多贡族、上沃尔特的博博族的雕像健美、丰满,与古罗族和芳族雕像的多愁善感形成鲜明的对比。

扎伊尔巴瓦约族的木罐盖子雕刻是富有情趣的。木罐盖子上的小雕像都具有象征意义。每个小雕像的主题都表现一种心情或愿望。在日常生活中,巴瓦约人可以利用这种小雕像解决纠纷。例如,妻子要想告诫一下顽固的丈夫,就把有雕像的盖子盖在她给丈夫送食物的罐子上

父系制度的巴勒加部落居住在扎伊尔东部的赤道森林一带。巴勒加族从前是勇敢的猎象者,他们曾用坚硬的象牙刻制人像和面具,作为穆瓦米各教派成员的等级标志。巴勒加族把这些象牙制品看成是权力尊严、永恒和活力的象征。简单的椭圆形象牙面具属于最高的品级,这种面具的表情激昂紧张。较差的种是同样风格的木质面具。巴勒加人的象牙雕像也有不同的标志,它们常常象征着某一特殊事件。例如,孪生儿死了兄弟或姊妹,就把这种人像戴在颈上,信仰它具有一种魔力,能够保护自己。平时,巴勒加人把雕刻制品放在一个筐篮里,每逢节日或举行歌舞表演时,就把雕刻人像涂成白色放在地上,或悬挂在敬神场所的祭坛上。有时,他们还把这类雕像系在胳膊、额部、太阳穴或下须处。

巴勒加族在雕刻时,往往采用“点与圆”的题材,这种题材体现青春和力量。人像的刻制较为粗糙,雕痕多呈角状,但富有节奏感。四肢常用锯齿状突起部分来表示。嘴的处理也较粗略。两眼是用贝壳镶嵌成的,或者用点或圆来代替。有些雕像系有胡须穗,顶上装饰有角状物。双臂高举的乞求姿势是表示向苍天呼吁求救的。

热带非洲许多地区以图案装饰木雕而出名。例如,扎伊尔的装饰雕刻就种类繁多,包括人像木罐、大高脚杯,以及在斧柄、木床、墙板上刻制的装饰木雕。象牙海岸的沙管、安哥拉的木椅,以及喀麦隆的颜料盒上都雕有装饰图案,这种图案多为古代花纹,其题材以编织花纹为主,间有动物题材,植物题材则少见。

非洲艺术家的雕刻创作与社会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他们偕同助手和学徒一起工作。“制造面具的伙伴”这种说法就表达了多贡族集体创作的特点。如果说,制作面具或雕像是少数人的特权,那末,平常人雕制自己家里的保护神——祖先雕像,也是容许的。不过,对匠师的劳动有力量付报酬的人愿意得到“刻制精巧的作品”。作为订购者取得这类作品所付的代价,他们或为木雕家完成繁重的田间劳动,或慷慨地向他们赠送礼物。订购者设法把工作交给优秀的匠师。技艺精湛的艺术家往往扬名于本人居住地的范围之外。他们的助手由于从匠师那里长期接受训练,有时还复制那些被潮湿和炎热损坏的旧作品,因而从中学到技艺,逐步能够独立工作。

热带非洲艺术家的创作原则是在非洲各民族宇宙观的影响下形成的,这种特点决定了他们的形象思维体系。雕刻家确信自己的才能、自己的观察,以及自己对形式感的深刻理解。在他们的作品中,存在一种感人甚深的纯朴、稚拙,同时富有纪念性。

虽然我们在热带非洲雕刻中没有感到西欧古典雕刻中具有的那种“血液在血管里流动”的特点,但是我们从中看到了造型独特、激动人心的形象。经过非洲艺术家的创作,真实的对象完全变形,而形成同原来的生理结构完全不同的雕刻形象。然而,我们可以理解这种变形,因为出乎意料的形象并不是臆造出来的,而是反映许多代人的艺术视觉和共同概念。这种雕刻的独特的程式化与现代西欧形式主义者的抽象雕刻完全不同。当然,热带非洲雕刻也有一些是写实的作品。但是,不管艺术家创作哪一种雕刻,他们自己属于那个部族,他们的作品都显示出大胆的创造精神、强烈的节奏感,以及新颖的构思。而且,无论艺术家具有何种意识形态,他们的雕刻作品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具有某种实用价值。

目前,随着社会生活的进步,思想认识的提高,非洲艺术家在民族传统雕刻艺术的基础上,正在发展反映现实生活的现代雕刻艺术。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