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是一首思乡诗,却抚慰无数漂泊的心
![](http://pic.ikafan.com/imgp/L3Byb3h5L2h0dHBzL2ltYWdlMTA5LjM2MGRvYy5jbi9Eb3dubG9hZEltZy8yMDIxLzA1LzA3MjAvMjIxNTc4MDg2XzFfMjAyMTA1MDcwODE3NTIxNjE=.jpg)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贺知章《回乡偶书·其一》
漂泊多年,重归故乡,
往昔风景,却已不再。
就连记忆中曾经熟悉的人们,
都或变化,或生疏,或不见……
当故乡不再是故乡,
不安的心,该何去何从?
01
“诗狂”贺知章,并非人尽皆知,
但他的诗,大家却一定印象深刻。
“少小离家老大回”,
当36岁的贺知章离开故乡时,
他怎么也不曾料到,
这一去,竟是整整五十年。
证圣元年(695年),
贺知章赴京赶考,一鸣惊人,
顺利夺得当年的金榜状元。
此后,幸运之神一路眷顾,
他的仕途顺遂无阻,官至正三品,
为太子宾客、银青光禄大夫
兼正授秘书监,人称“贺监”。
功成名就,堪称人生赢家。
可贺知章的心里始终有一处空缺,
无声地诉说着对故乡的思念。
终于,在86岁高龄之际,
半世漂泊的他得以告老还乡。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重踏故土的那一刻,他百感交集,
写下了著名的《回乡偶书》。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当年离乡闯荡的青年,
如今已是白发苍苍的老翁。
纵使故乡口音未曾改变,
那些年幼的孩子们,
却只把自己当成陌生的客人。
此情此景,令他泪流满面。
阔别多年,重新回到故乡,
本想追寻昔日熟悉种种,
奈何眼前一切,
都不再是记忆中的模样。
回得去的故乡,
回不去的曾经。
茫茫天涯,何处为乡?
02
“我所记得的故乡全不如此。
我的故乡好得多了。
但要我记起他的美丽,
说出他的佳处来,
却又没有影像,没有言辞了。”
鲁迅在《故乡》中如是感慨。
故乡最美丽的模样,
恰是我们未离开时的样子。
而在阔别多年之后,
这往昔的美丽画面,
往往会变成一种缥缈的幻想,
化成尘封在岁月中的记忆符号。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故乡》中的“我”与闰土,
本是童年时亲密无间的好友。
可时隔二十多年再次见面,
却是一个亲切地唤“闰土哥”,
一个恭敬地叫着“老爷”。
曾经的情谊,早已烟消云散,
只剩下难以化解的隔阂,横亘其间。
我似乎打了一个寒噤;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我也说不出话。
这种无言的隔膜,
是众多久经漂泊的游子
共同面临的精神困境。
当熟悉的一切变得陌生,
当往昔的记忆不再鲜活,
对故乡的眷恋,将何以为继?
这颗漂泊的心,又归于何处?
03
对此,900多年前的苏轼,
在一首词中给出了化解的答案。
词的名字,
叫《定风波·南海归赠王定国侍人寓娘》,
而令苏轼豁然开朗的人,
便是这首词的主角寓娘。
寓娘又叫柔奴,
是苏轼友人王定国的侍妾。
其时,王定国因“乌台诗案”受苏轼连累,
将要被贬到荒无人烟的岭南之地。
高楼塌,宾客散,
王定国已准备孤身打马入岭南,
难得却有柔奴甘愿陪伴随行,
身虽柔弱,心却坚定。
数年后,王定国被赦,携柔奴北归。
苏轼设宴款待,问及柔奴岭南之艰苦,
她只微微一笑,道:“此心安处是吾乡”。
万里归来颜愈少,微笑,笑时犹带岭梅香。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
——苏轼《定风波·南海归赠王定国侍人寓娘》
言下之意,有心爱之人陪伴身边,
这颗漂泊的心,便有了安定的归处。
而这温暖的归宿,又何尝不是当下的故乡?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听闻此言,大为感动的苏轼,
挥笔写下了这首无比动人的词作。
“心安定的地方,便是故乡。”
对于如今同样漂泊他乡的人们而言,
昔日成长的故乡,已然难以归去,
那么,当下安稳扎根的地方,
不也是另一种意义上的故乡吗?
此处,有爱人朝夕相伴;
此处,有明月星光为邻。
虽不是心心念念的昔日故里,
但却拥有当下无限温暖。
此心安稳之处,正是今日故乡。
04
在外漂泊久了,
每个人都想回到故乡。
可那留存在记忆中的故乡,
终究并非一成不变,
时隔经年,早已换了模样。
门前的树老了,
隔壁的老人故去了,
满脸稚嫩的孩子们,
不认得远道归来的自己。
昔日故乡,只剩回忆。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既然往昔不再,
不如欣于所遇。
珍惜当下拥有的一切,
用心对待眼前的生活。
年关将至,风雪缓缓。
愿你冬日温暖,
愿你有爱相伴,
愿你此心安处是故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