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2期 || 罗志英:《赵丛苍:书法本余事 把笔写胸臆》

妥说  |  文史  |  艺术  |  诗词  |  文苑  |  经典  |  诗经

如果把书法当做一项专门的技艺,一味讲究点画结构、墨色纸张等必然沦为写字匠,远离了书法艺术的本质,作品只有市场流通价值而无收藏价值。

——这是近日看赵丛苍先生书法卷子、由衷赞叹后,赵丛苍先生的回答。

记忆中,最早见到赵丛苍书法是在《西北大学建校九十周年书画作品集》中,写的是什么早已忘记内容已记不太清楚,但大概印象依稀还在,只觉得风格秀出、笔力坚挺,俨然书法气象。

作为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教授,赵丛苍先生是做学问的,在中国考古学研究、科技考古学研究、文物研究方面著述迭出,先后出版《两周考古》、《城固宝山一九九八年发掘报告》、《两周考古》、《城洋青铜器》、《科技考古学概论》、《陕西凤翔隋唐墓》、《古代玉器》、《中国古玉器の精华》、《塔里木地区羌人初探》、《成山考》等论专著和论文。

赵丛苍先生书法:以玉为兵

能者无所不能!赵丛苍先生书法了得。

他说,写字只是“做学问”的一种补充。

但,书法非但是他的余兴和消遣,而且是他“做学问”的延续。他的书法总有许多人生感受,而这些感受又都用他那潇洒、劲健的书法写出。正因为如此,他的书法总使人玩味再三:运笔迅疾而行气沉着,点画坚实,下笔处不作虚尖、转折处顿挫有力、收笔处笔笔送到,藏锋敛锷使笔力饱含于点画之中。例如这幅陆放翁诗书作,运笔从容、行止合度,不激不厉、不飘不滞、不卑不亢,松脱的笔墨韵味、浓郁的书卷气息在尺幅之中可以说表达得极其充分。

赵丛苍先生题写:中国黄连博物馆

赵丛苍先生书法多以行书面世。这与他多年的学习、生活历程紧密相关。赵丛苍先生出生于宝鸡凤翔、西北大学毕业后又短暂生活在周秦文化发祥之地。这一地区重人文,凝聚着中华民族传承千年的文脉。赵丛苍先生经常回忆起自己当初的带给自己无限向往的同乡老先生梁伯载。先生名堃,字伯载,后以字行,晚号梅石。伯载先生幼时家贫,就读私塾三年即辍读,然嗜书如命,藏书极富,博学多识,先生书法从秦碑石经入手,功力苍劲浑厚,大气磅礴而无剑拔弩张之态,中年又学何子贞、邓完白诸人,上窥汉魏六朝,书艺炉火纯青,寓刚劲于迂拙古朴之中,纯朴自然、功力深厚,真草隶篆俱精,善画梅。粉碎“四人帮”后,梁先生获得 “全国百名优秀书法家”称号,书法作品远赴日本展出。赵丛苍经常说那可是“凤翔书坛里程碑式的人物”。惜先生一九八三年心脏病突发去世,享年只六十七岁,临终前一日还在以一个农民书法家的身份给师范学校师生讲授、表演书法。

赵丛苍先生书法:厚德载物

谈到自己的书法,赵丛苍说,梁伯载老人纯朴自然、传统功力深厚的行草及小楷对我有很深的影响一定启示。虽然早年上中学时在父母亲的引导下青少年时曾学欧体、赵体,而后来学习考古大学毕业、,工作主持考古发掘、研究青铜器、玉器、秦砖汉瓦之余,自发地临二王、临十七帖、临汉碑…… 因为这些传统的东西给了自己无限的遐想。有想法必然有追求、不断的追求才能有进步,赵丛苍说。

他说,言必己出乃是书法之根本。每每心有难捺之语、或有灵性之句,捉笔展纸书写出来:笔笔自然都是发自性灵的心迹、字字都是情感乃至情绪的形态——这样的书法才是有魂的艺术。

结合自己的书体,赵丛苍认为行书不仅要有适合行书的文辞,还要有适合写行书的运笔方式和节奏,而且这种节奏必须与书写的具体内容相一致。

赵丛苍先生书法:瓦当文字

品读赵丛苍书法,总体来说,有清、雅和充满书卷气三大特点,这与赵丛苍多年从事的专业、研究的方向:泱泱商、周、秦文化的熏陶不无关系。书法作为笔墨线条艺术,神韵、情感、趣味、层次感、立体感、律动感、生命力、书卷气、明暗动静变化等等艺术因素,主要靠线条和墨韵体现。线条在赵丛苍先生笔下求劲健、俊秀和灵动;而墨韵似乎先生全不讲究,只是用蘸了近乎焦墨的毛笔,以超凡的控制能力、果断爽利、擒纵有致,加上轻重、徐疾、提按的变化一味刷涂,写出的线条沉着痛快、流走自然、多彩多姿,将阴柔和阳刚、筋骨和血肉、形制和性情、飞白和墨韵、乃至笔的弹力和墨的张力表现得淋漓尽致,形成洋溢着浓郁书卷气息的书法作品,风格鲜明、独特。

赵丛苍说他欣赏“最高的艺术境界是无技巧”这句话。他说,书法向例是不拘法矩、不为形役,以学养书、以书娱性,情之所至、笔墨奋发。也许它的点划还不够精到,章法、笔墨也无刻意的安排和讲究,但因为有了上述因素,字里行间也就意味盎然了。

作为一门传统学问,有着数千年的文化积淀,完全抛开传统或不在学习传统上下功夫、而奢谈“创新”必然是无源之水;但一味局促传统的“家法”不放,也难以有发展的空间。赵丛苍在继承传统的同时也在不断完善自己,他也意识到早年作品中几近焦墨刷涂的痕迹必须纠正,“墨无水则死”的常识在他的笔下近年来也有所表现。试看这幅赵丛苍以为“有点意思”的朱熹诗作:淡墨快书、以避其渍,浓墨慢书、焕发筋骨,运笔过程中“提”与“按”交错互用,在“提”中“按”、在“按”中“提”将墨用活,整幅书作线条厚实、浓重,健壮有力,有空灵险峻之感。

赵丛苍先生书法:知足常乐

赵丛苍先生不满足,前两年江浙一带评比文人书法,先生荣膺其中。书画商的嗅觉灵敏,他们一路拐弯抹角、颠颠跑来,面对来客抛出的炒作方案、许诺的重金酬报,赵丛苍淡然回答容他再写上几年吧……年过六十的赵丛苍先生依然在学术领域忙碌着,他坚信退休后抽时间用心再练一练、整合整合,一定会写得比现在好。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