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对联趣事多
古代对联趣事多
走四方
对联,是由上下两联组成的对偶句,写在纸上 ,或刻在竹、木板上,张贴、悬挂在庭堂、廊柱以及大门两侧,俗称对子。对联言简意赅,节奏明快,老百姓喜闻乐见,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所以从古至今一直盛行,由此也产生了一些趣事。
—— 南龙北跃 鱼鳖低头
清代,江南有位才子叫宋湘。有一年,游历到西北某省,和当地的名士欢聚一堂。有个人不服他的气,出了一副对联儿嘲笑他:
“东鸟西飞,满地凤凰难下足,”
——你这个东方的菜鸟,跑到我们这来干什么?我们这里满地的凤凰,可没有你的立足之地。
宋湘当即回应:
“南龙北跃,一江鱼鳖尽低头。”——我是南方的龙,飞到北方来了,你这个鱼鳖虾蟹,只有在河沟里仰望的份儿。
这话说的也够损的。
——只因“而已” 闲了十年
宋代有个文人叫洪平斋,饱读经书,喜欢在文章中用“而已”两字,后来入朝做了官。
有一次他上书朝廷,写了一句斥责宰相的话:“招权纳贿,以势作威而已”。时间不长,宰相的报复就来了,他被免职赶回了家中。
过了十年,才被重新叙用,洪对此感慨万分,做了一副对联,悬挂在家门,以抒发自己的愤懑。对联是这样写的:
未得“之乎”一字力,
只因“而已”十年闲。
我的“之乎者也”,丝毫没有助我一臂之力;却因为“而已”两个字,让我闲了十年。
也够可怜的。
——“单孔笛”和“独弦琴”
明代中叶名臣徐阶,有一天到苏州的王鏊家去做客。见到那里的人,大都用吹火筒吹火,就想和王开个玩笑,出了一句上联:
“吴下门风,户户尽吹单孔笛。”——你这里的人都爱吹笛子啊,可惜笛子都是一个眼。
那个王鳌既是一代名臣,还是有名的文学家。后来他去徐阶家,发现附近的人弹棉花的很多,弹棉花的弓,都是一根弦儿。马上灵机一动,心想我也要报复他一下。
他说了声:“上次你说的对联,我对上了。”徐阶说:“快说说看。”
王鳌不慌不忙地说:
“云间胜景,家家皆鼓独弦琴。”——你这里弹弦子的人不少,但弹的都是独弦琴呀。
——有钱难买命,无药可医贫
清代礼部尚书纪晓岚,老家是直隶献县的。那个地方十年九灾,老百姓很穷,但迷信盛行。
有一年,他接到家乡一份请帖,说那里修了一座神庙,里面放置了两尊神像,左殿财神,右殿药王,要他写一幅有关神仙的对联,悬挂到庙门上。
纪晓岚略加思索,就写下了十个大字:
有钱难买命,
无药可医贫。
寿命是很难用金钱买到的,需要平时的养护;贫穷也是无药可治的,只能靠自己的双手,请不要一切都依靠神仙呀。
——龟有雌雄总姓乌
满清一代,翰林院有个惯例,不分年龄大小,外边去办事的人,都要在他们的称呼面前加上一个“老”字。
道光年间,有一个姓乌的人,在浙江当巡抚,某翰林前去拜见他,姓乌的巡抚调笑那个翰林说:“鼠无大小皆称老。”—— 唉,再小的鼠辈,称呼它时,前面也要加“个”老字。
那个翰林反应也挺快,马上回了一句:“龟有雌雄总姓乌。”——乌龟有公有母,但它的前边都有个“乌”字。
弄得那位巡抚十分尴尬。
——口大吞天
清朝的时候,有一个学台叫吴省钦,不学无术,广收贿赂。
有一年,他当了科举的主考,有个穷学生没有送礼,料到自己不能中榜,但还是去试了一下。虽然卷子答得很好,最后还是名落孙山。于是他不顾一切,在考场大门题写了一副匾额,嵌入了这个考官的姓名。
横匾:
口大吞天
(口大为吴,暗喻贪婪无度。)
对联:
少目焉能识文字?
(拆省字,有眼无珠,不识真金!)
欠金安可望功名。
(拆钦字,没钱送礼,怎么能够考中呀?)
——死后何必分东西
明朝有一个人,父母双亡。按照当地的惯例,父亲应该埋葬在东边,母亲在西边。因为心情不好,事情又忙乱,搞错了方位。
有不少人出主意,说应该挖出来重新埋葬。这时一位教书先生站出来说:“死者为大,入土为安,既然已经埋葬了,就别再折腾了。我给你写一副对联,你做个石碑,立在父母的坟前。”
他的对联是这样写的:
“生前既不离左右,
死后何必分东西。”
写得贴切自然,入情入理,十四个字就巧妙的解决了这个棘手的问题,人们无不拍手称赞。
—— 一联嘲尽贪酷县令
古时候在陕西洛南,有个县令叫路大尊,此人贪赃枉法,滥用酷刑,老百姓怨声载道。
有一年春节,有人在县衙门大门上,贴了一副对联:
横批:
路断人稀。
对联:
大道生财,财连云汉三千丈;
尊古炮制,制死黎民几万人。
(云汉,高空;炮制,胡编乱造,此处指随意罗织罪名)
该联巧妙地嵌入了路大尊的姓名,一针见血地道出了此人搜刮民财、迫害百姓的不法行为。
(2021年4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