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书“断”与“连”
草书“断”与“连”
古人云“笔笔断而笔笔连”方为妙境,这是古人对草书用笔的描写,比如还有笔断意连等等。草书作为书法艺术的最高境界,连与断方能体现草法的节奏、气势、气韵等,“断”与“连”是草书用笔上难点之一。
本文以王羲之《远宦帖》为例,谈谈草书用笔的“断与连”......
《远宦帖》图1
又称《省別帖》,纸本。
纵24.8cm,横21.3cm,6行,53字草书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此帖为王羲之晚年所作,是王羲之草书的代表作品,《远宦帖》用笔细腻丰富,动作节奏鲜明,几乎在每一线条内都有明显的折顿提按,线形棱角突出,块面效果强烈,用笔的来龙去脉交代得非常清晰,体现了王羲之草书线条的丰富性——用笔中的圆转、方折、连带、割断、轻重、提按等对立因素在起笔、收笔、运笔过程中的运用与变化。其次,结构与章法方面的大小错落、左右穿插、上下移位等因素,也增加了字势的运动感,显得虚活灵动,生机盎然。王字笔法的丰富多变由此可见一斑。
《远宦帖》中的连接方式有实连、虚连、搭连和综合连四种。
实连
图2
“省别”作为开篇之词,用笔厚重,连缀紧密。“省”(图2)字的长撇笔道宽大,有明显的弧度,与“别”字收笔的外转圆弧线相对应,二字之间的连接线则取短直之势,避免了弧形线的重复。
虚连
图3
虚连,有连接横画和连接点画两种。
连接横画。“救命”(图3)二字线条圆劲,怀素《自叙帖》的用笔法则似从此出。“救”字收笔左向翻转处,有明显的停顿意识,折点明显。二字之间的连接呈较大的左弧线,笔势舒缓自在。
图4
“子亦”(图4)二字的连接线则由细而粗,直至“亦”字结构线,过渡自然。
图5
连接点画。“足下”(图5)二字以点片状线条造型为主,连缀紧密。“足”字收笔后随即接连“下”字上点(取草法)。
搭连
图6
有连接点画和连接横画两种。
连接点画。两组“足下”(图6)用笔大同小异,只是线形有别。“足”字收笔左下带锋,引出“下”字首点。
图7
与此幅作品字形多横向发展所不同的是,“情至”(图7)二字取纵向长形,二字内部也多取断势。
图8
“兼怀”(图8)二字用笔多铺毫,横画势平,有隶书意味。“兼”字收笔左下带出长三角形状。
图9
图10
连接横画。有“小大”(图9)、“疾笃”(图10)两组。“小”字收笔几乎连到“大”字起笔处。“疾”字收笔却极致短小,但与“笃”字起笔的明显搭连,使二字相互呼应。需要注意的是此二字的横画皆呈明显的下凹之势。
综合连
图11
前两组综合连皆为连续的搭连形式。“念足下悬”(图11)的行轴线整体左斜,前三字之间的收笔、起笔皆有含蓄的锋向指引,“下”与“悬”之间的呼应更加明显,尤其是“悬”字起笔,为了彼此的照应,其起笔走向一变而为右下斜势。
图12
“粗平安”(图12)作为一个字组,连缀紧密,“粗”、“平”二字的收笔皆有微小的出锋,以求彼此呼应。
图13
“并数问不”(图13)为搭连和虚连组合,“并数”二字中“并”字收笔与“数”字起笔可连为一条明显的直线,只是中间虚掉而已。“数”字收笔带出短而劲健的呼应线与“问”字起笔相连。末二字虽距离较远,但“不”字首点右下斜向与“问”字内在相连。
图文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