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匮悬解》痰饮——小半夏汤,厚朴大黄汤,葶苈大枣汤,十枣汤
痰饮二十五
呕家本渴,渴者为欲解,今反不渴,心下有支饮故也,小半夏汤主之。
呕家津伤燥动,本当发渴,渴者,为饮去而欲解也。今呕吐之后,反不作渴,此心下有支饮,阻格君相之火,逆刑肺金,是以作渴。渴而饮水,不能消受,是以作呕。新水虽吐,而支饮未去,是以呕后不渴。小半夏汤,半夏、生姜,降冲逆而排水饮也。
1 呕家本渴,渴者为欲解。呕而不渴,此心下有支故也,此属饮家,小半夏汤主之。(呕五,此属支饮)(先区分呕家与饮家,呕家也是因痰饮致呕)
2 呕家本渴,先呕而后渴,是痰饮致呕,积饮即去,则不在呕,而津亡作渴,渴者为欲解。
今反不渴,是呕后而不渴,区别呕家,此为饮家。饮家者,火逆燥渴,先渴多饮,水逆不消,而见后呕也;饮家者,以心下有支饮,阻格君相之火,逆刑肺金,是以作渴,渴而饮水,不能消受,是以作呕,是呕新进之水也,而支饮未去,是以呕后不渴。(对比呕五则知。)
3 此与呕吐五相同,是支饮内停导致呕吐,用呕吐辩别支饮。今反不渴,知心下有支饮故也,小半夏汤,半夏荡浊降胃气之逆,生姜暖胃祛寒而降逆。
4 重申一遍;
痰饮之呕,是火逆燥渴,多饮不消,呕出新水。此呕不渴,是因心下有支饮。
呕家之呕,也是因痰致呕,呕后积饮即去,津伤燥动,故本当发渴,渴者为呕家欲愈。
论;小半夏汤,半夏的剂量为一升,约130克,这么大的量,你敢用么。医生敢开,患者未必敢用,患者敢用,医生未必敢开。半夏,也是被庸论祸害的一味中药。小半夏汤泻支饮,小剂量也能愈,但心中当知,仲景标准剂量。大半夏汤,剂量是二升,半夏厚朴汤,也是一升,麦门冬汤,也是一升。余自已用麦门冬汤,就用了一升半夏,就一次,由于用麦冬剂量太大,脾胃不受,拉了三天,导致脱水,虚脱昏厥,初以为半夏之过,后知后觉,就是麦冬剂量太大导致的。半夏半升的剂量,余是常用,未见毒害与异常。
痰饮二十六
先渴后呕,为水停心下,此属饮家,小半夏加茯苓汤主之。
水停心下,火升作渴。饮而新水又停,是以作呕。
1 先渴后呕者,心下支饮,阻格君相之火,逆刑肺金,是以作渴,渴而饮水,新水又停,不能消受,是以后呕。后呕者,是燥渴新进之水也。先渴者,此为水停心下,火升作渴也,此属饮家,小半夏加茯苓,利尿泄湿。
2 本条与上条,是从两个角度来理解痰饮,上条呕后不渴,是为痰饮内停。本条先渴后呕,此渴者,是为痰饮内停,而致燥渴。两条提纲不同,表达的却是一个意思。
论;痰饮四,留饮即痰饮之停留者,上自心下,下至小肠,停留不散,是谓诸饮之宗。皆是土湿胃逆,肺逆不降,心下停水而来也。此若结于肠间,停瘀不流,这病就更加隐蔽了。
本条提纲与上条提纲,先后顺序颠倒一下,就好理解。
痰饮二十七
支饮胸满者,厚朴大黄汤主之。
支饮居胆肺之部,清气郁阻,胸膈壅满,此胃土堙塞,绝其降路也。厚朴大黄汤,枳实厚朴,降逆而消满,大黄,泻胃而通瘀也。
1 胃逆则肺郁生饮,痰饮结于胆肺之部,则胸膈壅满,胆胃互贼,则胃土堙塞,绝其降路。
厚朴大黄汤,泄胃腑之壅满,以破胆胃之郁格,通达降路。胃腑壅实,实则实治,故泄以破格。(胃,胆,肺,上壅而互格也,故泻胃破格)
痰饮二十八
支饮不得息,葶苈大枣泻肺汤主之。方见“肺痈”。
支饮壅阻,肺气不得布息,葶苈大枣泻肺汤,葶苈泻湿而利肺气,大枣补土而补脾精也。
1 息者,喘促之义,一呼一吸,是为一息。胸中痰饮,壅阻肺窍,不得布息,故呼吸不利而喘促。以肺为玲珑剔透之窍,而主呼吸,痰阻气壅,不得布息,故葶苈子汤,率先泻肺,泻肺窍之痰浊壅满
论;喘不得息者,与短气正好相对应,浊气痞塞,肺无降路,是以短气,546页,胸痹短气,茯苓杏仁甘草汤,利气而破壅。喘不得息,葶苈子汤泻肺者,泻肺窍痰阻壅实,故言泻肺,此泻肺即是利肺。葶苈子,泻痰排壅,通利肺窍也。
2 上条,支饮上停,胃与胆肺,互相郁格,胃腑壅满塞实,绝其降路。
本条,支饮阻肺,壅塞肺窍,不得布息,而喘促也。葶苈汤,泻肺中壅塞之实,以利肺窍而行呼吸。
痰饮咳嗽二十九
咳家,其脉弦,为有水,十枣汤主之。
咳家脉弦,此为有水,缘湿旺木郁,是以脉弦,疏泄不行,是以有水。宜十枣汤,补土而泻水也。
1 咳家气逆,其脉见弦,不能疏泄,此为有水,留水在下,气逆不降,则见咳逆,十枣汤,利下之留饮,水泄土燥,自是建中之义。(痰饮五,悬饮)
2 本条注解,最能体现中医治辩的逻辑思维,弦为木象,木主疏泄,弦则疏泄不行,是以有水,留饮在下,气逆不降,则见咳逆,十枣泻水,水泄则气降。此为中医理法治病,不是用止咳药来止咳。唯有读黄师书,才能训练出专业的治辩逻辑,专业的中医思维。
痰饮咳嗽三十
夫有支饮家,咳烦胸中痛者,不卒死,至一百日,或一岁,宜十枣汤。
咳烦胸疼者,支饮阻格,胆肺不降也。其病虽久,而支饮未去,犹宜十枣汤也。
1 支饮者,痰结胆肺之部也,肺气逆而咳,胆火逆则烦,胆经不降,咳而冲击,则胸中痛,不卒死,至一百日,或一年,仍是支饮未去也,宜十枣汤。
论;有支饮家,咳烦胸中痛者,还有卒死?此应是最强最剧之支饮,此属悬饮内痛。不卒死者,一百日或一年,支饮久不去也,仍用十枣汤。此支饮十枣汤者,利下泻水,以降肺气之逆,化胸膈之支饮。半夏甘遂汤,是自利而留饮不去。十枣汤,是以利下而泻支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