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谈天文历法与奇门遁甲的起局法
相信每一位有缘接触到奇门遁甲的朋友,在学习时都遇到过这样一个困扰,即起局时在面对所谓的置闰法、拆补法、茅山法,容易一头雾水而无所适从。也常常听一些易友互相讨论,这三种不同的起局法哪一种更合理,那么今天就跟大家简单聊一聊,这三种起局方法的异同之处。
我们知道,三式之所以被称为“式”,是因为在古时候,先贤们进行占卜预测时,都会以相应的方法进行推演。而式盘正是古人用来模拟日月星辰等宇宙天体自然运行规律的工具,古人根据一定的规则在式盘上进行演布,通过计算而得出最终的结论。可以说,一个小小的式盘,其实是模拟了一定时空条件下,整个宇宙的运行状态。这种宇宙能量的分布,作用于不同的人、事、物,而产生了吉凶悔吝的变化。三式之所以被称为“绝学”的原因之一,就在于其巨细不遗的将整个时空,天地人神,万事万物都囊括其中。这种模拟宇宙环境的大系统,既决定了其准确性,也导致了其复杂性。易学们者常言“太乙测天、奇门测地、六壬测人”,这是就其各自的特性而言,但事实上,三式的每一门,都包含了天地人神的要素,奇门遁甲当然也是如此。
许多人都知道,人类社会所谓的历法,其实都跟天文有着直接的关联,所以大家也通常以“天文历法”并言。自上古时期,先贤们通过观察宇宙星空的变化而进行“观象授时”以来,对人类产生重大影响的历法,基本上可以分为三类:太阳历、太阴历、和阴阳合一历。所谓的太阳历,即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所需的时间,大约为365.25天。太阴历则是古人根据月球绕地球公转,产生的朔望变化而定,每一周大约为29.5天,按大月30天,小月29天算,一年约为354天。说到这里,想必大家已经明白,我们今天用的公历,其实是太阳历的一种。而平常大家所说的初一、十五等,其实是以月相变化来定日子,属于太阴历。(需特别说明的是:早在春秋时期,我国先贤就已经测算出一回归年长度为365.25天。在南北朝时期,祖冲之测算的一回归年长度为365.2428141天。南宋时杨忠辅测算的一回归年长度为365.2425天。而西方人制定的格里高利历,也就是今天我们使用的所谓“公历”,比祖冲之晚1100多年,比杨忠辅晚300多年。)
以阳历每年365.25天,阴历每年354天计算,两者每年相差约为11.25天左右,如此长久积累下去,便会产生严重的时序错乱,导致春季依然是冰天雪地,秋天反而烈日炎炎的情况,这对于以农业立国的先民而言,会极大地妨碍农事的正常运行。因此,古人设定了以某年没有“中气”之月来进行置闰,将阴历与阳历二者步调进行统一。所谓“中气”,是24节气当中的一个概念,而24节气的纪历方法,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农历”。
今天大家把“农历”称为“阴历”,其实是错误的。如前所述,“阴历”为月球绕地公转。而农历,是通过置闰的方法把阴历阳历合二为一,形成了阴阳相合的历法。古人以太阳黄经360度平分24份,规定每15度为一个节气。先民们最早使用的是平气法,即把一年划为24等分,则每个节气大约为15.22天。但其实地球运行的速度是有快慢变化的,每个节气的长度并不相同,故又以定气法论之,则每个节气的天数,也是有长短分别的。但是这里又出现一个问题,在奇门遁甲的九宫盘中,抛去中五不用,每一宫分配三个节气,每一节气为15天,则一个循环下来,实际天数为360天,与黄道运动相吻合。可是一回归年为365.25天,则360之数与之相差了5.25天左右,这个问题如何解决呢?方法还是置闰。不过这又牵扯到了另一个问题,即干支纪历。
中国传统纪历的方法,是使用天干地支,以60花甲为一周期来循环使用的。在上古时期,曾出现过一次“日月合璧、五星连珠”的特异天象,其时正逢冬至甲子日甲子时,所以古人以此为上元积年的开始。既然是以60之数来循环,则奇门遁甲一周360循环之数,恰恰可以与之相匹配。但是每一回归年会相差5.25天,因此,这就产生了实际的节气,与奇门遁甲的节气难以完全同步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一点,先贤们发明了奇门遁甲的置闰法。凡上元符头与节气同至,为正授。符头先至而节气未至,为超神。符头未至而节气已至,为接气。只要上元符头超过实际节气9天以上,便在芒种或大雪置闰一次,将三元局重新使用一次,此为置闰之法。例如公元2018年12月12日,此时符头已超过节气9天以上,故此日的23:00开始,大雪三元局从上元阴四局开始进行置闰。
而拆补法与茅山法,也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而采取的不同方式。拆补法是严格按照交节时刻进行换局的,节气一到立即换局,或是拆上-中-下-补上,或是拆中-下-上-补中,或是拆下-上-中-补下。例如公元2020年1月20日22时55分,为大寒交节时,此日壬戌日,上元符头未到,故使用大寒下元阳六局,是拆下补上。至1月21日23时,以上元符头而用大寒上元阳三局。1月26日23时以中元符头用中元阳九局。1月31日23时起,再用下元局。
茅山法则更加灵活,按交节时刻换局后,依照上、中、下的顺序用局,完全不考虑符头的问题,如已经用满三元局而仍未进入下一节气,则续用当前节气的下元局。例如公元2018年9月2日12时52分,茅山法开始使用处暑下元阴七局,至9月7日13时,已用满三元局,则继续使用下元阴七局,直到白露交节为止。
以上略举三种起局法的大概,大家也可以自行推演。至于坊间时常出现的争论,我个人以为,三种起局法,都是符合易理的。置闰法的干支循环最有法度,保证了每个节气的用局,都按照上-中-下的顺序依次排列,其星门符使的运行规律,也卓然可见,体现了“不易”的特点。茅山法则是舍去种种枷锁,不看符头,唯以节气取用,体现了“简易”的优势。而拆补法则执两而用中,既重节气,又用符头,体现了“变易”的思想。可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