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型题:
请从备选答案中选取一个最佳答案
|
1. 温病的病名首见于: [1分]
A.《黄帝内经》 |
B.《伤寒论》 |
C.《外台秘要》 |
D.《肘后方》 |
E.《诸病源候论》 |
|
|
2. 下列哪项不属于温疫与温病的区别点? [1分]
A.流行的大小 |
B.发病的缓急 |
C.病情的轻重 |
D.传染的强弱 |
E.伤阴的程度 |
|
|
3. 病变中心在肺,易耗伤津液的温病是何邪所致? [1分]
A.风热病邪 |
B.暑热病邪 |
C.湿热病邪 |
D.湿热毒邪 |
E.燥热病邪 |
|
|
4. 是谁在卫气营血辨证的理论基础上补充出三焦辨证? [1分]
A.刘河间 |
B.吴又可 |
C.雷少逸 |
D.王孟英 |
E.以上均不是 |
|
|
5. 朱肱首先提倡的是 [1分]
A.温病分新感温病与伏气温病 |
B.古方今病不相能 |
C.立新论,创新法 |
D.脱却伤寒辨证温病 |
E.灵活运用经方 |
|
|
6. 清代四大温病学家是指: [1分]
A.叶天士、余师愚、吴鞠通、王孟英 |
B.叶天土、薛生白、吴鞠通、王孟英 |
C.叶天士、薛生白、雷少逸、王孟英 |
D.叶天士、薛生白,戴天章、王孟英 |
E.叶天士、薛生白、吴鞠通、杨栗山 |
|
|
7. 温病形成完整体系是在什么时代? [1分]
|
|
8. 温病学成为一个独立的学科是在: [1分]
|
|
9. 首创温病“卫气营血理论体系的医家是: [1分]
A.吴又可 |
B.薛生白 |
C.叶天土 |
D.吴鞠通 |
E.陈平伯 |
|
|
10. 下列哪一项属于暑热与风热之邪致病的共同特点? [1分]
A.首犯肺卫 |
B.变化迅速 |
C.发自阳明 |
D.多挟湿邪 |
E.易伤津气 |
|
|
11. 既能化燥化火,又能伤阳气的温邪是: [1分]
|
|
12. 温毒病邪的致病特殊征象是: [1分]
A.身体壮热 |
B.口渴苔黄 |
C.心烦谵语 |
D.红肿疼痛 |
E.脉象洪数 |
|
|
13. 下列除哪一项以外,均为湿热病邪的致病特点? [1分]
A.传变较慢,病势缠绵 |
B.以中焦脾胃为病变中心 |
C.易于遏阻阳气 |
D.瘥后又易复发 |
E.易于损伤元气 |
|
|
14. 清代温病学家中,成就最为卓著的是: [1分]
A.吴又可 |
B.薛生白 |
C.王孟英 |
D.吴鞠通 |
E.叶天士 |
|
|
15. 暑热病邪的致病特点,提法欠妥的是: [1分]
A.致病有着严格的季节性 |
B.先入阳明气分 |
C.必夹湿邪为病 |
D.易伤津耗气 |
E.也有直中心包、肝经而卒然引起昏迷或痉厥之变 |
|
|
16. 在温病学发展的成长阶段,“创新论、立新法、订新方”的医家是: [1分]
A.朱 肱 |
B.王安道 |
C.吴又可 |
D.刘河间 |
E.汪石山 |
|
|
17. 首次系统以温病学的理法治疗流行性乙型脑炎的地方是: [1分]
A.沈阳 |
B.西安 |
C.北京 |
D.石家庄 |
E.上海 |
|
|
18. 燥热病邪致病特点,下列哪项提法欠妥 [1分]
A.多从口鼻上受 |
B.病位以肺为主 |
C.初起临床必有咳嗽少痰、口干咽燥见症 |
D.少数严重病例后期可损伤下焦肝肾之阴 |
E.病程中易耗气伤津 |
|
|
19. 下列哪项不属于新感温病的初起表现? [1分]
A.发热恶寒 |
B.头身疼痛 |
C.咳嗽鼻塞 |
D.苔黄尿赤 |
E.口微渴 |
|
|
20. 下列哪项属暑热病邪致病特点 [1分]
A.易侵犯上焦肺卫 |
B.易化燥伤津 |
C.先入阳明气分 |
D.以卫气营血渐次深入 |
E.逆传心包,引起昏迷 |
|
|
21. 在温病学发展史上,首先提出温病不得混称伤寒的医家是: [1分]
A.吴又可 |
B.吴鞠通 |
C.刘河间 |
D.朱 肱 |
E.王安道 |
|
|
22. 下列哪项不属于温热性质的温病? [1分]
|
|
23. 温病学发展到什么时候才开始从伤寒体系中摆脱出来: [1分]
|
|
24. 《广温疫论》一书作者是: [1分]
A.余霖 |
B.杨栗山 |
C.戴天章 |
D.吴有性 |
E.俞根初 |
|
|
25. 下列哪项不符合辨别新感与伏邪的实际意义? [1分]
A.阐明温病初起不同发病类型 |
B.区别病变的浅深轻重 |
C.归纳病证的不同性质 |
D.指示病机的传变趋向 |
E.确立不同的治疗方法 |
|
|
26. 春温的致病因素是: [1分]
A.温邪 |
B.温毒病邪 |
C.疠气 |
D.湿热病邪 |
E.温热病邪 |
|
|
27. 论述湿热病的病因、病机、辨证施治的专著是: [1分]
A.《温热论》 |
B.《外感温病篇》 |
C.《湿热病篇》 |
D.《疫病篇》 |
E.以上都不是 |
|
|
28. 下列除哪一项外,都与温病的发病有密切关系: [1分]
A.感受外邪 |
B.正气强弱及邪正力量的对比 |
C.失治、误治 |
D.外界环境中的自然因素 |
E.社会因素 |
|
|
29. 首先提出,运用辛温发表剂治疗外感病必须因时、因地、因人而灵活加入寒凉清热等药物的医家是: [1分]
A.王安道 |
B.汪石山 |
C.朱 肱 |
D.刘河间 |
E.王叔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