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16岁已婚才女谢景兰&赵匡胤31世孙赵无极的痛

法国在国人眼里有太多的定位。

一个艺术的天堂光怪陆离充满太多爱和恨未知的地方。

第二代留洋艺术家中,中国的大野洋子谢景兰是唯一融视觉与表演艺术为一体的女性。

民国年代,绘画才子音乐才女14岁时考上了杭州艺专,主修声乐。15岁西子湖畔时许愿相伴终生。16岁时恋情被校方发现,在双方家长的安排下依照传统习俗办了酒席。赵谢两家都是巨富,两人在那个旧时代中能自由相恋成婚后依然成为了令世人艳羡的天配佳偶。

毕业后赵无极从杭州艺专毕业受聘为该校老师。次年,夫妇俩的独子赵嘉陵出生。儿子七岁的时候,两夫妻决定前往法国进修,赵父慷慨赞助。

1948年夫妇从上海搭乘客轮赴法。两人原定的计划谢景兰进修音乐和作曲,赵无极进修绘画。

不久,俩人打开了欧洲艺术家社交圈。

人物际会的过程中,受到维德·西瓦(Viera de Silva),苏拉吉(Pierre Soulages),亨利·米修(Henri Michaux)等当时风头正劲的画家和评论家的影响,在哲学思考和绘画概念上都获得了启发。

进入艺术天堂之后赵无极如鱼得水,忽视了娇妻的心理感受沉浸在艺术中独自享受,徒留谢景兰黯然孤寂。

1952年一次聚会上,谢景兰初识了法国音乐家范甸南(Marcel van Thienen简称马赛,第一眼看到谢就毫不掩饰自己对她的热情。谢景兰拒绝了这位散发着音乐魅力的异国男人,但他总是能读懂她眼中的忧郁。

谢景兰的心很快被摧毁。奋不顾身离开他去到他的身边的时候,赵无极再也没有机会也没有力气挽回。

1956年谢景兰搬出了绿磨坊工作室,和马赛安顿在巴黎北邻St.Quen镇的一间小屋。尽管赵无极做出了最大努力来挽救婚姻,但谢景兰去意已决。离开赵无极的谢景兰如获新生,她改学画画很快的将音乐天赋移情到了绘画。

1958年与赵无极离婚后与马塞结合。37岁感到久违的自由,更名拉兰(Lalan)。14岁与赵无极和绘画的结缘,身边师长林风眠等前辈的熏陶为日后的视觉埋下了伏笔。创作之初前夫的神韵还在,融合了自己在音乐舞蹈中感悟的诸多元素,最终形成了独特画风。

4年后表演艺术中的音乐和舞蹈跨度之大、元素之多时堪称前卫的画作与马赛的雕塑联袂展出。

赵无极之后一度整日醉酒,直到他认识第二个妻子之后才逐渐走出人生阴霾。但二妻患有精神病症最终自杀,赵无极走入人生的低谷。后来娶了女性策展人马尔凯合作大于爱情的生活直至终老。

当今赵谢两人都成为了在世界画坛占有一席地位的名家。

赵无极单幅画价为华人最高。谢景兰的绘画作品单幅最高卖出了超600万的价格。缪斯女神,一次又一次在画布上谱出神韵般的舞曲。

1995年谢景兰在法国南部小镇意外因车祸去世。马赛创作了大量纪念拉兰的电子音乐,4年后在她的画作中含笑而逝。

母亲兰兰精力非常充沛,她挥笔于画布;她创作电子音乐;她自编自舞,也为他人编排现代舞;她还译诗、诵诗、写诗;她总是那么丰富,那么富于灵气。

——谢景兰儿子赵嘉陵

PS1:谢景兰小传

对中国观众来说,谢景兰的名字和她的艺术同样陌生。

但在法国她以抽象绘画闻名。作品兼具中国传统山水的审美元素和韵味,曾被法国文化部作为国家藏品永久收藏而购入。

画家身份之外还具备多种身份:

作曲家:

60年代参加法国“音乐作词、作曲和出版学会”,成为公认的作曲家;

舞蹈家:

40年代受Martha Graham的现代舞影响,曾在美国活动中心向Karin Waedner学习现代舞。

50年代曾与墨西哥舞蹈家GuillermoPalomares合作。

1973年获得法国文化部的特别奖金,这项特别奖金则是专为研究推广音乐、舞蹈和绘画合一的“综合艺术”特别颁发的。

2009年“意境·天堂——谢景兰艺术回顾展”在上海美术馆二楼展厅举办。

作品展示了抽象绘画及纸上作品共90余件,同时展示她作曲的电子音乐及舞蹈录像。能够充分而完整地体现这位多才多艺的女艺术家一生的创作面貌。

天才画家,在被国人熟悉之前就已与世长辞。谢景兰超乎人想象的激情将她的灵魂永远定格在画面上。

2011年《欢鸟舞》(水粉纸本1612.5px×1250px1987年)是谢景兰晚年的作品,在香港苏富比以14万港元成交。

小小的纸本洋溢着谢景兰年轻时的热力。两个男人都爱她爱到骨子里,都为她的魅力所倾倒的同时也都滋养着她过人的才情。比较潘玉良、方君璧、关紫兰以及更早的前辈,一个独特而独立的女性,无论是从个人情感的角度还是从自我完成的角度看,她是一个幸福的女人。

PS2:赵无极小传:

现代西方抒情抽象派的代表,以其中西合璧的抽象油画享誉世界。

60年代赵无极的创作以人物和风景为主,基调多为黑褐等暗色。

70年代油画技巧日臻娴熟,色彩变得艳丽明亮。

80年代后作品用色与下笔均敏锐、坚定和自信。

90年代后绘画炉火纯青。

作品彩风云变幻,笔触刚劲有力。既显物像,又化入象外之象,光感摇曳,流动着韵律,体现了中国哲学所特有的天人合一的精神。

1921年,赵无极出生于书香世家。从小天资聪颖,父亲常将祖上收集的中国古代名画让他开眼,叔父则经常从巴黎带明信片给他西式熏陶。这样的家庭环境下6岁开始学习书法,14岁进入杭州美专就读。

当年杭州艺专名人辈出,吴大羽和潘天寿都是无极的老师。叛逆的孩子在国画期末考试的试卷上涂了一个大墨团,落款“赵无极画石”,惹得潘天寿大发雷霆。

身为校长的林风眠爱惜赵无极的天赋宽容了他。

1941年赵无极留校任教,并在重庆举办了首次个人画展。7年后与第一任妻子谢景兰前往巴黎。

离婚后赵无极因此痛苦万分,辍笔放逐自我。香港散心时偶遇陈美琴,婚姻生活幸福美满似乎遇上了灵魂伴侣。

然而造化弄人美琴的精神病复发自杀而亡。

第三任妻子法国人弗朗索瓦倾慕赵的才华和地位,成为了一个在生活和事业上赵无极的全权代理。有关绘画上的诸事繁杂之际,赵无极回答一句:我不懂,去问弗朗索瓦。

这段婚姻并不快乐。无极机晚年患上了老年痴呆症,生活起居及大批画作都由弗朗索瓦掌管。死后赵无极与第一人妻子谢景兰的独子赵嘉陵怀疑弗朗索瓦是为了利用瑞士的《继承法》多分遗产,提起诉讼希望法院判决父亲已从法律意义上丧失行为能力。

当赵嘉陵随后向巴黎检察院提起司法监管和保护赵无极的要求时,检察院发现赵无极已不在法国境内,拒绝了赵嘉陵的要求。嘉陵后来又以“滥欺弱者罪”在巴黎提起诉讼,称赵无极的迁居是弗朗索瓦为了获得赵无极画作而一手策划的,并未征得赵无极同意。

与此同时,弗朗索瓦也向瑞士检方提出司法保护赵无极的要求。给出的解释是:希望为赵无极在瑞士找到一个有利于健康的生活环境。

晚年妻儿对簿公堂让人唏嘘不已。

图1为自己的涂鸦向偶像致敬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