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县记忆】细说河南店杨庄的三方大匾

细说杨庄三方大匾
作者按:凡是对人类有贡献的,贡献不论大小,人们都会以不同的方式来纪念他们。
在我们杨庄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小村子里,也有这么几位被人称颂的尊者,乡民送匾,额其门庭,扬其善名。
第一位是杨庄李氏后人的祖上李明章。
李明章,字俊卿,号明章(元章?);在家排名老三,是杨庄以前少有的文化人,在以前曾有人过年贴春联用碗底托印印子的年代,象李明章这样的文化人,真可谓凤毛麟角,少之又少了!
杨庄李氏从神头李家何搬迁而来,(始祖也即李明章的)老父亲为了在杨庄站稳脚根,他费尽周折把四个儿子一一送入学堂,但最有才气和名望的就数李明章。据村里年岁大的讲,李老在清泉寺就读过,別的年代久远无从知晓,老先生练就一手好毛笔字,曾在当时是涉县三杆笔之一,现杨庄学校(原关帝庙)大石碑两通,据碑上署名,应是老先生的大手笔。据村里年长的讲,老先生还曾代表某某地方百姓给当地官员写过“万民伞”。但先生一生时运不济,参加科举考试老是落榜。但,他写好的卷子,别人拿去顶考就能考取举人。先生平生布衣躬耕,懂风水看宅基,知医药开处方,为十里八乡村民排忧除难。民国时期,我们后四个村(立邱、卸甲、石槽龙、杨家庄)到城里并没有属于自己的路。村民上城里卖东西买东西,都要起早贪黑爬山越岭,中间还会遇到豺狼虎豹,其中艰险可想而知。就这,人家胡峪人还不让走,说踏坏人家什么什么东西了。村民气不过,但没有什么办法。无奈之下,他们联名诚请德高望重的李老先生写了状子。有先生的一手好字和在县里的人脉关系,最后官司还是打赢了。后山四个村的村民人也可以放心通行胡峪地界到县城了。
人们为了感恩先生多年医病开药,消灾消难和这次的呈文诉状!人们诚心诚意地送先生匾额一方,上书“恩普乡众”四个描金大字,匾额下边部是送匾人(邻近方围包括河南店10姓64人!)和送匾年月日。
第二位是杨庄杨府杨玉昌的奶奶杨刘氏刘老夫人。
刘老夫人早年丧夫,家里别的兄弟劝其改嫁,她不为所动,在家里仍然任劳任怨,上侍奉公婆,下照顾年幼的儿女,和左邻右舍都相处和睦。在那个缺吃少穿的年代,不仅需要她精打细算,还需要有一双小脚的她自己下田上地干活,晚上还要缝衣补袜,空闲还要铡草喂驴,每日三餐必挑水做饭,一家老小生活细节必亲力亲为,其中艰辛常人难以想象!祸不单行,天不顾怜,儿子年纪轻轻就一走了之,老夫人又不得不担当起照顾孙子的重任,每年每月每日必先让老人、孩子吃饱喝足,自己有了就吃点儿,没有了就算了。
乡民们感其德淑贤孝,集体送一大方匾额,上书“梓里萱堂”四个大字,意思是说,她老人家是家乡村里的好媳妇好母亲!
第三个是杨庄村的杨反生老师。
杨老师出身贫寒,父母无钱财供其上学,靠伯父结济完成学业,后几经周折当上了人民教师,他教我父亲这一班,杨庄、石龙、卸甲、立邱都有他这一班学生,有的当上了县委领导、;有的当上了教师、工人;有的下海经商等等,他们学有所用,在个自岗位发光发热,学生感其老师殷殷教诲,集体送其一大匾额,上书“永铭师恩”四个描金大写。
杨老师的老大杨为平(目前,本县唯一国家书协会员,县书协秘书长)和三子杨为兵更是本地一代书画名家,也倍受群众尊崇。
我,志强不才,罗列三方匾额背后的人和事,不是为了显示自己多有文化,多能捣鼓文字,费心费力这其中的个味只有自己品尝:他们的精神是值得我们每个人去学习的,有家的情怀,更有国的情怀;我,执著于斯,也算一种什么情怀?!!
志强   辛丑杏月初稿,桃月廿二   酌定于古沙阳
作者简介:李志强,地方文化研究者。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