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婆还是姥姥?你有多了解上海话?

今天,网上掀起了非常激烈的“外婆姥姥”之争,起因是因网友发帖说,上海的小学二年级语文课文《打碗碗花》中,把原文的“外婆”全部改成了“姥姥”。

上海市教委对修改这一称呼的答复是:因“外婆”是上海的方言”,“姥姥”才是普通话。

那么,上海的方言究竟怎么来的?

“外婆姥姥”之争再次把“上海话的传承”变成了大家关注的焦点,还记得我们的沙龙曾请来了沪语专家、研究了50多年上海方言的语言学家上海大学教授钱乃荣专门解读上海话,今天让我们跟着他一起“闲话上海话”吧。

上海话怎么来的?

“上海话”源于有了“上海”这个地名。

古时,长江出海处的三角洲上有条吴淞江,吴淞江南面是从宋朝起即有的松江府,后来吴淞江的青龙港口淤塞了,形成了一个新的港口,这个港口发展很快, 南宋后期已经相当成熟了,不但国内通商,还与国外通商。到元朝25年(即1291年)的时候,这里建立了上海县。据记载,在成立上海县的时候,上海人口已有6.4万,是人口聚集的中心。所以,上海话源于松江,已有700多年的历史。

最早的上海话什么样?

上海方言原是松江方言在黄浦江两岸的一个分支。

上海话的发展较为缓慢,基本上保持一种音调和说法。相对而言,两种语言的区别是阳平声调不同,松江话是向下的,但是上海话是平的(阳平声调就是四声中的“第二声”哦,读读“蹄膀”,“铜铃”,上海话平,松江话往下滑,大家可以感受下哈)。80年代的时候在南市还能找到70多岁的老年人说这种老上海话的。

最早有关上海话的书是谁写的?

1853年,19世纪中期英国传教士艾约瑟(Joseph Edkins,1823-1905)出版了《上海方言口语语法》,它是我国第一部方言白话语法著作。1883年到1950年,上海天主教法国传教士在徐家汇土山湾出版了高质量的上海方言著作,系统地记下了上海话变化最快的70年中的真实面貌,为今人研究上海方言的语言变化史留下了珍贵的资料。

所以,最早有关上海话的书是外国人写的啊!

新上海话,老上海话?

上海话最大的变化发生在1843年开埠以后,当时大量人口涌入上海,而最高潮的一次是“太平天国”运动。当时运动打下了苏杭等地,很多那边的有钱人都逃到上海,加上本地人和西方人,使得上海租界迅速发展起来,不断地有全国各地的人进来,语言就在这个地方吸取世界各种语言的精华,形成了杂交。1940年代真正本地上海人户籍只占不到百分之二十,卢湾、黄浦等地就更少了。

在上世纪30年代,上海话发生了质变,现在大家说的新上海话,就是在那个时候形成的,新上海话同郊区说的上海话拉开了距离。新上海话和老上海话相比最大的变化一是“尖团音”的消失,一是韵母和声调变少了。80年代在梅陇、虹桥等地调研时还有7个声调,现在上海话只有5个声调了,可以说是越来越简化,所以我们会发现郊区人都能听懂城里人说的上海话,但城里人不一定听得懂郊区的老上海话。

上海话才是先祖!

上海是中国最早的商业文明现代都市,所以跟商业文明有关的许多名词都是由西方先传到这里的。众所周知的如“沙发”、“白兰地”等,还有一些虽不是直接音译,但也包含了上海话和这座城市的文化背景。

比如“马路”,当时马路是马车走的,英国绅士在上海用的就是马车,所以马路造得比较宽,路就源于英语“road”。以前上海只有“街、巷、弄”,有了大马路才有了马路两边的单双号码牌哦!

马路上跑的车从独轮车、黄包车到汽车、卡车、吉普车、出租车都结合着上海话和这个城市的背景而诞生,说起来每个词都有故事。

“出版”这个词也诞生在上海,后来发现在普通话里“出版”和“初版”发音相同,则改成了“第一版”、“第二版”。

还有如洋房、自来水、幼儿园、操场等等,数不胜数。总之,当时国外先进的东西,包括精神和物质两方面新概念词汇一个个在上海造了出来,中国商业文明现代都市的名词就在这样的基础上诞生了。

上海话就像这个城市一样,它是包容的,开放的。任何一种语言都是在不断的发展过程当中形成和演变着,逐渐留其精华弃其糟粕。上海话的变化既五光十色多姿多彩,但又万变不离其宗。

最后,让我们听一段前香港特首董建华一口正宗的上海话。

上海话的传承需要开放包容的心态,但也要有所捍卫,有所坚持,不要让我们的上海话越走越远。

你可能还想看

耶稣说起了上海话

克勒门文化沙龙

在上海发现美、创造美、传递美!

(0)

相关推荐

  • 方言与景点(音频)| 陈怡:醉白池游记——棋迷对话小记(上海松江话)

    "语言资源快讯"左边显示的名称并非原作者,而是公众号管理者,原作者将于大标题和文末显示,感谢各位读者的谅解! 01       简介 醉白池居于松江城区中央的一隅,是上海地区五大古 ...

  • 叫姥姥就是向北方人妥协?南北文化差异这么大吗?

    今天刷到这样一个故事,说的一个东北人娶了上海的姑娘,结婚的时候丈母娘就一脸不高兴,这其实很正常,上海人眼里外地都是落后的,人家上海也有这个资本. 但是说北方人野蛮,打老婆,这我就不乐意了.众所周知,全 ...

  • 分不清“外婆”与“姥姥”,就别想搞懂中国

    打开凤凰新闻,查看更多高清图片 南方与北方 天地玄黄,五谷杂粮,男人女人,北方南方. 南方和北方,不一样,就是不一样. 南方和北方吃的不一样.南方人吃米,北方人吃面.米就是水稻,面则是小麦.水稻的籽儿 ...

  • 外婆变姥姥,真的是闲的没事干了/于小燕(原创)

    外婆变姥姥,真的是闲的没事干了导读:假如要真的全国统一修改,以后孩子就不能叫"外公",只能叫"姥爷"了."外婆的澎湖湾"也得唱"姥 ...

  • 外婆和姥姥打起来了,你帮谁?

     01  看到这样的题目,你肯定会觉得奇怪,外婆和姥姥是一个人啊,怎么会打起来呢? 外婆和姥姥确实是一个人,但在沪教版的小学二年级第二学期的语文书里,她们真的"打起来"了. 原来, ...

  • 大襟衣:无论“外婆”还是“姥姥”,都曾穿过的衣服 | 传统的服饰

    还没被时光完全打败的传统服饰,其实一直在我们的记忆里. ❤❤❤ 前阵子"外婆"和"姥姥"词汇闹得很凶的时候,很多人也纷纷怀念了自己的"外婆" ...

  • 上海话谐趣教学

    上海话谐趣教学 数字篇 有种全部叫一塌刮子,有种佩服叫一帖药,有种over叫一脚去, 有种难寻叫幺二角落,有种不堪叫烂污三鲜: 有种委屈叫三夹板,有种穿帮叫刮三,有种整齐叫的角四方, 有种肥胖叫五顑六 ...

  • 上海话:我伲还是阿拉?

    侬好,我是桃子. 今朝继续来聊一下,在上海闲话中第一人称复数到底是"我伲"还是"阿拉"."我伲"是一句正宗上海话,今朝还有不少本地人在使用. ...

  • 上海话形容面孔难看的44种讲法

    原创 畸笔叟 畸笔叟 2018-11-29 没啥别的意思,只是觉得,很多活泼生动的老上海话,现在几乎没人讲了,有点可惜. 形容面孔难看,只是一个"荫头".我暂时借来派派用场而已. ...

  • 上海话:“小姑娘骨头轻得唔没四两重”

    轻骨头.骨头轻.骨头轻煞嘞.骨头唔没四两重--这些都是上海滩老底子的骂人话. 而且,这样的骂人话往往不怎么用来骂别人,多半用来责备自家孩子. 还往往不怎么用来责备男孩,多半用来责备女孩. 那些婆婆妈妈 ...

  • 方言与美食(音频)| 牙一淇:外婆的粽子(广西河池南丹话)

    外婆的粽子 最近不知道怎么的,粽子这个词在我周围出现频率很高.在语言学的课堂上,家在北方的老师谈到了自己对粽子的印象,她说在小时候,就认为粽子只是甜的,她记忆中的粽子是在粽里放上一颗枣,那才算是粽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