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季如何正确使用农药?

  “三日雨不止,蚯蚓上我堂。湿菌生枯篱,润气醭素裳。”宋代梅尧臣《梅雨》中的“三日雨不止”写出了梅雨持续时间之长,雨量之大。梅雨是初夏江淮流域一带经常出现的一段持续时间较长的阴沉多雨天气。通常,每年的6月中旬到7月上旬前后是梅雨季节。而除了梅雨季节,时至小暑,正是全年降水最多的一个时期,“大暑小暑,灌死老鼠”的农谚,便是说这个时期持续降雨时间长,雨量大。

  此期高温高湿更是多种病害例如灰霉病、黑斑病、霜霉病 、根腐病等病害的发病期和侵染盛期,但多雨天气却给病虫害防治带来极大不便,频繁的雨水会严重降低农药的防治效果。为此很多养护人员为雨季如何有效防治病虫害而犯愁。下面我们介绍几个在雨季科学施药的技术要领供借鉴:

选用强内吸性农药

  强内吸性农药可通过植物的根、茎、叶等进入植株体内,并传输到其他部位。如药肥系列“施虫胺”和“撒虫胺”,使用药肥既能很好的防治病虫害,营养供应也能跟上,帮助苗木快速恢复长势。杀虫药肥对地下害虫、蛀干类害虫、频繁高发的刺吸式害虫、介壳虫等防效卓越,杀菌的药肥对土传病害防治彻底,对枝干类腐烂病起到有效预防,而且五层肥料包衣将药物成分包裹在中心,大大提高药肥利用率,多雨季节更适合施药。

改进施药方法

  根据药剂性能选用适宜的施药方法,根施药剂(一贯杆翠、一贯亚士利、一贯介终、一贯无踪)和药肥(撒虫胺、施虫胺)通过对药剂的筛选,采用仿生制剂和烟碱制剂等低毒、高效药品,不但不伤根系还可以促进发根,内吸性强,安全性高,作用持久长达一年,施用于植物根部,雨水充沛土壤湿润,药剂能更好的被根系吸收传导,阴雨天施用根灌药剂,效果更好,也更省力!

选用耐雨性农药

  如波尔多液、碱式硫酸铜、松脂酸铜、井冈霉素、全灌蚟(高氯.毒死蜱)等,在施用后2-3小时,即使遇到中雨,也不影响施药效果。

在药剂中增加增效剂

  配制药液时,适量加些增效渗透剂“琳海奇强”,具有良好的展着性、渗透性及乳化分散性,是一种新型超强农药增效渗透剂,具有增加药效、加快吸收,耐雨水冲刷,加快病菌、杂草、昆虫的死亡作用,广泛应用于杀虫剂、杀菌剂、除草剂、叶面肥、植物生长调节剂,特别适合内吸性调节剂,可提高30%-50%的药效效果,延长有效期10-20天。

选用微生物活性农药

  微生物农药在连绵阴雨天气反而会提高药效。比如真菌、细菌农药,在高温高湿的情况下,繁殖速度会加快,杀虫作用才会提高。常用的微生物农药有苏云金杆菌-781、白僵菌、青虫菌等。

选用速效性农药

  速效性农药可以在下雨间歇期的短时间内将害虫杀死,从而避免“慢性农药”因降雨对药剂的淋失而降低药效;如“亚士静”施后数分钟即可杀死作物上的蚜虫;蛮功、虫螨清(菊酯)类农药,具有很强的触杀作用,在施后1-2小时就可杀死大量害虫。

  除了以上药剂的选择更要及时做好雨季准备,例如苗圃基地排水不畅有积水时就要深挖排水沟,及时排水,保持通风,高湿不通风的环境容易发生霉菌滋生。为了防止病害发生可定期喷施杀菌剂, 15天左右喷施一次。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