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大院终于装上了自来水 | 胡居良 /21106
我们大院终于装上了自来水
胡居良
1970年,我准备结婚。我家无房,岳父母挤出了一间7平方米的厢房,给我们结婚。虽然很小,但也是一个温馨的小巢。
岳父母家住在集庆路靠坡顶的一个大院,这里以前曾是一个大户人家的私宅,门口有拴马石,大门很讲究:两侧有祥云图案的护门垛,三层台阶,进门还要跨过30公分高的青石门槛。大院分前后三进,每进三开,中间一开为通道,两边房屋上天花、下地板(砖),每进之间有天井相隔,天井里种有无花果、桂花树。岳母家住在第三进,条件差了许多,无天花,有地板,以前是厨房和供佣人住,我住的那间是以前的堆柴房。
这是一个大院落,住着十来户人家,邻居们相处很融洽,哪家烧鱼忘了买葱,向邻居家要几根;开水用完了,随便哪家倒一杯;哪家来了亲戚,就像是自家的亲戚一样;哪家有什么事,都会主动帮忙……我的岳父性格开朗、健谈,每到晚饭时,都会有几个住在附近的年轻人端着饭来串门,边吃边聊,新闻趣事、听岳父南无天北无地的海阔天空一番,直到他们的家人催促要洗碗了才回去……
同住在岳母家还有我爱人的大姐、三姐两家人。
生活离不开水,平时吃水要到隔壁杨秋家“茶炉子”去挑;用水、洗衣服、淘米洗菜就到门口的仓顶大井。
仓顶大井很深也很大,井下3米处,直径有近2米。青石井口被井绳磨出道道深沟,乌而发亮,青石平台足有30平方米,半条街的街坊都在此用水,妇女们淘米洗菜、洗衣服,边干边聊,家长里短,好不热闹,“小雪”洗腌菜,夏天冰西瓜……这口老井年代久远,传说通龙眼,从未干枯过。八十年代集庆路拓宽改造时,政府予以石栏保护,将仓顶老井作为文物长期保留。
杨秋家茶炉子卖开水也卖自来水,自来水一分钱一担,买“筹”可以便宜点,并提供水桶和扁担。挑一担水,可是个力气活,我和三连襟轮流挑水。前门有高门槛儿,挑水不好走,只好绕道小路走后门,有坎也有坡,我身材瘦矮,每逢下雨下雪,路面湿滑,就要了我的命了。没办法,坚持。茶炉子可以帮助送水,但要付送力钱,都舍不得,街坊中有两个小孩合抬一桶水的,也有老夫妻步履蹒跚合抬一桶水的……
1978年,听说住家户可以安装自来水了,条件是门口的路上要有自来水管,自来水公司只负责总水管的接管,内部水管须自行安装,材料自理,产权归自来水公司,并收取初装费。我很想家里通上自来水,跟邻居们一说,大院里的邻居们个个同意,十分高兴,要求我牵头联系,因为我当时在厂里是搞机械的,一懂、二方便。大家商定初装费由各家分摊,自来水管由我买,三通、弯头我尽量在厂里找些旧的。我说,水龙头和水池装在明处,要买新的,到安装的那天早上大家要提前挖好管沟,到时我会请厂里水工师傅来帮忙安装,大伙纷纷点头称是。我立即联系自来水公司,填表交钱,托人找关系,时间尽量早一点,还要安排在星期天,并找了所需的材料、配件和一些挖管沟的工具。
大家都在等待着安装日期的到来……
可能是祖祖辈辈挑水、打井水给累够了,约定安装自来水的那天,大院早晨5点钟就有人起来挖沟了,乒乒乓乓铁镐声、说笑声,好不热闹。厂里请来的几位水工师傅早早地来到大院,因为是为私人帮忙,安装速度明显快于厂里。9点钟就把大院内部总水管、总阀和各家支管、水龙头安装到位。邻居们对厂里的师傅又是递烟又是倒茶,甚是感谢。
自来水公司的同志按约于10点钟到,因为我们事先已经把门口的总管接头处挖好了,他们很快就将水管接通。打开总表,一股清彻的、久盼的、甘甜的自来水缓缓地流进了我们大院,流进了各家水池,流进了每个人的心中……
刚刚流出来的水有些混沌,老人们赶忙用来搓抹布,小孩们忙着打水仗……
(陈玮摄)
时代在前进,大伙从此不必去“茶炉子”挑水、抬水,也不要到大井提绳拽桶淘米、洗菜、过衣服了。望着大伙开心的样子,我的眼眶一阵湿润。
我挑了8年水的日子,也就结束了。
编辑: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