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讲伤寒】刘渡舟老先生: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

导读

病有类似太阳病,实非太阳病,临证时不能不加以辨别。如有一种病表现为头项强痛,翕翕发热而无汗,并有小便不利,心下胀满微痛。

若辨头项强痛、翕翕发热为表不解,投以桂枝汤发汗;

或认为心下满微痛是里邪凝结,用攻下法治疗均不见效,

如《伤寒论》中所说:“服桂枝汤,或下之,仍头项强痛,翕翕发热,无汗,心下满微痛,小便不利”。

此证汗之不解,下之不愈,究竟是什么病证呢?

由于膀胱气化失司,水邪内停,故小便不利;

水邪凝结,影响中气不运,所以心下胀满微痛。

经脉与脏腑相通,腑病影响了在外之经气不和,故见头项强痛、翕翕发热等证,这是水遏阳郁不得宣畅的表现,属于太阳之邪内陷,以致膀胱气化失职的水饮内停之证。

与太阳中风的翕翕发热、汗出、恶风之证截然不同,所以不能用桂枝汤,应该用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治疗。

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由芍药、炙甘草、生姜、大枣、茯苓、白术组成。

因为表无邪,故不用桂枝;

水饮内停,小便不利,故加茯苓、白术;

方中用生姜,可健胃以散心下之饮;

用芍药助疏泄以解心下之痛;

甘草、大枣有培土制水的功效。

因本方所治之证,属太阳之里影响于太阳之表,并无太阳表证存在,故不需汗出而解,只要“小便利则愈”。

医案举例

陈慎吾老大夫,曾治一发热患者,屡经医治,发热不退。

问其小便不利,而胃脘胀满不舒,脉沉而弦,舌苔白而水滑,辨为水饮内停,阳气外郁,乃不治热而治水,用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三剂热退而安。

对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证,各医家也有不同的看法,《医宗金鉴》认为:“去桂当是去芍药。

此方去桂,将何以治仍头项强痛、发热、无汗之表乎?

故用桂枝汤去芍药之酸收,避无汗心下之满,加苓、术之渗湿,使表里两解,则内外诸证自愈矣”。

自《医宗金鉴》提出“去桂当是去芍”之说后,对这个问题就展开了争论,同意《医宗金监》观点者亦有不少人,故将此见解提出来,供参考。

以上列举了桂枝汤的加减诸证,虽不能面面俱到,但可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后世医家徐灵胎在此方基础上加黄芪、当归;

叶天士则加杏仁、干姜、五味子等等,他们均能在辨证论治的原则指导下,做到随证加减,灵活变通,不断地扩大了桂枝汤的应用范围。

桂枝加芍药生姜各一两人参三两新加汤有益气养血,调和营卫之功。

将本文转发到朋友圈,让更多中医人人学到桂枝加芍药生姜各一两人参三两新加汤的用法吧!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