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不在高,入心则灵;话不在多,点到就行
有这样一句话:“美因不同,简而不凡。”语言也有精简之美。没有人喜欢冗长、复杂的话,也没有人喜欢听别人长时间滔滔不绝。你若不能精简自己的语言,把复杂的话简单化,就会把听者吓跑。
1你若絮絮叨叨,别人就会逃之夭夭
我曾在网上看到这样一个说法,觉得很有趣也很形象:说话就像你在路口等红绿灯,前二十秒,是绿灯,你可以畅快地说,听众往往也会被你的话题所吸引。可二十秒一过,绿灯就变成了黄灯,此时,即使你表达得兴趣正浓也应该打住了,因为你的话题和观点不再新鲜,不足以继续吸引现场的听众。这个时候,如果你还不见好就收,就会让人感到厌烦。之后,当四十秒一过,红灯就会亮起,意味着你就必须停止说话了。如果你还继续说下去,就只会让彼此尴尬。
仔细想想,确实是这个道理。即使你的话题再新鲜、吸引人,若只顾着自己说得痛快,滔滔不绝、絮絮叨叨,不顾及别人的感受,时间长了,必定会让人想逃之夭夭。这就像再美味的蛋糕都有保质期一样,保质期一过,它也就成了垃圾,被人吃下去就会对人体有害。
所以说:“话不在多,而在于精。”“事以简为上,言以简为当。”不管在什么时候,不管说什么话,简洁都是最好的选择,也是最有效的表达方式。
我们不仅要用嘴说话,更要用头脑说话。聪明人说话,能够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更懂得点到为止的道理。他们非常善于把握自己说话的时间,能够在最短时间内说清楚自己的观点,然后就此打住,或把时间交给对方。
所以,即使你善于表达,拥有绝好的口才,也应该控制自己的说话欲望,做一个聪明的表达者。尤其是在你之前的说话者已经滔滔不绝地讲了很久的时候,你就更应该尽早结束话题,放过那些早已听得不耐烦的“可怜听众”。
德国著名诗人及戏剧作家贝托尔特·布莱希特就是一个聪明的表达者。他平时非常不喜欢参加各种聚会,尤其讨厌各种聚会开始之前那些冗长的发言。
有一次,布莱希特被邀请参加一个宴会,并且主办方还希望他能致开幕词。虽然布莱希特心里不太愿意,但实在盛情难却,只能无可奈何地答应了。
宴会那天,布莱希特准时到场,希望能简单地说几句,然后尽快逃离这个自己并不喜欢的地方。
可主办方走上演讲台之后,就滔滔不绝地说了起来,先说自己举办宴会的初衷,然后对各位到会者表示了欢迎,又表达了自己的兴奋之情……一通冗长又煽情的贺词,让所有参加宴会的人感到枯燥、无聊。所有人都希望宴会尽快开始。
终于,主办方的讲话结束了,然后他激动地宣布道:“现在,请广受欢迎的著名戏剧作家、诗人贝托尔特·布莱希特为本次大会致开幕词!”
在众人的掌声中,布莱希特快步走上了演讲台。他知道很多人都希望他能多说几句,尤其是主办方和各个媒体的记者——因为他看到记者们纷纷举起相机,有的还拿着小本子,打算把他说的每一句话都一字不落地记录下来。
可是,他也知道,其他的听众都厌烦了这冗长的开幕式,于是,他只说了一句话:“现在,我宣布,宴会可以正式开始了。”这句简单而又清晰的话,顿时赢得很多听众的掌声。
你是不是也很佩服布莱希特的睿智和幽默?不管什么时候,如果你只顾着自己说得痛快、滔滔不绝,却不照顾听者的感受,那么你说得越多就越无法吸引人。
无论是演讲,还是面对面地与人交流,我们都应该把握好说话的分寸,因为会说话的人不一定口若悬河,而口若悬河的人也不一定就会说话。简洁的话,未必是最好的;但是最好的话,总是简洁的。
你可以观察一下身边的人,是那些爱长篇大论、滔滔不绝的人招人喜欢,还是那些说话简短、一语中的的人更受人欢迎?很多人都知道,每年奥斯卡金像奖颁奖典礼上,组委会都规定获奖者的致辞时间不得超过四十五秒,一旦时间超过四十五秒就会有红灯警告,还会播放《请君下台》的诙谐乐曲来提醒正在致辞的获奖者。
当然,很多出色的演员也贡献了精彩绝伦的获奖致辞。1972年,喜剧大师卓别林荣获奥斯卡终身成就奖,他在发表获奖感言时,只说了一句话:“此刻,言语是多么多余、多么无力。”
有正面的例子,就有反面的例子。第十五届奥斯卡影后嘉逊就因为激动过头而足足说了五分钟。结果,她的这次致辞成为人们谈论的笑柄。很多人都讥讽她说:“嘉逊的演说比她的台词还要长。”
说话,切记不要滔滔不绝、絮絮叨叨,否则不仅无法让你展现自己的魅力,反而还会降低你的形象好感度,招致别人的反感。知道说话的分寸,表达力求简而美,才称得上真正会说话。
2该表达时别沉默,该沉默时别胡说
每个人都有表达的欲望,都希望给人留下博学、健谈的印象。这种想法并没有错,毕竟谁不希望赢得别人的称赞呢?谁不希望多给自己赢得一个机会呢?所以,我赞同要抓住机会表达自己,不要在该表达的时候选择沉默,然后再独自后悔和哭泣。
就怕你在该沉默的时候偏偏过分地表现自己,不懂装懂,结果反而暴露了自己的无知和浅薄。如果你想要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却选错了表达方式,就会成为别人笑话的对象。
我认识的一个小伙子就有这个毛病。不管别人说什么,他都喜欢插上几句,以发表自己的“高见”。可别人说的事情如果他懂,说上几句也就罢了;遇到不懂的事情,他也毫不顾忌地随意说几句,好像唯有如此才能凸显他的博学。
一次聚会上,几个足球迷正在谈论刚刚结束的世界杯,说着自己喜欢的球队和球员,讨论着哪一支球队是黑马,哪一支球队的表现差强人意。见别人聊得热火朝天,小伙子忍不住也凑了上去。
可他并不懂足球,平时也很少看足球。不过为了能加入别人的谈论中,他装作一副无限惋惜的样子,说:“唉,我今年实在太忙了,根本没时间看球赛,明年我一定守着电视看世界杯!到时候,大家一起约起来啊!”
一听这话,大家都乐了:世界杯每隔四年举办一次,你明年到哪里去看啊?这不是明显的不懂装懂吗?
其中一人见他这么说,故意坏笑着问道:“那你看好哪支球队啊?你认为明年哪支球队能得冠军?”
小伙子哪知道哪支球队能得冠军,他甚至不知道参加世界杯的都有什么球队。他只知道同事时常说的AC米兰(Associazione Calcio Milan, 米兰足球俱乐部)啊、巴塞罗那啊,于是,他大声说道:“冠军必然得是巴塞罗那啊!是吧?我觉得他们一定能夺冠,因为梅西很厉害啊!他是我最喜欢的足球明星了!还有,那个AC米兰也是很有希望的……”
他还没说完,几个朋友已经笑得前俯后仰,而他还不知道自己说错了什么,大声喊道:“你们笑什么?难道我说得不对吗?你们说,现在哪一个球员比梅西更厉害……”
是啊!梅西是很厉害,也参加世界杯了,可他是阿根廷队的球员啊!再说了,AC米兰、巴塞罗那是欧洲冠军联赛的足球俱乐部,怎么能参加世界杯呢?这个小伙子仅凭自己知道的一点儿知识就胡说,落得一个被人笑话的结果。
所以说,说话可以,想表现自己也无可厚非。但说话也得谨慎,对于你不知道或不了解的事情,就应该选择沉默,而不是随意乱说。否则,只会暴露你的无知和浅薄。
当然,没有人无所不知,也没有人不会犯错,如果朋友之间闲聊的时候,你偶尔犯个错误,被朋友们调侃一番也无妨。就怕有的人真的不知天高地厚,凭着一股勇气想说什么就说什么,丝毫不考虑自己的话说得是否合时宜、合身份,是否会得罪人。
一个朋友就曾经用“没有脑子,只知道出风头”来形容自己的一个下属。这个下属,要口才有口才,要能力有能力,还能讲一口流利的英语。因此,在他刚到单位的时候,朋友非常喜欢他,也想培养和提拔他。参加一些重要的谈判、会议时,朋友都带着他,希望能多帮他积累一些经验。
慢慢地,朋友发现这个下属有些飘了,他总是想找机会露脸,甚至忘记了自己的身份。一次,朋友带他参加一个商务酒会,和一个合作伙伴商谈合作事宜。席间,这个下属却跨过上司频频举杯,与合作伙伴谈天说地。朋友被晾在一边,场面十分尴尬。临别的时候,这个下属竟然又一次越过朋友,率先与合作伙伴握手道别,搞得他像公司的领导,而朋友是他的助理一样。朋友虽然没说什么,可心里非常不舒服。
当然,合作伙伴显然也有些不满,事后询问这个项目究竟是谁负责,还差点取消了合作。是啊!这个下属毕竟不是公司领导和项目负责人,可他却在正式商务会谈中频频越位、自作主张,怎么能给公司领导和合作伙伴留下好印象呢?
事后,朋友也找这个下属好好地交谈了一番,并且对他说:“一个聪明的人,知道什么时候说话、什么时候沉默。你的问题就是太浮躁、好高骛远。我觉得你应该好好反省反省。”
这个下属也是聪明人,明白了朋友的言下之意和一片好心。后来,他果然有了很大转变,朋友与合作伙伴谈话时,他总是在一旁认真倾听,该说话的时候说话,不该说话的时候绝对不多说一句。比如,他只是在适当的时候小声提醒朋友遗漏了哪些细节,或在朋友询问他意见时才表达自己的观点。
这个下属变得越来越成熟,不出风头、不越位,后来在朋友的推荐下,升为部门主管。
可见,努力地表现自己,虽不是什么坏事,可如果说话不分对象和场合,没有大局意识地卖弄自己,那肯定没有好结果。
很多人非常善于表达,却并未真正懂得沉默的意义。然而,我们要知道,沉默也是另一种形式的表达。
至于什么时候该说话、什么时候该沉默,你要问一下自己的内心。问自己,如果说了这句话,是否会给自己或别人带来不便,是否会让自己或是别人陷入尴尬,是否会让自己得罪人……问完自己这些问题之后,你就会有一个明确的答案。
生活中,有的人确实做到了,不管什么时候都谨言慎行。可有的人却没有做到,根本没有这方面的意识,说话不看场合,随心所欲,信口开河,想说什么就说什么。
我曾经遇到这么一个人,他就因为信口开河、不会说话而让自己陷入了尴尬的境地。在酒桌上,这个人已经微醉,开始滔滔不绝地讲起某企业的一位总经理的秘密,说他自私自利、行为卑鄙等,总之,说了一大堆攻击那位总经理的话。
等他说完,一个年轻的小伙子问道:“先生,您认识那位总经理吗?”
他回答:“不是太熟悉,和他见过几次面。”
小伙子又问道:“那您认识我吗?”
他说:“请问,您贵姓?”
小伙子说:“我就是您说的那位总经理的儿子。”
顿时,这个人愣住了,不小心把杯子扔到了地上。之后,他逃跑似的离开了,因为他知道自己的话全是杜撰的。
所以,记住教训吧!一个人说话要谨慎,不知道的、不该说的就别乱说。只有懂得了适时沉默的智慧,你才能成为最厉害的表达者。
3靠谱的人话不多,但句句戳心窝
话不在多,而在于精。靠谱的人,虽然话不多,但句句能打动人心。不要觉得这无法做到,要做到一句话说服一个人、一句话哄笑一个人、一句话扭转局势、一句话赢得爱情,并不是天方夜谭。若能掌握技巧,你也可以轻松地做到。
就像韩非子在《说难》中所说:“凡说之难,在知所说之心。”只要你能洞察人心,然后对症下药,就可以轻松地把话说到对方心里;只要你能把话说到对方的心里,就可以如愿地达到自己的目的。
隔壁邻居家的孩子小政在一家公司干了三年了,他也算努力、勤奋,但平日里总是缺少些拼劲,显然没把工作当成重要的事。小政的妈妈一心希望小政事业有成,做出成绩来给所有人看看,一是对小政的将来有好处,二是可以给自己争口气。可尽管她每天耳提面命:“你要努力啊!不能吊儿郎当下去了!”“年轻人就应该充满拼劲,不能把心思都用在玩上!”“现在不努力,将来有你后悔的一天!”但小政依旧我行我素,对工作提不起一点兴趣。
可最近一段时间,小政却格外地充满干劲,总是神采飞扬,情绪颇佳,说要干出个人样来。为什么会如此呢?
小政给出了答案:他谈了一个新女朋友。要说这小政又不是没谈过女朋友,怎么就因为恋爱了,所以就知道上进了、充满了干劲儿?原来,之前谈的女朋友和他的妈妈站在同一战线,时不时唠叨小政几句,“鼓励”他要上进、抱怨他不为将来做打算。可这个新女朋友就不一样了。
她平时话不多,更不会要求小政做这做那,重要的是她很懂得赞扬:小政平时喜欢玩游戏,换作之前的女朋友不骂他就不错了,更不会夸他。而新女朋友总是夸他玩游戏时最认真、最有魅力;小政说现在工作压力大,提不起工作兴致,新女友便安慰他慢慢来,还夸他抗压能力强,若自己面对如此强硬的老板,早就承受不了了;小政拿下了一个新项目,新女朋友就给他庆祝:“小政,恭喜你拿下了这个大项目!你真是太厉害了!为了犒劳你,我请你吃大餐!”小政喜欢玩,她则夸他有生活情趣……
最后,小政的妈妈对我说:“一句赞美,就让小政充满了力量和斗志,比我唠叨百句更有效!小政这个女朋友真是聪明啊!”
是的!对于任何人来说,赞美的话,一句都顶一万句,它可以生出无穷的力量,使听的人身心愉悦,更愿意接受和赞同说话者的想法。很多时候,聪明人不会喋喋不休,而是会适当地赞美对方几句——且赞美中蕴含着对对方的期许。
这也告诉我们,语言的力量是不可小觑的,关键在于你是否会运用、是否能把话说到点子上。很多出色的表达者话都不多,即使他们口才出色、善于交际,可在关键场合,他们也能控制说话的尺度,做到简洁而打动人心。
我们熟悉的美国前总统林肯就以口才出众而著称,他可以滔滔不绝,可以高谈阔论,可以引经据典,当然也可以简洁有力。
在美国南北战争时期,北方部队经过三天的鏖战,终于赢得了葛底斯堡战役的胜利。而这场战役也成为整场战争的转折点。
战争结束后,宾夕法尼亚等几个州决定在葛底斯堡建立国家烈士公墓,以纪念在这次战役中牺牲的全体将士。烈士公墓落成典礼的主讲人是美国当时著名的演说家埃弗雷特,他特别擅长纪念仪式演讲。其慷慨激昂的演讲总能激起人们的热情,因此被公认为美国当时最有演说能力的人。
在那天的典礼上,埃弗雷特整整讲了两个小时,这期间高潮迭起,现场几次爆发热烈的掌声。可以说,这场演讲是非常成功的,点燃了战士们的热情。
可林肯的演讲更精彩。虽然他的演讲只有十句话,短短不到两分钟,却同样赢得了雷鸣般的掌声,且掌声持续了十分钟之久。这场著名的葛底斯堡演讲不仅震撼了现场,还轰动了全国。
就连埃弗雷特也不得不佩服林肯,赞扬地说:“我用了两个小时才表达了演讲的中心思想,而你只用短短十句话就做到了。”
当时的报纸评论道:“这篇短小精悍的演说是无价之宝,感情深厚、思想集中、措辞精练,字字句句都很朴实、优雅,行文毫无瑕疵,完全出乎人们的意料。”
我们不能说埃弗雷特的演讲是失败的,可与其相比,林肯的演讲更精彩,因为他的演讲短小精悍,句句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
仔细思考一下,在和客户交谈时,为什么有些人短短几分钟就能获得客户的信任,有些人滔滔不绝说半天,却让客户失去了耐心?
在向老板汇报工作的时候,为什么有些人三言两语就说得老板心花怒放,对他赞赏有加,有些人对着PPT讲半天,却让老板听得昏昏欲睡?
和朋友聊天的时候,为什么有些人说一两句就能直戳对方的内心,让朋友心情愉悦,有些人讲了一大段,却让朋友感到厌烦?
因为表达拼的不是说得多少,也不是口齿伶俐,而是能否说进他人的心里。一个有顶级魅力的人,一定不会是唠叨、啰唆的人,而应该是一个话不多,但说的话能句句戳人心窝的人。
今天,每个人都注重效率,没有谁愿意花时间和耐心听一个人夸夸其谈。因此,若想成为表达高手,光做到把话说清楚是远远不够的,还要学会洞察人心,把话说到点子上,才可以让表达发挥神奇的力量。
4关键时刻保持沉默,胜过瞪眼反驳
你有没有过这样的体会:
总是有一群聒噪的人,以为自己说的话都是对的,时常迫不及待地发表自己的观点。你若不同意他的观点,他就会一个劲儿地给你洗脑。而且,你越是不想听、不赞同,他就说得越来劲。
总是有一些心怀恶意的人,用恶意的言语来攻击他人。他们或者三观不正、戾气太重,或者为了凸显自己的优越感,或者为了吸引他人的注意力,说出攻击他人的话。你越是反驳、辩解,他们蹦跶得越欢,情绪上越兴奋。
总是有一些人喜欢与人争论,以与人争论为乐。哪怕你说太阳从东边出来,他都要跳出来说你是错误的,然后脸红脖子粗地同你争论一番。你以为他不知道自己错了吗?不,实际上,他根本不在乎对与错,只在乎与人争论的“乐趣”。你越是想要说服他,他就越不服、越想驳倒你。
很多时候,人就是这样,心里总有一根叛逆的“弦”,面对别人的反驳、解释、争论,总会做出一系列过激的反应。可如果你顺着他,在他说服你、攻击你、与你争论的时候选择沉默,他反而不知道如何表达了。
这也告诉我们,一旦你先坐不住了,忍不住要说话,就把自己引向了争端;若冲上去争吵一番,便让自己暴露于“敌人的火力之下”。这样做不仅无法解决问题,反而会让自己身陷麻烦之中。
最好的选择是什么?沉默。不管对方说什么、做什么,我们都让自己保持平常心,然后置之不理。如此一来,对方就像把拳头打在棉花上,只能作罢了。
不知道你有没有听过白隐禅师的故事,他的选择就体现了沉默的力量和智慧。
白隐禅师是一位修行有道的高僧,平时乐善好施,为人们布施讲道。在白隐禅师的住处附近,有一户人家——夫妻俩和一个漂亮的女儿,一家人以开店铺为生。
有一天,这户人家的女儿怀孕了,肚子一天比一天大,但这对夫妻不知道孩子的父亲是谁。夫妻俩异常震惊、愤怒,痛恨女儿做出这等见不得人的事,也痛恨那个诱惑自己女儿的人。于是,夫妻俩警告女儿,如果不说出孩子的父亲是谁,就打断她的腿。在父母的逼问下,女儿吞吞吐吐地说出“白隐”两个字。
夫妻俩愤怒地找白隐禅师理论,辱骂他“不知廉耻”“道德败坏”“算什么有德行的高僧”。白隐禅师静静地听完对方的辱骂,没有反驳。很快,这个消息就传开了,人们议论纷纷,辱骂白隐禅师。
可事情还不算完,女儿的孩子出生后,这对夫妻竟然毫不犹豫地将婴儿抱给了白隐禅师。此时,白隐禅师已经名誉扫地,每天承受着众人的痛骂和侮辱。可是,他还是没有做出任何辩解,只是认真、细心地照顾孩子——他向邻居乞求婴儿所需的奶水,虽不免横遭白眼或冷嘲热讽,但他总是处之泰然,只想着让孩子健康地长大。
一年过去了,孩子被白隐禅师养得白白胖胖、健健康康。而女儿终于因为良心不安,向父母说出了事情的真相——这个孩子是自己和鱼市的一个青年生的,因为害怕父母会打死那个青年,所以就诬陷了白隐禅师。
夫妻俩万分惭愧,立即向白隐禅师赔礼道歉,并抱回了孩子。而此时,白隐禅师仍然是淡然如水,没有说什么,就把孩子交还给了他们。
被人诬陷和辱骂,受了委屈,哪一个人能够做到不反驳、不辩解?哪一个人能够泰然处之?但白隐禅师做到了。当然,这是白隐禅师最好的选择。因为在他人处于愤怒顶端、舆论高涨之时,你的解释就是掩饰,你的辩驳就是狡辩。而且,你越是瞪眼反驳,别人就越认为你理亏。所以你的辩解对于如潮水般的舆论来说,只是杯水车薪。
既然知道这时的辩解是杯水车薪,那为什么不反其道而行之,选择适当的沉默呢?
聒噪不如沉默,息谤得于无言。很多时候,沉默最有力量,胜过你气急败坏地反驳,胜过你滔滔不绝地解释。但沉默不代表你妥协了,也不代表你不在乎那些辱骂和指责,它只是让事态平静下来的一种方法。
就像我们之前说的,当别人对着你聒噪、强加他们的观点给你时,你沉默,不代表你接受了、赞同了,而是让他们尽快闭嘴,给自己留一个清净;当心怀恶意的人攻击你时,你沉默,不代表你心虚了、害怕了,而是觉得和这样的人说话,只会让自己显得无知而已;当别人想与你一争高下时,你沉默了,不代表你理亏了、找不到说服他的论点,而是聪明地避免了一场冲突……
面对别人的责难、辱骂、批评,你的沉默要比反击更有力量。沉默,也是一种表达。事实上,这个世界就是有不少聪明的人,选择了用沉默的方式来应对外界的不友好。
大家还记得“9·11”事件之后那位被公众质疑的纽约市长吗?他在一片悲恸声中参加了一场喜庆的婚礼。这个举动让他成为众矢之的,所有人都批评他的行为,报纸、电视、广播等媒体也纷纷指责他,让他面临几乎被赶下台的危机。
这位纽约市长什么也没说,安静地参加了婚礼,并且给新人带去了最诚挚的祝福。直到舆论逐渐平息,他才说出了事情的真相:新娘的父亲与弟弟都是消防员,并且都参与了“9·11”事件的救援工作,不幸的是,两人在救援过程中都牺牲了。在生命的最后一刻,新娘的父亲对市长说希望自己的女儿能够如期出嫁,并且希望市长能够做他们的主婚人。
这位纽约市长毫不犹豫地答应了这位父亲的请求,因为这位父亲和他的儿子是这个国家的英雄,而这位新娘则是最需要人安慰的英雄家属。民众恍然大悟,知道了这位纽约市长可贵的品德,之后,再没有人攻击和指责他,人们对他充满了敬佩和尊重。
白隐禅师和这位纽约市长都是聪明人,他们用自己的沉默解决了问题、赢得了尊重。沉默是金,很多时候,它是最有力量的表达。
荀子说:“天不言而人推高焉,地不言而人推厚焉,四时不言而百姓期焉。夫此有常,以至其诚者也。”
如果你是聪明人,就学会适时沉默吧。
5抢话的人,没人愿意和你多说话
每年年初,很多人都关注着各大电视台的跨年晚会。因为跨年晚会就是各大电视台的实力大战,更是粉丝们为自己的偶像加油助威、网友们吐槽的关键时刻。
可某年跨年晚会最吸引观众注意的竟是某卫视女主持人的抢话事件。这一事件被观众和粉丝们讨论了很久,甚至频频登上了微博热搜榜。
其实,事情的经过很简单。跨年晚会上,几位主持人依次说话,轮到某男主持人讲话的时候,某女主持人却一直在与现场的观众互动,多次抢某男主持人的台词。直到另一位男主持人用手轻轻碰了碰她的手臂,她才意识到自己的问题,停止了与观众的互动。当时,被抢话的某男主持人虽然淡定地说完了台词,可脸色并不好看,可以说瞬间就黑脸了。
一时间,网友们议论纷纷,说这位女主持人的“老毛病又犯了”“爱抢话”“缺乏主持人专业素养”……虽然事后她做出了回应,说是因为当时乐队需要调试设备,中间有一段时间的空当,导演让主持人和观众互动一下,没想到自己的话筒一直没有控制好,所以才有些像抢话了。要好的同事也帮她做了解释,说她不是故意抢话,只是因为当时主持人都戴着耳麦,听不到其他人说话,当时她以为某男主持人没有说话,所以才和观众互动一下。
可不管当事人怎么解释,网友就是不买账,依旧批评和责骂这位女主持人爱抢话,说她丝毫不顾及别人的感受,只想着表现自己。
有的网友甚至举了例子,说有一次她主持的节目请了好多嘉宾。嘉宾出场之后,本应该是他们依次做自我介绍。然而在第一位嘉宾介绍完之后,第二位嘉宾刚拿起话筒,她就站出来强行抢话尬聊,把嘉宾们晾在了一边。另一位主持人见情况不妙,立即打断她说话,并让嘉宾们进行自我介绍。
抢话,真的是令人讨厌的行为。不管在什么场合,抢话都是不尊重他人的行为,不仅让别人尴尬,还让自己显得没有教养。普通人尚且如此,更何况是专业的主持人?
人们对于抢话的厌恶,从另一个主持人身上我们也可以看出来。这个主持人是某卫视的一位新主持人。由于某卫视重视培养新人,所以多次让她参加其王牌综艺节目,前辈们也经常给她表现自己的机会。
作为新人,想要表现自己,为自己赢得更多的机会,原本也是可以理解的。可是,与其他新人相比,她并不怎么讨喜,因为她太爱表现自己了,还频繁抢话、插话。
有一次,她和一个同样是新人的男主持人一同主持节目,她在一旁叽叽喳喳地说个没完,男主持人几乎都说不上话。好不容易轮到男主持人说话了,还没说几句,又被她把话抢了过去。整个过程,男主持人只能面带微笑、拿着话筒看着镜头。
还有一次,一位主持人正在说话,她和另一位新主持人站在一旁,第一组主持人主持得挺不错。可等到他们这一组主持节目的时候,嘉宾刚回答完问题,她就抢先一步把话说了。
被抢话的主持人一时愣住了,只能呵呵地笑了一声,然后往后退了一步。可只顾着自己说话的她丝毫没有察觉出自己的问题,依旧兴高采烈地说着……
抢话,她以为她在表现自己,可观众非常厌恶这样的行为,很多人跑到她的微博下面批评、责骂,甚至让她“滚出×××”——这些表达确实过分了,有网络暴力的嫌疑;可这也体现了一点,就是人们不喜欢抢话的人。
与其说人们不喜欢这两位女主持人的张扬、爱表现,不如说是厌恶她们以自我为中心,只顾着自说自话、不顾及别人感受的行为。要知道,一个情商高的人,是不可能随意抢话、插话的。他们善于表达,更善于倾听。
喜欢抢话的人或许是口才比较好、思维比较灵敏的人,可他们却不是会表达的人。试想,谁会喜欢随意地打断自己说话的人?谁又会愿意和不尊重自己的人交流?
培根曾说过:“随意打断别人的话、乱插话的人,甚至比发言冗长者更令人生厌。打断别人说话是一种最无礼的行为。”可不幸的是,生活中仍有这样的人,他们非常健谈,不管和谁都能畅快地交谈,可他们总是急于表达自己,随意打断别人的话,然后自顾自地说话。
想一想,你身边是不是也有这样的人?你喜欢他(她)吗?答案必然是否定的。
我就有一个这样的朋友。她非常健谈,不管什么话题她都能聊几句,开始的时候,大家都比较喜欢她,因为有她的地方就不会冷场。可慢慢地,大家发现她太爱表现自己了,只要有她在,别人就永远没有说话的机会。
比如,你刚说一句话,她就抢过了话头,滔滔不绝地说个不停;你刚提出了一个观点,她就反驳说“你说得不对”,然后不停地说自己的想法,不管别人愿意不愿意听。
大家正在谈论一个话题,你一言我一语地愉快地聊着,气氛很和谐。可是只要她一来,就非要打断别人的谈话,把话题拉到自己身上,然后滔滔不绝地谈论一番。
人家正兴致勃勃地说自己的经历,其他人都在耐心地倾听,可她一来就开始抢话,转而谈起其他事情,使得别人的话生生噎住,就像嗓子卡了一个枣核,吞不下也吐不出……
正是因为如此,大家都不愿意和她说话了。
所以说,一个人只有好好说话,并且尊重他人,才能形成高效的沟通。抢话的人,本质就是管不住自己的嘴巴,或许他是无意,或许他只是心直口快、说话不经过大脑,可不管是无心还是有意,话都说出来了,已造成不良影响。
我们若不想没朋友,不想惹来别人的厌恶,就应该管住自己的嘴巴,不要随意抢话,做到会倾听、少说话,让自己成为受欢迎的人。
转自公众号:有料共享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