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少不知其意,读懂已是中年:再看孔乙己,我们并没有比他好太多

“窃书,怎么能算偷呢~”在琼瑶起诉于正,郭敬明抄袭,文学作品仿写和网络小说洗稿泛滥却大都无疾而终、草草了事的时候,这句话成了一句看客和观众们最常用的讽刺用语,无疑代表着读者咬牙切齿的厌恶与不屑,但对于这句话的始作俑者——孔乙己——那个可笑、可怜又可悲的人,人们却总是无法完全厌恶,因为他的身上没有大奸大恶的影子,只有偏执、倔强、清高、懒惰、小偷小摸,印着太多寻常人的印记。而那些细微的毛病通通加在一起,其实就是在生活和理想边缘挣扎的芸芸众生

鲁迅先生写孔乙己,本意是写一种人间悲苦,一种讽刺的存在与环境,一种凉薄无人问的生死。多数人看过孔乙己的故事的也确实不忘跟着笑笑,转眼便忘了。直到“酒馆”中发生的一幕幕如出一辙地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上演时,那些不伦不类、固执己见、讪然嘲讽、冷漠凉薄与自己周围的一切一一重合,我们才发现即便百年过去,时代日新月异,我们也并不比他好太多。

在阶层夹缝中挣扎

“孔乙己是酒馆里唯一穿着长衫且站着喝酒的人”,他既不愿放下读书人的面子,执拗地穿着破烂长衫被长衫客视为乞丐,也没能挣来清高的本钱,在短衣帮里找到优越感和尊重。他是生活在两种阶级的夹缝和断层里的异类,被人当做取乐对象,可笑又违和。

但现在的人又能比他好上多少呢!年轻人没有挣来丰厚的钱财,却靠着各种借贷方式,过着貌似逍遥的小资生活,吃穿用度无一不精致,与人炫耀奢侈品,仿佛自己生活在富贵阶层。只有一人独坐在夜深人静时,才会翻看自己的信用卡额度还有多少,花呗、白条有多少待还,一个月的工资发下来还能剩下几个零星数字,内心被焦虑和空虚笼罩。白天来临时,他们依旧穿着体面,走进星巴克,悠悠点上一杯咖啡,就像孔乙己穿着长衫走进酒馆,就着“茴香豆”喝一碗体面的酒,其实只有自己知道,兜里一清二白,明天的酒钱还不知道在哪里。

生活就像那张照片,上半身理想,下半身现实,心在天上,脚在泥中。

钱财与志气

“读书人的事儿,能算偷么”,孔乙己因为偷书被酒馆里的人嘲笑时如此狡辩,脸上却不自觉涨红了,然后喃喃之乎者也,试图维持早已荡然无存的读书人的尊严。孔乙己偷的不是金银财宝之类名贵物品,而是读书人最重视的书。他虽穷,却还留了一点志气,并不贪钱财,只求个温饱酒钱。

穷却不贪钱财,现在能做到的人少之又少。富贵的人希望更富贵,清贫的希望翻身富贵。为了利益打破原则与底线的人不在少数,只是不再以“偷”这样低级的方式,而以骗、以威逼、以利诱。待人真的翻过道德和良心的藩篱时,怎么可能只拿书呢!当然是什么贵重取什么,什么值钱拿什么,能拿多少拿多少,旁人的生死不问。一边挣钱一边失去底线的人,未比偷书的孔乙己高尚。

钱财与人之间的关系只有奴隶与主人,有志气的人不做钱财的奴隶,没志气的人跪倒在金钱脚下。

理想与能力

孔乙己也曾专注读书,一心想考个功名,但因为能力不足,他没能走上仕途。好在写字好,却又好吃懒做,不能安稳抄书,没有收入,有一天混一天。读书人的清高与基础的温饱绞杀在一起,温饱完胜,最后可怜的读书人抱着自己最后一点执拗死去

如今的时代,在工作里浑浑噩噩又心怀不满的人何其多。他们往往有两个高远的梦想,却偏偏能力有限,凭着不算突出的本事维生,但懒于下大功夫,一边维持着过日子一边向往自己不可及的好生活。无聊时想想自己大抵如此的一生,很不甘心,但这种不甘心片刻便被安逸懒散驱散,日子还是那么过。

实现不了的幻想没有价值和意义,沉迷于幻想是一种自毁。

良心与存在感

孔乙己被没文化的短工打趣嘲笑,却依旧想寻个读过书的知己。年少的伙计会写茴字便足以让他欣然,一板一眼地教起来。孩子们围着他,他便将自己仅有的一点茴香豆分给他们。他虽被所有人看不起,但依旧保持了善良的本性,依旧想证明自己的价值。

我们在生活里奔忙,总遇到些志不同道不合的人,多言自己时最易受到冷言冷语,只能即刻收回自己的口舌之快,再不肯多说半句。有人需要帮助时,虽然自己能力有限,但还是舍出时间和精力尽量去做,换来的可能就是理所应当的“嗯”、“啊”或者轻描淡写的感谢,下一次不肯再伸援手,得到的却是埋怨和奚落。那时的我们,与教“茴”字、分茴香豆的孔乙己如出一辙。

善良被无视,热诚被辜负,是这社会最广袤的冷漠。

嘲讽与旁观

孔乙己是店里的“吉祥物”,永远好脾气地任人调侃,只要有他在,店里的气氛永远轻松愉快。从掌柜到酒客到孩童,没有人不笑他,笑他潦倒又虚势、混沌又装模作样。没人关心他如何走进困境,没人帮他找找出路,所有人都围观他,嘲笑他。

现在这个社会,成功时献花掌声蜂拥而至,失败时嘲讽指责此起彼伏。隔岸观火人人在行,雪中送炭无人想做。只有自己被围观、被挤兑、被嘲笑时,才冷不防想起酒馆里的孔乙己,才发现时代虽然变了,但社会没变,人心也没变。

今天你我皆是旁观者,明天你我皆是戏中人。

价值与人

“孔乙己还欠十九个钱呢”,不管是久未现身,还是被打折了腿,或者死了,他欠的十九个钱比他本人更重要。

日常工作中的一个错误足以遮住所有的贡献,生活里的一点不如意能掩盖过往的一切付出。一个人做的好事、帮的忙不一定有人记着,但犯下的错、未还的亏欠一定被人记得一清二楚,被人碎念或记恨良久。孔乙己式的“十九钱”将人压缩成待价而沽的商品,只要有一点欠缺,就难在别人的天平上过关。

人的价值是有现实标尺的,多十分不多,少一分不行。

孔乙己如同一面镜子,一半是荒唐,一半是存在,一面照着他自己,一面照着你我。他的悲剧分成无数个小剧目,在每个人的小剧场中上演。时代流转不息,但人性亘古不变。社会环境一路承袭,种种恶习如年轮一样印在社会中,历久弥新地传承。我们嘲笑谁、怜悯谁、哀叹谁、铭记谁,即与谁相似,与谁共鸣,在成为谁的路上。

文/羽昕

(0)

相关推荐

  • 把茴香豆分给周围的孩子,透露出孔乙己内心的无奈,可惜没人懂他

    孔乙己是一个充满笑料的悲剧人物.鲁迅先生的短篇小说<孔乙己>入选中学语文课本很多年,鲁迅先生塑造了一个"四体不勤,穷困潦倒"的读书人孔乙己的形象.本人印象最深刻的是孔乙 ...

  • 我是孔乙己,有个字要教你一下 | 宇帆·早茶夜读226

    226丨孔乙己 宇帆金句 在我的印象中, 孔乙己是和茴香豆联系在一起的, 提起孔乙己, 我便想起了茴香豆. 我是孔乙己,有个字要教你一下 文/ 宇帆 大家晚上好!欢迎收听早茶夜读,我是张宇帆. 这周我 ...

  • 遇见孔乙己

    作者近照 作者:杨轶  济川初中   初二(10) 指导老师:史桂琴 暮色四合-- 抬头,蓦然看到远处有一身影,我定睛细观,不由一惊--眼前之人莫不就是孔乙己! 他身材高大,青白脸色,皱纹间还夹杂着伤 ...

  • 跟着名家学写作系列二

    跟着<孔乙己>学写人 写人叙事是初中生作文必须掌握的基本写作技能.贯穿整个初中阶段,每个年级,每个班级都要进行这种写作训练.初中阶段几乎所有的考试,都要对这种写作技能进行考察,其必要性自不 ...

  • 孔乙己:一个狂欢式的人物

    编者按 孔乙己是鲁迅笔下的经典角色.曼彻斯特大学教授杰里米·坦布林在专著中将鲁迅的短篇小说置于现代主义的广阔语境中进行阐述,并谈及阿Q.祥林嫂.孔乙己等经典人物形象.在这篇文章中,坦布林教授将孔乙己形 ...

  • 年少不懂曾国藩,读懂已是泪满面!

    曾国藩家书||年少不懂曾国藩,读懂已是泪满面! 移光幻影 今天 晚清重臣曾国藩靠什么成功? 曾国藩(1811年11月26日-1872年3月12日),初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宗圣曾子七十世孙.中国近代 ...

  • 曾国藩家书||年少不懂曾国藩,读懂已是泪满面!

    晚清重臣曾国藩靠什么成功? 曾国藩(1811年11月26日-1872年3月12日),初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宗圣曾子七十世孙.中国近代政治家.战略家.理学家.文学家,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 其一生奉行 ...

  • 年少不懂林黛玉 读懂已至知天命

    作者:焦彩霞,笔名彩霞满天 <红楼梦>是我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以四大家族的兴衰史为主线,以宝钗黛的爱情故事为副线,为我们揭示了封建社会的现实与复杂的人性. 年少读红楼,不喜欢黛玉的多愁善 ...

  • 曾国藩家书:年少不懂曾国藩,读懂已是泪满面

    晚清重臣曾国藩靠什么成功? 曾国藩(1811年11月26日-1872年3月12日),初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宗圣曾子七十世孙.中国近代政治家.战略家.理学家.文学家,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 其一生奉行 ...

  • 7首岁月诗词:年少不知诗中意,读懂已是雪满头

    少年是意气风发,挥斥方遒: 少年是青涩感性,为赋新词强说愁: 年少时不知光阴似水, 再回首,只叹白了少年头. 恨只恨指缝太宽,时间太瘦,还来不及细细品味,就走过了半生:怨只怨光阴荏苒,流年似水,才读懂 ...

  • 年少不知诗中意,读懂已是雪满头

    欢迎您开始听赏诗词 少年是意气风发,挥斥方遒: 少年是青涩感性,为赋新词强说愁: 年少时不知光阴似水, 再回首,只叹白了少年头. 恨只恨指缝太宽,时间太瘦,还来不及细细品味,就走过了半生:怨只怨光阴荏 ...

  • UC头条:诗词丨7首岁月诗词: 年少不知诗中意, 读懂已是雪满头

    --回复『早安 』,诗词君送你一天好心情-- ◆◆◆ 少年是意气风发,挥斥方遒: 少年是青涩感性,为赋新词强说愁: 年少时不知光阴似水, 再回首,只叹白了少年头. 恨只恨指缝太宽,时间太瘦,还来不及细 ...

  • 年少不知打虎将,读懂已是中年人

    张四泉 第127期 类似的标题相信你见多了. 把"打虎将"三字换成"张学友"."李宗盛"."李鸿章"甚至同为水浒中人的& ...

  • 诗词丨年少不知诗中意,读懂已是雪满头

    少年是意气风发,挥斥方遒: 少年是青涩感性,为赋新词强说愁: 年少时不知光阴似水, 再回首,只叹白了少年头. 恨只恨指缝太宽,时间太瘦,还来不及细细品味,就走过了半生:怨只怨光阴荏苒,流年似水,才读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