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上到底该不该帮助学生​?​ ——备课杂谈之二十三

华英龙老师(来自镇西茶馆)

 课堂上到底该不该帮助学生?

——备课杂谈之二十三

(2021133)

袁建国

看到这个题目,有的老师可能会忍不住嘲笑起来——这还用说吗?不帮助学生,要老师干啥?
是的,课堂上,老师必须给学生提供帮助。这一点,我曾经在讲座中多次谈到,而且还举过一位有三十年教龄的澳大利亚物理教师的例子——
他在总结自己的教学经历时说:我教学生涯的第一个10年,我认为我是在教物理;第二个10年,我认识到自己是在教学生探索;在第三个10年,我认识到自己是在对探索的学生提供帮助和支持。
然而,有的老师的做法与我们的认知正好相反,而且还是全国非常知名的大腕,他就是华英龙老师。

2019年春天,李镇西老师邀请华英龙老师到成都为工作站的老师们上课,题目是“我不是笨小孩”,内容是解决一道数学难题。

上课后,华老师出示题目——

徒弟:师父多大了?
师父:我在你这年纪时,你才5岁;但你到我这年纪时,我就71岁了!
请问:徒弟几岁?师父几岁?
然后要求学生思考三分钟。
三分钟后,有学生得出答案。
上面环节,就是往常意义上的“独学”结束。
接下来华老师没有用所谓“互学”让学生之间进行帮扶,而是问:“没有做出答案的同学,你是想听同学说,还是想自己再想一想?”得到的答案是“自己想”。
于是华老师又问有答案的同学:“你能否憋住不说?”在得到学生肯定的答案后,华老师说:“据有关研究显示,能憋住不说的孩子,将来会有大成就,因为他们心中装着他人。学习不是我们一两个优秀的同学表演,而是大家一起去思考,一起去进步。”
大家看,对于不会的学生,华老师并没有伸出“有力的大手”帮助学生,甚至连学生的“小手”,都被他牢牢管控住,不让他们伸出援手。
华老师是整个一堂课都没有帮助学生吗?不是。
紧接着,华老师让大家说说自己遇到的困难,然后总结了这样几条:
题目读不懂;关系找不到;完全没思路。
针对学生出现的情况,华老师说出了这样的思路:
题目读不懂的解决方法——书读百遍,其意自见;
关系找不到、完全没思路的解决方法——投石问路。
然后同学们开始读题,老师示范着“投石”,学生模仿者“投石”……
大家看,这其实就是华老师的“帮助”。他的“帮助”,并不是给学生分析题目,讲解思路,而是教给方法,学生尝试。——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帮助”。
说到这里,我们再回到题目。
课堂上到底该不该帮助学生呢?答案是肯定的。
什么时候给学生帮助呢?在学生独立思考、进行尝试之后而仍然不得其解的时候。这其实就是孔子所说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怎样给学生提供帮助呢?不要直接把答案教给他,而应该告诉他方法,使他们用正确的方法继续去思考,去尝试。
朋友们,想一想我们的课堂,当学生不能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的时候,我们是怎样做的呢?特别是有听课老师在场的时候,是不是有急着把答案告诉给学生的冲动和行动呢?
课堂上,学生确实需要帮助,但这样的“帮助”是错误的。
为了使大家能够更好的理解课堂上的“帮助”,我们不妨欣赏一下华英龙老师的这节课吧。
视频来自李镇西老师的公众号,感谢李老师为我们提供了这么好的资源。
华英龙老师课堂教学视频《我不是笨小孩》(来自镇西茶馆)
===========================

更多教师备课精彩内容,

欢迎参与好老师学院系列课学习

——《核心素养背景下如何做好教学设计》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