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门雪医案
案一、春温
陈××,女,成年。
初诊:1949年2月25日。春温十日不解,热势甚壮,烦不安寐,谵语耳聋,咳不爽,气急,白pei隐隐不多,胸闷口干,苔黄腻,舌尖绛,脉濡滑数左弦。温邪不得外达,肺胃肃化失常,素虚之体,须防内陷,拟清温透热。
清水豆卷12g 黑山栀9g 桑叶9g 桑白皮9g 白杏仁9g 辰赤苓9g 象贝母9g 块滑石12g(包煎) 广郁金4.5g 带心连翘9g 生米仁12g 冬瓜子12g 竹叶心4.5g 朱灯芯2扎 甘露消毒丹15g(包煎)
二诊:白pei隐隐不多,红疹已布而不显,耳聋,谵语神昏,咳不爽,气急胸闷,口干唇焦,苔黄腻,舌尖绛,脉濡滑数左弦。温邪为病,热势鸱张,气血两燔,病情重险。再拟气血双清,以望转动。
鲜生地15g 清水豆卷12g 黑山栀4.5g 桑叶9g 桑白皮9g 辰赤苓9g 净银花9g 带心连翘9g 竹叶心4.5g 白杏仁9g 象贝母9g 生米仁12g 冬瓜子12g 块滑石12g(包煎) 牛黄清心丸1粒,分2次化服。
三诊:红疹虽多,色不显明,耳聋失聪,唇焦,神蒙谵语,咳痰不爽,气急,喉有痰声,舌尖绛而干,脉弦滑数。症势重险,防其动风、内陷。再从昨方加减。
鲜生地15g 清水豆卷12g 黑山栀9g 桑叶9g 桑白皮9g 净银花12g 带心连翘12g 象贝母9g 黄郁金4.5g 生米仁12g 冬瓜子12g 竹叶心4.5g 块滑石12g(包煎) 茅根30g(去心) 芦苇30g(去节) 牛黄清心1粒,2次化服。
四诊:白pei渐多,红疹隐隐,色不明显,耳聋,神蒙谵语,大便艰行,咯痰不爽,气急,喉有痰声,唇焦齿垢,舌绛而干,脉弦滑数。症势重险至极,动风、内陷,可虑之至。再从昨方加重。
鲜沙参15g 鲜生地15g 黑山栀9g 清水豆卷12g 净银花12g 带心连翘9g 川黄连四分 象贝母9g 广郁金4.5g 鲜竹叶4.5g 鲜竹茹4.5g 鲜菖蒲2.4g 茅根30g(去心) 芦根30g(去节) 嫩钩藤4.5g(后下) 枇杷叶露120g 淡竹沥60g,炖温,调服牛黄清心丸1粒,分2次服。
五诊:咳嗽气急、喉有痰声略见轻减,神昏谵语依然如故,唇焦齿垢,舌苔干绛,脉弦滑数。温邪化热伤阴,内蒙心包,上蔽脑府,肺胃清肃之令不行,症在危险关头。仍从昨方加减,以冀外透。
鲜沙参15g 京玄参9g 鲜生地15g 鲜石斛12g 净银花9g 带心连翘9g 川黄连1.2g 川贝6g 象贝6g 黑山栀9g 鲜竹茹9g 鲜菖蒲2.4g 茅根(去心)30g 芦根(去节)30g 嫩钩藤4.5g(后下) 批杷叶露120g 淡竹沥60g,炖温,调服牛黄清心丸1粒,分2次服之。
六诊:大便已通,通而色黑;唇焦齿垢,咳嗽气急,咯痰不爽,神昏谵语依然如故;白pei多而不透,色欠晶明,脉弦滑数不静。症势仍在危险关头,慎防下血、痉厥之变。仍拟生津清温,而化痰热。
鲜石斛12g 鲜沙参15g 京玄参9g 鲜生地15g 净银花9g 带心连翘9g 煅蛤壳15g 川贝6g 象贝6g 生米仁12g 冬瓜子12g 鲜菖蒲2.4g 嫩钩藤4.5g(后下) 茅根(去心)30g 芦根(去节)30g 枇杷叶露120g 淡竹沥60g,炖温,化服丸药至宝丹1粒
七诊:大便频行,先硬后溏色黑;唇焦齿垢,神蒙不清,谵语,耳聋,白pei多而不显,舌苔干绛,脉弦滑数。阴液暗伤,温邪留恋不化,肺胃肃化不行,痰热逗留,上蒙清空,下迫大肠,须防下血、痉厥之变,症势严重之极。再拟一方,以求转动。
鲜石斛12g 鲜沙参15g 京玄参9g 川贝6g 象贝6g 辰赤苓9g 银花炭15g 带心连翘12g 煅蛤壳15g 冬瓜子12g 天竺黄4.5g 黄郁金4.5g 鲜菖蒲2.4g 枇杷叶露120g 淡竹沥60g,炖温,化服丸药至宝丹1粒
八诊:今日大便未行,昨晚汗出颇多,白pei满布,唇焦齿垢,神昏谵语,咳嗽气急,咯痰不爽,舌苔干绛,脉濡滑数。阴液大伤,肺胃清肃不行,痰热逗留,蒙蔽清空,本虚标实,症势仍在重险关头。再从前方出入
鲜石斛12g 鲜沙参15g 桑白皮9g 京玄参9g 辰赤苓9g 川贝6g 象贝6g 煅蛤壳15g 广郁金4.5g 天竺黄6g 冬瓜子12g 带心连翘12g 鲜菖蒲2.4g 枇杷叶露120g 淡竹沥60g,炖温,分2次冲服
九诊:白pei布而渐化,唇焦齿垢较见轻减,神昏谵语时轻时剧,咳嗽气逆,咯痰不爽,苔干,舌绛稍淡,脉濡滑数未静。肺胃清肃不行,温邪伤阴,内蒙心包,症势稍见转动,仍在重途。再从昨方出入。
鲜石斛12g 鲜沙参18g 桑白皮9g 川贝6g 象贝6g 辰赤苓9g 煅蛤壳24g 广郁金4.5g 带心连翘12g 天竺黄6g 冬瓜子12g 净银花12g 鲜菖蒲2.4g 朱灯芯2扎 枇杷叶露120g 淡竹沥60g 炖温,分2次冲服
十诊:白pei既化而重布甚多,唇焦齿垢轻减,神昏谵语时轻时剧,咳嗽气逆,咯痰不爽,脉濡小数,舌红绛稍淡。前方生津养肺,清温化痰热,尚觉合度,仍从原法加减之。
鲜石斛12g 鲜沙参18g 桑白皮9g 川贝6g 象贝6g 煅蛤壳24g 广郁金4.5g 天竺黄6g 生米仁12g 冬瓜子12g 带心连翘9g 天花粉9g 朱灯芯2扎 枇杷叶露120g 淡竹沥60g,炖温,分2次冲服
十一诊:白pei唇焦齿垢已减,神蒙渐清,谵语亦少,病势渐有转动之机。唯咳嗽咯痰不爽。再拟养肺阴、化痰热。
鲜沙参15g 桑白皮9g 川贝6g 象贝6g 煅蛤壳八钱 辰茯神9g 炙远志3g 广郁金4.5g 生米仁12g 冬瓜子12g 带心连翘9g 天花粉9g 干芦根一两 枇杷叶露四两、淡竹沥二两,炖温,分二次冲服
十二诊:白pei已回, 身热亦退,咳嗽未清,寐欠安,偶有谵语,舌红已淡,肺濡小数。再从前方加减,以资调理。
鲜沙参12g 桑白皮9g 甜杏仁9g 川贝6g 象贝6g 辰茯神9g 炙远志3g 煅蛤壳八钱 煅龙齿9g(先煎) 天花粉9g 生米仁12g 冬瓜子12g 干芦根24g 枇杷叶露120g,分2次冲服
案二、春温夹滞
姚××,男,成年。
初诊:1955年2月16日。病起5日,寒热高亢,得汗不解,头痛,胸闷泛恶,腹鸣泄泻,苔腻口苦,脉浮濡滑数。春温之邪夹湿滞互阻,肠胃运化失常,症势鸱张,毋忽。
清水豆卷12g 黑山栀6g 银柴胡3g 薄荷叶2.4g(后下) 辰拌赤茯苓9g 块滑石12g 福泽泻6g 银花炭12g 煨葛根4.5g 制半夏4.5g 姜川黄连0.9g 酒炒黄芩4.5g 甘露消毒丹15g(包煎)
二诊:热势较低,泄泻已差,腹痛未尽,胸闷泛恶见减,夜不安寐,苔腻口苦,脉濡滑数。春温夹湿滞互阻,肠胃三焦不和。再投葛根芩连加味,原方出入为继。
煨葛根4.5g 水炒川黄连1.2g 酒炒黄芩4.5g 清水豆卷12g 黑山栀6g 银柴明3g 辰赤苓9g 薄橘红4.5g 块滑石12g 福泽泻6g 银花炭12g 焦六曲9g 甘露消毒丹15g(包煎)
三诊:泄泻止,寒热退,胸闷泛恶亦轻,夜寐较安,苔薄,脉濡小数。再以原方出入,以尽余波之意。
清水豆卷12g 黑山栀4.5g 银柴胡3g 霜桑叶9g 辰赤苓9g 块滑石12g 福泽泻6g 炒银花12g 象贝母9g 薄橘红4.5g 生米仁12g 梗通草3g 甘露消毒丹12g(包煎)
四诊:寒热虽退,头眩仍甚,胸闷噫嗳,神疲肢倦,苔薄脉濡。再以平剂为治。
冬桑叶9g 炒杭菊花6g 白蒺藜9g 煅石决明12g(先煎) 辰茯神9g 炙远志3g 块滑石12g 福泽泻4.5g 薄橘红4.5g 生米仁12g 梗通草2.4g 酒炒陈木瓜4.5g 桑寄生9g 荷叶边1圈
五诊:寒热退后,神萎气怯,头眩仍甚,胸闷纳呆,口淡而干,便通而燥,溲赤渐清。再以化湿和中法治之。
川厚朴花4.5g 白杏仁9g 白蔻壳2.4g 生米仁12g 辰赤苓9g 块滑石12g 竹沥半夏4.5g 广陈皮4.5g 佛手花八分 冬桑叶9g 炒杭菊花6g 陈大麦12g 干芦根24g 荷叶边d1圈
案三、湿温
张××,男,儿童。
初诊:1948年9月20日。伏暑湿温五候不解,白pei布而渐化,苔薄腻,脉濡左弦,身热起伏不清。拟和解宣化。
原金石斛9g(先煎) 水炒银柴胡2.4g 嫩白薇6g 白杏仁9g 白蔻壳2.4g 生米仁12g 块滑石12g 白通草3g 嫩钩藤4.5g(后下) 干芦根30g 香稻叶露120g 野蔷薇露60g,分2次冲服 2帖
二诊:热势起伏依然不解,苔腻舌尖红,脉濡滑数左弦。伏暑湿热不得泄化,体虚病实。再从前方进展之。
鲜石斛12g 水炒银柴胡3g 嫩白薇6g 青蒿梗4.5g 玉泉散12g(包煎) 白杏仁9g 白蔻壳2.4g 象贝母9g 净银花9g 连翘壳9g 生米仁12g 干芦根24g 香稻叶露120g 野蔷薇露60g,分2次冲服 2帖
三诊:热势起伏不解,小溲黄短而频数。苔腻舌尖红,脉濡滑数左弦。伏暑湿热内蕴,清肃不行,病经五候,体虚病实。再拟养阴退虚热,佐以清化之品。
鲜沙参12g 鲜石斛9g 嫩白薇9g 青蒿梗6g 玉泉散12g(包煎) 白杏仁9g 白蔻壳2.4g 净银花12g 连翘壳12g 象贝母9g 生米仁12g 天花粉9g 干芦根30g 香稻叶露120g 野蔷薇露60g,分2次冲服 3帖
四诊:养阴退虚热,尚觉合度,虚热起伏较见轻减,小溲黄短而频数。仍从原方出入。
鲜沙参12g 鲜石斛9g 地骨皮6g 嫩白薇4.5g 玉泉散12g(包煎) 青蒿梗6g 净银花9g 白蔻壳2.4g 连翘壳9g 白杏仁9g 生米仁12g 天花粉9g 干芦根24g 香稻叶露120g、野蔷薇露60g,分2次冲服 3帖
五诊:大便已通,虚热起伏亦退,夜寐欠安,舌苔光滑,脉虚弦。再从原方出入,以尽余邪。
鲜沙参12g 鲜石斛9g 灵磁石12g(先煎) 淮小麦12g 辰滑石12g 野百合9g 嫩白薇6g 地骨皮6g 白杏仁9g 白蔻壳2.4g 生米仁12g 白通草2.4g 天花粉9g 嫩钩藤4.5g(后下) 干芦根24g 3帖
案四、外感
袁××,男,成年。
初诊:1955年2月9日。寒热不清,咳嗽多痰,头胀,苔腻,脉浮。先以疏邪宣化为治。
清水豆卷12g 黑山栀4.5g 带叶苏梗4.5g 荆芥穗4.5g 冬桑叶9g 杭菊花6g 竹沥半夏4.5g 赤茯苓9g 薄橘红4.5g 白杏仁9g 象贝母9g 焦六曲9g 荷叶边1圈 炒谷芽9g 炒麦芽9g 1帖
二诊:寒热退,头胀,咳嗽未清,脉象浮濡,苔腻未化。再以原方出入治之
冬桑叶9g 杭菊花6g 嫩前胡4.5g 熟大力子4.5g 薄荷八分(后下) 赤茯苓9g 竹沥半夏4.5g 薄橘红4.5g 象贝母9g 白杏仁9g 生米仁12g 焦六曲9g 荷叶边1圈
案五、外感
王××,男,成年。
初诊:1955年2月18日。寒热初起,不得汗,热势壮,头痛肢酸,口干苦,苔腻,脉浮弦数。先与解肌达邪,佐以宣化。
粉葛根4.5g 清水豆卷12g 黑山栀9g 银柴胡3g 竹沥半夏4.5g 赤茯苓9g 薄橘红4.5g 冬桑叶9g 甘菊花9g 鸡苏散12g(包煎) 甘露消毒丹15g(包煎) 1帖
二诊:寒热退,头痛口苦未和,间有泛恶。再从原方损益之。
银柴胡3g 竹沥半夏4.5g 酒炒黄芩4.5g 姜川黄连0.9g 薄橘红4.5g 云茯苓9g 枳壳3g 炒竹茹4.5g 冬桑叶9g 炒杭菊花6g 薄荷炭2.4g 白蒺藜9g 荷叶边1圈 甘露消毒丹12g(包煎) 2帖
案六、疟疾
叶××,男,成年。
初诊:1948年6月23日。寒热不解,缠绵经月,热势间日轻重,必先形寒,四末冷,咳嗽气急,两肋作痛,小溲短少,苔腻,脉弦滑数。治拟桂枝白虎、葶苈泻肺加味。
川桂枝1.5g 熟石膏9g 银柴胡3g 竹沥半夏4.5g 酒炒黄芩4.5g 甜葶苈3g 薄橘红4.5g 赤苓9g 猪苓9g 块滑石12g 象贝母9g 白杏仁9g 冬瓜子12g 甘露消毒丹12g(包煎) 2帖
二诊:寒热间日轻重,咳嗽气急,两肋作痛。前进桂枝白虎、葶苈泻肺二方出入,尚觉合度,再从原方加减之。
川桂枝2.4g 熟石膏12g 甜葶苈2.4g 块滑石12g 白杏仁9g 象贝母9g 竹沥半夏4.5g 薄橘红4.5g 生紫菀6g 甘露消毒丹15g(包煎) 2帖
三诊:诸恙均见轻减,仍从原法出入。
川桂枝八分 熟石膏12g 桑白皮9g 甜葶苈3g 云茯苓9g 竹沥半夏4.5g 薄橘红4.5g 旋覆花4.5g(包煎) 白杏仁9g 象贝母9g 生紫菀4.5g 真新绛2.4g 生米仁12g 冬瓜子12g
案七、咳喘
卜××,女,20岁。
初诊:1958年7月21日。风寒外袭,痰饮恋肺,气喘咯痰不爽,喉中有声,脉弦苔薄。拟射干麻黄汤、小青龙汤出入,温表散寒,宣肺化饮。
炙麻黄2.4g 川桂枝1.5g 北细辛1.5g 淡干姜0.9g 五味子0.9g 制半夏6g 制厚朴2.4g 嫩射干2.4g 炙紫菀6g 炙款冬6g 煅鹅管石3g 7帖
二诊:气喘已减,喉中痰声未清。前方出入。
炙麻黄2.4g 川桂枝1.5g 北细辛1.5g 嫩射干3g 制厚朴2.4g 炙紫菀9g 炙款冬9g 白杏仁9g 炙白苏子4.5g(包煎) 煅鹅管石4.5g 五味子0.9g 7帖
三诊:气喘渐平,鼻塞清涕,咳嗽。再从原方增减。
炙麻黄2.4g 嫩射干3g 北细辛0.9g 陈辛夷1.5g 炙紫菀9g 炙款冬花9g 炙百部6g 白杏仁9g 炙白苏子4.5g(包煎) 煅鹅管石4.5g 6帖
案八、久咳
郭××,女,48岁。
初诊:1949年2月24日。咳嗽气逆已久,胃纳不香,拟“温润辛金”,和胃畅中治之。
炙紫菀6g 炙款冬花6g 云茯苓9g 竹沥半夏6g 广陈皮4.5g 炙远志3g 象贝母9g 甜杏仁9g 冬瓜子12g 生米仁12g 清炙枇杷叶9g(去毛包煎) 焦六曲9g 炒谷芽9g 炒麦芽9g
二诊:上气咳逆,咯痰不爽,胃纳呆钝,苔薄脉濡。再方“温润辛金”。
炙紫菀6g 炙款冬6g 炙百部4.5g 嫩白前4.5g 云茯苓9g 炙远志3g 甜杏仁9g 象贝母9g 黛蛤散12g(包煎) 薄橘红4.5g 肥玉竹6g 炙甘草2.4g 清炙枇杷叶9g(去毛包煎) 炒香谷芽12g
三诊:“温润辛金”,肃肺和胃,迭进以来,颇觉合度,仍从原方出入为治。
炙紫菀6g 炙款冬6g 炙百部4.5g 嫩白前4.5g 甜杏仁9g 云茯苓9g 炙远志3g 薄橘红4.5g 竹沥夏4.5g 象贝母9g 炙甘草2.4g 清炙枇杷叶9g(去毛包煎) 炒香谷芽12g
按:“温润辛金法”出雷少逸《时病论》。原方为:紫菀、百部、款冬花、陈皮、杏仁、松子仁、冰糖。
案九、咳血
叶××,男,成年。
初诊:1935年6月20日。肝火扰犯肺络,络损血溢。苔薄,脉弦带数。咳嗽痰红,红虽暂止,咳嗽痰多未清,仍防复吐,不可忽也。姑与清肝肃肺,去瘀宁络法。
水炙桑叶9g 水炙桑白皮9g 粉丹皮3g半 黛蛤散12g(包煎) 甜杏仁9g 象贝母9g 瓜蒌皮9g 广郁金4.5g 茜草炭4.5g 十灰丸9g(包煎) 鲜竹茹9g 清炙枇杷叶9g(去毛包煎)
二诊:咳嗽痰红,再次举发。气上则咳,咳后红至。膺肋引痛,脉弦数。此肺金清肃不行络损血溢也。肝火未平,痰瘀未清,难期速效。再以肃肺宁络之法进治,须安静怡养为佳。
水炙桑叶、桑白皮各9g 甜杏仁9g 川贝6g 象贝6g 炙苏子6g 抱茯神9g 黛蛤散12g(包煎) 粉丹皮4.5g 茜草炭4.5g 侧柏4.5g 鲜竹茹4.5g 冬瓜子9g 广郁金4.5g 清炙枇杷叶9g(去毛包煎)
三诊:咳血已止,肋痛亦除,近有心悸虚汗。再以培土生金、养肺化痰、柔肝宁络而敛虚液之法,复方续进,以资调复。
淮山药9g 湘莲肉9g 白扁豆9g 南沙参9g 茯苓9g 茯神9g 炙远志2.4g 炒白芍4.5g 炙甘草1.5g 淮小麦12g 蜜水炒广陈皮3g 肥玉竹6g 清炙枇杷叶9g(去毛包煎) 糯稻根须30g(煎汤代水)
案十、心悸
诸××,男,14岁。
初诊:1958年7月7日。心动悸,寒热不清,脉弦,舌红。书云:“左乳之下,其动应衣,宗气泄也。”拟炙甘草汤加味。
酒洗大生地12g 潞党参4.5g 阿胶珠6g 泡麦冬9g 炙甘草3g 淮小麦15g 柏子仁9g 川桂枝1.5g 炒白芍4.5g 红枣4枚
二诊:左乳之下,其动应衣,宗气泄也,脉弦,舌红。炙甘草汤加味,续进以治。
酒洗大生地24g 潞党参9g 阿胶珠9g 泡麦冬9g 炙甘草6g 淮小麦30g 柏子仁9g 煅牡蛎24g(先煎) 福泽泻6g 红枣6枚
三诊:虚里穴动,略见轻减,形瘦色萎不华,脉象虚弦。再拟前方出入。
酒洗大生地24g 潞党参9g 阿胶珠9g 泡麦冬9g 炙甘草9g 淮小麦30g 火麻仁9g 煅牡蛎24g(先煎) 福泽泻6g 红枣6枚
四诊:虚里穴动,舌红,脉象虚弦,寒热不清,形瘦色萎,投剂以来,均见轻减。仍用炙甘草汤加味。
潞党参9g 酒洗大生地24g 阿胶珠9g 泡麦冬9g 炙甘草9g 桂枝1.5g(炒) 白芍4.5g 火麻仁9g 煅龙骨24g(先煎) 煅牡蛎24g(先煎) 福泽泻6g 红枣6枚
案十一、烦躁
庄××,男,37岁。
初诊:1965年3月13日。肝升太过,右降不及,烦躁不宁,头痛偏右,眩晕不清,筋脉拘挛,夜寐不安,大便艰,脉虚弦,苔薄腻。甘麦大枣合百合地黄汤加味。
野百合15g(先煎) 大生地12g 淮小30g两 炙甘草3g 炒枣仁9g(研) 川贝母6g 夜合花6g 珍珠母15g(先煎) 红枣4枚 5帖
二诊:前诊用百合地黄、甘麦大枣合法,尚合度,烦躁不寐,头偏痛、眩已差,筋脉拘挛依然如故。仍守原法加重。
野百合30g(先煎) 大生地12g 淮小麦30g 炙甘草4.5g 炒枣仁9g(研) 左牡蛎15g(先煎) 珍珠母15g(先煎) 红枣4枚
案十二、不寐
姚××,女,45岁。
初诊:1955年2月3日。不寐胸闷,心悸不安,时噫,纳食不香,苔薄脉濡。和胃安中法治之。
制半夏6g 北秫米6g(包煎) 炙远志3g 云茯苓9g 广陈皮4.5g 春砂壳八分 紫苏梗4.5g 白蔻壳八分 佛手柑4.5g 炒谷芽9g 炒麦芽9g
二诊:不寐、胸闷、心悸较见轻减。仍从原法出入,续进以治。
制半夏6g 北秫米6g(包煎) 炙远志3g 云茯苓9g 白杏仁9g 白蔻壳八分 佛手柑4.5g煅瓦楞子12g 生米仁12g 广陈皮4.5g 紫苏梗4.5g 炒谷芽9g 炒麦芽9g
三诊:不寐、心悸、胸闷时噫均已见安。仍从原方加减治之。
制半夏4.5g 北秫米9g(包煎) 炙远志3g 炒枣仁9g 云茯苓9g 白杏仁9g 白蔻壳2.4g 生米仁12g 瓜蒌皮9g 枳壳2.4g 炒竹茹4.5g 佛手花2.4g 煅瓦楞子12g 淮小麦12g 炒香谷芽12g
案十三、类中
张××,男,成年。
初诊:1948年9月18日。头痛偏左,咳嗽不爽,痰内带红,舌尖歪斜,夜寐不安,烦躁不宁,脉象弦滑。肝火痰热内蕴,风阳上扰,类中之渐,不可忽也。拟泄厥阳,化痰热,安心神为治。
珍珠母24g(先煎) 煅石决明12g(先煎) 黛蛤散12g(包煎) 辰茯神9g 象贝母9g 瓜蒌皮9g 生米仁12g 冬瓜子12g 嫩钩藤4.5g(后下) 煨天麻2.4g 白茅根2扎(去心) 淡竹30g(炖温,分2次冲服)
二诊:治以泄厥阳、化痰热、安心神之法,诸恙均见轻减,仍从原方加减之。
细石斛9g 珍珠母12g(先煎) 煅石决明18g(先煎) 煅蛤壳15g 辰茯神9g 象贝母9g 瓜蒌皮9g 枳壳2.4g(炒) 竹茹4.5g 生米仁12g 冬瓜子12g 嫩钩藤4.5g(后下) 煨天麻2.4g 白茅根2扎(去心) 淡竹沥30g(炖温,分2次冲服)
三诊:夜寐已安,痰红亦止,头胀,耳鸣,胸闷,口干痰多。前方泄厥阳、化痰热、安心神,尚觉合度,仍从原法出入。
细石斛9g 煅牡蛎12g(先煎) 煅石决明12g(先煎) 灵磁石12g(先煎) 辰茯神9g 竹沥半夏4.5g 薄橘红4.5g 生米仁12g 枳实八分(炒) 竹茹4.5g 煅蛤壳12g 瓜蒌皮9g 冬瓜子12g 嫩钩藤4.5g(后下) 煨天麻2.4g 淡竹沥30g(炖温,分2次冲服)
四诊:痰多,口干,头眩轻而复重,夜不安寐,苔腻,舌尖歪斜,脉细弦。厥阳化风上扰,痰浊逗留不化。再拟温胆、导痰二方出入。
细石斛9g 煅牡蛎15g(先煎) 煅石决明24g(先煎) 灵磁石12g(先煎) 辰茯神9g 炙远志3g 竹沥半夏4.5g 嫩钩藤4.5g(后下) 薄橘红4.5g 枳实五分(炒) 竹茹4.5g 黄郁金4.5g 天花粉9g 白茅根2扎(去心) 陈胆星2.4g 陈海蜇头120g(漂淡,煎汤代水)
五诊:温胆、导痰二方出入,尚觉合度,诸恙复见轻减,仍从原法出入。
煅石决明八钱(先煎) 煅牡蛎15g(先煎) 珍珠母15g(先煎) 灵磁石12g(先煎) 辰茯神9g 竹沥半夏4.5g 炙远志3g 枳实2.4g(炒) 竹茹4.5g 薄橘红4.5g 陈胆星2.4g 煨天麻2.4g 炒白蒺藜9g 广郁金4.5g 荷叶边1圈
案十四、头眩胀
贺××,男,成年。
初诊:1955年2月23日。寒热之后头眩胀未清,神疲乏力,胃纳尚香。姑以平剂调理。
枸杞子4.5g 炒杭菊花6g 酒炒山茱萸肉4.5g 煅石决明12g(先煎) 炙远志3g 炒白术4.5g 淮小麦12g 潼蒺藜9g 白蒺藜9g 料豆衣12g 酒炒大白芍4.5g 桑寄生9g 炒杜仲9g
二诊:头眩胀未清,小溲黄赤,神疲乏力。再以前方育肾平肝,佐化湿热调理之。
野百合12g 煅牡蛎12g(先煎) 块滑石12g(包煎) 福泽泻6g 枸杞子6g 炒杭菊花6g 酒炒山茱萸肉4.5g 潼蒺藜9g 白蒺藜9g 料豆衣12g 桑寄生9g 炒白术4.5g 淮小麦12g 荷叶边1圈
三诊:头眩较见轻减,但时作胀,溲黄亦稍淡,再与前法。
野百合9g 南沙参9g 潼蒺藜9g 白蒺藜9g 煅牡蛎12g(先煎) 枸杞子9g 炒杭菊花6g 福泽泻4.5g 煅石决明12g(先煎) 薄荷炭2.4g 嫩钩藤9g(后下) 块滑石12g(包煎) 炒白术4.5g 煨天麻2.4g 荷叶边1圈
四诊:头眩胀渐安,溲渐清。仍守原意。
枸杞子9g 炒杭菊花6g 洒炒山茱萸肉6g 细石斛9g 米炒麦冬9g 煅石决明12g(先煎) 煨天麻3g 熟女贞子9g 墨旱莲9g 野百合9g 福泽泻6g 炒黄柏4.5g 云茯苓9g 潼蒺藜9g 白蒺藜9g
案十五、偏头痛
王××,男,成年。
初诊:1948年6月11日。偏头风疼痛,发于子夜,头热足冷,鼻窍不畅。玉真丸加味。
煅石决明18g(先煎) 炒白蒺藜9g 薄荷炭2.4g 炒川芎2.4g 藁本3g 北细辛0.9g 冬桑叶9g 甘菊花9g 细木通2.4g 肾厥玉真丸9g(包煎)
二诊:偏头痛已见轻减,前方玉真丸加味,尚觉合度,仍从原法出入。
煅石决明24g(先煎) 北细辛0.9g 龙胆草2.4g 藁本3g 炒白蒺藜9g 炒川芎2.4g 薄荷炭2.4g 冬桑叶9g 甘菊花9g 苦丁茶3g 露蜂房3g 肾厥玉真丸12g(包煎)
按:玉真丸出自宋·许叔微《本事方》,由半夏、硫黄、石膏、硝石四味组成,“治肾气不足,气逆上行,头痛不可忍,谓之肾厥。”盖据《 素问·五藏生成论》:“头痛巅疾,下虚上实,过在足少阴、巨阳。”今无此成药,或以医门法律之黑锡丹代之。
案十六、虚风内动
杜××,男,成年。
初诊:1960年。肺损及肾,肾阴亏耗,金水两伤,虚风内煽,浊液凝痰,清肃之令不行。上为喘呼,下为尿少,头面汗多,舌短缩,神识昏蒙不清,面浮,脉下垂入尺泽。证脉相参,已属危笃时期,恐难以挽回。今拟生脉散加味,大养肺肾阴液,佐以熄虚风、安神明之品,以作最后挽回。
吉林参9g(另煎冲) 西洋参4.5g(另煎冲) 泡麦冬12g 五味子1.8g 天竺黄3g 真川贝6g(去心) 阿胶珠12g(蛤粉炒) 煅龙齿12g(先煎) 煅牡蛎15g(先煎) 枸杞子9g 大生地15g 北沙参15g 淮小麦12g 炙远志3g 上药煎浓汁,缓服,不拘时
二诊:进生脉散加味,育肾阴,养肺气,安虚神,化痰热法,神蒙渐清,喘呼亦平,小溲较多。苔光舌绛,脉左弦细,右软弱。肺肾阴亏,虚风内动,挟痰热上蒙清窍,毫无可疑。前方既合,毋庸改弦更张,仍当守原法出入。唯虚证善变,是否续有变化,须视今后数日情况而定。
西洋参9g(另煎冲) 天冬9g 麦冬9g 五味子1.8g 大生地15g 北沙参15g 阿胶珠12g(蛤粉炒) 枸杞子9g 煅龙齿12g(先煎) 煅牡蛎15g(先煎) 炙远志3g 真川贝9g(去心) 天竺黄4.5g 淮小麦15g 3帖
三诊:据述诸恙尚平善,唯小溲短少,色深黄,气促汗多,仍以肺肾两虚着手。
西洋参6g(另煎冲) 天冬9g 麦冬9g 五味子1.8g 大生地15g 北沙参9g 阿胶珠12g(蛤粉炒) 甘枸子9g 墨旱莲9g 熟女贞子9g 炙远志3g 真川贝9g(去心) 天竺黄4.5g 煅牡蛎18g(先煎) 3帖
四诊:每见小溲短少,则病势必转剧。先溲少,继则胸烦闷,渐次昏蒙不清,面浮色紫。今诊脉虚弦带数,舌红紫少苔,神识时蒙时明。因思肺为水之上源,源不清则流不洁,心与小肠相表里,痰热内蕴,火府不宣,则溲浑赤。拟养肺、清心、导赤法,以作挽回之计。
西洋参9g(另煎冲) 北沙参15g 天冬9g 麦冬9g 小生地12g 阿胶珠9g(蛤粉炒) 益元散12g(包煎) 炙远志3g 干菖蒲1.5g 细木通2.4g 淡竹叶4.5g 真川贝9g(去心) 天竺黄4.5g
五诊:据述病情又见好转,神识已清,小溲畅多,唯仍汗多,烦闷阵作。再从原方增减,冀望持续得效不变乃佳。
西洋参9g(另煎冲) 北沙参15g 天冬9g 麦冬9g 小生地12g 阿胶珠9g(蛤粉炒) 益元散12g(包煎) 野百合12g 炙远志3g 淮小麦15g 真川贝9g(去心) 天竺黄4.5g 淡竹叶4.5g 局方牛黄清心丸1粒(化服)
按:局方牛黄清心丸,除清心开窍作用外,更有人参、当归、阿胶等益气养阴之品,宜用于虚实挟杂、内闭外脱之证。
案十七、五脏俱虚
徐××,男,老年。
初诊:1948年6月26日。肝肾真阴久亏,阴不恋阳,阳亢于上,筋惕肉(目闰)shun,头蒙不清,目 无所见,耳聋失聪,喑哑无声,大便艰燥,脉象虚弦 ,舌边尖红,苔中腻。望六之年,本虚先拨,草木之类,难图急功,血肉之品,又碍脾胃。姑拟滋养肾阴,而潜浮阳,佐以润府之品。
原金石斛12g(先煎) 大生地12g 盐水炒山茱萸肉6g 泡麦冬9g 辰茯神9g 炙远志3g 鲜苁蓉9g 杭菊花6g 煅石决明30g(先煎) 煅牡蛎30g(先煎) 枸杞子6g 熟女贞9g 淮小麦12g
二诊:阴亏,阴不恋阳,阳浮于上,五液干涸,腹内陷,大便不能自行,喑哑无声。再以前方出入。
天冬9g 麦冬9g 炙龟版12g(先煎) 细石斛9g 盐水炒山茱萸肉4.5g 大生地12g 淡苁蓉4.5g 鲜首乌12g 灵磁石12g(先煎) 左牡蛎12g(先煎) 京玄参9g 熟女贞9g 墨旱莲9g
三诊:久虚之体,虚不肯复,大便通后,先硬后溏。虚气上冲,心悸不安寐,脉象虚弦,舌边尖红绛,苔中腻。虚中生波,可虑。再拟养心安神,平虚冲,和脾胃。
紫石英12g(先煎) 大白芍4.5g 辰茯神9g 炙远志3g 炙甘草八分 淮小麦15g 莲子芯2.4g 京玄参9g 红枣2枚
四诊:肾阴虚不恋阳,虚冲因而不纳,冲气上逆不平,汗出头眩,脘中不舒,脉象虚弦。再拟育阴敛阳,而纳冲气。
淡苁蓉4.5g 制首乌12g 紫石英12g(先煎) 灵磁石12g(先煎) 冬虫夏草4.5g 枸杞子6g 冬瓜子12g 煅蛤壳八钱 川贝9g 象贝9g 瓜蒌皮9g 七味都气丸9g(包煎)
五诊:育阴敛阳,而纳冲气,迭进以来,诸虚象均有轻减,仍从原法出入。
紫石英12g(先煎) 灵磁石12g(先煎) 煅牡蛎12g(先煎) 冬虫夏草4.5g 枸杞子6g 辰茯神9g 炙远志3g 大白芍4.5g 川贝6g 象贝6g 瓜蒌皮9g 煅蛤壳24g 冬瓜子12g 钩藤4.5g(后下) 七味都气丸12g(包煎)
案十八、自汗盗汗
徐××,女,41岁。
初诊:1958年3月31日。心悸烘热,自汗盗汗,汗后恶寒,胃纳不香,脉濡苔薄。营卫不和,心神不安。拟方安虚神,和营卫。
桂枝1.5g 炒白芍9g 炙甘草2.4g 淮小麦15g 辰茯神9g 炙远志3g 炒枣仁9g 煅牡蛎18g(先煎) 瘪桃干9g 煅龙骨9g(先煎) 红枣4枚 糯稻根须120g(煎汤代水煎药) 3帖
二诊:烘热汗出,夜不安寐,胃纳不香。再拟安神止汗。
淮小麦18g 炙甘草2.4g 辰茯神9g 炙远志3g 炒枣仁9g 煅牡蛎12g(先煎) 煅龙骨6g(先煎) 瘪桃干4.5g 夜交藤12g 红枣6枚 糯稻根须120g(煎汤代水煎药) 6帖
三诊:烘热汗出依然不减,胃纳尚香,夜寐欠安,口干,再拟当归六黄汤加味。
炙黄芪皮9g 生地9g 熟地9g 白归身6g 大白芍9g 酒炒黄芩3g 酒炒川黄连0.9g 地骨皮9g 料豆衣12g 熟女贞子9g 墨旱莲9g 泡麦冬9g 五味子0.9g 糯稻根须120g(煎汤代水煎药) 6帖
四诊:投当归六黄汤法,诸症均减,效方不更。
原方去料豆衣,加原金斛9g(米炒,先煎)。6帖
案十九、浮肿
王××,女,51岁。
初诊:1958年4月21日。面目浮肿,胸闷短气,自汗盗汗,畏寒,失眠多梦,头眩眼花。苔薄,脉濡。拟桂枝龙牡加味。
炙黄芪9g 桂枝1.5g 炒白芍9g 炙甘草3g 煅龙骨9g(先煎) 煅牡蛎12g(先煎) 辰茯神9g 炒枣仁9g 北秫米9g(包煎) 制半夏4.5g 薄橘红4.5g 糯稻根须15g 浮小麦12g
二诊:面浮肢胀,虚汗出,心慌不安,头眩眼花。仍拟益气固表,养心安神。
炙黄芪9g 五味子0.9g 辰茯神9g 炒枣仁9g 柏子仁9g 煅牡蛎15g(先煎) 酒炒大白芍6g 淮小麦15g 竹沥半夏4.5g 糯稻根须30g 炒香谷芽12g 红枣四枚
三诊:面浮已消,虚汗亦减,夜寐不安。再从原方加减之。
炙黄芪9g 白当归身9g 大白芍6g 米炒麦冬6g 五味子0.9g 辰茯神9g 炒枣仁9g 柏子仁9g 煅牡蛎12g(先煎) 竹沥半夏4.5g 北秫米9g(包煎) 淮小麦15g 糯稻根须30g 红枣4枚
四诊:虚汗渐止,寐亦渐安,神疲乏力。原方加减。
炙黄芪12g 白当归身6g 大白芍6g 炒潞党参6g 泡麦冬9g 五味子0.9g 辰茯神9g 炒枣仁9g 煅牡蛎15g(先煎) 竹沥半夏4.5g 北秫米4.5g(包煎)
案二十、痰饮
张××,女,成年。
初诊:1970年2月23日。呕吐泛恶,胸前冷,背心亦冷,头眩目倦,苔腻脉濡。拟化痰饮以和中。
仙半夏9g 广陈皮4.5g 云茯苓9g 炒枳壳3g 炒竹茹4.5g 生姜2片 3帖
二诊:呕吐泛恶、胸背冷均减退,唯头眩目倦未差。再拟《外台》茯苓饮加味治之。
潞党参4.5g 云茯苓9g 生白术9g 福泽泻9g 川桂枝3g 广陈皮4.5g 炒枳壳3g 炒防己4.5g 生姜2片 3帖
案二十一、胃脘痛
张××,女,43岁。
初诊:1969年11月5日。胃痛嘈热,呕吐酸水,畏寒无力,脉濡细,舌淡苔薄。宗仲景法治之。
姜川黄连0.9g 淡干姜1.5g 姜半夏9g 炙乌梅0.9g 花椒炭2.4g 煅瓦楞子12g 煅代赭石12g 川桂枝2.4g 炒白芍6g 娑罗子9g
二诊:胃痛、泛酸、畏寒均见轻减。原方不必更动,续进以治。
案二十二、胃反
张××,男,43岁。
初诊:1965年5月11日。胃反,食则呕吐。脘痛,胸中热辣,泛酸频频。苔薄,舌有裂纹,脉弦涩。胃失通降,拟和胃安中。
制半夏9g 薄橘红4.5g 旋覆花9g(包煎) 煅代赭石12g 云茯苓9g 清炙枇杷叶9g(去毛包煎) 煅瓦楞子12g 左金丸3g(吞) 炙刺猬皮4.5g 3帖
二诊:胸中热辣已见轻减,脘痛绵绵如故。宿恙呕吐频频,泛酸吐食。舌裂,脉弦涩。病属胃反,再宗原方加味。
旋覆花9g(包煎) 煅代赭石15g 薄橘红6g 姜竹茹9g 煅瓦楞子15g 左金丸3g(吞) 炙刺猬皮4.5g 娑罗子9g 煅白螺丝壳12g 清炙枇杷叶9g(去毛包煎) 灶心黄土60g(煎汤代水) 3帖
三诊:胸膈烦热已退,脘痛亦瘥,呕吐酸水次数较减。苔薄滑,脉弦涩。仍以和胃降逆治之。
旋覆花9g(包煎) 煅代赭石18g 制半夏6g 薄橘红4.5g 姜竹茹6g 左金丸3g(吞) 煅瓦楞子18g 娑罗子9g 煅白螺丝壳15g 炙刺猬皮6g 沉香片0.9g 灶心黄土60g(煎汤代水) 清炙枇杷叶9g(去毛包煎) 3帖
四诊:诸恙均减,原法不变。
原方去姜竹茹,左金丸改2.1g(吞),加炒延胡索3g
案二十三、单腹胀
孙××,女,成年。
初诊:1948年11月2日。腹胀如鼓,脐突腰平,转侧困难,卧床已久,大便不行,外疡久溃不敛,气阳大虚,湿浊凝聚不化,府阳不通,单腹胀之重症也。拟温阳泄浊,调和肝胃。
附子3g(先煎) 焦白芍4.5g 淡干姜1.5g 云茯苓9g 姜川黄连0.9g 青皮3g 陈皮3g 枳实炭3g 炙鸡内金4.5g 带壳砂仁2.4g(研) 陈香(木缘)皮4.5g
二诊:大便已通,腹胀如鼓,四肢消瘦,脉象濡细,苔腻。久病阳伤,浊阴凝聚不化,乃单腹胀之重症。前进通阳化浊,尚觉合度,再从原方加减之。
附子6g(先煎) 焦白芍4.5g 淡干姜1.8g 姜川黄连0.9g 云茯苓9g 枳实炭3g 青皮3g 陈皮3g 带壳砂仁2.4g(研) 炙鸡内金4.5g 焦六曲9g 炒米仁12g 炒谷芽9g 炒麦芽9g 陈香(木缘)皮4.5g
三诊:腹臌稍松,胸脘作痛,口苦,不思纳谷,舌苔厚腻,脉象细弦。由于寒凉太过,肝胃气机为之不和,拟和肝胃,理气机,以治其标。
紫苏梗4.5g 焦白芍4.5g 广陈皮4.5g 云茯苓9g 春砂壳2.4g 左金丸1.5g(吞) 煅瓦楞子12g 佛手柑4.5g 沉香曲4.5g(包) 淮小麦12g 熟谷芽12g
四诊:(经三次出诊治疗后,数月来断续服通阳化浊方未停,今已能起床行动,由老伴陪同前来门诊。)单腹胀渐见轻减。食入腹胀,胸闷苔腻,夜寐不安。再拟运化和中治标。
制半夏4.5g 北秫米4.5g(包) 辰茯神9g 广陈皮4.5g 大腹皮6g 白蔻壳2.4g 炙鸡内金4.5g 炒木瓜3g 绿萼梅2.4g 金橘饼9g 带壳砂仁2.4g(研)
案二十四、腰背酸痛
陆××,男,成年。
初诊:1970年2月24日。腰背酸痛,起因外伤,天阴则痛处沉重。病历已久,法当通督化瘀。
鹿角霜3g 炙甲片4.5g 盐水炒黑小茴香4.5g 杜狗脊9g 白芥子3g 台乌药3g 川独活6g 桑寄生9g
二诊:腰背酸痛见减,大便不实,治与兼顾之。
炒补骨脂9g 杜狗脊15g 川续断肉9g 川独活9g 盐水炒黑小茴香4.5g 炙甲片4.5g 鹿角霜4.5g 生白术12g
案二十五、淋浊
裘××,男,成年。
初诊:1940年10月29日。小溲刺痛夹浊不清,虚热起伏,病经旬余,脉细弦数。阴虚之体,以养肺阴、化湿热法治之。
北沙参12g 鳖血银柴胡2.4g 水炒白薇6g 小生地9g 潼木通3g 川黄柏4.5g 肥知母4.5g 淡竹叶4.5g 粉丹皮4.5g 炒泽泻4.5g 生甘草梢2.4g 土茯苓12g 2帖
二诊:小溲夹浊,刺痛减轻,时形寒,肺气虚也,肺为水之上源,源清则流自洁。再当从此消息之。
北沙参12g 桑白皮9g 地骨皮6g 粉丹皮4.5g 小生地9g 潼木通分 淡竹叶4.5g 炒泽泻4.5g 生甘草梢2.4g 盐水炒川黄柏3g 盐水炒肥知母4.5g 干菖蒲1.2g 粉萆(艹解)xie4.5g 3帖
三诊:清水源以化湿热,泻白、导赤、分清三法出入,尚合病机,溲浊刺痛已减,形寒虚热亦退,再与前方加减。
北沙参12g 大麦冬6g 带心建莲子肉9g 鲜竹叶4.5g 小生地9g 潼木通2.4g 生甘草梢2.4g 粉丹皮4.5g 炒泽泻3g 粉萆(艹解)xie9g 知柏八味丸9g(包煎) 3帖
案二十六、泄泻
吴××,男,成年。
初诊:1955年2月15日。大便频行,腹中不和,形寒恶冷,胃纳尚佳。苔薄脉濡。拟健脾和胃而助运化为治。
藿梗苏梗各4.5g 制小厚朴2.4g 大腹皮6g 云茯苓6g 春砂壳2.4g 炙鸡内金4.5g 焦六曲9g 广陈皮4.5g 炒谷芽9g 炒麦芽9g 炒米仁12g 炒香荷蒂2枚 4帖
二诊:大便频行未止,少腹坠痛,胃纳佳,病在于脾。再以禹余粮法加减。
禹余粮9g 赤石脂9g 蛇含石4.5g(以上三味先煎) 煨肉果3g 云茯苓9g 广陈皮4.5g 春砂壳2.4g 焦六曲9g 制小厚朴2.4g 炙内金4.5g 大腹皮6g 炒谷芽9g 炒麦芽9g 炒香荷蒂2枚 4帖
三诊:大便频行已见轻减,少腹坠痛未舒,仍从原意出入。
禹余粮9g 赤石脂9g 蛇含石4.5g(以上三味先煎) 煨肉果3g 米泔水浸真茅术3g 制小厚朴3g 广陈皮4.5g 春砂壳3g 炙鸡内金4.5g 炙甘草2.4g 丁香柄1.5g 戊己丸3g(包煎) 4帖
案二十七、崩漏
蒋××,女,成年。
初诊:1955年3月17日。经事淋漓多日,近反见多,腹胀隐痛,腰酸。拟用归脾、胶艾合方为治。
炒潞党参4.5g 炙黄芪9g 炒冬术4.5g 炙黑甘草2.4g 当归身炭3g 抱茯神9g 炙远志3g 炒枣仁9g 生地炭12g 炒大白芍6g 蛤粉炒阿胶珠6g 黄芩炭4.5g 炮姜炭0.9g 藕节炭4枚
二诊:经冲如崩,腹中隐痛未尽。拟补中益气法进步治之。
炒潞党参9g 炙黄芪12g 炒冬术4.5g 炙黑甘草2.4g 炙黑升麻1.2g 生地炭12g 蛤粉炒阿胶珠9g 炮姜炭1.5g 黄芩炭4.5g 当归身炭4.5g 酒炒大白芍6g 藕节炭4枚 陈棕炭9g 红枣4枚
三诊:经事如崩,已见轻减,腹痛犹未尽,胃纳不香。再以原方出入,续进为治。
炒潞党参9g 炙黄芪6g 炒冬术4.5g 炙黑甘草2.4g 生地炭12g 蛤粉炒阿胶珠6g 炮姜炭1.5g 黄芩炭4.5g 酒洗白当归身4.5g 酒炒大白芍6g 炙黑升麻1.2g 藕节炭4枚 广陈皮4.5g 炒香谷芽12g 春砂壳2.4g
四诊:经已净,腹痛止,头胀不清,纳不香,寐欠酣。再拟调理肝脾。
酒炒大白芍4.5g 炒杭菊花6g 薄荷炭2.4g 白蒺藜9g 云茯苓9g 制半夏4.5g 广陈皮4.5g 春砂壳2.4g 炙远志3g 淮小麦12g 炒香谷芽12g 荷叶边1圈
案二十八、经闭
沈××,女,成年。
初诊:1970年2月17日。经事不行已有九月,带下,大便不爽,苔薄,脉濡滑。拟益气和营、理气调经治之。
孩儿参4.5g 生白术4.5g 全当归9g 大白芍6g 大川芎3g 制香附6g 广陈皮4.5g 紫丹参9g 椿皮炭9g 玫瑰花2.4g 柏子仁9g 3帖
二诊:带下减,大便已爽,经事九月未行,再当理气调经。
大生地12g 全当归12g 大川芎3g 制香附9g 紫丹参12g 茺蔚子9g 橘皮4.5g 橘叶4.5g 广郁金4.5g 泽兰叶9g 3帖
三诊:经事已行,色紫有块,腹中痛胀。仍以原方进展。
大生地12g 全当归9g 大川芎3g 制香附9g 广艾叶2.4g 紫丹参9g 茺蔚子9g 橘皮4.5g 橘叶4.5g 泽兰叶9g 柏子仁6g 3帖
四诊:经将及期,再以首诊方治之。 三剂。
五诊:经行落后三日,色淡不鲜,腹中隐痛,再与前方加减。
全当归9g 大白芍9g 大川芎3g 柏子仁9g 泽兰叶9g 制香附9g 紫丹参12g 茺蔚子9g 广艾叶3g 焦山楂9g 3帖
案二十九、湿疹
朱××,女,20岁。
初诊:1969年2月19日。两手掌作痒作胀脱皮,血虚湿热入营之故。治与祛风凉营而化湿热。
鲜生地12g 粉丹皮4.5g 京赤芍4.5g 西河柳4.5g 浮萍草9g 地肤子9g 白(艹鲜)皮9g 净蝉衣2.4g 3帖
二诊:左手作痒已减,右手掌如故。仍以原法出入治之。
鲜生地12g 全当归9g 粉丹皮6g 赤芍6g 霜桑叶9g 浮萍草9g 地肤子6g 净蝉衣3g 3帖
三诊:手痒已趋愈,再守前方。 3帖。
案三十、梅核气
李××,女,32岁。
初诊:1958年5月19日。咽梗如梅核气,“火逆上气,咽喉不利,麦门冬汤主之”。
米炒麦冬6g 竹沥半夏6g 炙甘草2.4g 旋覆花6g(包煎) 煅代赭石12g(先煎) 炙乌梅0.9g 左金丸2.1g(吞) 煅瓦楞子12g 枳壳3g 炒竹茹4.5g 绿萼梅3g 姜汁枇杷叶12g(去毛包煎) 7帖
二诊:咽梗梅核已见轻减,咽干鼻燥,溲热。再从前方加味。
北沙参9g 米炒麦冬9g 竹沥半夏6g 炙甘草2.4g 旋覆花6g(包煎) 煅代赭石12g(先煎) 炙乌梅0.9g 左金丸2.1g(吞) 煅瓦楞子12g 枳壳3g 炒竹茹4.5g 绿萼梅3g 姜汁枇杷叶9g(去毛包煎) 福泽泻4.5g 7帖
三诊:精神疲乏,心烦胸闷,咽梗又发,饮食不香,运化失常,苔腻,脉弦。再拟平肝调胃。
旋覆花6g(包煎) 煅代赭石12g(先煎) 姜半夏6g 左金丸1.8g(吞) 煅瓦楞子12g 广陈皮4.5g 紫苏梗3g 焦白芍4.5g 绿萼梅3g 姜汁枇杷叶9g(去毛包煎) 煅白螺丝壳12g 6帖
四诊:咽梗又减,咽干少津,噫嗳。再拟麦门冬汤加味。
北沙参9g 米炒麦冬6g 竹沥半夏6g 炙甘草2.4g 煅瓦楞子12g 旋覆花6g(包煎) 左金丸2.1g(吞) 辰茯神9g 煅白螺丝壳12g 5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