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社会永恒不灭的精神图腾

山西运城解州关帝庙有幅对联:“三教尽皈依,仰正直聪明,心似日悬天下朗;九州隆享祀,祝英灵昭格,神如水在地中行。”

这幅对联称颂关帝在华人社会所具有的崇高且广泛的影响力。

上联写关帝被三教共同尊崇,儒家奉关帝为“关夫子”、“武圣人”、“五文昌之一”的“文衡帝君”。道教奉关帝为“协天大帝”、“翊汉天尊”、“三界伏魔大帝神威远镇天尊关圣帝君”,“中天玉皇玄灵高上帝”。佛教奉关帝为“伽蓝菩萨”、“护国明王佛”、“盖天古佛”。民间视关帝为正气正义,护国佑民的象征,尊关帝为战神、商神、财神等各种神祇于一身的“万能神”。

下联写关帝信仰遍布神州大地,受到了上至帝王将相、下到黎民百姓的顶礼膜拜,以至于“关公庙貌遍天下,九州无处不焚香”。

关帝信仰发源于魏晋,发轫于隋唐,发展于宋元,鼎盛于明清,从古至今,绵延不绝。

宋元之时,主祀关帝的关庙已有“祀遍天下”之说,元代大儒郝经在《汉义勇武安王庙碑》中说“(关帝)英灵遍天下,故在所庙祀,福善祸恶,神威赫然,人咸畏而敬之,而燕赵荆楚为尤笃,郡国州县、乡邑闾井皆有庙”。

明代文学家徐渭在《蜀汉关侯祠记》中说:“蜀汉前将军关侯之神,与吾孔子之道,并行于天下。然祠孔子者止郡县而已,而侯则居九州之广,上自都城,下至墟落,虽烟火数家,亦靡不醵金构祠,……以比于事孔子者,殆若过之。”

清代雍正皇帝也认为:“自通都大邑下至山陬海筮村墟穷僻之壤,其人自贞臣贤士仰德崇义之徒,下至愚夫愚妇儿童走卒之微贱,所在崇饰庙貌,奔走祈禳,敬思瞻依,凛然若有所见”。

关帝信仰在华人社会中,是最具中华文化特质、最有普适价值基础的民间信仰。时至而今,凡是有华人的地方就会有关帝信仰,凡是有华裔的族群就会有关帝崇拜。

关帝信仰,是一种潜移默化、教化人心的精神力量,凝聚着中华民族薪火传承的精神魂魄。关帝信仰蕴涵着中华传统文化的道德精髓,寄寓着中华民族共同推崇的价值理念,代表着中华民众的共同意愿,体现着全球华人的精神追求。

自宋代开始,祭祀、崇拜、纪念关公的活动,便此起彼伏,绵延不断。关帝信仰的影响力与日俱增,成为了中华传统文化中一颗璀璨耀眼的明珠,演变成盛大隆重、丰富多彩的节庆民俗。

中国民间、历代王朝都以关帝的忠义形象作为公正决断、扬善止恶、砥砺节操的道德偶像,向全社会宣导普及正能量的价值观,及忠孝节义、仁义礼智信等道德文化思想内涵。

不同阶层、不同行业、不同信仰的人们走到一起,共祀关帝,虔诚供奉,各行其道,各取所需,寄托着各自不同的人生理想和美好愿望。

基于关公崇拜而形成的关帝信仰、关帝文化,跨越了时空、跨越了信仰、跨越了族群、跨越了国界、跨越了阶层、跨越了党派,成为儒释道三教共尊,朝廷民间共仰,古今中外同奉的至尊至圣之神,成为华人社会共同尊崇效仿的最大公约数。

关帝信仰就像支撑华人社会信仰天空的擎天巨柱,在信仰多元、道德观念、价值观念迥然各异的社会大环境中,给中华儿女带来永恒不灭的光明指引。

关帝所代表的忠义诚信等思想观、道德观、价值观,既为儒释道教、朝廷君王所极力推崇,也被百行百业、普通民众所接受认同,就如一座高山巍峨挺立,正法直度;又如一道清流奔腾不息,荡涤人心。

唐代名臣魏征在《谏太宗十思疏》中说:“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

关帝信仰作为中华文明的历史积淀,关帝精神中所蕴含的儒家道德理想,是人类道德精神的合理内核。其对国以忠,对友以义,待人以诚,处事以信,作战以勇,以及知恩图报、扶危济困、见义勇为、坚守正义等优秀人格,必将成为教化人心、匡正时弊的道德保障,成为振兴中华、涵养公民道德的力量源泉。

作者:关公文化彭允好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