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痞满病症精选的药方

本资料由朱永库老人,在研究学习中医内科学,方剂学.《中医药方精选网》和多名老中医经验资料后所编辑,目的是在自己用方时,便于找方使用方便本篇主要是分析了痞满病的症状,根据症状精选选了10个药方供有缘人对症选药方

痞满是以胃脘部痞闷满胀不舒无痛,触之无形,按之柔软为临床表现的病证。多因情志所伤、饮食失节、劳逸失调、痰瘀内阻、脾胃虚弱以及外邪侵袭等,导致脾失健运.胃失和降而成。

西医学中慢性萎缩性胃炎相当于痞满。消化系统其它胃部疾病若出现以胃脘部痞闷胀满不舒为主要症状者

一.肝胃不和:胃脘痞闷,两胁胀满,心烦易怒喛气噫臭,善意太息时有吞酸或吐苦水,呕哕舌质淡红,苔薄白,脉弦用

1.枳术丸加味。

白术6克 枳实3克  陈皮3克  

加减:

1.若脾虚较重者,宜加党参、红枣、甘草,以助健脾;

2.若见腹泻者,可加茯苓、薏苡仁,以渗湿止泻;

3.若食积明显者,宜加神曲、山楂、麦牙等以消食和胃。

痞满加减:

1.胀满明显者,加厚朴、砂仁;

2.嗳气甚者,加石菖蒲、黄连、苏叶、郁金;

3.呕恶明显者,加法半夏、生姜;

4.气郁久而化热者,用丹栀逍遥散;

5.纳呆者加茵陈、郁金、乌梅、炒麦芽、柴胡;

6.血瘀加丹参、红花。

临证参考董建华治疗本证常以理气通降方(香附、苏梗、香橼、佛手、陈皮、枳壳、大腹皮)为主方加减治疗。宋孝志治疗本证常用旋覆代赭汤加枳实等理气之品,以降肝胃逆气,条达肝气以行胃之壅滞。

二.食积停滞:胃脘痞满而胀,食后尤甚,饥可稍缓,喛腐吞酸,厌食恶心,口中异味,或噫 气频出,矢气多,味腐臭,舌质淡红,苔厚腻,脉滑或实弦滑。用木香槟榔丸加味。

2.木香槟榔丸

木香3克 槟榔3克 生姜3克 青皮3克 陈皮3克 莪术3克 黄连3克 枳壳3克 黄柏9克 大黄9克 炒香附12克 牵牛子3克(粉服)  

加减:

(或木香、槟榔、白术、党参、枳实、香附、陈皮、神曲、山楂、麦芽)   

1.纳差食欲不振者,宜加山楂、鸡内金、莱菔子等消食之品;

2.若舌苔厚者,宜加苍术等以燥湿化浊。

加减

1. 食积化热者,加连翘、黄连、栀子;

2. 便秘者加大黄;

3. 纳呆者加鸡内金。

临证参考

 宋孝志治本证常用 二陈汤加熟地或生地、焦三仙、鸡内金、木香以行气除滞,调整胃肠活动节律,达运脾开胃之功。

   若积滞日久,化热生痰或痰热内壅者,临床证见:脘满胁胀,口苦,烦躁,苔黄,治疗常用 温胆汤清化积滞;

   清热化痰,行气和胃,协调脏腑。伴失眠者,加秫米,以配半夏除痰消滞和胃,使之能寐。

三.湿热滞胃证:胃脘痞满,胀闷不舒,按之濡软,兼见纳差食减,口干粘腻而臭,口渴喜冷,头身沉重,肢软乏力,大便溏薄,或排便不爽,舌质红赤,苔白黄而腻,脉濡数。用

3.连朴饮

制厚朴6克 姜川连3克 石菖蒲3克 制半夏3克 炒香豉9克 焦栀子9克 芦根60克  

加减:

1.若腹泻较著,加炒车前子、薏苡仁以利湿止泻;

2.胸腹胀满者,加草果、白蔻仁以理气消胀;

3.大便隐血,加地榆炭、茜草以凉血止血。

痞满加减:

1. 脾虚湿热者,改用半夏泻心汤,

2. 兼肝胆湿热者,用金铃子散加味;

3. 呕吐加生姜、竹茹、旋覆花、枳实;

4. 若热邪偏重,而致热毒蕴结,症见脘部痞闷,灼热,口渴口苦,烦躁易怒,呃逆泛酸,大便干结,舌质红,苔黄厚或黄腻,脉弦数,治宜清热解毒,消痞和胃,改用药方。

 临证参考治疗本证还可选用三仁汤、藿朴夏苓汤等方。

四.痰湿中阻证:胃脘痞塞,满闷不舒,不思饮食,口淡无味,恶心欲呕,痰多,头晕目眩,体重困倦,舌质淡红,苔白厚腻,脉滑或弦滑。用

4.二陈汤

半夏6克 陈皮3克 茯苓9克 炙甘草2.4克 乌梅1枚  生姜6克 红枣2枚   

加减:

1.风痰加南星、白附子、皂角、竹沥;

2.寒痰加半夏、姜汁;

3.火痰加石膏、青黛;

4.湿痰加苍术、白术;

5.燥痰加栝蒌、杏仁;

6.食痰加山楂、麦芽、神曲、莱菔子;

7.老痰加枳实、海石、芒硝;

8.风痰加南星、竹沥等,以熄风化痰;

9.热痰加黄芩、胆星等,以清热化痰;

10.寒痰加干姜、细辛等,以温化痰饮;

11.气痰加枳实、厚朴等,以理气化痰;

12.皮里膜外之痰加白芥子等,以通络化痰。

13.苔腻,痰湿盛,加川朴燥湿化痰。

14.痰多气逆,加杏仁、紫菀、旋覆花化痰肃肺降逆。

15.如以寒痰凝滞为主,则重用白芥子,酌加干姜、细辛、半夏等以助温化寒痰。

痞满加减:

1. 气逆不降,噫气不除者,加旋覆花、代赭石以化痰降逆,加枳实行气开痞;

2. 痰湿久而化热,见口苦、苔黄者,改用

5.温胆汤;

半夏6克 陈皮15克 茯苓4.5克 炙甘草3克 竹茹6克 枳实6克 生姜15克 红枣1枚  

加减:

1.若心中烦热者,加黄连、麦冬以清热除烦;

2.口燥舌干者,去半夏,加麦冬、天花粉以润燥生津;

3.癫痫抽搐,可加胆星、钩藤、全蝎以熄风止痉。

临证参考本证还可用平胃散为主方加减。

五.寒热错杂证:胃脘痞满,有灼热感,口苦心烦,口渴,欲冷饮,或见呕恶欲吐,泛酸,肠鸣,腹中冷痛,便溏或饮冷即泻,舌苔黄,脉沉弦、沉细或弦滑。常用

6.半夏泻心汤。

半夏12克 黄芩9克 干姜9克 人参9克 甘草9克 黄连3克 红枣12枚 

加减:

1.热多寒少以芩、连为主。

2.寒多热少则重用干姜。

3.浊饮上泛重用半夏。

4.若痞证呕甚而中气不虚,或舌苔厚腻者,可去人参、红枣,加枳实、生姜。

加减:

1. 服药后若症状仍如故,或微减者,加枳壳、白术以健脾益胃,调理升降;

2. 胃气逆者,加代赭石、莱菔子、莪术降气和胃,消痞散结;

3. 疼痛者,加芍药缓急止痛;

4. 食欲差者,加麦芽、山楂、山药、扁豆以补虚开胃;

5. 脾虚寒甚者,加香附、川椒少量以温中祛寒;

6. 气滞胃胀甚者,加陈皮、木香以理气消胀;

7. 肝胃气痛甚者,加柴胡、延胡索、白芷以疏肝气止痛;

8. 失眠加炒枣仁、丹参;

9. 热偏盛去干姜,加蒲公英;

10. 阴虚去干姜,加麦冬、石斛;

11. 瘀重去干姜,加丹参、红花;吐酸者加乌贼骨。

临证参考宋孝志治本病多用泻心汤类,对兼有呕恶者加吴茱萸助半夏降逆;腹中雷鸣,干呕而恶食,加生姜与干姜守散同用,散寒化饮,降逆和胃;若脘腹痞满,冷痛,大便清稀,加川椒以温脾散寒暖肠;湿热未清,壅滞中焦,加白蔻、薏苡仁、厚朴祛湿除痞;若热恋上焦,肝胃郁热而烧心泛酸者,加乌贼骨、贝母以制酸。

六.脾气虚弱证:胃脘痞痛,气短乏力,便溏,舌质淡红,苔薄白,脉虚弱或沉弦。常用

7.补中益气汤加减。

人参3克(焗服) 白术3克 炙北芪4.5克 炙甘草3克 陈皮1.5克 归身1.5克 生姜2片 红枣2枚 北柴胡1克 升麻1克

加减

1. 气滞较甚,脘腹满胀嗳气者,改投四磨汤;

2` 厌食纳少者,加砂仁、神曲、半夏芳香醒脾,降逆化浊;

3` 苔厚腻,湿浊内盛者,改投参苓白术散加藿香、佩兰;

4` 血瘀者加丹参、红花。 '

临证参考董建华治本证常用甘温健胃,补虚消胀法,常用药有党参、黄芪、茯苓、白术、木香、当归、三七粉。宋孝志治本证兼胃逆、脾胃失和,证见脘痞满,食后腹胀,胃饥思食,大便时溏时秘者,升降并调,需用调中益气汤加枳实。兼嗳气者,加清半夏、石菖蒲以降胃疏机,开窍;厌食纳少较重以痞满而不能食为特征者,投以香砂六君子汤加紫苏、厚朴,以调整自身消化机能,提高胃肠蠕动频率。

七.胃阴虚证:胃脘痞满,灼热嘈杂,似饥不纳,口干咽燥,消瘦,大便干燥,舌质红或深红少津,苔少或花剥甚无苔,脉细数或弦细兼数。常用

8.益胃汤加石斛。

沙参9克 麦冬15克 细生地15克 炒玉竹4.5克 半夏6克 石斛9克 甘草5克 粳米9克   

加减:

胃痛加减:

1. 若热象明显者,加桑叶清肝胃之热,石斛,知母之类以养阴清热;

2. 若吐酸嘈杂者,加左金丸;

3. 口燥咽干偏重者,加玄参、天花粉、五味子;

4. 大便干燥重者,加当归,且白芍用量宜加大;

5. 肝阴液亏耗,并伴见口干、舌光絳、胸胁不舒或疼痛者,用一贯煎;

6. 阴虚夹湿,症见胃脘痞闷灼痛,口干不欲饮,纳呆作呕,舌红苔腻,或兼见咽干烦燥,大便溏泄不爽,脉濡数,治以酸甘养阴益胃,佐以燥湿理气,方用芍药甘草汤合二陈汤加味;

7. 阴虚夹瘀,症见胃脘灼痛,烦躁易怒,舌红少津,兼见瘀斑,或兼见口干不欲饮,纳少干呕,治以养阻益胃,佐以活血化瘀,方用通幽汤加减。

痞满加减:

1. 肝胃阴虚并伴见眩晕头痛,耳鸣目干,两胁陷痛,急躁者,改投一贯煎;

2. 嘈杂伴吞酸或吐酸者,加当归、白芍、川芎、蒲公英、板蓝根以养血和胃,清热通络;

3. 纳呆,似饥不纳明显者,重用生地,加鸡内金、焦三仙少量;

4. 便干甚者,加玄参、火麻仁、当归、白芍、蜂蜜;

5. 血瘀者,重用当归,加赤芍、红花、丹参、山楂;

6. 夹湿者,见舌质红而干,苔白腻加陈皮、半夏、厚朴花、佩兰、薏苡仁、茯苓、芦根、通草;

7. 湿浊难化用石菖蒲宣窍化湿,藿香芳香化湿,益智仁湿脾化湿。

  临证参考董建华治本证治以酸甘益胃,消胀除痞法,药用沙参、麦门冬、丹参、石斛、乌梅、佛手;宋孝志治本证常用黄精、党参、山药、山楂、芍药、甘草、黄芪、陈皮、砂仁。伴见不知饥饿,食之无味偏重者,加乌贼骨、川贝母、石斛、炙枇杷叶、枳实以咸寒育阴润气,濡悦胃府,调畅胃肠气机;若兼见烧灼、泛酸口苦、咽干,则加山楂(309以上)以酸制酸,并以敛胃阴。

八.气阴两虚证:胃脘部痞冰不舒,纳后加重,不饥少纳,神疲乏力,消瘦,舌淡红,苔薄白,或花剥或少苔,脉沉细或濡缓。用

9.甘平养胃汤。

太子参 白术 炙百合 沙参 乌药 鸡内金 绿萼梅 香橼皮 八月札  

加减:

1.咳嗽有痰,胸闷,口苦苔腻者,加瓜蒌皮、天花粉、贝母以清热化痰;

2.盗汗者,加浮小麦、生地以养阴固摄止汗;

3.伴胃脘痛者,加白芍、甘草止痛;

4.恶心欲吐,嗳气频频者,合入旋覆代赭汤加减;

5.若服药后仍嗳气不止者,加石菖蒲、黄连、郁金、苏叶、酸枣仁以开心气,宣郁降逆,但药量宜轻;

6.瘀滞者加当归、赤芍、红花、丹参、山楂。

九.脾胃虚寒证:胃脘痞满,或冷痛、隐痛,遇冷则重,得温则缓,喜热饮食,纳少,食后脘胀,手足欠温,神疲乏力,舌质淡体伴,舌苔白,脉沉细弱或沉迟。药用

10.枳实理中丸。

人参9克 甘草9克 白术9克 干姜9克 枳实6克  

加减:

1.如果脐上筑者,肾气动也。去白术,加肉桂12克

. 2.心悸者加茯苓6克

3.呕吐者去白术,加生姜9克

4.口渴者,白术加至14克

5.腹中痛的加人参至14克

6.寒冷的加干姜至14克

7.腹满的去白术,加附子5克

8.若脾肺虚寒,咳嗽不止者,加半夏、茯苓、细辛、五味子以温中化饮止嗽;

9.寒湿发黄;阳虚失血,加黄芪、当归、阿胶以益气养血摄血;

10.兼喘满浮肿,小便不利者,合五苓散以温阳化气利水。

十.对于因七情失和、饮食阻滞、痰湿内阻等因素所致的痞满病。

  李乾构认为其病机虽以邪实为主要矛盾,但都有不同程度的脾胃虚损表现,故在应用调理气机、祛湿、化痰、消积、活血等法时,少加顾护脾胃之品,以防克伐太过,伤中土,使病情加重,且用药不宜过峻,以平和为妥。

   疏肝首推柴胡、郁金、香附;理气选枳壳、厚朴、木香;

   消导常用以山楂、麦芽、莱菔子、神曲;

   散寒用干姜、附子;化痰用半夏、陈皮、竹茹;

   清热用黄连、连翘、黄芩;

   活血用桃仁、红花、乳香、没药。

   对于脾气虚、胃阴虚、气阴两虚、脾胃虚寒引起的痞满病,应调补为主,参以疏导,病机以脾胃虚弱,胃阴不足为主要矛盾,兼夹痰湿、食滞、气郁、血瘀等。

   故李乾构认为

    脾胃气虚者常用异功散、参苓白术散等;

    脾气下陷者,以补中益气汤为代表;

    脾阳虚弱者,轻则黄芪建中汤,甚则附子理中丸;

    胃阴亏虚者,首推叶氏养胃汤。

   并随其所兼夹不同,少加化痰、消积、理气、化瘀等芳香灵动之品,

    一般化痰常选半夏、陈皮,消食则以山楂、神曲;理气配香附、枳壳;清热投以连翘、竹叶,化湿用苍术、茯苓;活血用丹参、红花、桃红、乳香、没药;补气常用党参、黄芪、白术、山药使补而不滞;滋阴常用沙参、玉竹、石斛、麦门冬使滋而不腻。如此,则补而不滞中宫,和而不伤气阴。

 痞满

  1.中成药

  (1)实痞

  ①越鞠丸(上药牌,上海中药制药一厂;久强牌、同仁堂牌,北京中药二厂;古医牌,杭州胡庆余堂制药厂):每次6~9g,1日2次,温开水送服。用于气火痰血湿食诸郁所致脘痞,腹中胀满,饮食停滞,嗳气吞酸。

  ②保和丸(众牌、参苯牌,沈阳中药厂;汴京牌,河南省开封市中药制药厂;古医牌,杭州胡庆余堂制药厂):每次6~9g,1日2次,温开水送服。用于食积停滞,消化不良,脘腹胀满,嗳腐吞酸,不思饮食,亦用于因饮食停滞所致痞满

  ③枳实导滞丸(上药牌,上海中药制药一厂;古医牌,杭州胡庆余堂制药厂):每次6~9g,1日2次,空腹温开水送服。用于食积气滞,脘腹胀,不思饮食,亦用于气滞食积所致胃脘痞满不舒。

  ④沉香化滞丸(久强牌、同仁堂牌,北京中药二厂;古医牌,杭州胡庆余堂制药厂):每次6g,1日2次,温开水送服。用于饮食停滞,胸膈胀满,胃脘痞满不舒。

  ⑤沉香化气丸(九芝图牌,江苏雷允上制药厂;古医牌,杭州胡庆余堂制药厂):每次3~6g,1日2次,温开水送服。用于肝胃气滞,脘腹胀痛,胸胁痞满,不思饮食,嗳气泛酸。

  ⑥左金丸(上药牌,上海中药制药一厂;古医牌,杭州胡庆余堂药厂):每次3~6g,1 日 2次,温开水送服。用于肝火犯胃,脘胁疼痛,口苦嘈杂,呕吐酸水,亦用于肝火犯胃致胃脘痞满。

  ⑦二陈丸(上药牌,上海中药制药一厂;久强牌、同仁堂牌,北京中药--)-一;长城牌,天津乐仁堂制药厂):每次9--15g,1日2次,温开水或姜枣汤送服。用于胸脘胀满,恶心呕吐,痰多,也用于痰湿困脾所致脘痞胀满。

  (2)虚痞

  ①人参健脾丸(李时珍牌、同仁堂牌、旭日牌,北京同仁堂制药厂;回生牌,天津达仁堂制药厂):每次2丸,每日2次,温开水送服。用于脾胃虚弱,消化不良,食欲减退,体倦乏力,脘腹胀满,肠鸣腹泻,亦用于脾胃虚弱,气血亏少,胃体失养所致胃脘痞满作胀。

  ②补中益气丸(回生牌,天津达仁堂制药厂;“鲁”字牌,济南中药厂;长白山牌,长春市中药厂):每次6g,每日2次,温开水送服。用于脾胃虚弱,中气下陷,体倦乏力,食少腹胀,亦用于中气亏虚下陷所致胃痞作胀。

  ⑧附子理中丸(回生牌,天津达仁堂制药厂;长白山牌,长春市中药厂;上药牌,上海中药制药一厂):大蜜丸每次1丸,每日2~3次,姜汤或温开水送服。用于脾胃虚寒,脘腹冷痛,手足不温,呕吐泄泻,亦用于脾胃虚寒,中阳不振之胃脘痞满。

  ④参苓白术丸(久强牌、同仁堂牌,北京中药二厂;李时珍牌、同仁堂牌、旭日牌,北京同仁堂制药厂;长城牌,天津乐仁堂制药厂):每次6~9g,每日2次,温开水送服。用于脾胃虚弱,食少便溏,肢倦无力,气短咳嗽,亦用于脾胃气虚所致脘痞胀满。

  ⑤枳术丸(苍岩山牌,石家庄乐仁堂制药厂;上药牌,上海中药制药一厂;九芝图牌,江苏苏州雷允上制药厂;古医牌,杭州胡庆余堂制药厂):每次6g,每日2次,温开水送服。用于脾胃虚弱,脘腹痞满,饮食不化。

  ⑥香砂六君子丸(久强牌、同仁堂牌,北京中药二厂;长城牌,天津乐仁堂制药厂;上药牌,上海中药制药一厂):每次6~9g,每日2~3次,饭前温开水送服。用于脾虚气滞,消化不良,嗳气食少,脘腹胀满,大便溏泻。 ’

  ⑦香砂养胃丸(李时珍牌、同仁堂牌、旭日牌,北京同仁堂制药厂;久强牌、同仁堂牌,北京中药二厂;长城牌,天津乐仁堂制药厂):每次9g,每日2次,温中和胃,健脾舒气。用于消化不良,不思饮食呕吐酸水,胃脘胀满,四肢倦怠

  2.单验方

  (1)草果,煨黄研细末,每次服3g,温开水送下。主治脘腹痞满。

  (2)槟榔烧存性,为末,每次服5g,温开水送下,每日1~2次。主治脘腹痞满有积滞者。

  (3)砂仁5g,陈皮5g,红糖6g,水煎服。适用于脾胃虚弱,气滞痞满。

  (4)丁香3g母10g,煅瓦楞lOg,乌贼骨lOg,吴茱萸1.5g,黄连lOg,乌药10g,高良姜6g,厚朴10g,神曲lOg,丹参10g,苏梗6g,藿梗6g(翟济生方)。适宜于酸多性萎缩性胃炎,症见脘腹满闷,有烧灼感,反酸,不喜甜食。

  (7)养胃汤:沙参lOg,麦门冬15g,石斛10g,百合15g,白芍15g,甘草5g,绿萼梅10g,木蝴蝶6g,炒当归10g,炒山药lOg。适用于慢性萎缩性胃炎胃阴亏虚证,表现为胃脘痞胀不适,有嘈热感,食少,口干欲饮,体消瘦,舌质干红少苔,脉细。

  (8)胃慢萎复元汤:党参15g,生黄芪15g,麦芽30g,稻芽30g,山药15g,鸡内金12g,青皮6g,陈皮6g,菟丝子15g(布包),枸杞子12g,粉甘草6g。适用于慢性萎缩性胃炎。

  3.食疗方

  (1)高良姜炖鸡块:高良姜、草果各6g,陈皮、胡椒各3g,公鸡1只,葱、食盐适量。将公鸡去毛及内脏,洗净切块,与高良姜、草果、陈皮、胡椒、葱、盐一起放入。煮熟食用。有散寒补中功效,适用于慢性萎缩性胃炎,脾胃虚寒者

  (2)鲫鱼羹:鲫鱼1尾,500g左右,大蒜2瓣,胡椒10粒,陈皮3g,砂仁3g,葱盐适量。先将鱼鳞、肚肠去掉,洗净,然后把大蒜、胡椒、陈皮、砂仁放入鱼肚中,入锅内水煮,将熟时放入葱、盐即可。适宜予慢性萎缩性胃脾胃虚寒者。

  (3)白术猪肚汤:白术30g,槟榔lOg,猪肚一个,粳米60g,洗净猪肚,切成小块,同白术、槟榔、生姜同煮,至猪肚炖熟后,取汤汁入粳米煮粥;加麻油、酱油、葱拌猪肚,喝粥食猪肚。适用于脾胃虚弱,消化不良,不思饮食,脘腹作胀,大便泄泻的患者,有健脾益气、消食和胃功效。

  (4)草果炖牛肉:草果6g,牛肉200g。将牛肉切成小块,放入草果,加清水适量煮炖,再加盐少许调味,食肉饮汤。适用于慢性萎缩性胃炎虚寒者,有温脾暖胃,祛寒除湿,消食除痞止痛之功,脾虚食欲不振亦适用。

  (5)三香牛肚:肉桂30g,砂仁30g,紫豆蔻30g,牛肚1个。将牛肚洗净,上之药研为粗末,纳入牛肚中,加水适量,用麻绳把牛肚口扎紧,放入锅内加水煮约2小时,将牛肚取出,去药液及药渣,将牛肚切小块食之。适宜于慢性萎缩性胃炎,脾胃虚弱,消化不良,脘部胀满者。

  (6)白胡椒15g,牛肚1个。胡椒打碎研成粗末,放入洗净的牛肚内,加少许水,然后用线将口扎紧,放入砂锅内微火炖熟烂,调味食之。隔2~3天服1次,连服5次。适宜于慢性萎缩性胃炎脾胃虚寒者。

  (7)牛肉250g,花生仁150g,大蒜lOOg,三味混合后加水煮熟,空腹温服分2次服完,连服30天。适宜于慢性萎缩性胃炎肝郁脾虚者。

  (8)香砂藕粉:木香lOg,砂仁1.5g,藕粉30g。将木香、砂仁共研细末,和藕粉、白糖适量,温水调糊,再用开水冲热,晨起服。适用于慢性萎缩性胃炎食后欲吐、脘腹胀者。

  4.针灸

  (1)针刺

  脾胃虚寒者取穴:脾俞、胃俞、章门、中脘、足三里,用补法,并可加灸。胃热阴虚者取穴:胃俞、中脘、内关、三阴交、太溪、内庭,便秘者加承山。胃俞、中脘平补平泻;内关、内庭用泻法;三阴交、太溪用补法。肝胃不和者取穴:中脘、肝俞、期门、内关、足三里、阳陵泉、太冲,呕血、黑便加膈俞、血海。肝俞、期门、内关、太冲、阳陵泉皆用泻法;中脘、足三里平补平泻;血海、膈俞用泻法。

  (2)耳针

  取穴:胃、脾、神门、交感、内分泌、皮质下、肝、胆。

  针法:耳针常规方法操作,留针20分钟,左右耳交替使用,每周治疗2次,10次为1个疗程。

痞满现代研究

  慢性萎缩性胃炎属中医痞满范畴。本病是以胃粘膜上皮和腺体萎缩,粘膜变薄,粘膜肌层增厚及伴有肠腺化生、不典型增生为特征的慢性疾病,是消化系统常见的难治之病。目前国内外对本病尚无好的治疗方法,中医治疗本病有一定的优势,并取得较满意的疗效。现就近10年中医对本病的研究进展介绍如下。

  一、理论研究

  李桂金综述文献后认为本病的病因病机一般与年龄、免疫功能、烟酒、药物刺激、饮食不当、慢性肝病以及胆汁返流等因素有关。本病的病位在胃,牵及脾肝,日久累及五脏。病因与外邪内侵、饮食不节、情志因素、病后伤胃及素体脾胃虚弱等有关。病性多属虚实并见。正虚多为脾胃虚弱(包括虚寒),邪实多为肝气犯胃、瘀血阻络、湿热内蕴。病初在经属气,病久入络属血(中医药信息,1991,(1):40~42)。张琳等研究表明幽门螺杆菌感染与本病发病有关。在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幽门螺杆菌检出率为67%。且幽门螺杆菌大量粘附在胃粘膜细胞的交界处,逐渐通过被破坏的细胞间隙引起一系列病理改变。幽门螺杆菌的存在首先遭到破坏的是上皮细胞表层组织,杆菌被清除后,首先恢复的也是上皮细胞。间质改变恢复最不容易,即腺体及脉管的萎缩治疗后较易恢复,而间质改变和不典型增生的消除要困难得多(中医杂志,1992,(7>:27)。任宏义等研究发现慢性萎缩性胃炎幽门螺杆菌检出率为68.7%,在病变程度上,以浅表一萎缩性胃炎的检出率最高,萎缩性胃炎次之,正常对照组检出率最低。表明该菌主要出现于病的早期,此期胃炎多于活动期,亦提示幽门螺杆菌与本病的发生有密切关系(中医杂志,1992,(8>:41-'--43)。朱云华等观察到有些组织学正常的粘膜也存在着幽门螺杆菌,提出此杆菌可能为一种条件致病菌,感染后发病与否与人体的“正气”强弱及免疫状态有关(中西医结合杂志,1989,9(2>:747)。张琳等从慢性萎缩性胃炎细菌感染说出发,对53味中药及其组方进行抑菌试验,发现幽门螺杆菌对三七、厚朴敏感;对乌梅、延胡索中度敏感;对黄连、大黄高度敏感(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2。12<9>:521~523)。

  二、临床研究

  1.微观辨治规律研究任宏义等研究后发现脾胃气虚、阳虚、阴虚证型,胃粘膜的病理变化是依次加重的。在病之初期,由于胃粘膜腺体萎缩较轻,临床上仅有食少、腹胀等气虚见症。随着疾病的发展,胃粘膜腺体进一步萎缩,消化吸收功能进一步衰退,营养吸收不良,热量产生降低,临床可出现便溏、完谷不化、畏寒肢冷等阳虚见症。由于胃的消化功能降低,胃的蠕动缓慢,食物停滞,感染加重,出现胃粘膜糜烂,中性粒细胞浸润等活动期的变化,临床可有胃脘满闷、嘈杂、暖气等阴虚内热见证(中医杂志,1992,<8>:41~43)。李军祥采用辨病与辨证,宏观与微观结合的方法认识与治疗,胃粘膜相见粘膜红白相间,以白为主,丝状血管可见,但相当部分胃粘膜红白相间,以红为主,或有发赤斑,证属脾胃虚寒,予黄芪建中汤加味;胃粘膜相见粘膜萎缩,呈弥漫性或局限性,粘膜变薄,粘膜下血管网清晰可见,分泌物减少,蠕动减慢,证属胃阴不足,予一贯煎加乌梅、木瓜、山楂等;胃粘膜相见粘膜红白相间,以白为主。小弯侧多见,其余部分粘膜充血水肿,分泌物量多,散在均匀糜烂出血点,证属脾胃湿热,予半夏泻心汤加减;胃粘膜相见粘膜红白相间,以白为主,小弯侧多见,其余部分胃粘膜红白相间,以红为主,粘膜水肿,或见粘膜散在糜烂、出血点,并见胆汁返流,胆汁瘀积,证属胆热犯胃,予柴芩温胆汤加味;胃粘膜相见粘膜红白相间,树枝样血管透见,色暗红,粘膜呈颗粒样或结节样增生,病理活检常有肠腺化生和不典型增生,证属胃络瘀阻,予失笑散合丹参饮加三棱、莪术、路路通、穿山甲等(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94,<8>:54~55)。慢性萎缩性胃炎常合并有胃酸分泌异常。李军祥依据胃液分析辨证用药,认为本病一般胃液分析提示胃酸减少,但治疗仍需据病人不同情况进行辨证用药方能奏效。如:低酸而见胃阴不足者,除用乌梅酸甘化阴养酸外,宜选用生地、沙参、麦门冬、石斛甘寒生津,引致胃酸产生;食积酸少或脾胃气虚食滞酸少者,首选山楂补酸消食,另加用鸡内金、麦芽等药,促进胃肠运动增强,提高胃液及胃酸分泌;低酸而见痰湿之人,可用木瓜补酸,兼和胃化湿,另加藿香、佩兰、厚朴花、菖蒲等芳香化湿之品,促进消化和胃酸分泌;寒证病人而见酸少者,可用高良姜、肉桂等辛温之品,刺激胃粘膜分泌胃酸等(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94,<8>:54~55)。

  2.辨证论治规律研究近10年来有关本病的中医药治疗不外辨证分型治疗、专方专药治疗、针对癌前病变治疗等几个重点方面。

    在辨证分型治疗方面:1989年南昌会议根据对临床症状进行辨证、胃镜及活检,将慢性萎缩性胃炎分为5型,即肝胃不和型、脾胃虚弱(包括虚寒)型、脾胃湿热型、胃阴不足型和胃络瘀血型(中西医结合杂志

  李国虹将本病分为脾胃气虚型、脾胃阴虚型、肝胃不和型,分别采用中药治疗共30例,对照组20例,采用硫糖铝19、维生素B。20mg,每日3次口服,2个月后结果中药组和对照组分别显效5、0例,有效15、4例,无效10、16例,总有效率67%、20%(P<o.01)(新中医,

   顾庆华辨证分型治疗本病100例,分为:湿热中阻,胃失和降,用连朴饮加减;脾气虚弱,中焦气滞,用香砂异功散加减;胃阴不足,濡养失司,用益胃汤合芍药甘草汤加减;肝气郁滞,横逆犯胃,用柴胡舒肝散加减。治疗3个月。结果临床近期治愈32例,显效56例,好转12例,总有效率100%(中医药研究,1996,<1>:12~13)。

   在专方专药治疗方面:

   郝淑然用胃丹胶囊(河南医科大学研制)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80例,4粒,每日3次,对照组40例,用摩罗丹2丸,每日3次,均饭前服。90日后胃镜、病理活检两项分别观察的结果:两组分别显效36、9,26、8例;有效34、20,43、20例;无效10、11;11、12例;总有效率87.5%、72.5%,86.25%、70%(P<o.05)。两组病人症状消失率分别为91.18%、83.6%(P<o.05)(中国医药学报,1997,12<3>:35~36)。

   施玉湘等用养胃冲剂(正大青春宝药业有限公司生产)159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105例,对照组用猴菇菌片(猴头菇培养产物的浸膏片,上海中药制药三厂生产)39治疗50例。90日后两组分别显效40、8例,有效44、20例,无效21、22例,总有效率80%、56%(P<o.5)(新药与临床,1996, 15<5):264~265)。高寒等用自拟萎胃汤(黄芪20~309,党参、甘草各15~209,白芍20.--.509,车前子、当归、莪术各109,桂枝6~109(或肉桂3~59),参三七粉39,蚤休159(或白花蛇舌草15~209)。重度肠腺化生加红花,重度萎缩加山萸肉(或乌梅),阳虚畏寒加干姜,泛酸加淡吴茱萸),每日1剂,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114例,10周为1个疗程,1~3个疗程后。结果:显效(粘膜萎缩病变、不典型增生均消失,肠腺化生消失或减轻1级)41例,占36%,有效45例,占40%,无效28例,占24%,总有效率76%(浙江中医杂志,

   何公达运用愈胃汤(炙黄芪、炙甘草、柴胡、银花、猫人参、炒白芍、山药、八月札)辨证加味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73例,肝郁气滞型加郁金,炒枳壳等;瘀热型加刺猥皮、乳香、没药等;气虚痰湿型加吴茱萸、赤石脂、炮姜、姜半夏等;虚损型加乌梅、北沙参等,每日1剂,分3次饭后1.5小时服。结果:显效52例,有效18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5%(浙江中医杂志,1996,31<8>:350)。在针对癌前病变治疗方面,近年来通过中医及中西医结合治疗,肠上皮化生不典型增生有可能逆转。

   尹光耀等采用党参、黄芪、茯苓、白术、枳壳、木香、黄芩、延胡索、丹参等。脾胃虚寒型加高良姜、吴茱萸;肝胃不和型加郁金、厚朴;脾胃阴虚型加玄参、麦冬;脾虚气滞型加陈皮、沉香。依次制成I、Ⅱ、Ⅲ、Ⅳ号胶囊剂,每粒0.5g(江苏省江阴市胃病研究所提供),治疗胃粘膜肠上皮化生患者75例,对照组68例,用三九胃泰胶囊(南方制药厂生产)。两组均每次4粒,1日2次,1个月为1个疗程。健康对照组12例。一般治疗3~6个疗程。结果两组分别治愈37、20例,好转32、26例,无效6、22例,总有效率92.o%、67.2%(P<o.001)。对肠上皮化生的疗效:治愈34、7例,好转各13例,无效28、48例,总有效率62.7%、29.4%(P<o.001)。胃粘膜cAMP、DNA及氚胸腺嘧啶核苷掺入淋巴细胞转化率的改善,本组均优于对照组(P<o.001或 0.05)(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6,16(5>:283"--286)。

   王魏用舒肝散加味治疗胃粘膜异常增生30例。基本方为:柴胡、赤芍、制半夏、香附各109,枳实129,杭芍、莪术各159,甘草、陈皮各69。虚寒加干姜、肉桂、炙黄芪、吴茱萸;阴虚选沙参、石斛、麦门冬等;嗳气泛酸选旋覆花、代赭石、瓦楞子、左金丸等;胃剧痛选延胡索、川楝子、三七等;胃粘膜充血水肿或萎缩选蒲公英、红藤、败酱草、白花蛇舌草、丹参、九香虫等。结果:显效(症状消失,病理检查级数降低,萎缩消失或转为浅表性胃炎)25例,有效3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3.3%(陕西中医函授,1995,<3>:31~32)。

   在针对幽门螺杆菌方面:

  马伟明等采用红藤愈萎理胃汤(红藤309,蒲公英、石斛各159,半夏、黄芩、丹参各109,黄连、乳香、没药、玫瑰花、绿萼梅、佛手花、甘草各69),每日1剂水煎服,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的慢性萎缩性胃炎30例,对照组用丽珠得乐冲剂110mg,庆大霉素片8万单位,甲硝唑片0.29,均日3次口服,服用2个月。结果:两组分别治愈8、7例,好转17、18例,无效各5例,总有效率各83.4%。幽门螺杆菌阳性分别治愈27、9例,好转2、5例,无效1、16例,总有效率96.7%、46.7%(P<o.01)(浙江中医杂志,

(0)

相关推荐

  • 张镜人用参苓白术散的独到经验一一国医大师临证经验实录之十八

    张镜人(1923年~2009年)中医学家.首届国医大师. 张镜人教授60年的医学生涯,恪守 茹古涵今,兼收并蓄,立足临床,重在创新 的治学思想.临床上张教授重视脾胃学说,以培后天育先天,最喜用参苓白术 ...

  • 【补气健脾之王:四君子加减方】

    四君子出自宋代<太平和剂惠民局方> 人参.白术.茯苓.炙甘草组成. 这四味药药性平和,如谦谦君子,属于王道,慢慢建功. 能治:荣卫气虚,脏腑怯弱,心腹胀满,全不思食,肠鸣泄泻,呕哕吐逆,大 ...

  • 【六君子汤加减-治慢性胃炎】

    慢性胃炎以中上腹痛.食后腹胀为主证.对于慢性胃炎中医根据整体情况及证候而治疗,从脾胃为后天之本来考虑. 不管什么性质的慢性胃炎,平常治疗都用六君子汤为主,随证加减,惟慢性萎缩性胃炎不用制酸药(如瓦楞子 ...

  • 呕吐诊治精粹

    呕吐,胃失和降,气逆于上,胃中之物从口吐出的一种病证.一般来说有声有物谓之呕:有物无声谓之吐:有声无物谓之哕(干呕):只吐涎沫谓之吐涎:呕与吐常同时发生,很难截然分开,故常呕吐并称.呕吐属一种病理现象 ...

  • 治厥证病症精选的药方

    治厥证病症精选的药方 本资料由朱永库老人,在研究学习中医内科学,方剂学.<中医药方精选网>和多名老中医经验资料后所编辑,目的是在自己用方时,便于找方使用方便本篇主要是分析了厥证病的症状,根 ...

  • 治健忘病症精选的药方

    本资料由朱永库老人,在研究学习中医内科学,方剂学.<中医药方精选网>和多名老中医经验资料后所编辑,目的是在自己用方时,便于找方使用方便本篇主要是分析了健忘病的症状,根据症状精选选了4个药方 ...

  • 治呕吐病症精选的药方

    治呕吐病症精选的药方 本资料由朱永库老人,在研究学习中医内科学,方剂学.<中医药方精选网>和多名老中医经验资料后所编辑,目的是在自己用方时,便于找方使用方便本篇主要是分析了呕吐病的症状,根 ...

  • 治失眠病症精选的药方

    治失眠病症精选的药方 本资料由朱永库老人,在研究学习中医内科学,方剂学.<中医药方精选网>和多名老中医经验资料后所编辑,目的是在自己用方时,便于找方使用方便本篇主要是分析了失眠病的症状,根 ...

  • 治反胃病症精选的药方

    治反胃病症精选的药方 本资料由朱永库老人,在研究学习中医内科学,方剂学.<中医药方精选网>和多名老中医经验资料后所编辑,目的是在自己用方时,便于找方使用方便本篇主要是分析了反胃病的症状,根 ...

  • 治癫狂病症精选的药方

    本资料由朱永库老人,在研究学习中医内科学,方剂学.<中医药方精选网>和多名老中医经验资料后所编辑,目的是在自己用方时,便于找方使用方便本篇主要是分析了癫狂证病的症状,根据症状精选选了16个 ...

  • 治嘈杂病症精选的药方

    治嘈杂病症精选的药方 本资料由朱永库老人,在研究学习中医内科学,方剂学.<中医药方精选网>和多名老中医经验资料后所编辑,目的是在自己用方时,便于找方使用方便本篇主要是分析了嘈杂病的症状,根 ...

  • 治痫证病症精选的药方

    治痫证病症精选的药方 本资料由朱永库老人,在研究学习中医内科学,方剂学.<中医药方精选网>和多名老中医经验资料后所编辑,目的是在自己用方时,便于找方使用方便本篇主要是分析了痫证病的症状,根 ...

  • 治多寐病症精选的药方

    治多寐病症精选的药方 本资料由朱永库老人,在研究学习中医内科学,方剂学.<中医药方精选网>和多名老中医经验资料后所编辑,目的是在自己用方时,便于找方使用方便本篇主要是分析了多寐病的症状,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