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建忠.读方用方笔记(二)临证谈理中丸

我们前面讲了那个是学生,再来看一个老人。

白某,男,90岁,太原人,2015年5月4日初诊。患者于5月2日在家人陪同下去公园游玩,晚上自觉周身不适,不想吃饭,早早休息。昨日晨起开始腹泻,饮水或进食则呕吐。昨日腹泻10余次,今日上午就诊前又腹泻4次,大便稀水样,无脓血便。脘腹稍有不适,无明显胀,痛感。有恶寒,身痛,乏力感,无发热。舌质暗红,舌苔薄白腻,脉弦大。

90岁的老人,家人5.1放假休息,在5月2号的时候,他的家人陪同他去公园玩,太原的气候一到五一就开始热了,所以,五一是太原人出门比较多的季节,白天出去玩了,晚上回家说全身难受,不想吃饭,感觉到自己是不是有点感冒了,说先去休息了,然后老人就去休息去了。第二天早上起来,就开始拉肚子,喝水吃东西都会呕吐。

5月2号去公园玩,5月3号拉肚子拉了10几次,并且一吃一喝就会吐,5月4号上午来看病之前,已经拉了4次了,大便是水样的,没有脓血,然后问老人,你有什么地方不舒服的?老人说没有什么地方不舒服。问肚子难受不?老人回答说好象有点,也不要紧。问老人有不有感觉到冷,老人回答说,好像有点,再问老人困不困?老人说好像有点。总之,老人所有的症状都不重,问有不有发烧,也没有发烧,舌质是暗红的,舌苔是薄白腻的,脉是弦大的。

我们看起来是不是感觉到是很普通的病,拉肚子,如果平常我们遇到了这样的病人该如何是好?这是不是太阴病?这个病应该诊断为伤寒里的太阴病还是应该诊断为内科里的腹泻?还是应该诊断为伤寒里的蒮乱呢?

也许有时候腹泻和太阴病有什么不一样呢?后面慢慢说。

我们从内科的角度,有可能想到腹泻,从伤寒论里面,我们有可能会想到太阴病或者有可能想到蒮乱,那么在伤寒里面,如果我们要从伤寒来诊断,我们是该诊断为蒮乱呢还是太阴病?毕竟这两个病的治疗原则是不一样的。或者如果我们诊断为太阴病的时候,它有没有伴随着太阳病呢?是单纯的太阴病还是太阴和太阳的合病呢?毕竟老人急性起病,身上还是有点不舒服的感觉。这是从辨病的角度来说。

如果我们跨过病,从辨证的角度来说,这应该是表证还是里证还是表里同证呢?这应该是实证还是虚证还是虚实夹杂呢?这直接设及到我们的治法,影响到我们对治法的选择。如果我们认定他有表有里的时候,治疗应该怎么办?是先治表还是先治里还是表里同治呢?

90岁的老人上吐下泻,一天能泻十几次,怕不怕脱水呢?怕不怕水电解的紊乱?如果害怕,我们该不该用西医治疗?该先西后中还是先中后西还是中西医结合呢?这都我们临床医生要思考的问题。

我们每在忙于临床,做着日常应该做的工作,我们经常缺少这种思考,当我们真的看完某一个病人,而这个病人走了以后,我们经常坐下来思考,刚才给病人看病的整个过程,如果用理性的思维,一步一步的往下思考,经常会吓自己一跳。我们凭感性开出来的这一张方剂和凭理性思考到的方剂,经常不是同一张方剂,这是一个很重要的事情。

我们经常说,跑得太快了,就忘了思考。是的,当医生的也存在这个问题,我们每天太忙了,忙到我们忘了思考,对于每一个病人,我们是不是都这样去思考过呢?这是一个什么病?这是一个什么证?应该用什么治法?然后才出方呢?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