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思录》读书笔记
杨金川
前言·简介
《沉思录》具有不可思议的魅力:甜美,忧郁而高贵。近两千年前有人写下了它,两千年后也一定有人会去读它。
甜美——心灵安宁静谧
忧郁——能力有限,命运难违
高贵——思想崇高庄重
斯多亚学派认为宇宙井然有序,自然浑然和谐,人是自然的一部分,因此人应该遵从自然本性来生活。所有事物都相互关联,无生命的存在是为了有生命的存在而存在,有生命的存在是为了有理性的存在而存在,有理性的存在是为了彼此而存在。人是理性的,也是社会性的。因此人有三个义务:一,处理好自己的身体与外物间的关系;二,处理好与神或普遍理性的关系(即尊重,顺从);三,处理好与他人的关系(特别强调)。
卷一
1.戒除恶念,远离门派纷争、尔虞我诈和勾心斗角,重视教育
2.不干涉他人的事务,即不去窥知别人的秘密,不要对别人的隐私感兴趣
3.不畏惧也不热衷于战斗,做人做事应该朴素而简练,切忌华而不实,保持清醒和理性我们并不是总能以紧迫事务的借口来推卸对与自己一起生活的人的义务。
4.任何人失去的不是什么别的生活,而只是他现在所过的生活。任何人所过的也不是什么别的生活,而只是他现在失去的生活。
5.有节制地享受,能在关键时刻毫不犹豫地放弃,这正是一个完善的、不可战胜的灵魂的标志。
6.有条理,精力充沛,始终一贯,有远见,不受奉承的影响,有决心,不掩饰自己,不被任何东西左右,习惯于仁慈并随时准备宽恕。
7.人生短暂,及时行善。一个人的工作就是做一个人
卷二
1. 人类天生就是要合作的。把握机会和灵感,充分利用时间
2. 不要在乎别人的想法,而要关注自己的灵魂,从自己的灵魂中寻求幸福
3. 因欲望和快乐而作恶比因痛苦和愤怒而作恶更应受到谴责,因为后者可能有客观因素在其中但前者完全是主观的。
4.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要想让别人服从,自己首先要学会服从
5. 痛苦和愤怒都是软弱的特征,心灵越能摆脱激动,就越接近力量和气概
6. 一切都是意见。打扰你的不是别人的行为而是你的意见,而你完全可以驱逐这种意见。
7. 健全的理性灵魂是拒绝争斗和吵闹的。
8. 我们应该在生活中设立一个具有社会性的、符合共同利益的统一目标并始终贯彻,毕生为之奋斗。
9. 一个人应有关于如何表达自己的态度的原则
10. 喜欢合乎自然的事物,漠视那些无关紧要或是违背自然的事物
卷三
1.不要把你剩下的时间浪费在思考别人上。因为当你有这种思想时就丧失了做别的事情的机会。
2.只有真正熟稔自然的人才能欣赏一切自然事物并感到愉悦。
3.不要喋喋不休,不要别人给的安宁,不能无所事事
4.一个最好的人应该能毫不迟疑地说出他任何时刻的想法,他应该只听从那些按照本性生活的人的意见。一切都是意见,唯有哲学指引人
5. 没有什么比心灵的提升更具有创造性。清晨抬头看天能让我们纯洁。
卷四
1.考察人们心中的支配部分,看他们避开什么,追求什么
2.宇宙的本性喜欢改变那存在的事物并创造新的类似事物,因为一切现存的东西在某种意义上都是那些将要存在的东西的种子。
3.能同等地发生于好人和坏人的事情绝不是恶,因为同样发生于违背自然和按照自然生活的人的事情,既不有悖于也不顺应于自然。
2.事物变化不一定是坏事,事物保持存在也不一定是好事,要用辩证的眼光去看待
3.要像峙立于不断拍打的巨浪之前的礁石,它岿然不动,驯服着它周围海浪的狂暴。
4.热爱艺术,充实人生,常怀感恩,乐观积极,不支配人也不受人支配
5.给予一切事物的注意,有恰当的价值和比例。因此不要过分计较小事
6.对自己命运和偶然绝对的顺从
7. 不要受他人意见的影响,要运用自己的理智去判断,有自主意识,实事求是。
8. 我是不幸的,因为这事对我发生了。——不要这样,而是想我是幸福的,虽然这件事发生了,因为我对痛苦始终保持着自由,不为现在或将来的恐惧所压倒。高贵地忍受它是一个幸运。
卷五
1.你不爱你自己,因为,如果爱,你就将爱你的本性及其意志。
2.生老病死是自然法则,人生中的顺境逆境也是符合自然规律的,发生在每个人身上的事是与每个人的命运相合适。
3.哲学仅要求你的本性所要求的事情,坚持美德是最令人愉悦的。
4.既然无力改变,那就独善其身,摆脱烦恼、忧虑和猜疑
5.有能力和知识的灵魂:认识理性的灵魂。
6.坚持忠诚、节制、单纯、正义、严肃、善良、仁爱、幽默、随和、温柔,死而后已
7. 不要懒惰放纵,赶紧去做自己该做的事。
8. 大地养育我,我却践踏它,滥用它,而它只是默默承受着我
9. 理智和哲学是自足的,是沿着正确的道路前进的。真正属于人的东西是好的
10. 尊重宇宙中最好的东西(利用和指引一切的东西)和自身中最好的东西
卷六
1.宇宙的理性没有善恶,它有自己的“意识”,它支配万物
2.感觉属于身体,爱好属于灵魂,原则属于理性。
3. 万物循环流转,瞬息运动万变,又相互关联,应留心观察
4. 要有不掺杂任何迷信的宗教气质。
5. 人们不赞扬那些与自己同时代,和自己一起生活的人,却又把使自己被那些他们从未见过或永不会见到的后代的人的赞扬看得很重。
6.报复的最好方式就是不要变成一个像作恶者一样的人。
7. 哲学使人安宁,用哲学(理性)指导行动,向哲学寻求答案
8. 不要轻信谣言诽谤,不要被事物外表欺骗,要看其本质
9. 令你痛苦的事就像梦幻,你清醒时它们将不复存在
10. 神圣的德性高于物质,理性的灵魂高于生命,不要让灵魂先于肉体衰退
11. 赞扬(名誉)终归虚无,不值得关注,专注认真做好自己该做的事,心平气和,心无旁骛,心灵要像箭一样笔直地射向目标。不受外界干扰,坚持履行自己的职责
12. 自己做不到的,不要轻易认为别人做不到;别人能做到的,不要轻易认为自己做不到,既要保持谦逊,也要充满自信。
13. 追求真理,及时改正错误,脱离无知
14. 万物平等,都是宇宙的一部分。人的理性高于事物的理性
15. 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学会与人合作,但不要勉强,要找好自己的位置,扮演正确的角色。
16.隐退到自己平静的内心才是最高境界。
17.德性的榜样最使人快乐
18.学会认真倾听,宁可没有意见,也不要有错误的意见
卷七
1.身体应当是简洁的,井然有序的,理智合宜的,不矫情的。人的结构中首要原则是友爱。
2.所有事物都是熟悉的,司空见惯的,过去发生过,将来也是同样地发生,颇似尼采的“永远回归”
3.每个人及其事业都是有价值的,应充分尊重
2.以同样的思想和欢迎的眼光看待和接受一切
3.为了完成事业,就不要因被别人帮助而感到羞愧
3不要总想着你没有的和已有的东西,而要想着你认为最好的东西。
4.公正待人,虔诚待神,驱散幻想,克制欲望,消除嗜好。想着你最后的时刻。让错误和恶劣行为停留在原处而不影响你是你的义务。
5.国王的命运就是行善事而遭恶誉。
6.生命必须像成熟的麦穗一样收割,一个人诞生,另一个人赴死
7.把每一天都当做最后一天来度过,把每一件事当做你生命中最后一件事去做,不要注意太多的事物,不要有太强烈的感情,也不要麻木不仁
8.人有支配自己的一切的力量
9.考察一个人的善恶观,才能理解他们的行为
10.从高处俯视来全面地观察世事
11.生活的艺术应是角斗士的艺术,即从容坚定地面对即将到来的命运。
12.事物的产生和毁灭只是原子的组合和分解
卷八
1.死亡是自然法则,是合乎本性的东西 合乎本性的东西便不是恶。
2.平静镇定,有支配力的心灵是一个人最坚固的堡垒。
2有摆脱恶的力量却不摆脱恶,只有这样的人会受到损害
3必须知道世界是什么,自己为什么目的而存在。一切事物存在都有某种目的。
4根据每一事物的价值来运用它
5对每一事物应用物理学、伦理学和辩证的原则,
6外物只能阻碍行为但不能阻碍心灵。如果某事物不以你的意志为转移,就不必悲哀,而是承认它,同时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7将其转化为自己的一部分并加以利用
8毫不炫耀地接受财富和繁荣,同时又随时准备放弃。
9如果你能敏锐地观察,深入审视自身,就能明智地调查和判断。
10害怕死亡的人或是害怕感觉的丧失,或者是害怕一种不同的感觉。但如果你没有感觉,你就感觉不到损害;如果你获得另一种感觉,你就将有另一种生命,但依然是生命。
11.不要成为他人的奴隶。塑造自己,达到清醒、明智、公正、纯净、朴素、谦虚、满足。
12.思维和言辞应简明扼要,不矫揉造作
13.将来和过去都不会使你痛苦,只有现在会。但任何痛苦都不是不可忍受或永远持续的,痛苦与否取决于内心的想法
14.他人的意志、恶与不幸不会影响到我
卷九
1.快乐并非善,痛苦也并非恶,因此不必追求快乐,也不必逃避痛苦,宇宙创造了彼此相反的事物,要同等地看待,平等对待苦乐、生死、荣辱。不要违背真理,不要说谎
2.判断事物的是支配的能力
3.理解力具有强大的理性力量,如光线平静地照亮一切事物,理智力的毁灭是最可怕的瘟疫。宁可死亡,也不要活得迷茫,要充满希望。
4.多行不义必自毙
5.有理性的社会动物的善恶体现在积极活动而非消极活动中,各个理性存在是有机的统一体。
6.不同一个无知或不谙自然的人做无谓的交谈,而仅仅注意你现在正做的事和所用的手段。
7.思考无限的宇宙和永恒的时间深渊。
8.做有益于社会的事,部分要服从整体的利益
9.别人犯错,不要谴责,因为你也犯了失察或是轻信之错。
卷十
1.健全的理性应当是为所有发生的事情准备的
2.接受并履行本性所要求的通过改变自己的意见来正直地忍受,是利益也是义务。
3.观察和实践一切事情,同时完善你应对环境的力量,训练思考能力,不炫耀也不隐藏地保有一种来自对每一个别事物的知识的确信。
4.学会看淡,自在地生活。命运安排皆合理,坚持善良与正义
5.全然不要再谈论成为一个高尚的人应当具有的品质,而是要成为这样的人。
6.宇宙的本性带给每一事物的东西都是为了它们、有益于它们的
7.所有过去的这些都是我们现在所看到的戏剧,只是换了演员
8.思考时仅允许内心操纵自己,轻视感官(肉体)的活动
卷十一
1.理性灵魂的性质:只重视理性本身,观察并分析自身,具有统一性,爱真理,爱邻人
2.除了德性和有德性的行为外,对所有事物都要通过将其划分为一个个部分的方法降低对它们的评价。
3.深思熟虑,不必执着于长时间逗留在尘世,死时要心甘情愿,欣然安详、满意、有尊严。
4.遵循普遍原则,为社会普遍利益而行善,不要为了名誉或赞扬而行善,而是要出于内心对善的热爱,出于本性而行善
5.不要脱离社会,要与社会统一
6.善待让你吃苦头的人,保持自己判断和行为的稳定性,不要因畏惧、失败或是困境就放弃原则,违背理性。
7.技艺模仿事物的本性因而低于本性,一般的本性也低于最高的本性,所有德性低于正义,正义是所有德性的基础和根本。
8.用行动而不是话语来表达愿望。一个诚实善良优秀的人的品格应该能从他的眼睛里读出,接近他就能知道他的意愿。虚伪的友谊最为可耻。
9.任何事物都不能阻挡理智和理性
树叶,一些被风在地上驱散的树叶——而这就是人类。摆脱哀伤和畏惧
10. 人们相互蔑视,又相互奉承,人们各自希望自己高于别人,又各自匍匐在别人面前。
卷十二
1.使自己符合虔诚与正义,做与法一致的事情,只尊重心中的神性,只因未能使自己合乎本性而感到害怕。
2.努力过好现在的生活
3. 每个人爱自己都超过爱其他所有人,但我们对其他人怎样想我们比我们将怎样想自己要重视得多。
4. 在你无望完成的事情中训练自己
5.运用原则时除了心灵不借助任何外物
6. 明察事物本身,把它分为本质、起因和目标
7.不应有任何责备和抱怨,也不要总是大惊小怪,因为存在即合理
8.在混乱中也不要动摇理性,不要抵抗不可改变的必然
9.必须正当地行动,不做不对之事,不谈不真之事
10.对宇宙有用的一切始终是好的、合乎时宜的,死亡也不例外
11.一切都是意见,人只活在现在,丧失的也只是现在。人的一切都来自神,全人类之间的亲缘关系十分紧密,因为这是一种理性的共有。
12.为最不值得骄傲的事情骄傲,是所有事情中最难堪的。
13.理智以一种特殊方式趋向于它的同类,这种相通的感是割不断的。在更为优越的存在那里,即使它们相互分离,也还是以某种方式统一着,甚至能在它们当中产生一种同情。理智不能与肉体的欲望产生共鸣。
14.由于人在广袤时空中的渺小,因此除了顺从本性,以及忍受共同本性带给你的东西外,就没有伟大的事情了
15.死亡就是从人生舞台上退场,你出演的就是你被规定的全部戏份,既然你的退场不由你来决定,那就满意地退场吧,因为要求你退场的人也会因此而满意。
编辑于 2020-02-24
《沉思录》读书笔记 (2013-06-03)
标签: 杂谈
《沉思录》读完了,我认为《沉思录》是一部很难全部理解的一本书,它是古罗马五贤王的最后一位贤王马克·奥勒留对自己一生的思想和行为做的一种自我反思,同时也代表了斯多亚哲学的思想,下面这三点是我看完《沉思录》之后最大的感受:
一.对死亡的认知:《沉思录》:如果有神告诉你,你将在明天死去,或肯定在后天死去,你将不会太关心是明天还是后天,除非你确实是精神极其贫乏,因为这差别是多么微小啊!要正确的面对死亡,不应该去恐惧死亡,而要欣然接受,死亡只是一种自然的变化过程,人只不过是一个小小的肉体,存放灵魂的躯壳而已,所以死亡不过就是生命的结束或灵魂的搬迁,死亡最终使人人平等,不论时间的长短,所有人都将会走向死亡,但一定要使它顺其自然地结束,人一定要静候死亡,而不要主动的结束,更不要试图将其延长。把握现在,严格来说人没有过去及将来,唯有当下,所以,一个人因当做好当下的所有事,而不要为已经过去的或还没有到来的未来使你分心。《沉思录》:不要像仿佛你将活一千年那样行动。死亡窥伺着你。当你活着,当善是在你力量范围之内,你行善吧。人的生命固然是短暂的,但人活着,并不是在这段时间内去获得物质以及荣誉上的享受,因为这些东西都会在你死亡之后烟消云散,你再有名,在死后也会被人们渐渐淡忘,活着真正的含义,就是在这短暂的时间里去及时行善,当你在行善时,不要刻意的要求别人回报,因为行善本身就是对自己的酬报。
二.自我本性的认知:我认为,所谓的“合乎本性的生活”,就是顺其自然的生活, 不刻意的去做任何事。《沉思录》从头至尾都有一个明显的主题,就是自我认知,认识自我是一件既简单,又是一件困难的事情,简单在于一个人对自己的了解肯定是比任何人都多的,因为你时时刻刻都与自己在一起,但困难也就在于,一个人对自我的一些行为以及心理,可能自己一生都不能了解,因为很少有人能够客观的看待自己,这就是一个人应该努力的地方,人要经常地反思自己的一些行为以及心理,就像马克·奥勒留写《沉思录》的目的一样,他就是在客观的反思自己的一生,当这种自我认知的能力训练出来以后,你就不光能深层地了解你自己,也可以去了解其他人,因为你已经具有了一种敏锐的洞察力。斯多亚派哲人认为,外在的一切看法都只是对你的一种建议,最重要的是自己本质的状态。《沉思录》:在各方面都美的一切事物本身就是美的,其美是归于自身的,而不把赞扬作为它的一部分。斯多亚派哲人对待外在事物的基本思想就是不动心,就是依照自己的本性做事,而不去在乎外在事物。一个依照自己本性行事的人,不会依照别人的看法来决定自己的事情,别人的看法只是一种建议,但最终还是要你自己来做决定。一个人的幸福以及满足感不应该是来自外在的世界,而是来自自己。不满是人没有按照本性生活的一种表现,因为人按照本性生活会是满足的。
三.控制自己:《沉思录》:因欲望而犯罪的人比那因愤怒犯罪的人更应该受到惩罚。这一句话充分说明了斯多亚派哲人对控制自己看的很重要,因为按照本性做事的人,一定是一个能控制住自己欲望的人,因愤怒犯罪的人,只是被短暂的痛苦冲昏了头脑,而做出了不理性的事,而因欲望犯罪的人却是因为想让自己快乐,这种对欲望都控制不了的人,是不会按照本性去做事的。虽然斯多亚派哲人认为人生主要目的就是快乐,不过快乐包含很多层面,一种是“身体的无痛苦以及灵魂的无纷扰”,还有一种就是物质及身体的快乐,虽然都是快乐,但本质上却又很大的不同,第一种的快乐是指在内心深处有一块净土,不管外面的世界如何喧闹,随时都可以回到自己心灵深处的净土,我们常常都会想去享受物质及身体上的快乐,但内心能安静的人却更幸福,因为这种快乐的源泉不来自于外在的条件,而来自于你自身的心灵。人生不是为了享受物质及身体的快乐,而是要使自己时刻有一片宁静的净土,这样,当你觉得世界太喧闹时,你可以回到你自己心里的那一片净土,这样你就始终不会为了喧闹的世界而困扰不开心,这才是斯多亚派哲人所说的快乐,也是最高等级的快乐,快乐也不是去刻意追求的,不去刻意的做任何事,因为有时往往越去刻意追求的东西,往往很难得到,反而在不经意的时候,就突然得到了,这就是所谓的“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
《沉思录》的内容还有许多,读一遍是不能完全明白它的内涵,在日后的学习中,我也会反复的再去阅读它,并且有新的体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