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惊人相似!清代就有了“襄十随神”城市群外加扩员荆门的雏形
历史惊人相似!清代就有了“襄十随神”城市群外加扩员荆门的雏形
襄阳是我国的一座悠久历史文化名城,底蕴非常深厚,自汉首次“登上”高位以来,历代省级总务和国家大区专职机关(含临时机关)均立于此,就连帝王将相行宫驻封之地也选在这里,可见区位及环境优越。宋朝以后襄阳不再是鄂豫陕区域省级最高机关的唯一城选了,明朝在襄阳大北门设有省一级的抚治都御史行署,清朝顺治二年郧襄抚治,顺治十九年二度裁废,抚治所辖地域与所理事务,并入湖北巡抚辖区,从此以襄阳为中心的省域和“省会”身份被剥夺。
“降”为省下标准二级政区的基础上,清朝雍正六年仿明制立襄阳为一级政区,改原分守下荆南道为襄阳道,管辖湖北省襄阳府、郧阳府,就面积来说,类似于现在的“襄十随神”城市群版图,但襄阳道比普通城市群管的事多,能够节制治下府州,如同副省兼任城市群首长,但事实上职级要比布政使低,只是辖区形同半省。雍正十三年,安陆府纳入襄阳道治下,乾隆五十六年襄阳道增辖荆门直隶州,襄阳道后改为分守安襄郧荆兵备道,兼管水务,又称襄阳道台。
据史学界考证,道台大多兼领其他头衔,如按察使司副使衔、兵备衔、布政使副使衔。换算到现在的职务就是,副省兼领城市群务,各府州则是地市。
透过清朝区划史来看,以襄阳为中心的分守安襄郧荆道辖区就跟今“襄十随神”城市群完全相似,甚至范围比“襄十随神”城市群还要大许多。先不要纠结为什么没提神农架、随州,因为那时候的神农架不是二级政区,受治于郧阳府,而随州在安陆府内,综合来看,荆门列入“襄十随神”城市群是有迹可循的。
襄阳古城内环路古治街交叉处有一块指示牌,从上到下依次写的是:清堤(应是提)台衙门、清道台衙门、内环路、襄阳公园、孟亭、道书院、鹿门书院、北街、大北门。从这里不难看出襄阳的历史地位,如堤台衙门,当地堤或同提意,这个提台衙门比兵备兼按察使司或布政使司副使道台还要高级。
襄阳古城道路指示牌
城内的监狱、日报社、人大政协、军分区附近分别是湖北提督衙门、按察使司或布政使司副使官邸、道台衙门、襄阳府衙门;中心医院附近是明清帝王行宫。据乾隆年间《襄阳府志》记载,襄阳城管家巷周边驻有分守安襄郧道署、襄阳县旧署、县丞、典史署、襄阳卫署、提督学院行署、襄阳镇左营游击署、襄阳镇右营游击署、守备司及湖北提督署等机构。
上面提到的湖北提台衙门,统领全省绿营,节制襄阳、武昌二镇,附有前、后、中、左、右五个提标营,管辖黄州、汉阳二协和襄阳城守营、武昌城守营、荆州城守营、蕲州营、德安营、兴国营、均光营、荆门营、安陆营九个营。湖北提台即湖北提督署,“一把手”职务全称为提督军务总兵官即提督,系次最高武职,清代全国仅设十二个陆路提督衙门,为从一品衔封疆大吏。
清代时期,两度在襄阳设立省级机关,一文一武,先是襄阳巡抚(郧襄抚台),后是湖北提督,中间还有节制十堰、随州、荆门、神农架、孝感等区域的道台。结合清史得出一个结论,襄阳能文能武,将立襄阳安天下,文治襄阳天下平。
回到现状。从2010年以来,湖北省及相关组织在汉江流域先后推出“襄十随”城市群、襄阳城市圈(襄阳 十堰 随州 荆门)、“襄十随神”城市群,群域与襄阳道地接近。2021面开始,荆门等地加大了与襄阳的互动频率,为“襄十随神”城市群扩员增添佐证,或将扩大成“襄十随神荆”城市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