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检发现肺结节怎么办(原创)
随着人们对健康意识的提高,随着CT筛查的普及,发现的肺结节越来越多了。多到什么程度呢?根据不完全统计,中国人40岁以上的有5.5亿人中,肺结节患病率大约20%,也就是有1亿人!这个数量相当大,超过任何一种慢性病。但是,并不是所有的肺结节都是肺癌。肺结节中只有5~10%左右才是肺癌。因此,我们不要发现肺结节,就吓得心惊肉跳。
1.什么是肺结节!
孤立性肺结节是指单一、边界清楚、影像不透明、直径小于或等于3cm、周围为含气肺组织所包绕的肺部结节病变,无肺不张、肺门增大或胸腔积液的表现,可以理解为肺上面长的“小疙瘩”。孤立性肺结节为常见病,常见原因为肿瘤、感染性肉芽肿、先天性病变等原因,良性结节无症状可不进行治疗,恶性结节主要治疗方法为手术切除或放化疗,良性结节预后良好,恶性结节预后稍差。
2.肺结节发生的原因!
肺结节的确切病因尚不清楚。
曾对感染因素(如细菌、病毒、支原体、真菌类等)进行观察,未获确切结论。对遗传因素也进行过研究,未能证实。近年有人以PCR技术在结节病患者中发现结核杆菌DNA阳性率达50%,因此提出结节病是分支杆菌侵入组织的结果,但许多实验未证实此论点。现多数人认为细胞免疫功能和体液免疫功能紊乱是结节病的重要发病机制。
在某种(某些)致结节病抗原的刺激下,肺泡内巨噬细胞(Am)和T4细胞被激活。被激活的Am释放白细胞介素-1(IL-1),IL-1是一种很强的淋巴因子,能激发淋巴细胞释放IL-2,使T4细胞成倍增加并在淋巴激活素的作用下,使B淋巴细胞活化,释放免疫球蛋白,自身抗体的功能亢进。被激活的淋巴细胞可以释放单核细胞趋化因子、白细胞抑制因子和巨噬细胞移行抑制因子。单核细胞趋化因子使周围血中的单核细胞源源不断地向肺泡间质聚集,结节病时其肺泡内浓度约为血液的25倍。在许多未知的抗原及介质的作用下,T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及巨噬细胞等浸润在肺泡内,形成结节病早期阶段---肺泡炎阶段。随着病变的发展,肺泡炎的细胞成分不断减少,而巨噬细胞衍生的上皮样细胞逐渐增多,在其合成和分泌的肉芽肿激发因子等的作用下,逐渐形成典型的非干酪性结节病肉芽肿。后期,巨噬细胞释放的纤维连结素能吸引大量的成纤维细胞,并使其和细胞外基质粘附,加上巨噬细胞所分泌的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促使成纤维细胞数增加;与此同时,周围的炎症和免疫细胞进一步减少以致消失,而导致肺的广泛纤维化。
简单说,肺小结节在人体内出现的原因大致分为三种:炎性疾病、先天性疾病和肿瘤。
2.1炎性疾病
炎性疾病就是通常所说的“发炎了”。“发炎”可以是由灰尘、细菌、真菌等感染引起,也可以是因为自身免疫问题引起。炎症吸收以后就可能遗留一些类似于皮肤瘢痕的肺纤维条索、肺结节等。
2.2先天疾病,
先天性疾病也可呈现出结节样的表现,比如血管畸形的时候,小血管盘绕、扭曲,一旦被CT扫及,就可能表现为在肺内较高密度的结节样病灶。
2.3肿瘤
至于肿瘤,可分为良性肿瘤、癌前病变和肺癌,其中癌前病变是指继续发展下去具有癌变可能的一些病变。
从肺小结节的成因上来看就能明白:小结节与肺癌画不了等号。肺癌的确诊需要病理学诊断,也就是说要从微观角度,从小小的细胞身上看是不是恶性的;而影像检查只是从形态上看,是宏观的角度,并不能确定肺小结节的性质。
3.肺结节的分类!
孤立性肺结节可分为两大类,即良性孤立性肺结节和恶性孤立性肺结节。
良性孤立性肺结节 |
恶性孤立性肺结节 |
|
发生频率 |
60%~80%为良性 |
20%~40%为恶性 |
是否发生转移 |
不转移 |
可转移 |
胸水 |
不发生 |
可发生 |
吸烟史 |
多数无 |
多数有 |
4.肺结节的发病率!
肺结节的高发态势以及与早期肺癌的紧密联系,因而越来越引起重视肺结节的科学管理。关于肺结节的发病率、恶性比例,权威数据调查是Fleischner2017年肺结节处理指南中公布的一项研究结果,这项研究对从成人胸部CT的研究中,有超过480万人接受过至少一次胸部CT检查,发现了超过150万个肺结节,在2年内,接近63000位病人被确诊为新发肺癌。美国Fleischner协会肺结节指南是权威的世界性指南,目前对于肺结节8mm的手术指征就是来源于此,其发布的数据是非常可靠的,根据这项调查数据来推算一下肺结节的发病率及恶性的比例。
4.1发病率:31.2%(150万/480万),实际发病率可能会低于此数值,因为有许多人是多发结节。
4.2恶性比例:4.2%(63000/150万)。
根据以上推算数据,我们可以看到,肺结节的发病率是很高的,达到百分之三十,但是恶性比例却相当低,只有百分之四。这是因为绝大多数肺结节都是小的实性结节,这部分结节几乎都是肺内慢性炎症,只有剩余的少部分结节属于磨玻璃结节,才与早期肺癌高度相关。
5.肺结节怎么预防?
肺结节的发生目前比较肯定的几个诱因包括感染(细菌、真菌、病毒等等)、空气污染(雾霾、二手烟、油烟等等)以及基因易感性(肿瘤的遗传性),除去上述的原因之外,还有机体的免疫力参与其中,因此预防肺结节的出现主要就是从以上方面入手进行预防。
5.1预防感染
如日常的防寒保暖、少接触呼吸道感染患者以及自身遇到感染后要积极治疗以防止感染进一步加重,但实际上呼吸道的感染要想彻底杜绝也基本不可能,所以尽量的减少感染就是主要的任务了。
5.2避免空气污染的接触
包括平时佩戴口罩以及回避烟雾的刺激,此外对于吸烟人群最好还是戒烟为宜,这样才能避免诸多有毒有害气体的刺激。
5.3基因的易感性
关于这方面要想做到预防 几乎不可能,因此只能通过日常的体检进行早期预警以达到防治的目的。
5.4积极提高免疫力
上述的三个方面也都跟机体免疫力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或者可以这么理解,只要机体免疫力够好,一般条件下的感染、空气污染以及基因易感性的问题都不会导致肺结节的出现,那么这方面主要就是要建议大家饮食均衡营养,同时要注意适当锻炼身体、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以及规律的作息,这样才能综合提高机体免疫力。
6.吸烟与肺结节的关系!
肺结节跟吸烟有一定的关系,吸烟是造成肺结节的原因之一。吸烟的患者因为长期呼吸道受到烟雾的刺激,香烟当中含有尼古丁、一氧化碳、烟碱等,可以造成呼吸道黏膜慢性的炎症刺激,将会导致慢性炎症渗出、钙化纤维化,从而形成肺结节,在临床上一般肺结节直径<6mm属于肺的微小结节,绝大部分属于良性结节。这时候可以通过戒烟,多吃新鲜的蔬菜、水果,增强抵抗力、免疫力等。但是如果是肺结节直径超过3cm,多数属于肺的恶性肿瘤,要在外科或者肿瘤科的治疗下明确诊断,一般是需要做经皮肺活检,然后选择手术或者放化疗的方式进行治疗。
7.肺结节的“大”“小”怎么划分?
通常,肺内看起来像圆形且直径小于30毫米的病灶都称为“结节”。按照CT图像上结节密度的不同,结节分为实性结节和亚实性结节,而亚实性结节又分为部分实性结节和磨玻璃密度结节。简单来说,实性结节是指看起来和人体软组织密度相似的病灶;磨玻璃密度结节是指肺内模糊的、半透明的结节影;而部分实性结节是指其内既有模糊的部分又有较高密度部分的病灶。
病灶直径大于或等于10毫米的称为大结节。肺大结节的成因和肺小结节的成因基本类似,但在危险度和重视程度上,肺大结节普遍比肺小结节的程度要高。有的需要根据结节表现的形态特点,并结合患者有无症状,以及其他的检验指标决定是否进行干预。
病灶直径小于10毫米的称为小结节。目前肺小结节检出率的增多,其实与CT检查的普及有关。据统计,每500个人进行胸部体检有10个被发现有肺结节,而这其中约90%的人没有任何临床表现。
8.什么结节最危险?
结节像花朵或是癌症高危征象。一般来讲,医生会结合CT征象具体分析结节危险性的高低。对于实性结节,直径小于5毫米的实性结节为低危结节;直径介于5毫米至15毫米且无明显恶性CT征象的结节为中危结节;直径大于15毫米或直径在8毫米至15毫米之间,看起来“不乖的”,比如像花朵一样长了小花瓣(医学上称之为“分叶”)、周围有毛刺、与胸膜有牵拉(主要是由于肺癌间质中纤维组织收缩作用所致的向心性牵拉)等恶性CT征象的结节,为肺癌高危结节。注意,良恶性结节都可以牵拉胸膜,这需要由影像科医生根据经验加以区分。
在实性结节、部分实性结节和磨玻璃密度结节中,部分实性结节的恶性概率是最高的,因此其肺癌风险度评价标准也不同。
部分实性结节的肺癌风险度评价标准是以直径8毫米为界,大于者为高危结节,小于或等于者为中危结节。而肺纯磨玻璃密度结节直径大于5毫米者为中危,小于者为低危。
为何部分实性结节的恶性概率最高?这是与肿瘤细胞的数量息息相关的。当肿瘤细胞较少时,肿瘤细胞多沿贴附于肺泡壁生长,肺泡含气量略减少,表现为磨玻璃结节;随着肿瘤细胞增多,部分肿瘤细胞脱落于肺泡腔内,肺泡的含气量相应减少,表现为实性结节。
9.结节增大或建议手术!
CT检查发现肺小结节后需要综合分析,最好是多学科会诊(MDT)。不仅需要考虑肺小结节的危险评分,还要考虑患者是否具有高危因素。依据2017年肺癌国际指南,需要把年龄、性别、吸烟史、种族、有肺癌病史和家族史,以及致癌物暴露史等因素综合考虑。
直径小于6毫米的单个或多个结节低风险者,无需随访复查。对于高危人群,实性结节12个月后复查CT,部分实性结节3~6个月复查,如无变化可每隔2~4年随访一次。直径为6~8mm的实性结节可6~8个月复查CT,18~24个月再复查CT;部分实性结节3~6个月复查CT;磨玻璃结节可6~12个月复查CT。如结节增大、产生实性成分或实性成分增大且持续存在,建议手术。
有的高危征象评分很高的结节,即使无变化或变化不大,可能也需要手术切除。诊断肺癌不是一个简单的过程,单纯一个科室已经不能完成这项任务。结合结节特征及肺部疾病背景,如肺气肿、肺纤维化,高危征象评分高的病例多数都需要多学科会诊。高危征象评分很高的结节、经过多学科会诊后认为应当干预的,才会手术切除或消融治疗。如果是感染形成的结节,就要根据病原菌的不同分别应用药物治疗。
总之,CT检查发现肺部结节后,要遵从医嘱,根据结节的性质和危险性及时采取干预措施,并定期随访。
10.中医对肺结节的认识!
《黄帝内经》称肺部结节为“肺积”,积聚之意。“邪气聚其间,久而著也”是其病因。所“积”之物包括痰浊、湿阻、火毒、气滞、血瘀等,它们相互胶结,而致气血阴阳失衡。
中医认为,一阴一阳之谓道,偏阴偏阳之谓疾,阴阳失衡,则人体气血精液不调畅,而生郁滞,形成结节等。外邪伤人、饮食失常、情志不遂、劳欲过度、体质虚弱等皆是形成肺部结节、癌瘤的重要致病因素。古人认为,最虚之处, 便是客邪之地。若先天体弱、后天失养或年老、慢病日久,则正气虚损,而邪气易恋,日久成积。
10.1外邪方面
中医的外邪含义比较广,既包括六淫之邪:风寒暑湿燥火,也包括职业暴露,如长期接触石棉或者放射性元素等,或环境污染、吸烟等,均是外邪的范畴,长期受以上外邪作用,是癌瘤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
10.2饮食方面
饮食不规律、不平衡、不节制、不卫生,如暴饮暴食、嗜食肥甘厚味、嗜酒、熏腌制品等,导致脾胃损伤,痰浊内生,日久痰浊瘀血内阻而成积聚癌瘤。
10.3情志方面
情志能影响气机血脉的运行 , 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思则气结。悲哀忧愁则心动,心动则五脏六腑皆摇。现代人工作压力大,多思多虑,思想紧张,皆是结节、癌症的重要催化剂。
10.4劳欲方面
熬夜过劳、纵欲过度等亦不少见,精血暗耗更容易感染外邪毒素,形成结节、癌瘤。
中医强调整体调理,中医与西医有着不同的理论体系,在防病治病上方法不同,各有优势。西医针对“癌”体治疗:结节阶段更多是观察。中医针对“癌”因治疗:扶正祛邪,调和气血,平衡阴阳,防病防变,使得结节可散,癌症可防。
对于肺结节的防治,中医药有很好的疗效,有症状辨其证候,无症状调其体质。或针对整体体质状态调理,或针对早期或超早期肺癌术后调理,或针对由结节而产生的焦虑状态调理等等,以期达到未病先防,已病防变,愈后防复的目的。其中,未病态提倡健康生活,未病先防,非药物方式护养;欲病态提倡辨证辨体,养治结合,适当药养调养;已病态提倡扶正祛邪,已病防变,规范药物治疗。
非药物方式调养包括饮食调养、药膳调养以及中医吐纳法六字诀、呼吸操、九常运动(发常梳、面常搓、鼻常揉、肢常伸、目常运、齿常叩、腹常旋、耳常弹、肛常提)等均可调畅气血,使气血调和,血脉通利,结滞得散。
药物调养方式多样,病急或病情不稳定者可服用汤剂,然肺结节属慢性病程,往往需要长时间服用药物,患者常难坚持。因此,可在辨证指导下,在不同状态情况下,采用汤药、膏方、茶方等多种剂型交替服用,患者易长期坚持药养。所谓膏方即是通过特殊工艺把中药加工成膏状,类似秋梨膏,量少效高,口感相对好,服用也很方便。茶方亦是选择一些味道比较好的中药搭配做代茶饮,相对比较便捷。一般来说,临床上症状比较明显的时候,可以短期用一些饮片汤药,相对稳定后,就可以通过茶方、膏方调理,达到更好的疗效。
临床中,有的肺结节可以用中医药积极治疗。一是发现肺结节后通过医生诊断为不是特别放心的结节,或属于高危,建议积极规范的治疗一段时间,比如磨玻璃密度结节,或者免疫性结节病等。
对于手术后的高危结节,特别是术后明确是早期或超早期肺癌,从整体郁滞状态进行调养康复,中医有一定优势。
对于肺结节本身没什么问题,但整体状态出现食欲差、失眠等心理问题,在指导病人正确认识的基础上,也可以药物干预,帮助其调整过来。正确对待肺结节的态度可归纳为四点:
正确认识,科学对待,避免极端。
尽早到正规医院呼吸科初步判断结节性质。
遵循医嘱,按时随诊复查,明确诊断。
可在中医指导下养生康复,从本养治。
中医强调整体调理,重视天人合一,心身合一。临床上通过对患者的指导,嘱其调情志、调饮食、调作息、调劳逸、忌烟酒、适当体育锻炼强健身体、远离不良环境,可预防肺部结节的形成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