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圣心源》译读(11)

阳明燥金
  [原文]燥者,阳明金气之所化也,在天为燥,在地为金,在人为大肠。阳明以燥金主令,胃土从令而化燥,太阴以湿土主令,肺金从令而化湿。胃土之燥,子气而非本气,子气不敌本气之旺,故阴盛之家,胃土恒湿,肺金之湿,母气而非本气,母气不敌本气之旺,故阳盛之家,肺金恒燥。
  太阴性湿,阳明性燥,燥湿调停,在乎中气。中气旺则辛金化气于湿土而肺不伤燥,戊土化气于燥金而胃不伤湿,中气衰则阴阳不交而燥湿偏见,湿胜其燥,则饮少而食减,溺涩而便滑;燥胜其湿,则疾饥而善渴,水利而便坚。
  【翻译】燥,阳明经的金气所转化的,在天为燥,在地为金,在人为大肠。阳明经以燥金主令,胃土随从金转化燥,太阴经以湿土主令,肺金随从湿土转化湿。胃土的燥气,子气而不是本气,子气不能抵挡本气的旺盛,所以阴盛的病人,胃土长久的湿气,肺金的湿气,是母气而不是本气,母气不能抵挡本气的旺盛,所以阳盛的病人,肺金长久的燥。
  太阴经本性为湿,阳明经本性燥,燥气或者湿气调摄养息,在于中气。中气旺那么从湿土转化而来的辛金气从而使肺不受燥气的伤害,从燥金转化而来的戊土气从而使胃不受湿气的伤害,中气衰败那么阴阳不能相交从而燥气或者湿气偏重,湿气胜过燥气,那么喝水减少并且吃饭也减少,小便不利并且小便失禁;燥气胜过湿气,那么饥饿快速而且容易口渴,水流逝的快速而且大便坚硬。
  [原文]阴易进而阳易退,湿胜者常多,燥胜者常少,辛金化湿者,十之八九,戊土化燥者,百不二三。阳明虽燥,病则太阴每胜而阳明每负,土燥而水亏者,伤寒阳明承气证外绝无而仅有,是以仲景垂法,以少阴负趺阳者为顺。缘火胜则土燥,水胜则土湿,燥则克水,湿则反为水侮。水负则生,土负则死,故少阴宜负而趺阳宜胜,以土能胜水,则中气不败,未有中气不败而人死者。
  【翻译】阴气容易跃进但阳气容易消退,湿气胜过燥气往往比较多,燥气胜过湿气往往比较少,辛金转化为湿气,十分之八九,戊土转化为燥气,不到百分之二三。阳明经虽然燥,发病却是太阴经往往占优势而阳明经往往欠缺,土燥而且水缺损的,除了伤寒阳明承气证外绝无仅有,这是仲景传留后世的法则,少阴水小于趺阳土,则土能制水,为顺。缘于火占优势就土燥,水占优势就土湿,燥就克水,湿土却反而被水克制。水弱于土就有生命,土弱于水就死亡,使用少阴适宜弱而趺阳适宜占优势,因为土能胜过水,那么中气不衰败,没有中气不衰败而人死了的。
  [原文]燥为寒热之中气,上燥则化火而为热,下燥则化水而为寒。反胃噎膈之家,便若羊矢,其胃则湿而肠则燥。
  湿为阴邪,阴性亲下,故根起于脾土而标见于膝踝。燥为阳邪,阳性亲上,故根起于大肠而标见于肘腕。所谓阴邪居下,阳邪居上,一定之位也。
  然上之燥亦因于下之湿,中风之家,血枯筋缩,其膝踝是湿,而肘腕未尝非燥。使己土不湿,则木荣血畅,骨弱筋柔,风自何来!医家识燥湿之消长,则仲景奥堂可阶而升矣。
  【翻译】燥为寒或者热的中气,燥气上升就转化为火并且转化为热,燥气下降就转化为水并且转化为寒。反胃噎膈的病人,大便如同羊粪,胃土虽然湿但肠却燥。
  湿为阴气邪气,阴气的性质喜欢下降,所以阴气的根源起源于脾土但表面上显现在膝踝。燥为阳气邪气,阳的本性喜欢上升,所以阳去的根源起源于大肠但表面上显现在在肘腕。所谓阴邪气处在下面,阳邪气处在上面,一定的位置。
  然而上面的燥也是起因于下面的湿,中风的病人,血枯筋缩,他的膝踝是湿,而肘腕未尝不燥。假若己土不湿,那么木气兴盛血流顺畅,骨弱筋柔,中风从哪儿来!医生识别了燥和湿的消退和增长,那么仲景奥妙的殿堂可以沿着台阶爬升了。

 太阳寒水
  [原文]寒者,太阳水气之所化也,在天为寒,在地为水,在人为膀胱。太阳以寒水主令,足太阳膀胱,水也,手太阳小肠,火也。水火异气,而以寒水统之,缘水位于下而生于上。离中之阴,水之根也,离阴降而下交坎位而化水,水降于火,是以丙火化气于壬水。火化而为水,则热从寒化,故太阳之气,水火并统,而独以寒水名也。
  【翻译】寒,太阳的水气所转化的,在天为寒,在地为水,在人为膀胱。太阳以寒水主令,足太阳膀胱经属水,手太阳小肠经属火。水火是不同的气,而用寒水统领导,因为水位于下而生于上。火中的阴,是水的根源,离火阴降而下交坎位转化为水,水降于火,所以壬水转化为丙火气。火转化为水,那么热随从寒水转化,所以太阳的气,水火一块统领,只是用了寒水名字。
  [原文]水性本寒,少阳三焦之火,随太阳而下行,水得此火,应当不寒,不知水之不寒者,癸水而非壬水也。盖水以蛰藏为性,火秘于内,水敛于外,是谓平人。木火主里,自内而生长之,故里气常温,金水主表,自外而收藏之,故表气常清。血生于木火,故血温而内发,气化于金水,故气清而外敛。人之经脉,厥阴在里,春气之内生也,次则少阴,夏气之内长也,次则阳明,秋气之外收也,太阳在表,冬气之外藏也。阳藏则外清而内温,阳泄则内寒而外热。外易寒水而为热火,内易温泉而为寒冰,外愈热而内愈寒,生气绝根,是以死也。
  【翻译】水的本性是寒,少阳三焦的火,随太阳经下行,水得到这个火,应当不寒,不知道水是不寒的,是癸水而不是壬水。水以蛰藏为本性,火秘藏在内,水收敛于外,这就是正常的人。木火主里,从内生长,所以里气正常是温暖的,金水主表面,从外面收藏,所以表面上的气正常是清纯的。血产生于木火,所以血温暖并且是从内发出来的,气转化来自于金水,所以气清并且外敛。人的经脉,厥阴经在里,春天的木气从内生发,其次是少阴经,夏天的气从内生长,再其次是阳明经,秋天的气从外收敛,太阳在表面,冬天的气在外收藏。阳气收藏那么外面清纯并且里面温暖,阳气泄露那么里面寒冷但外面却热。外面寒水变换为热火,体内温泉变换为寒冰,体外越热而体内越寒,生命的气断绝根源,所以死亡。
  [原文]癸水温而壬水寒则治,癸水寒而壬水热则病。癸水病则必寒,壬水病则多热,以丁火化于癸水,故少阴之脏,最易病寒,壬水化于丙火,故太阳之腑,最易病热。是以病寒者,独责癸水而不责壬水,病热者,独责壬水而不责癸水也。
  仲景《伤寒》,以六经立法,从六气也。六气之性情形状,明白昭揭,医必知此,而后知六经之证。六经之变化虽多,总不外乎六气,此义魏晋而后,绝无解者,先圣之法,一线莫传,凌夷至于今日,不堪问矣。
  【翻译】癸水温暖但壬水寒冷就正常,癸水寒冷但壬水热就发病。癸水病就必然是寒,壬水病就多是热,丁火是从癸水转化而来的,所以少阴的脏器,最容易得寒病,壬水是丙火转化而来的,所以太阳的腑器,最容易得热病。因此寒病,只是治疗癸水而不治疗壬水,热病,只是治疗壬水而不治疗癸水。
  张仲景的《伤寒论》,用六经制定法则,依据是六气。六气的性情形状,明白了当,医生必须知道这一点,然后知道六经的病证。六经的变化虽多,总是不外乎六气,这个道路魏晋以后,绝没有理解的,先圣的法则,没有一点流传下来,衰败到了今日,不堪说了。
 六气治法
  治厥阴风木法
  桂枝苓胶汤
  甘草 桂枝 白芍 茯苓 当归 阿胶 生姜 大枣
  上热加黄芩,下寒加干姜、附子。
  治少阴君火法
  黄连丹皮汤
  黄连 白芍 生地 丹皮
  少阴病,水胜火负,最易生寒。若有下寒,当用椒、附。
  治少阳相火法
  柴胡芍药汤
  柴胡 黄芩 甘草 半夏 人参 生姜 大枣 白芍
  治太阴湿土法
  术甘苓泽汤
  甘草 茯苓 白朮 泽泻
  治阳明燥金法
  百合五味汤
  百合 石膏 麦冬 五味
  治太阳寒水法
  苓甘姜附汤
  甘草 茯苓 干姜 附子
  太阳病,最易化生湿热,以化气于丙火,而受制于湿土也。若有湿热,当用栀、膏之类。
(0)

相关推荐

  • 在天为寒

    ​在天为寒: 太阳寒水 寒者 太阳水气 之所化也 在天为寒 在地为水 在人为膀胱 太阳以寒水主令 足太阳膀胱,水也 手太阳小肠,火也 火水异气,寒水统之 水位于下,而生于上 离中之阴,水之根也 离阴降 ...

  • 四圣心源译读第九卷

    四圣心源 卷九 [翻译]疮疡的病(各种体表化脓性疾病),起因是寒邪伤营气,血液不流畅营气受到阻碍,积郁成热,皮肉溃烂化为脓.阳气旺盛便红肿并且向外生发,阴气旺盛便黑塌并且向内下陷.病轻的便是疥.癣之类 ...

  • 四圣心源译读之杂病解

    历节(痛风)根原 [翻译]历节(痛风)病,风寒的湿邪气伤于筋骨.膝踝是众水的溪壑,各个筋的节奏,寒则冻结于溪谷之中,湿则淫乱于关节之内,所以历节发病了. 足三阴经,起于足下,内循踝膝,而上胸中,而少厥 ...

  • 四圣心源译读第五卷

    四圣心源 卷五 [翻译]病不过内伤外感(外感风邪,内有郁积),但杂病的病邪或病变的传移.演变,百出不穷.感伤,百病的纲目,百病,感伤的条目,譬如水火,本源是合二为一的,医学流派截然分开,虽然殊途而同归 ...

  • 四圣心源译读第四卷

    四圣心源 卷四 [翻译]人不能有生而没有死,但死多数达不到应有的年龄.体外有杀伐性命的利斧,体内有损伤肠胃的药物,又有许多想法纷纷向往,种种感慨忧患劳苦,往往没到壮年就衰老,没到老年就发病.回过头来看 ...

  • 四圣心源译1

    四圣心源 卷一 [图片] [原文]昔在黄帝,咨于岐伯,作<内经>,以究天人之奥.其言曰:善言天者,必有验于人.然则善言人者,必有验于天矣.天人一也,未识天道,焉知人理!  慨自越人.仲景而 ...

  • 四圣心源译5

    [原文]相克者,制其太过也.木性发散,敛之以金气,则木不过散:火性升炎,伏之以水气,则火不过炎:土性濡湿,疏之以木气,则土不过湿:金性收敛,温之以火气,则金不过收:水性降润,渗之以土气,则水不过润,皆 ...

  • 四圣心源译6

     藏腑生成 [原文]人与天地相参也.阴阳肇基,爰有祖气,祖气者,人身之太极也.祖气初凝,美恶攸分,清浊纯杂,是不一致,厚薄完缺,亦非同伦,后日之灵蠢寿夭,贵贱贫富,悉于此判,所谓命秉于生初也. [翻译 ...

  • 四圣心源译7

    气血本原 [原文]肝藏血,肺藏气,而气原于胃,血本于脾.盖脾土左旋,生发之令畅,故温暖而生乙木:胃土右转,收敛之政行,故清凉而化辛金.午半阴生,阴生则降,三阴右降,则为肺金,肺金即心火之清降者也,故肺 ...

  • 《四圣心源》译读(46)

    长沙徐树铭序 叙曰:上古天真淳闷,婴疾者少,然而黄帝.岐伯.俞跗.雷公之伦,即已勤求至道,惠济寰宇,岂非风湿寒暑,天不能无偏行,疾痛痒疴,人亦何容不豫计也.三代之际,掌以专官,世宿其业,民无夭枉.秦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