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宁县河底镇高河村高氏祠堂碑记

河底镇高河村高氏祠堂碑记

二零二零年四月份的一天下午,为了村里张氏家族的内部事务,我骑车去了一趟河底镇后坡村。等办完事情后,骑车返回,下来河底村北坡后,想起村门口治起前几天提供的线索,说他这几天在高河村做自来水工程的事,晚上不回来的时候,就住在人家高河村高氏祠堂内,还说高氏祠堂是翻新重建也没几年,廊檐下有通重建祠堂的记事碑,就有心想去高河村看看。说走就走,调转车把方向,向高河村奔去。
去高河村,我这还是第一次,虽说以前曾经到过下营村,但那还是在小时候,去给本家的一个老姑当把轿门娃子,一大家子人,或立或坐在老南京卡司汽车的车斗里,手扶着箱桌被褥。记得最清楚的情景,就是在返回的时候,汽车上河底南坡,我们小孩子们就站在车头处,双手紧抓住汽车的龙门架,听着驾驶室处,轰隆隆的发动机响,顶头的暖风刮在脸上,舒服得很,和同伴们叽叽喳喳地说着笑着,也许都很少坐汽车的缘故,心里头那个美呀,兴奋的不言自表。
从河底村到高河村,需要经过上营和下营两个村,沿着顺西度河水流的方向,一路往东,出了下营村东边里许,往北拐过一道弯后,高河村就出现在眼前,真是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高河村后期有石碑出土记载叫桑树湾,后改为席家庄。自从高氏迁到这个村时,不知这个村以前叫什么村名,就以自己的姓氏,门前又有西度水,就起村名叫高河。在高河村的东边,是宜阳县高村乡纪彰西河村,西度河的南边坡上,有洛宁县的大牛店和新生村,北边有段庄村和冯岭村,高河村村子不大,是下营村下属的一个自然村。进村不远,就能看到一座新建的祠堂,坐落在农户庄稼院的左拥右抱之中,和庄稼院唯一不同的是新建的三间祠堂,都是仿古建筑,小青瓦覆顶,筒瓦铺带,祠堂的屋脊两头各有鸱吻,正中有二龙戏珠,另外还有一些珍禽异兽的雕像散落其上。祠堂的廊檐,刚好和农家院的大门墙齐,祠堂的院墙就凸出在农家大门的外面,祠堂的外墙全部粉刷罩白,越显得和农家院的与众不同。墙体是台阶式的高低不平,错落有致,顶部同样用青瓦筒瓦覆盖,门楼亦然。
祠堂是坐西面东,在祠堂的大门上方的砖墙上,镶嵌着一块石匾额,从右往左写着“高家祠堂”四个大字,大字右边的小字写着祠堂的始建年代。祠堂大门紧锁,和治起电话联系了几次,也没打通,就在祠堂的附近游览一番。
在祠堂的不远处,往东拐个九十度的弯,就在这拐弯处,还有一座小庙,庙是面南坐北,同样也是在路边。庙门口有一通二零一二年新刻的“重修老君庙碑记”和一通“重修老君庙捐款碑”。重修老君庙碑记记载:高河老君庙始建于明,修缮于清。北靠峻岭,南依河水,雕梁画栋,紫气东来,生禽猛兽,跃然于壁,鲜花美草,楚楚于屏,储天地之灵气,存万物之光华。香火袅袅,老君泰然,庇佑一方五百年矣,惜明碑毁于文革,庙老失修。欣逢盛世,感念老君恩德,乡邻中有主事者募集资金四万元,清拆旧庙,原址修建,重塑金身,神光奕奕。为勉后人,尊崇老君,刻碑记事哉。
随后又和治起打了一次电话,仍没打通,看着太阳已滚落在南边的山坡,暮色降临西度河川,想着离家路途有点远,就赶紧骑上车,往河底镇奔去。
到了河底镇上,和以前的工友小宋通了电话,问他在家没有,想着自己抽空来一趟河底镇也不容易,就想去他家里聊聊,问问河底镇贺姓的家族由来,然后再一起来街上吃个饭。小宋答应后,我就骑车上他家里去,把车放在他家的院子里充上电,然后我和小宋骑一辆摩托车来到街上,就在河底镇十字路口处的一小饭店里报了两碗烩面,一份凉菜,两瓶啤酒。在饭桌上还没说起河底村贺姓之事,治起打来电话:“问我在哪里?打电话有什么事情?”我说:“来吧!我在河底镇十字路口处饭店等你,吃饭的时候再和你细说。”随后叫饭店老板又做了一碗烩面,饭刚做好,治起就骑着摩托车到了饭店门口。
等治起坐下后,烩面端上桌,治起才说起下午干活有点热,就把衣服放在一边了,我打电话他就没听到。我就说我下午到高河村了,打了几次电话没打通,也不知道你们今天有没有到高河村干活,看天色已晚,只好提前回来了,说着就介绍小宋他们俩个人认识。
等吃完饭,治起对我说:“既然你今天来了,来一趟也不容易,晚上回去也没啥事情,我带你再去看看,然后再送你来到镇上。”看他说的在理,我就同意了。我扭回头对小宋说:“那你就先回去,等我回来,再到你家里去骑车。”小宋说好,我们就一起出了饭店的门,我坐在治起摩托车的后座上,再次往高河村奔去。
在饭店只是吃了一顿饭的工夫,夜色苍茫笼罩着西度河川,热闹了一天西度河川,现在静寂的只能听到狗的吠声,和渑栾高速公路工地上机器的轰鸣声。摩托车亮着车灯,又是水泥路,一会儿的工夫,就到了高河村高氏祠堂门口,祠堂的门敞开着,里面亮着灯光。走进祠堂,在后墙与北山墙连接的角落里放了一张床,床上躺着黑瘦的奉产哥,也许是做了一天事劳累的原因,吃了晚饭后,就早早的躺在床上,看来真是人到了一定岁数,就经不起折腾了,和奉产哥打了声招呼后,就抬头开始看祠堂的内部结构。
在祠堂的两个山墙上,分别贴着高河村的简介和高氏族人迁高河村的由来,另外还贴着一张高氏族人的世系字辈表,和字辈表相邻的地方,贴着一张写有敬祖诗的图片,敬祖诗的上面,是以前祠堂的大照片,在这照片上,可以看到以前祠堂的影像,和祠堂前面摆放着两面大鼓,在大鼓附近的地上,放着一些铙镲响器,在这些响器周围,或站或蹲着一些打响器的农村艺人,也许是刚拍打过一阵激烈的表演,正在休憩。看过墙上的图片,再抬头看屋顶的樑架结构,多数木料都还是以前的旧木材,有的地方,已经换上了新的木料,在椽子上面,有木栈板,脊檩的下面,有根写着毛笔字的嵌杆,在嵌杆下面的平面上,写着祠堂的重新翻建的年代。
在三间祠堂的地面上,摆满了做饭用的锅碗瓢盆,案板、蔬菜等做饭用品,以及杂物器具。在祠堂的廊檐下,有通《翻建祠堂的重修碑记》。由于是晚上,祠堂的内部构造看的也不是太清楚,看着天色越来越晚,想着还在家里等我的小宋,就辞别奉产哥,和治起一起,又坐上摩托车往河底镇小宋家奔去。
后面附上高河村《重修高氏祠堂碑记》和高氏字辈表,以及《高氏族训》:
重修高氏祠堂碑记
高河村高氏祠堂,始建于道光二十三年三月二十一月,上有正堂三间,下有客棚三间,由于年久失修,三间客棚于七十年代失立,正堂多次维修、土坯墙体不坚,幸有立柱永支。幸于二零一三年三月十一日,有高氏宗亲共同捐款,原址原貌原木架而立。高姓起源于公元前十一世纪商朝姜太公子牙六世孙公子高,今山东禹城后裔,以祖氏的字为姓氏,距今有三千年历史。高姓在秦始皇修筑长城的时代,从山东齐鲁之地筑长城,在山西大同落户。公元十四世纪,大明朝迁民,高氏由洪洞迁此。当年河南瘟疫灭世,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周边的上营、下营村,乃明兵迁民之兵营所得村名。高氏祖人携三个儿子从兵营就近安置,当时为防民反,下令同宗同祖不准在一个地方放落户,两个儿子以上成家后,需外搬五十里。史记我高姓祖人有三个儿子,长子不离父,其父原居高河,次子搬住洛宁冀庄村,三子搬住渑池一带。三家皆后续兴旺,高姓住高河至今约有六百年历史,早有鱼稍坟,延续至老坟坡后,人丁头旺,外出多因。如今冯岭村、丁营村、中村、后坡、河底、杨岔、席家洼等等,均为高河高姓之后裔。及陕西临潼吉庆村全部高姓,皆高河迁出,再前不祥。老坟坡最下边为三字辈,故有字辈叙述。
公元二零一七年三月二十一日
~~~~~~~~~~
由于历史上的多次战乱灾荒,造成族谱断续,有三百余年,导致十几辈人辈分不详,有待查证。
字辈表(字辈表记载於光绪元年后,一九九三年清明节时再次核准)
三從朋文,永登英建,维士正大,克守法章,崇儒尚志 ,进修有光.,如全元德,道学自长。三十二个字辈再传. 字满望后人再续编。
核准由高士谦、高长合等协同族人,同时还有冯岭村,中村,冀庄,杨岔村,河底村,下营村等多名长辈族人共同参与。
~~~~~~~~~~
高氏祖训
凡我族人,勿忘祖训,所宜所戒,略陈大端。
十宜:宜畏天命,宜奉王章,宜敦孝友,宜济人物,宜勉谦和,宜安懦拙,宜守耕读世业,宜遵淳朴家风,宜待人人大度,宜持事事小心。
十戒:戒杀生,戒邪淫,戒傲,戒贪,戒赌,戒斗,戒懒,戒奢,戒无信不礼,戒不孝不仁。
~~~~~~~~~~
备注:以上所有高河村高氏资料,均来源于祠堂内的贴图文学介绍,特此说明。

张红歌作品集锦

河底杏事

小壇小记

永远的怀念

闲说大明村

昌谷碑记二则

刀环村碑记两则

河底镇岳(月)山寺

重修献殿乐楼碑记

豫灾实况之洛宁1928

闲说大明村之地名篇

公表懌先程公懿行碑
河底镇茶坊村关公庙

河底镇茶坊村关公庙

重修二郎太尉神庙碑记

连昌河畔——城头村
河南永宁县进士蔡子英
请益亭记——明·田子坚

河底镇郭头村和莲花寺

洛宁县大明村古迹概况
钦赐寿官韩老先生神道

南河村和南佛寺碑记两则

连昌河畔——牛渠村(上篇)

连昌河畔——牛渠村(中篇)
连昌河畔——牛渠村(下篇)

洛宁县大明村梁氏家谱序

河南巡缉同官録(洛宁部分)

1929年,洛宁人民生活状况

河南洛宁县农民聚众抗税

公讨献妻降贼逆绅杨汝成檄

洛宁县大明村张氏祠堂碑记

洛宁纪实(1937年4月30日)

河底镇牛头村咥越桥与关帝庙

河南永宁县知县魏云墓志铭

洛宁县大明村徙外张氏支谱序
洛宁县河底镇牛渠村建牌楼碑記
洛宁县刘子明先生免租纪德碑记

洛宁县大明村张氏分支城村家谱序

公表子和韩公暨德配丁孺人懿行碑

创建舞楼碑记与新建关帝庙碑记
洛宁县河底镇程岭村和两程祠堂碑记

大乡望韩公歌九暨德配关太君懿行碑

古体五言《吊明蜀抚军葆一张公》
河底镇大明村黄氏家谱及始祖碑记

洛宁县大明村张氏族谱序与祖茔碑记

洛宁县大明村段氏祠堂碑记与家谱序

洛宁县大明村张氏分支千秋石门家谱序

太学生郭公瀛仙公与梁老孺人懿行乐善碑

洛宁县河底镇大明东坡村马氏家谱、家训

谁还记得洛宁县河底镇牛渠村的千佛寺?

河南辛亥革命人物传略——杨凤鸣

请看豫西洛宁县之官逼民变(1915年4月)

行路难(1935年12月23日)——从洛宁到洛阳

豫西洛宁境内发现荒谬文告(1935年12月13日)

热心公益,与爱同行——记洛阳市公益志愿者张红涛

奏折:代理永宁县知县史堃筹捐不善激成事端请旨革职之事

三月十二,到河底镇大明村赶会去!

作者简介:张红歌,洛宁县河底镇人。2017年加入洛宁作协,同年加入洛宁县姓氏文化研究会。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