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盼:立足实际 求同存异

作者注:参加了县教育局组织的视导检查工作,听了3节语文课。谈谈自己的见解兼评3节课。
如果,一节语文课,不论老师怎么启发,学生就是不搭理,怎么办?如果,语文课上,老师已经用了“九牛二虎之力”,把很简单的知识点讲了再讲,学生就是“不知道”,怎么办?如果,在语文学习中,初中的学生连字都不认识,基础知识几乎全无,遇到这种情况,怎么办?
也许,有人不惊会问,还会有这样的课堂?还会有这样的语文课?还会有这样的学生?我要明确的告诉你,这样的情况确实存在,一则,我带的学生有部分是;二则,今天听课中还真遇到了这样的实际情况。
所以,我对能在这样的语文课上,面对如此学生还能表现自如,沉住气慢慢带领学生学习,用鼓励引导学生进入语文学习的王家才老师表示深深的敬意,同时也对像王老师一样扎根农村的老师深深鞠躬!有你们这样的老师,学生如此幸福。
是的,面对的大部分是“问题学生”,是城镇化发展遗留下来的恶果,对此,我们不能逃避,只能勇敢的面对他,努力的去改变它,虽不能让他们达到优秀的地步,但至少能让他们(学生)进步,进一寸有一寸的欢喜。
我想到了语文,想到了我们的语文教学,想到了坐在我们课堂里学语文的学生。我们要怎么样做才能对得起自己呢?才能无愧于自己的职业呢?
也许,立足实际是最好的选择,求同存异是最佳的依赖。
听的3节语文课,遇到的3位老师,他们的课堂或许能给我很好的诠释。下面就3位老师的课,结合自己的想法谈谈感受。
第一位:邹老师《昆明的雨》
这是汪曾祺一篇经典名篇,有很多的名师大家都上过这节课,但邹老师却较好的抓住了本课的特点和学生的特点来进行教学。
邹老师是一位年轻的女老师,漂亮、文静,这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优势,对学生的吸引力很大;再则,邹老师基本功扎实,朗诵能力强,且能很好的调动学生。
本节课的优点:
1.教师能抓住语文教学的特点,整节课书声琅琅,书声浸润课堂。
2.朗读(诵读)的形式多样,有全班齐读、男(女)生齐读、单独读、教师范读、教师引导读,形式多样且指导到位。
3.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都很高,十分重视。
4.教师的课堂设计精心,紧扣文本特点,用读书来引领教学。
商榷处:
1.关注文本、文体特点,关注学生的学习。
2.本文是散文(写景抒情),如何在读景(物)中突出表达不一样的感情。
3.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理想状态:
学生读出问题—提出问题—教师引导—学生再读(学习)—得到自己想要的
4.关于作业布置(妙笔生花写诗意)
妙笔生花要有妙笔,更要有独特的思想和对课文内容的熟识和了解。
于此,我想到了刚看到的一篇文章。那是王君(全国著名特级教师)老师关于自己备课的故事,题目是:诵读可以让我们走多远——《岳阳楼记》备课故事,她的这一课可是为来自全国的听课老师和外国专家上的示范课,整节课都在诵读,都在朗读,一直朗读。
王君老师自己说,以这种形式备课上课,而且是大型公开课,不说在多年前,就算在现在,也依旧算另类。
是的,不一样不代表不成功。
启示:我们农村老师的教学为什么不可以这样呢?
第二位:王老师  《狼》
这是一位老教师,有着极深厚的语文教学功底,这从他在课堂上对《狼》这篇文章的分析和讲解中可以清晰的看到。但这个班级的学生却是出奇的“让人不喜欢”,课堂上提起来的大部分学生竟然连字都认不全。面对这样的学生,虽说课文是一篇简短的文言文,但教学起来却是很难的(感同身受),但王老师却极有耐心,用自己的智慧带领着这一群非同寻常的学生在学习。
本节课优点:
1.关注学情(学生的实际情况),低起点,小坡度,慢慢带领学生学习。
2.让学生动起来是最好的学习,形式多样(念书),鼓励学生学习,让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3.教学的方法既实在又实用,且能关注到每一个细节。
4.知识点的讲解细致,透彻,具体。
5.能很好的联系生活实际。
商榷处:
1.在告诉和理解之间要能把握好度。
2.风趣幽默和认真之间的关系处理。
这让我想到了生活中那些每天都在不断努力而收获微无极微的人,他们付出的并不少,甚至可以说比很多人付出的还多,但为什么收获却不让人满意呢?
其实,凡事都是相对的!就像我们都知道的“铁杵磨成针”的故事,有些事是急不得的,而且有些收获不是外人所理解的。
我们每个人,其实只要做了自己该做的事,自己满意了,就不必那么在意别人的感受。因为,很多客观的实际情况我们改变不了,就像王老师遇到了这些学生,他不能逃避,所以静下来慢慢的教就好了。进一寸有进一寸的欢喜,我想,这有可能也是王老师的想法。
启示:改变能改变的,接受改变不了的。努力奋斗到让自己感动,大可不必那么在意别人的眼光,因为你遇到的别人不理解。
第三位:宋老师  《唐雎不辱使命》
并不太让人满意的学情,一篇还比较难的文章,他们相遇了,会发生什么呢?关键还是要看态度。
课堂“空闲”时,宋老师和我聊到了学生具体的情况,无形之中透露出那么一丁点的懈怠,因为学生实在不那么让人满意,所以给自己找一点小小的理由,这无可厚非。也因此,本节课课堂上的老师和学生的表现都不是那么的让人满意,甚至可以说上课的老师和听课的学生都不大满意!
本节课的优点:
1.教师的基本功扎实,敢于选取学生还不大熟悉且比较难理解的长文言文进行教学。
2.能根据具体的学情(学生具体情况)进行教学,选取适合的知识点来教学。读课文,熟悉课文;在此基础上借助工具书和注释理解课文。
商榷处:
1.是否可以把解决字词问题等基础知识放到课前预习中,或者单独拿一节课来教学。
2.对于学生不太熟悉的文本(枯燥乏味的),该怎么样引领学生去学习呢?
3.点的学习,线的抓住以及面的把控问题,教室在课堂上应该如何更好的把握?
4.教师的江和学生的接受如何权衡。
这让我想到了一个故事“天方夜谭”,虽说这样的对比(类比)不大恰当,但是我们却可以从中找到共同点。教师是很迫切的希望学生好,但学生的实际情况却很难让这样的目标实现,对于这样的冲突很矛盾,怎么办?
或许时间是最好的解决办法!
启示:无奈,有时也是一种很好的选择。
综之:
乡村教育,农村教学是我们农村老师已经解决不了的问题了,那作为实际面对这种情况的老师,在遇到这些棘手的问题时,我们该怎么办呢?是为自己找到一个还能说得过去得借口,还是拼尽全力的去改变一些我们根本改变不了的问题,我认为这都不是正确的选择。
孔子教育我们说“因材施教”,这是必须要做的,但是,作为老师(教育者)我们也需要端正我们自己的态度,毕竟,这是我们的工作,不需要每个老师都把自己的工作当做事业来做,但至少这是我们养家糊口的工作,如果做不好对我们自己的影响是很大的。
进一寸有进一寸的欢喜,为什么我们不去做呢?更何况我们做的是良心活。
立足实际,求同存异也许是很好的选择。
共勉!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