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守≠守旧:严复对“复古论”的反驳

学衡派代表郭斌龢在《严几道》一文中这样评价严复:“余观先生一生,甚似英国之自由保守派(liberal conservative),不顽固,不激进,执两用中,求裨实际。”可以说,这个评价非常精当。
北宋文学家曾巩在《宜黄县学记》中感慨仁政不兴、世道日衰,认为原因在于:“三代衰,圣人之制作尽坏,千余年之间,学有存者,亦非古法。”
对于这种复古观点,严复曾经点评道:
“法律之所以能施行,必有其可行的地方;政制之所以被后人遗弃,自有其遗弃的原因。自夏、商、周衰落以来,学者们羡慕古昔,有贤者甚至把复古作为自己的使命,然而最终未能成功,这并不是因为(三代的)习俗不够美善。而是人民的生活日渐繁杂,世事日新月异,即使想维持最初的习俗,也是办不到的。此时,倘若圣人在世,他能做到的也不过是顺应时势,解决眼前的问题,而不是倒行逆施,重返古昔。如此以来,治道将会不断地更新。反之,强制社会在应该进步的时候倒退,暴乱就会随之而来了。”(白话文由作者翻译,原文如下)
“今夫法之行也,必有其所以行;而政之废也,亦有其所以废。自三代之衰,学者慨慕古初,其贤者莫不以复古为己任,然而卒不能者,非必俗之不善也。民生降繁,世事日新,虽欲守其初,其势有必不可得故也,当此之时,脱有圣人,固当随时以为之今,不当逆流而反之古为得。其道将以日新。惟其不然,使宜进者反以日退,而暴乱从之矣。”
《严复全集》卷9,《评点<古文辞类纂>》,第591页。
从严复这里,我们了解到保守不等于复古、守旧,与时俱进、因时施宜本是保守主义的应有之义。
顺便说一句,两汉之交的王莽便是复古派的代表,其“托古改制”的结果是引起了整个社会的反抗,导致新王朝只存在15年便告灭亡,成为历史上存在感最低的王朝之一。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