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愿意将女儿嫁他,母亲:让我贴身丫鬟嫁你,但她只能当妾
陆游初娶表妹唐琬,夫妻恩爱,因唐琬不孕,为陆母所不喜,陆游被迫与唐琬分离。陆游依母亲心意,另娶王氏为妻。“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
年轻人都是敢爱敢恨的,喜欢就是喜欢,不喜欢就是不喜欢。都渴望遇到那个一见倾心,可以厮守一生的人,所以人们大多是先有了感情,然后才在一起。但古时候的人却不是这样,他们讲究礼法,凡事都要考虑合不合规矩。很多人没有感情却被强凑成一对,将就着过完一生。清末民初,人们的婚姻是什么样子呢?有一位名为章太炎的文学家,无人愿意将女儿嫁他,他的母亲将自己的贴身丫鬟嫁他,却只让她做妾。
章太炎生活在清末民初,彼时新思想开始流行,但是由于人们长期受旧思想的约束,一时间不能挣脱,行为举止还会受旧思想的影响。章太炎就是在这样的大环境下长大的,受到新思想的影响,他的脑袋里有些新东西,又有性格加持,他敢于说出来,并敢于与权威对抗。
在人们眼里,他的行为是疯狂的,是不合常理的,没有几个人理解他,甚至在他16岁童子试时,因为冲撞了人,思维不被理解而赶了出来。但是金子早晚都会发光,章太炎还是有才华的,他成为了一位文学家,成就斐然。但就是这样一位才华横溢的人,在24岁的时候还没有找到妻子。
原来因为章太炎的想法超前,得不到赞同,且敢于拒绝权贵,质疑权威,那些大户人家都怕他将来会惹上事端,祸及家门,所以不愿将女儿嫁给他。章太炎本痴心于文学,不关心儿女情长之事,但是章太炎的母亲却为此操碎了心。老一辈人的思想就是需要传宗接代,年纪到了就要婚姻嫁娶,否则就是不合规矩。
章太炎的母亲实在是心急,但又没有人愿意将自己的女儿嫁给章太炎,于是想到了自己的陪嫁丫鬟王氏。王氏与章太炎一起长大,本就熟识,但是贴身丫鬟之出身卑微,门不当户不对,嫁过来只能是拉低了自己家庭的身价,于是只给王氏一个妾侍身份。章太炎的母亲只希望王氏能够好好照顾章太炎,不至于在自己离开人世之时,儿子还没有成家,没有一个可靠的人照顾他。
受新思想影响的章太炎,肯定不能接受母亲包办婚姻的做法,他信奉的是自由恋爱,但又实在拗不过母亲,只能同意娶了王氏做妾室。结婚后,章太炎忙于研究文学,经常在外奔波,很少回家,与王氏也很少见面,二人感情无法增进。王氏因病去世,这段只有外壳没有灵魂的婚姻结束。
章太炎虽然与王氏没有感情,但在王氏死去之后也没有想过找过爱人,而是重新投入到他的文学研究之中,一研究便是十年过去。章太炎身边的朋友认为他自己一个人过于孤单,年老后也无所依靠,于是想帮他重新开始一段新的感情,认识一个新的人,希望他能够真正的爱上一个人,体验自由恋爱的感觉。与章太炎母亲不同的是,章太炎的朋友将汤元梨介绍给章太炎,让两人自己接触。
汤元梨家境不算殷厚,但是她的父母却让她接受了很好的教育,因此与章太炎有了共同话题,二人想法又一致,两人越来越欣赏彼此,从而萌发了爱情。两人结了婚,而且感情越来越好。章太炎比汤元梨大了14岁,而后章太炎的身体越来越不好,不久章太炎就因病去世了。
汤元梨对章太炎是有一颗崇拜之心的,她也知道章太炎在文学方面有很大的造诣,于是她开始整理章太炎生前的作品,以此来作为纪念他的一种方式。日子一天天过去,书整理好了,书中不仅体现了章太炎的才华,还寄托了汤元梨不尽的思念。这本书对后世也起了巨大的影响,成为不少文学家借鉴的对象。
章太炎的一生都在为文学做贡献,他的文学作品令人钦佩,而在他身上的的两段婚姻也能体现清末民初大环境的思想特点——新旧文化相互交织,既有包办婚姻又有自由恋爱。同时也可以看出,旧思想的弊端,本来不相爱的两个人,被迫一起生活,若不是王氏因病去世,章太炎也不会找到自己的幸福。所以更应该珍惜当下美好生活,大胆地去追求自己所爱之人,不要为自己留下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