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特产生产企业一小时 3000袋牛肉干传递青海味道
去青海旅游,不带点青海特产回去怎么行?提起青海,湛蓝的天空、美丽的白云、巍峨的雪山……这些美景都让人流连忘返。伴随着我省旅游业的发展,青海土特产凭借着高原绿色无污染等优势,受到越来越多消费者的青睐。
青海特产市场的快速发展,让青海牦牛肉干、乌兰藜麦、柴达木红枸杞、玉树人参果……成为展示青海的另一张名片。在品尝青海美味的同时,你知道吗,一条牦牛肉制品生产流水线上,一小时,每名工人可分装出400袋牛板筋,一小时,可生产3000袋手撕牦牛肉干。分拣、包装、高温消毒,在经过数道工序后,一袋袋包装精美的牦牛肉制品通过运输,将青海味道送达全国各地消费者的“舌尖”。
生产车间的一小时:分装3000袋手撕牦牛肉干
9月19日,8时30分,青海西北骄天然营养食品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工作人员刘秀花穿好工作服,在容貌镜前稍作整理,进入风淋室。“风淋室是进入洁净室必经的通道,可以减少进出洁净室所带来的污染问题。”从风淋室出去,刘秀花将双手在洗漱台上清洗过后,快步走向她的工作台,开始了一天的工作。
刘秀花是包装车间的一名分拣工,她的工作就是要将加工出来的牦牛肉分装到一个个独立小包装里。从早上8点半开始到下午6点,除了中午吃饭时间,刘秀花和她的同事一直坐在二十多平方米的包装车间里,每天上千次地重复“拣、塞、放”的工作流程。在刘秀花的手底下,每一块牦牛肉干经过分拣被快速地分装到包装袋内。分拣、装袋、放置,整个动作一气呵成。
半个小时后,一盘盘装有牦牛肉干的独立小包装产品已经摆满了托盘。刘秀花的另一名同事,索有花将装好的包装袋放到真空包装机上,一边熟练地操作机器一边整理真空包装好的产品。
“每天有五万余袋牦牛肉干系列产品从这里发往全国各地。”生产车间厂长彭昌全告诉记者,在青海,以土特产为开发对象的企业旧中求新,运用新技术、新模式优化升级传统产业,让“老树发新芽”,推出全新的绿色、营养、健康的升级产品,让不一样的青海味道走向全国,远销国外。
近年来,青海全力推动民营企业发展,深化优化营商环境,以政策活水助力民营企业茁壮成长。从2012年开始,我省每年安排专项资金支持青海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优先扶持具有地方特色、优势产业领域的项目和非公有制企业重点项目,包括高原特色生物开发和农畜产品精深加工、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轻工纺织、中藏药、文化旅游产业、节能环保产业、生产性服务业和现代服务业中的非公有制经济实体,以及青海“名、优、新、特”产品领域的非公有制经济实体。
青藏特产展销中心的一小时:工业旅游中游客感知青海美景新内涵
生产车间内一派繁忙景象,与车间一墙之隔的青藏特产展销中心里,人头攒动。9时30分,展销中心迎来了当日的第一批游客。
“枸杞经过加工制成枸杞茶、枸杞酒、枸杞奶茶;青稞经过加工制成青稞豆糊、青稞炒面、青稞糁;沙棘经过加工制成沙棘藏蜜、沙棘饮料、沙棘果糕;还有湟源陈醋加工制成醋蛋液等保健品。”来自大连的游客付瑜坦言,想不到,各类青海特产经过深加工后制成了香甜可口、营养丰富的休闲食品,再配上精致的包装,十分受消费者喜爱。
一位正在展区内参观沙棘类产品的市民说:“小的时候经常上山采沙棘吃,因为口感特别酸,所以叫'酸啾啾’,听说沙棘有止咳化痰、健胃消食的功效,现在沙棘做成了藏蜜、果膏、饮料等,不仅购买方便,而且口感更好。”
“这些青海特产经过加工升级后,不仅浓缩了原有的营养成分,还优化了口感,经过分类和包装,旺销市场、远销全国。”青藏特产展销中心展厅经理白金端说,从3月到11月,展销中心每天都会接待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在这里游客不仅能参观到整洁有序的生产流水线,严密规范的品质检验中心,还能品尝到地道的青海味道。
“展销中心在旅游旺季日均接待游客2000人次以上,日销售额达10万元。”白金端告诉记者,近年来,我省着力推动老工业基地、重点园区发展工业旅游,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工业旅游目的地、线路和品牌,拓宽“工业+旅游”领域,让观光旅游变成体验式旅游,在工业旅游中感知青海美景的新内涵。(范程程)
★记者手记★
过去,在人们记忆中印象最深的青海特产只有牦牛肉干和青稞酒,产品种类单一是给人的第一印象。如今,青海牛羊肉搭乘冷链专车走向全国各地,柴达木枸杞成为青海优质资源的又一张名片……从牛羊肉、乳制品再到冬虫夏草、枸杞,大批名优特色产品通过传统企业的深加工,销往大江南北,实现了农特产品优势资源的“引流上线”。
面对新的机遇和挑战,我省以土特产为开发对象的企业正通过生产方式、科学技术的创新,加快企业转型升级的步伐,在逆境中改变,在困境中寻找新的商机,青海特色产品将插上翅膀更好地飞向全国,让全国消费者品尝独特的青海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