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挺”经
据说《挺经》是曾国藩的不传之作,也是他的人生经营之道。
曾国藩曾对他的得意门生李鸿章讲起过《挺经》中的一个小故事:从前荷叶塘有个老头,一天,家里来了贵客。老头儿叫儿子到菜市场买酒菜款待客人。儿子挑一担空箩筐出去了,一直到太阳偏西还不见回来。老头子急了,自己出门去找,在半路一丘水田田梗上遇到了儿子。谁知儿子担着一担东西站在那里,在他对面也站着一个挑担子的人。两人你望着我,我望着你,都不动。
老头一见急坏了,板起面孔骂儿子:“家里等你的酒菜,你却死了一样地站在这里不动,你到底要做什么?”儿子委屈地说:“他不让我过去”。老头对那人说:“兄弟,你下田放他过来吧!”那人怒道:“你好偏心!你为什么不叫他下田,放我先过去呢?”老头说:“兄弟,你人高,他人矮,再说你是杂货,他是吃的东西,你的货可以浸水,他的货不能浸水。”那人越发气了:“他小我大,他应要让我,我不能让他。”老头也气了:“罢,罢!只有我下田了。”老头脱去鞋袜,下到水田里,那个人见老翁这么做,心里过意不去,说:“既然老丈这么费事,我就下到水田里,让你把担子挑过去。”说完下到水田里让路,让老翁和儿子挑着担子回来。
这个故事是《挺经》的纲要,说明了挺经的主旨所在。人生畏难之处很多,如何“挺”过去呢?
一是在畏难面前,要躬身入局,主动去做。老头解决问题的办法是什么?直接下水,不回避矛盾,直接面对问题,主动去做,主动承担问题与责任。事情再难,只要一步一步去做,总会想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做事的关键在于做。很多时候,我们都是隔岸观火,要么把问题想得过于简单,要么把问题想得太难。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点,因为不同的要素,事情会发生很多变故,如何解决好问题,如何把握好问题的“度”,关键得去做。人的能力是凭空从天上掉下来的吗?不是,是学来的,更是多做事情中总结出来的,实践才会出真知。一个人能够承担多大的责任,就会赢得多大的权利;不能承担责任的人,何来权力之说?
二是以目标为导向,不以情绪为导向。有了问题,背后一定是层层说不清的原因和矛盾,如果在原因上纠结,可能问题会不断地扩大化,很难理不出思路来。到底是孩子让挑担的,还是挑担的让孩子?谁应该让谁?这个问题争执起来,很容易情绪化,觉得无从下手。老头解决问题的着力点是我要把菜拿回家,让儿子过河是目标,有了这个目标,就围绕这个目标来解决问题,不要在情绪上计较。我们很多人做事,就是常常过于重视过程,过于计较细节,而忽视了目标。走得远了,而忘记了为什么要出发,这样,很容易南辕北辙。
三是“挺”经,不是一味地碰硬,而要学会以柔化钢。老头儿也知道自己的儿子有理,但是,他还是主动地退让了一下。他的主动退让,一下子把矛盾化解了,挑担的老翁也没有了火气。难易之间,钢柔之间,常常是可以转化的。事中人不能一味地以钢性来解决问题,还要学会像曾国藩那样“以众人之私,成一人之功”,着眼于城池,就不会在一草一木上计较;着眼于天下,就不会在一城一池上贪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