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盛宴,以此存念
周末,两位兄长相约喝茶,谈天,说地,感悟到了很多东西。这些东西,在很长时间内,我都难以做到,也不易消化。于是,我立即笔录于此,以作自勉,时时警醒,尽可能少走弯路,不让生命虚度。
1.重提王阳明的“事上练”。再好的学问,只有拿来运用,在具体的事务中体验,才能看出真假。例如,外出学习,听专家讲得热热闹闹,兴致很高,回到工作岗位,专家讲的全忘了,仍习惯性地拿出的多年前的做法。专家讲的,并没有真信,也没有真懂,当然不会真用。专家讲的一套和工作实践中的一套没有关联。真正的学习,在于自觉的学,主动的学,体验中学,项目中学习,边学边练,这样,在实践中才会得到真知,才会生成自己的经验和智慧。如今,人已中年,再也不要做空头理论家,要做实践家。即使读书,也尽可能地把别人的东西转化为自己的东西。
2.珍惜做事机会。这句话听起来很普通,却参悟了许多人生智慧,需要自己时时警醒。人生时间有限,精力有限,机会也有限,有适合自己做事的机会也不多。机会来了,要懂得感恩,要学会珍惜。仍然是王阳明的“事上练”,我们只有在做事中,才能明白人生的道理,只有在做事中,才会不断扩大人生格局,提高人生境界。事情没有大小之分,只要怀着感恩之心,再心的事也会做成极品,也会在做事中成就自己;如果没有感恩之心,谦卑之心,大的事情,对你,只是一场灾难。怀着感恩和谦卑之心做事,就会有家国情怀,就会放大自己的格局,就会举轻如重。如怀着为家族培养接班人,为国家培养栋梁,培养大写的人的信念去教书,我们就会善待自己的每一节课,认真对待面前的每一个学生,我们就会做一个优秀的人民教师。
3.正心,才有力量。心念,是一种具大的力量,一个人只要心想一处,就会汇聚无穷的能量,再难的事情,都会想出解决的办法。再难的事情,都会有破解的办法,关键在于你敢不敢去做,心正不正,心念强不强。王阳明再面对错纵复杂的事情时,总是静坐,去除杂念,从心念中获取力量。相对两位兄长,我最缺的就是心底不正,有杂念和私心,格局不大,不能、出不敢有担当。要想做成事情,就要时时反省自己,时进端正内心,强大自己,只有自强、自尊,才有力量和信念面对纷芸的世事。
4.思想,是一个人做事的核心素养。现在,教育有一个热情叫“核心素养”,核心素养就是一个人的基本品格和关键能力。其实,我们在做事时,也有一个核心素养,那就是一个人的思想。“物有本末,事有始终,知所先后,则近道矣”,什么是“本”?什么是“末”?什么是“始”?什么是“终”?把这些弄明白,就是一个人在做事需要思考的逻辑顺序,做起事来,就有了章法。这些想不清楚,所有的忙碌都是在蛮干,很难以有大的效果。“再快都没有思想快”,做事,只有找到“牛鼻子”,找到关键点,才会一招致敌。这就要求自己,无论再忙,都要学会从繁琐的事务中解放出来,跳出来想想,理清事情的本末。读再好的书,都要合起本子思考一下,转化为自己的思想。很多时候,我们喜欢抄近路,读浅显的书,不肯下功夫,误了不少事。其实,很多时候,慢就是快,找到关键点,克服了,一切问题都会迎刃而解。
5.要有儒家经国济世的担当。中国传统思想有着丰富的营养,儒家、道家、释家、法家都有自己的经典著作,但是,称得上主流的,支撑社会发展的还是儒家思想。孔子以流离诸国,奔走呼告,上下求索的一生向世人奠定了“知其不可而为之”的儒家积极向上的家国情怀,这也是中国几千年文脉不断的精神力量。作为一个个体,也应有这种胸怀和担当,有这种积极入世的情怀,才会做好自己平凡而琐碎的小事,才会涵养好自己家庭,干好自己的工作。在历史长河中,很多儒家,如诸葛亮、颜真卿、辛弃疾、王阳明、曾国藩等等,无不是“上马能抗敌救国,下马能赋诗作文”,生在中国,也应该汲取先进的传统文化营养,让自己的血脉中有民族的根,有民族的魂,如此,才会行以致远。
写下这些文字,不是我的感悟,而只是我的一点思考和记录,我的手脚还太慢,还容易遗忘,愿随着岁月的流失,我一点点地向这些思想靠拢,做一个内心丰盈,有益于世的大写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