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养肾气——男子的养生秘诀(1)
黄帝内经:养肾气——男子的养生秘诀(1)
“丈夫八岁,肾气实,发长齿更。二八,肾气盛,天癸至,精气溢泻,阴阳和,故能有子。”
——《黄帝内经》之《上古天真论》
“补肾”一词脍炙人口,在这个男女老少都关注养生,注重保养自己身体的时代,提起“补肾”大家就首先说“吃”,如何简单粗暴,有效果?事实上你该“补”还是该“养”,怎么补?哪个阶段补?《黄帝内经》从男子生长发育规律的角度给出了提示。
内经提到,男孩子到了八岁时,最明显的表现是头发疯长,发质变直硬,最短大概一个星期就要去理一次发。另外,男孩到了八岁开始换乳牙,同龄的男孩要比女孩晚一年左右换牙,是“肾气”开始增长的表现。出了问题是什么表现呢?
营养过剩,甜食过多
临床有些孩子乳牙细密整齐,但换恒牙却“豁牙漏齿”,经常一病就扁桃体发炎、咳喘,还总爱往医院跑,医院检查后诊断孩子:“腺样体肥大”。中医认为,腺样体肥大的孩子,大多营养过于肥厚滋腻,经常过多吃甜食,造成局部出现水肿。腺样体肥大的孩子睡觉往往打鼾用嘴呼吸,而味甜的东西最容易影响肾精的增长充实,身体本能为了让呼吸顺畅,牙就不能长得太密,容易“挡风”。还有些年轻的男孩头发稀稀拉拉,甚至脱发,就要注意一下,自己是不是经常渴了就喝饮料,已经很久没有尝过热白开水的“滋味”了。
男孩“二八”十六岁时,“肾精“和”气”增长得最为旺盛,食量大,开始长个,浑身使不完的劲儿,声音变厚,初步展现男孩的阳刚之美。这时他的“天癸”也来了,正常情况下会遗精,因此理论上,男孩子这时是可以结婚生孩子的。这个阶段出了问题会有哪些表现?
人为“漏精”
有的孩子在这个年龄段依旧会“尿床”,中医看来是在“漏精”,肾气不足,本元不固,应当及早地补肾固精。而有的孩子还不到“精气溢泻”时,就会养成“过度手淫”的坏习惯,人为地造成自己“漏精、漏气”。《伤寒论》中有总结,“失精”太久的人,首先经常觉得自己很疲惫,头晕目眩,甚至玻璃体浑浊,眼前老有小蚊子在飞,脱发、小腿发酸、小腹冰凉。时间长了甚至会影响到“神志”,注意力分散、经常自责、负疚,对任何事物没有兴趣等。像这类的孩子,应当积极地去治疗,克服这个毛病。只有“底下”不漏了,才有足够的“精气”支持身体的生长发展。
理性看待“发烧”
中医认为,小孩子是纯阳之体,天性活泼,代谢旺盛,古语有:“若要小儿安,三分饥于寒”。它提示家长,不要怕孩子吃的太少影响发育,而是怕吃的太多,怕他捂的太严实。事实上,很多来医院看病的孩子多数原因就是吃的太多、太杂、太腻,营养过剩。而且家长还有一个问题,小孩发烧不管病理的还是生理的,都立刻冷敷、吃退烧药给他止住。因为我们固有的观念认为,发烧是不好的。男人是阳刚之体,生长的阶段里往往都伴随着生理性发热,发一次烧长一次个。而经常打压发烧的结果是,热不起来了,个也长不高,最重要的是缺乏阳刚之气。
网络信息繁杂爆发的时代,我们往往想“简单、粗暴,有效果”,认为我种下个种子就应该开花结果。但是却忽略了一个基本的因果关系:“种下了因,还得结缘。”我们种下种子,还得细心的浇水、养护,顺应它的自然规律让它发展,而不是过多的人为干预,甚至揠苗助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