硝苯地平片,一个令人痛心的降压药
一个令人痛心的降压药。
硝苯地平片,也叫心痛定,1969年由德国的拜耳公司研制生产,是第一个二氢吡啶类钙拮抗剂,1975年用于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并取得成功,故名心痛定;1980年用于治疗高血压,也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硝苯地平片的降压效果好,而且起效迅速,服用后数分钟就发挥降压效果,半小时内疗效达高峰。但是,其降压效果维持时间很短,作用仅持续4~5小时,所以每天需要3次服用。而且服用后会出现面色潮红、头痛、心慌和心动过速,长期服用还会引起牙龈增生、脚踝部水肿等。
更为严重的是:硝苯地平片经常引起低血压,并诱发交感神经兴奋而导致心脏意外甚至猝死。硝苯地平片还引起冠状动脉缺血,加重心力衰竭,诱发肺水肿。
一项研究发现,157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连续用硝苯地平片治疗6周后,发现部分病人心肌梗死范围扩大;10位顽固性心绞痛患者口服硝苯地平片每次剂量≥80mg时,导致了症状性低血压、心绞痛和可逆性心肌缺血。
另一项研究结果显示,与利尿剂或β阻滞剂治疗比较,口服硝苯地平片者发生心肌梗死危险性较高,而且剂量越大,发生心肌梗死的危险性越大。
鉴于此,后来德国的拜耳公司研制生产了第二代钙拮抗剂硝苯地平控释片,通过控释衣膜定时、定量、匀速地向外释放药物,使血药浓度恒定,控制了血压忽高忽低的“峰谷”现象,遏制了交感神经兴奋的副作用,大大减少了副作用,从而更好地发挥疗效。
此后,硝苯地平片作为长期降压药物逐渐退出了“舞台”。
不过,由于舌下含服硝苯地平片降压迅速且简单易行,临床上大多作为治疗高血压的急重症用药。然而,舌下含服硝苯地平片时,降压幅度与速度难以掌控,可导致严重的心、脑血管事件。
例如,一项研究发现,93例高血压危象患者,年龄≥65岁,既往均有冠状动脉性心脏病史。含服硝苯地平(5mg)后出现血压明显下降伴心率加快。其中伴有左心室肥厚和心电图异常的55例患者中,有6例出现了心肌缺血症状。该研究提示含服低剂量的硝苯地平片也可能导致心肌缺血。
硝苯地平片舌下含服降压导致意外主要由于以下原因:含服硝苯地平后全身血管扩张,外周血管血流量增加而心脏与脑血管血流量明显减少,重要脏器出现严重缺血。
鉴于硝苯地平片可能导致严重不良事件:
2020年版《国家基层高血压防治管理指南》:
血压≥180/110mmHg,不伴心、脑、肾急性并发症的临床症状的紧急处理:口服短效降压药物,如卡托普利12.5~25mg,或酒石酸美托洛尔25mg口服,1小时后可重复给药,门诊观察,直至降到180/110mmHg以下。24~48小时将血压降至160/100mmHg以下,之后调整长期治疗方案;不建议舌下含服硝苯地平快速降压。
2019年版《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血压管理专家共识》:
硝苯地平缓释片可用于备孕期及妊娠期各个阶段,尤其是妊娠中晚期重度高血压。用法:硝苯地平缓释片:10~20mg,1次/12h,根据血压调整剂量,最大使用剂量60mg/d。短效硝苯地平片起效快,降压幅度大,不良反应包括心跳加快、头痛等。可用于住院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血压严重升高时紧急降压,不推荐作为常规降压治疗。
但是,我国许多医院和诊所仍普遍舌下含服硝苯地平片用于高血压急症的紧急降压治疗,实在令人痛心。
其实,降压药也分“好与坏”,一个“好”的降压药,应具备下列特点:
平稳降压,疗效维持时间长,服用方便,每天一次给药,副作用小,关键是在降压的同时具备心、脑、肾保护作用。长效钙拮抗剂(包括第二代钙拮抗剂硝苯地平控释片、氨氯地平片)、普利类降压药、沙坦类降压药都具备上述特点,而β受体阻滞剂和利尿剂也具备部分特点,所以上述5类药被列为一线降压药,应首选使用。
硝苯地平片(心痛定)作为第一代钙拮抗剂,虽然开创了降压治疗的一个新时代,但是,由于其时代的局限性及无法避免的副作用,已经被社会所淘汰。如果仅仅考虑其价格低廉而继续使用,其实是一种误区,许多新一代的降压药比如硝苯地平缓释片甚至氨氯地平片的价格已经很低,而且副作用大大减少,再继续使用硝苯地平片降压治疗已经没有任何理论及实践依据了。
END
来源:肾病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