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高手临床经验点滴:伤寒30条,金匮45条,温病11条
《伤寒论》:
1、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1)
2、病有发热恶寒者,发于阳也;无热恶寒者, 发于阴也。发于阳,七日愈。发于阴,六日愈。以阳数七,阴数六故也。(7)
3、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主之。(12)
4、太阳病,头痛,发热,汗出,恶风,桂枝汤主之。(13)
5、太阳病三日,已发汗,若吐、若下、若温针,仍不解者,此为坏病,桂枝不中与之也。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桂枝本为解肌,若其人脉浮紧,发热汗不出者,不可与之也。常须识此,勿令误也。(16)
6、服桂枝汤,大汗出后,大烦渴不解,脉洪大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26)
7、太阳病,头痛,发热,身疼,腰痛,骨节疼痛,恶风,无汗而喘者,麻黄汤主之。(35)
8、伤寒,医下之,续得下利清谷不止,身疼痛者,急当救里;后身疼痛,清便自调者,急当救表。救里宜四逆汤,救表宜桂枝汤。(91)
9、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或胸中烦而不呕,或渴,或腹中痛,或胁下痞硬,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热,或咳者,小柴胡汤主之。(96)
10、伤寒中风,有柴胡汤证,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凡柴胡汤病证而下之,若柴胡证不罢者,复与柴胡汤,必蒸蒸而振,却复发热汗出而解。(101)
11、伤寒五六日,呕而发热者,柴胡汤证具,而以他药下之,柴胡证仍在者,复与柴胡汤。此虽已下之,不为逆,必蒸蒸而振,却发热汗出而解。若心下满而硬痛者,此为结胸也,大陷胸汤主之。但满而不痛者,此为痞,柴胡不中与之,宜半夏泻心汤。(149)
12、伤寒若吐若下后,七八日不解,热结在里,表里俱热,时时恶风,大渴,舌上干燥而烦,欲饮水数升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168)
13、伤寒脉结代,心动悸,炙甘草汤主之。(177)
14、阳明之为病,胃家实是也。(180)
15、问曰:阳明病外证云何?答曰:身热,汗自出,不恶寒,反恶热也。(182)
16、三阳合病,腹满身重,难以转侧,口不仁面垢,又作枯,一云向经。讝语遗尿。发汗则讝语;下之则额上生汗,手足逆冷。若自汗出者,白虎汤主之。(219)
17、伤寒六七日,目中不了了,睛不和,无表里证,大便难,身微热者,此为实也,急下之,宜大承气汤。(252)
18、阳明病,发热汗多者,急下之,宜大承气汤。(253)
19、发汗不解,腹满痛者,急下之,宜大承气汤。(254)
20、腹满不减,减不足言,当下之,宜大承气汤。(255)
21、少阳之为病,口苦,咽干,目眩也。(263)
22、太阴之为病,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时腹自痛。若下之,必胸下结硬。(273)
23、少阴之为病,脉微细,但欲寐也。(281)
24、少阴病,得之二三日以上,心中烦,不得卧,黄连阿胶汤主之。(303)
25、少阴病,脉沉者,急温之,宜四逆汤。(323)
26、厥阴之为病,消渴,气上撞心,心中疼热,饥而不欲食,食则吐蛔,下之利不止。(326)
27、凡厥者,阴阳气不相顺接,便为厥。厥者,手足逆冷是也。(337)
28、伤寒脉微而厥,至七八日肤冷,其人躁无暂安时者,此为藏厥,非蛔厥也。蛔厥者,其人当吐蛔。令病者静,而复时烦者,此为藏寒,蛔上入其膈,故烦,须臾复止,得食而呕,又烦者,蛔闻食臭出,其人常自吐蛔。蛔厥者,乌梅丸主之。又主久利。(338)
29、伤寒脉滑而厥者,里有热,白虎汤主之。(350)
30、大病差后,喜唾,久不了了,胸上有寒,当以丸药温之,宜理中丸。(396)
《金匮要略方论》:
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
1、问曰:上工治未病,何也?师曰:夫治未病者,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四季脾王不受邪,即勿补之。中工不晓相传,见肝之病,不解实脾,惟治肝也。(一)
痉湿谒病脉证治第二
2、风湿,脉浮,身重,汗出恶风者,防已黄芪汤主之。(二十二)
3、太阳中热者,暍是也。汗出恶寒,身热而渴,白虎加人参汤主之。(二十六) 百合狐惑阴阳毒病脉证治第三
4、百合病,不经吐、下、发汗,病形如初者,百合地黄汤主之。(五)
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第五
5、邪在于络,肌肤不仁;邪在于经,即重不胜;邪入于腑,即不识人;邪入于脏,舌即难言,口吐涎。(二)
6、诸肢节疼痛,身体魁羸,脚肿如脱,头眩短气,温温欲吐,桂枝芍药知母汤主之。(八)
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
7、血痹阴阳俱微,寸口关上微,尺中小紧,外证身体不仁,如风痹状,黄芪桂枝五物汤主之。(二)
8、夫男子平人,脉大为劳,极虚亦为劳。(三)
9、虚劳腰痛,少腹拘急,小便不利者,八味肾气丸主之。(十五)
10、虚劳虚烦不得眠,酸枣仁汤主之。(十七)
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第七
11、咳而上气,喉中水鸡声,射干麻黄汤主之。(六)
12、咳逆上气,时时吐浊,但坐不得眠,皂荚丸主之。(七)
13、火逆上气,咽喉不利,止逆下气者,麦门冬汤主之。(十)
14、肺痈,喘不得卧,葶苈大枣泻肺汤主之。(十一)
奔豚气病脉证治第八
15、师曰:奔豚病,从少腹起,上冲咽喉,发作欲死,复还止,皆从惊恐得之。(一)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第九
16、胸痹之病,喘息咳唾,胸背痛,短气,寸口脉沉而迟,关上小紧数,栝蒌薤白白酒汤主之。(三)
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第十
17、病者腹满,按之不痛为虚,痛者为实,可下之。舌黄未下者,下之黄自去。(二)
18、腹满时减,复如故,此为寒,当与温药。(三)
19、按之心下满痛者,此为实也,当下之,宜大柴胡汤。(十二)
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第十二
20、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十五)
21、心下有痰饮,胸胁支满,目眩,苓桂术甘汤主之。(十六)
22、夫短气有微饮,当从小便去之,苓桂术甘汤主之;肾气丸亦主之。(十七)
23、病悬饮者,十枣汤主之。(二十二)
24、病溢饮者,当发其汗,大青龙汤主之;小青龙汤亦主之。(二十三)
25、心下有支饮,其人苦冒眩,泽泻汤主之。(二十五)
26、支饮不得息,葶苈大枣泻肺汤主之。(二十七)
27、咳逆倚息不得卧,小青龙汤主之。(三十五)
消渴小便不利淋病脉证并治第十三
28、男子消渴,小便反多,以饮一斗,小便一斗,肾气丸主之。(三)
水气病脉证并治第十四
29、夫水病人,目下有卧蚕,面目鲜泽,脉伏,其人消渴。病水腹大,小便不利,其脉沉绝者,有水,可下之。(十一)
30、师曰:诸有水者,腰以下肿,当利小便;腰以上肿,当发汗乃愈。(十八)
黄疸病脉证并治第十五
31、谷疸之为病。寒热不食,食即头眩,心胸不安,久久发黄,为谷疸。茵陈蒿汤主之。(十三)
32、酒黄疸,心中懊憹或热痛,栀子大黄汤主之。(十五)
33、诸黄,腹痛而呕者,宜柴胡汤。 (二十一)
34、男子黄,小便自利,当与虚劳小建中汤。(二十二)
惊悸吐衄下血胸满瘀血病脉证并治第十六
35、病人胸满,唇痿舌青,口燥,但欲漱水不欲咽,无寒热,脉微大来迟,腹不满,其人言我满,为有瘀血。(十)
36、下血,先便后血,此远血也,黄土汤主之。(十五)
37、下血,先血后便,此近血也,赤小豆当归散主之。(十六)
呕吐哕下利病脉证治第十七
38、呕而肠鸣,心下痞者,半夏泻心汤主之。(十)
39、诸呕吐,谷不得下者,小半夏汤主之。(十二)
40、呕而发热者,小柴胡汤主之。(十五)
41、胃反呕吐者,大半夏汤主之。 (十六)
42、下利便脓血者,桃花汤主之。(四十二)
43、热利下重者,白头翁汤主之。(四十三)
妇人杂病
44、妇人咽中如有炙脔,半夏厚朴汤主之。(五)
45、妇人脏躁,喜悲伤欲哭,象如神灵所作,数欠伸,甘麦大枣汤主之。(六)
叶天士《温热论》:
1、温邪上受,首先犯肺,逆传心包。肺主气属卫,心主血属营,辨营卫气血虽与伤寒同,若论治法则与伤寒大异也。(1)
2、大凡看法,卫之后方言气,营之后方言血。在卫汗之可也,到气方可清气,入营犹可透热转气,如犀角、玄参、羚羊角等物,入血就恐耗血动血,直须凉血散血,如生地、丹皮、阿胶、赤芍等物。否则前后不循缓急之法,虑其动手便错,反致慌张矣。(8)
3、盖伤寒之邪留恋在表,然后化热入里,温邪则热变最速,未传心包,邪尚在肺,肺主气,其合皮毛,故云在表。在表初用辛凉轻剂。挟风则加入薄荷、牛蒡之属,挟湿加芦根、滑石之流。或透风于热外,或渗湿于热下,不与热相搏,势必孤矣。(2)
4、再论气病有不传血分,而邪留三焦,亦如伤寒中少阳病也。彼则和解表里之半,此则分消上下之势,随证变法,如近时杏、朴、苓等类,或如温胆汤之走泄。因其仍在气分,犹可望其战汗之门户,转疟之机括。(7)
5、再论三焦不得从外解,必致成里结。里结于何,在阳明胃与肠也。亦须用下法,不可以气血之分,就不可下也。但伤寒邪热在里,劫烁津液,下之宜猛;此多湿邪内搏,下之宜轻。伤寒大便溏为邪已尽,不可再下;湿温病大便溏为邪未尽,必大便硬,慎不可再攻也,以粪燥为无湿矣。(10)
以下作为参考:
不尔,风挟温热而燥生,清窍必干,谓水主之气不能上荣,两阳相劫也。湿与温合,蒸郁而蒙蔽于上,清窍为之壅塞,浊邪害清也。其病有类伤寒,其验之之法,伤寒多有变证,温热虽久,在一经不移,以此为辨。(3)
前言辛凉散风,甘淡驱湿,若病仍不解,是渐欲入营也。营分受热,则血液受劫,心神不安,夜甚无寐,或斑点隐隐,即撤去气药。如从风热陷入者,用犀角、竹叶之属;如从湿热陷入者,犀角、花露之品,参入凉血清热方中。若加烦躁,大便不通,金汁亦可加入,老年或平素有寒者,以人中黄代之,急急透斑为要。(4)
若斑出热不解者,胃津亡也。主以甘寒,重则如玉女煎,轻则如梨皮、蔗浆之类。或其人肾水素亏,虽未及下焦,先自彷徨矣,必验之于舌,如甘寒之中加入咸寒,务在先安未受邪之地,恐其陷入易易耳。(5)
若其邪始终在气分流连者,可冀其战汗透邪,法宜益胃,令邪与汗并,热达腠开,邪从汗出。解后胃气空虚,当肤冷一昼夜,待气还自温暖如常矣,盖战汗而解,邪退正虚,阳从汗泄,故渐肤冷,未必即成脱证。此时宜令病者,安舒静卧,以养阳气来复,旁人切勿惊惶,频频呼唤,扰其元神,使其烦躁,但诊其脉,若虚软和缓,虽倦卧不语,汗出肤冷,却非脱证;若脉急疾,躁扰不卧,肤冷汗出,便为气脱之证矣。更有邪盛正虚,不能一战而解,停一二日再战汗而愈者,不可不知。(6)
且吾吴湿邪害人最广,如面色白者,须要顾其阳气,湿盛则阳微也,法应清凉,然到十分之六七,既不可过于寒凉,恐成功反弃,何以故耶?湿热一去,阳亦衰微也;面色苍者,须要顾其津液,清凉到十分之六七,往往热减身寒者,不可就云虚寒而投补剂,恐炉烟虽熄,灰中有火也,须细察精详,方少少与之,慎不可直率而往也。又有酒客里湿素盛,外邪入里,里湿为合。在阳旺之躯,胃湿恒多;在阴盛之体,脾湿亦不少,然其化热则一。热病救阴犹易,通阳最难,救阴不在血,而在津与汗,通阳不在温,而在利小便,然较之杂证,则有不同矣。(9)
再人之体,脘在腹上,其地位处于中,按之痛,或自痛,或痞胀,当用苦泄,以其入腹近也。必验之于舌:或黄或浊,可与小陷胸汤或泻心汤,随证治之;或白不燥,或黄白相兼,或灰白不渴,慎不可乱投苦泄。其中有外邪未解,里先结者,或邪郁未伸,或素属中冷者,虽有脘中痞闷,宜从开泄,宣通气滞,以达归于肺,如近俗之杏、蔻、橘、桔等,是轻苦微辛,具流动之品可耳。(11)
现代经方的运用点滴心得
经方有两种含义,一是指医家在治疗过程中发现确有疗效的“经验之方”;一是指指汉代以前的经典医药著作中记载的有效古方。
《伤寒杂病论》后又分为《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两部书。
经方根据组成和功效可以分为14类,包括桂枝汤类、麻黄汤类、葛根汤类、柴胡汤类、泻心汤类、白虎汤类、承气汤类、陷胸汤类、抵当汤类、五苓散类、苓桂剂类、四逆汤类、理中汤类、附子汤类等。
经方治疗现代疾病:如用小柴胡汤治疗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用小建中汤治疗骨髓纤维化、用泻心汤加安宫牛黄丸治疗颅内出血后失忆症、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治疗抑郁症等,效果都很显著。
如麻杏止咳片是麻杏石甘汤原方,桂芍镇痫片是柴胡桂枝汤原方,寒喘丸即射干麻黄汤,黄芪健胃膏即黄芪建中汤,一清胶囊和三黄片是大黄黄芩黄连泻心汤原方,归羊冲剂即当归生姜羊肉汤的药物,健肝乐颗粒即芍药甘草汤。
清肺止咳口服液以麻杏石甘汤为基本方,表虚感冒颗粒即桂枝加葛根汤加杏仁,桂龙咳喘宁胶囊是桂枝加龙骨牡蛎汤合小陷胸汤药物再加杏仁,茵栀黄口服液是茵陈蒿汤去大黄加黄芩、银花。
有些病症,应用经方治疗的效果特别好。比如亚健康状态、睡眠障碍、不良情绪、胃肠功能紊乱、慢性咽炎、某些老年病和女性的疾病等等。
健康是指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三方面全部良好的一种状况,而不仅仅是指没有生病或者体质健壮。根据这一定义,WHO进行了一项全球性调查。结果表明,全世界真正健康的人仅占5%,经医生检查诊断确有疾病的人占20%。其余75%的人处于健康和患病之间的过渡状态,这就是亚健康状态。
经方中,如桂枝汤、四逆汤、桂枝人参汤、甘姜苓术汤、薯蓣丸、肾气丸等,都可以用于调整亚健康状态的调治。其中,桂枝汤是调整亚健康状态的主方。
桂枝汤主要适用于体质虚弱、抵抗力下降,又感受风寒的人;对于大病之后、产后体质虚弱者,也有良好的效果。
桂枝汤可以用于治疗几十种病症:如不明原因的低热、多汗症、胃肠功能紊乱、妊娠呕吐、虚性便秘、频发性室性早搏、多发性动脉炎、面神经麻痹、偏头痛、植物神经功能紊乱、过敏性紫癜、过敏性鼻炎、寒冷性多形红斑、湿疹、荨麻疹、皮肤瘙痒症、冻疮、产后发热、阑尾炎、大动脉炎、睾丸炎等。
桂枝汤组成:桂枝15克,生白芍15克,炙甘草10克,生姜15克,大枣6枚。煎服法:用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去滓,适寒温,服一升。禁生冷、粘滑、肉面、五辛、酒酪、臭恶等物。
桂枝汤的4种禁忌症:表实无汗,表寒里热,不汗出而烦躁,温病初起,见发热口渴,咽喉疼痛,阴虚火旺者忌用。
不良情绪多见于青少年。是指一个人对客观刺激进行反映之后所产生的过度体验。包括焦虑、紧张、愤怒、沮丧、悲伤、痛苦、难过、不快、忧郁、郁闷等,都属于不良情绪。
不良情绪原因:①生活环境不协调②过度的情感刺激③工作学习压力过大④生活作息不规律⑤亚健康状态⑥其他因素
用经方调治不良情绪:①正当宣泄:苦闷时,与亲友聊天倾诉,化解苦衷。②适当控制:不要在火头上做冲动之事。通过听音乐、读书,来化解和转移苦闷不满。③及时察觉:在不良情绪产生前,应及时察觉,想想后果,及时扫除不良情绪的爆发。④充实内心:通过体育锻炼、培养兴趣爱好、运动、旅游、读书、做慈善等,充实自己的生活,使自己的内心变得强大。
治疗不良情绪的经方有①四逆散②栀子豉汤③百合地黄汤④甘麦大枣汤⑤桂枝加桂汤
四逆散方:炙甘草15克,炒枳实15克,柴胡15克,生白芍15克。水煎服。
栀子豉汤:焦栀子15克,香豆豉15克。以水800毫升,先煮栀子得500毫升;内豉,煮取300毫升,去滓,分为二服。温进150毫升,得吐者,止后服。 禁忌症:怕冷、手脚冰凉、大便溏薄的虚寒型失眠不能用。
百合地黄汤:百合30克,生地30克。水煎取汁500毫升,每次25毫升,分两次服用。中病,勿更取。大便当如漆。
百合地黄汤适应人群:①精神、饮食、行动异于常人:沉默少言,欲睡不能眠,欲行不能走,饮食不能吃,寒热似有似无,精神恍惚心烦,或自言自语,口苦,尿赤。舌红,脉微数。②更年期阴虚失眠。③抑郁性精神病,证属于心肺阴虚者。
甘麦大枣汤:炙甘草15克,陈小麦40克,大枣十枚。用水1200毫升,煮取600毫升,温分三服。
适应症:①更年期妇女,以失眠、多汗、身体虚弱者。②女士以精神恍惚、常悲伤欲哭不能自主、睡眠不实、言行失常、哈欠频作者。注意:重症患者,建议到神经内科或医学心理科进行检测,明确诊断。
睡眠障碍,是指睡眠—觉醒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各种功能障碍。主要表现为睡眠质量下降。
失眠类型:1失眠2过度嗜睡3睡眠呼吸障碍:睡眠行为异常(1睡眠行走(梦游)2睡眠惊恐(梦魇)3不宁腿综合征
许多经方都能调整睡眠障碍,如桂枝汤、桂枝加龙骨牡蛎汤、桂枝甘草汤、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小柴胡汤、酸枣仁汤、黄连阿胶汤、半夏秫米汤、栀子豉汤、百合地黄汤、甘麦大枣汤、白虎汤、桃核承气汤、下瘀血汤、调胃承气汤、泻心汤、四逆散、四逆汤等。
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桂枝30克,炙甘草15克,生龙骨30克,生牡蛎30克。
应用要点:胃寒怕冷,心悸喜按,手脚冰凉的虚寒性失眠;对于梦游、梦魇属于阳虚者,也可以使用;桂枝量要大;温服,忌食生冷;午饭后、睡觉前1小时服药。
酸枣仁汤:炒酸枣仁45克,甘草5克,知母10克,茯苓10克,川芎10克。用水1600毫升,煮酸枣仁,得1200毫升,加其他药,煮取900毫升,分温三服。午饭后、睡觉前1小时服用。
应用要点:患者虚弱不眠,心烦不安,舌苔不厚,大便不溏。酸枣仁用量要大。可以生熟各半。严格按照原书煎法。午饭后、睡觉前1小时服用。症状轻浅者,可以服用酸枣饮料。也可用酸枣仁粥食疗。
胃肠道疾病分为一般炎症性胃肠道疾病(急性胃炎、慢性胃炎、克罗恩病、溃疡性结肠炎、急性阑尾炎、慢性阑尾炎)、消化性溃疡、胃肠道肿瘤(胃癌、食道癌、大肠癌)、消化道出血、肠易激综合症、细菌性痢疾、肠梗阻等。
胃肠道疾病的主要症状包括食欲不振、嗳气、胃胀、烧心、泛酸、恶心呕吐、胃痛、腹痛、腹泻、便秘、呕血便血等。医生常根据这些症状初步判定是否属于胃肠道疾病,也是中医辨证论治、判断预后的重要依据。
能够调治胃肠道疾病的经方非常多。如桂枝汤、葛根汤、葛根芩连汤、黄芩汤、小建中汤、大建中汤、理中汤、大小承气汤、调胃承气汤、麻仁丸、白头翁汤、四逆汤、四逆散、桃花汤乌梅丸等等。
小建中汤:现代用法:桂枝15克,炙甘草10克,大枣6枚(擘),生白芍30克,生姜15克,饴糖45克。用水1400毫升,煮取600毫升,去滓;加入饴糖,再用小火消解,温服200毫升,一天三服。适应人群:本方温中补虚,和里缓急,主治中焦虚寒,肝脾不和证。证见:腹中拘急疼痛,喜温喜按,神疲乏力,虚怯少气;或心中悸动,虚烦不宁,面色无华;或伴四肢酸楚,手足烦热,咽干口燥。舌淡苔白,脉细弦。
常用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肝炎、慢性胃炎、神经衰弱、再生障碍性贫血、功能性发热等属中焦虚寒,肝脾不和者。禁忌症:呕吐,中满者不宜使用;阴虚火旺者忌用
大建中汤:花椒6克,干姜24克,人参12克,饴糖45克。用水800毫升,煮取400毫升,去滓;加入饴糖,微火煎溶化,取300毫升,分二次温服,每次相隔约一小时。药后可饮粥适量。当天流质饮食,注意温覆保暖。
适应人群:本方温中补虚,降逆止痛。主治脾胃虚寒,心胸中大寒痛,呕不能食,腹中寒,上冲皮起,出见有头足,上下痛而不可触近。
现在用于各种原因的寒性腹痛和呕吐,腹中痛,甚则有块,伴有呕吐酸水。蛔虫症及蛔虫性肠梗阻。用药症:实热内结、湿热积滞、阴虚血热等腹痛忌用。
应用要点:胃寒怕冷,心悸喜按,手脚冰凉的虚寒性失眠;对于梦游、梦魇属于阳虚者,也可以使用;桂枝量要大;温服,忌食生冷;午饭后、睡觉前1小时服药。
酸枣仁汤:炒酸枣仁45克,甘草5克,知母10克,茯苓10克,川芎10克。用水1600毫升,煮酸枣仁,得1200毫升,加其他药,煮取900毫升,分温三服。午饭后、睡觉前1小时服用。
应用要点:患者虚弱不眠,心烦不安,舌苔不厚,大便不溏。酸枣仁用量要大。可以生熟各半。严格按照原书煎法。午饭后、睡觉前1小时服用。症状轻浅者,可以服用酸枣饮料。也可用酸枣仁粥食疗。
老年病的病理特点:肾精亏虚,血脉不通
老年人的病证特点:①多病丛生②久病入络③情志失调④虚实夹杂
老年病的中医调治策略:①解决主要痛苦②重视身心并调③强调带病延年④维护基本生理
适合老年人的三个经方:①甘草干姜汤②芍药甘草汤③肾气丸
甘草干姜汤:炙甘草20g,干姜10g。功效:温复阳气。
主治:脾胃阳虚,胃脘痛,吐酸,怕冷,肠鸣腹泄,手足不温,口淡不渴;老年虚弱尿频,下半身冷,咳唾痰稀,眩晕,短气;禁忌:怕热而口干舌燥者禁用。注意:及时查明原因。
芍药甘草汤:生白芍30克,炙甘草15克。7副,水煎30分钟,日服两次。
影响美容的主要因素:面黄,有痤疮,有斑,面浮、有眼袋,肥胖,口臭,便秘,情绪急躁,痛经。
一张美容养颜的经典名方:当归9克,生白芍30克,茯苓15克,炒白术15克,泽泻15克,川芎9克。
美容养颜的经典名方功效:疏肝健脾,活血化瘀,健脾利湿。主治:妇人妊娠,肝郁气滞,脾虚湿胜,腹中疠痛。
现用于妇女功能性水肿、慢性盆腔炎、功能性子宫出血、痛经、妊娠阑尾炎,以及慢性肾炎、肝硬化腹水、脾功能亢进等属脾虚肝郁者。笔者用此方加减治疗:妇女面黄,气色不佳;痤疮暗红,经期明显;面黄有斑,心情不佳;面浮目肿,形体肥胖;口臭便秘,情绪急躁;痛经,经前明显,有血块。
寒者,加桂枝、干姜;热者,加柴胡、黄芩;不良反应:长期服用本方,少数患者可出现口舌生疮、口干咽燥、胃脘不适等不良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