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百年来无此君:王蒙的山水有多厉害,让人这么夸赞?

中国古代绘画中,山水画一直都是重要画科,在宋元时期成为主流,达到高峰,历史上那些著名的绘画大家,也多以山水画出彩。

元代绘画中,以山水画势头最为强盛,对后世的影响也最为深远。元代中期最有名的画家要属元四家了,这四大家有两种说法,王世贞说是赵孟頫、吴镇、黄公望、王蒙四人,董其昌说是倪瓒、吴镇、黄公望、王蒙四人,不管怎么说,王蒙都在其中。

王蒙(1308-1385年)是赵孟頫的外孙,家学深厚,既然赵孟頫是他的外公,那么王蒙在绘画上就肯定会受到赵孟頫的影响了,而除了赵孟頫之外,他还学习董源、巨然,正所谓集诸家之长而自创风格。

虽然家庭不错,但王蒙在官场上并没有多大的建树,他在年纪轻轻的时候就跑去隐居了几十年,中间断断续续出来当了几次官,毕竟古人很少有不以建功立业为人生理想的,王蒙也有这种念头,可惜时代不允许。

元代的整体环境对文人来说很不友好,统治者对人进行各种划分,像我们熟知的一个划分是一等蒙古人、二等色目人、三等汉人、四等南人,其实他们还按职业的性质,又详细地划了十等,即一官、二吏、三僧、四 道、五医、六工、七猎、八娼、九儒、十丐。

看到没,读书人甚至比不上娼妓,仅在乞丐之上!可见当时知识分子受到的歧视有多严重了。也因为这样,士人们普遍清闲,在无事可做的时光里,只好游山玩水,隐居山林,培养培养爱好了。

悠闲地徜徉在山林之中,不用理会世俗的烦扰,对现代人来说,这种生活可太自在了,但对那些有才华的文人们来说,这很让人痛苦,更何况,隐居山林、规避社会并不是他们自己的选择,当一件事加上被迫两个字,再舒适也让人感到不适了。

所以苦闷的文人们就提笔抒发自己的郁闷心情,这也是元代画坛为什么是文人画占据主流的原因。

王蒙中年的时候也做过一个从五品的小官,但很清闲,因为身处元末时期,社会动荡,王蒙眼望着自己确实也无法再进一步了,于是就在朋友的劝说下退隐江苏黄鹤山,这一呆就是二十多年。

在隐居的长时间里,王蒙游迹于山中,悉心观察,见惯了山山水水,自然胸有丘壑,下笔有神。加上王蒙也是个勤奋的画家,会对前人技法进行深入研习,融为一体并自成一家,形成自己的艺术个性。

王蒙的画风以丘壑与龙脉结构而著称,笔墨技法繁复多变,丘壑千姿百态,在视觉上具有强烈的表现性。

虽然出身显贵,画画也好,但王蒙的人生并不就这样一帆风顺。

元末明初之际,各地起义不断,1353年,朱元璋的对手张士诚据江苏高邮起义,建立了大周,自己称王了。

招揽人才是一个首领的必要手段,当时投奔张士诚的人不少,也包括王蒙。其实王蒙出山之后也只是当了个“长史”的小官而已,可能是因为受到张士诚的优厚礼遇,以及抱着对汉人夺回政权的希望,才让他心甘情愿地投身在张士诚手下。

可惜的是,张士诚不是天选之子。被朱元璋打败后,王蒙等人遭到了巨大的打击,无奈之下,王蒙只好再次扎进黄鹤山中,写写画画,清闲度日。

很快,元朝覆灭,朱元璋建立明朝,这个时候王蒙已经60岁了,然后他又出山了,去当了个泰安知州的官。但时运不济,他偏又遇上了朱元璋操控的大案“胡惟庸案”,因为王蒙曾在胡惟庸家交流过画作,所以也被牵连入狱,最后死在狱中。

这一生,王蒙时隐时仕,当官虽是小打小闹,不过从他即使隐居也要和外界保持紧密联系的行为来看,王蒙应该也是不甘心彻底归隐的,但时代命运给他的,也就这些了。

不过虽然当不了大官,王蒙也用另一种方式让自己的名字流芳百世了。在隐居期间,画山画水的王蒙,留下了许多经典作品,他那独特而磅礴的画风,灵活多变的笔墨技巧,对明清山水画都有很大影响。

明代董其昌称赞王蒙:“刻画之工,元季当为第一”,倪瓒则又题字“笔精墨妙王右军,澄怀观道宗少文,王侯笔力能扛鼎,五百年来无此君”,把他和王羲之等人相比美,可见其艺术成就之高。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