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人张籍写下一首诗,被情僧苏曼殊化用,最后七个字成男女分手金句

在中国历史上,不乏那样一些惊才绝艳的“情僧”,一生在禅坛与情爱间辗转,写下了许多动人心弦的作品。
中国近代史上的一大奇才苏曼殊,就是如此。
他曾经三次剃度为僧,又三次还俗,欲投身佛门,又放不下人间情爱。
据说他曾为自己钟爱的歌伎百助枫子,写下《本事诗》十首,其中一首写道:
乌舍凌波肌似雪,亲持红叶索题诗。
还卿一钵无情泪,恨不相逢未剃时。
有情的泪,只能作无情解,恨只恨我们的相逢来得太迟,说尽了世间不得相守痴儿女的无奈与悲戚。
“恨不相逢未剃时”这一句,其实正是化用唐代诗人张籍《节妇吟》里的“恨不相逢未嫁时”,全诗如下:
君知妾有夫,赠妾双明珠。
感君缠绵意,系在红罗襦。
妾家高楼连苑起,良人执戟明光里。
知君用心如日月,事夫誓拟同生死。
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
这首诗通篇采用比兴手法,表面上是写男女爱情间的纠葛,实质上却是一首政治抒情诗。
诗的作者张籍,是韩愈的大弟子。在当时,藩镇割据成为中唐的一大难题。
李师道时任藩镇之一的平卢淄青节度使,他看中了张籍的才华,于是刻意拉拢。而张籍不为所动,写下了这首《节妇吟》,以表明自己维护国家统一的坚贞立场。
有趣的是,他的这种拒绝的态度,是借着一位忠于丈夫的妻子之口说出。通篇以女子的口吻讲述。
“君知妾有夫,赠妾双明珠。感君缠绵意,系在红罗襦。”
女子对追求她的男子说:你明知我已经有了丈夫,还偏要送给我一对明珠。话语中隐含谴责之意。
接下来诗句一转,我虽知道你的这种行为不合乎礼法,却仍旧十分感激你的缠绵情谊,把明珠系在了我的红罗短衫上。
写到这里,女子的态度似乎倾向于这个追求她的男子。其实不然,前面的“扬”恰是为了后面的“抑”。
“妾家高楼连苑起,良人执戟明光里。知君用心如日月,事夫誓拟同生死。”
接下来,女子对男子说:
我家的高楼就连着皇家的花园,我的丈夫拿着长戟在皇宫里值班。我知道你待我一片赤诚真心,可我早已立下誓言,此生要与我的丈夫一起,生死与共,不离不弃。
“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
结尾两句以深情结语,归还你的明珠时我的两眼热泪涟涟,恨只恨没能在未嫁之前遇到你。
即便那男子对女子亦是一往情深,可女子终究还是守住了自己的坚贞。
张籍在这首诗里,正是把自己比作“妾”,把李师道比作“君”,以一种含蓄委婉的手法,对李师道的拉拢作了拒绝。
“明珠”指的便是常人求之不得的荣华利禄、功名富贵,是李师道拉拢文人的手段。“良人”则指唐王朝。
而诗人却说,纵使你送我的明珠如何珍贵夺目,我作为唐王朝的士大夫,始终要同国家共患难,维护国家的统一。
这种巧妙的比兴手法,最终既表明了诗人的态度,又不致得罪炙手可热的藩镇高官,给自己惹来杀身之祸。
同时从诗歌层面上,以男女情事来隐喻政治,表明志向,既延续了《离骚》“香草美人”的传统,也使整首诗委婉曲折,别是一种动人。
而“恨不相逢未嫁时”这一名句,在一千多年以后,本来的含义早已改变,转而成为世间男女分手金句。
爱情,是人类永恒的命题。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世间多的是有情人,却并非每一对都能得成比目、终成眷属。
更多的,是爱别离、怨长久、求不得、放不下。
就像席慕蓉在一首名为《莲的心事》的小诗里所写的:
在芬芳的笑靥之后
谁人知我莲的心事
无缘的你啊
不是来得太早
就是太迟
【版权声明】本文源于诗词世界,作者:叶寒。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