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档这超大尺度电影,难怪没流量没名导也依旧扛打
还记得云南昆明孙小果案吗?
那个从1998年就被判死刑的罪犯,直到去年才被执行死刑。
其母亲和继父,借职务之便多番为其打点,运作,不过十来年便出狱。改名换姓又逍遥了十数年之久。
离谱?荒唐?
细思起来,留给大众更多的是恐慌和愤怒。
1997年的4月到6月,先后4次强奸少女,而其实早在1994年就已经因轮奸罪被判刑。
后来,他又将两个女孩带到夜总会殴打、威胁,用竹筷和牙签刺乳房,用烟头烫手臂。
逼受害人咬大理石茶几,再用胳膊肘猛击其头部。
而类似这样残暴的场景、恐怖的氛围,最近在电影《扫黑·决战》中,竟被“赤裸裸”地呈现了出来。
![](http://pic.ikafan.com/imgp/L3Byb3h5L2h0dHBzL2ltYWdlMTA5LjM2MGRvYy5jbi9Eb3dubG9hZEltZy8yMDIxLzA1LzA3MDEvMjIxNTI1MzY4XzFfMjAyMTA1MDcwMTAxMjMzOTQ=.jpg)
《扫黑·决战》
电影里的孙志彪,是如孙小果一般的存在,一样残忍,嚣张。
他拖拽殴打年轻女孩,按在地上灌“白面”,给她们注射毒品,逼她们卖淫。
把还不起高利贷的包工头浸在猪血水里,一遍遍吊起一遍遍淹没。
在公路上,给过路的省调查组撒冥币扬言为其“送行”......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她姐,惊讶于这部电影的“敢说”“敢拍”的大尺度。
从画面到情节,从台词到人物,《扫黑·决战》没让观众失望。
今天我们姑且就聊聊这部在五一档中,没流量、没名导,多少有点被埋没的片子。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什么都敢演
“以小见大”,是犯罪悬疑题材影视作品的惯用手法。
《扫黑·决战》并无例外。
从一起拆迁事故引发的命案开篇,先把“炮捻子”抻出来点上。
观众便能寻着剧情的发展“猜”了,这也是我们看这类题材片子的兴趣之一。
扫黑组,也由此介入。和观众站在同一个视角,也是同一个立场。
开篇的命案还没让观众缓神,这边项目一把手齐局长就在调查组的楼上跳楼而亡。
案件关键人物死在调查组的眼皮子底下,线索断了,调查组也更被动了。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镜头一转,从齐局长办公室的天花板上,哗啦啦掉了一地的红票子。
500万。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点钞的画面,让她姐想起了当年《人民的名义》中的那段名场面,有异曲同工之妙。
刺激感官之外,观众能够捕捉到这其中的不对劲。
一个悬疑刚设下。
另一边工地上,就发现了混进水泥里的尸体。
有网友“对上了号”,这不就是轰动多时的湖南怀化操场埋尸案的翻版?
绝!又一次化用大众熟知的案件,尺度有了,真实性也保住了。
恐惧和惊悚是影片“敢拍”的方面之一。这些都是游走在官场外的部分。恶,尚且能被一眼辨明的。
而对官场内恶势力的刻画,才让人觉得害怕。
影片中,那一层层官皮下,已经让屏幕前的观众生不出一丝一毫的信任。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说真的,敢拍得这么粗暴直接的,少有。
那个一开始以“案子已经结了”为借口,劝退调查组的公安局局长,后来干脆狗急跳墙。
直接对着省派下来的调查组说,这是魏河县,我说了算。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对着省派的调查组,好大的口气!潜台词是什么?
天高皇帝远。
且不说民众有没有还手之力,这魏局长的一句话,把任何一把勇敢砍向恶霸的刀都按了回去。
整个魏河县,都没有人能翻身了。
这尺度,干脆捅上天!
还有那个坏在脸上,明面上的恶霸孙志彪,就算被抓也面不改色。
不仅有观众猜到的原因——幕后有一只“大老虎”撑伞。
你更难接受,这样一个放高利贷,强迫卖淫、吸毒贩毒无恶不做的黑社会恶霸,竟然是县人大代表。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无形中增加了查案、缉拿等流程的难度。
这“人设”着实大胆,却更多了一分讽刺。
综上种种,《扫黑·决战》的尺度打开了,不似温水煮青蛙的说教,更不是借助“写意”“暗喻”的手法,去规避舆论和负面。
仔细想想,国内犯罪悬疑题材,能“打开天窗说亮话”的,没几个。
《扫黑·决战》定在其中。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又一个“佛面黑心”的坏人
现如今,比起孙志彪的大恶,或是调查组宋一锐的大善,观众更爱看复杂性的人物。
张颂文,就拿到了这么一个角色。
她姐干脆剧透,张颂文这次扮演的魏河县县长曹志远,是个“佛面黑心”的反面角色。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张颂文的演技自然不用多加赘述。
不过网上倒是也有人说,曹志远在影片中,从“好人”到“坏人”的反转太快,没有暗示,没有过度,让人猝不及防,显得生硬。
在前半段,观众感受不到这个人物的多面性和复杂性。
她姐倒是有另一番感受。
曹志远的下场,早都暗含在他出场时的台词里:“包庇黑恶势力的人,我见一个抓一个!”
他表的“决心”,就是他自己的下场,人物结局早有伏笔。
再细究一下,曹志远从出场到被捉拿,几乎一水的白衬衣黑西裤,抹了发蜡锃亮的背头。
虽不是富贵奢侈,但整洁之外透出一丝考究和体面。
倒不是说好官就不能穿得体面干净。
只是无论从影视塑造人物规律上,还是从实际生活出发,每天红光焕发,连头发丝都没乱过一丝的人,说他每天勤勤恳恳辛苦工作,多少有点失真。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并非臆测。
看过电影的人可以仔回忆一下,前半程,曹志远伏案辛苦工作,为民奔波的桥段你说的上来吗?
因为没有。为什么没有,这就是暗示——曹志远就是背后的“大老虎”之一,怎么可能描写他勤恳工作的画面。
再从剧情来看,前半段他要么在大会上喊喊口号,要么群众聚集闹事他出面解救调查组......他实际为调查组提供过什么有价值的信息吗?
并无。
唯一一次体现他辛苦加班,还是他从办公室出来迎上调查组那次,“加班”“工作多”这种字眼也是由曹志远的嘴里说出来的,并无镜头表现。
不是导演不给暗示。
她姐前文说了, 在叙事上,观众和调查组是一个视角和时间线,如果我们都看出来了,调查组却迟迟不能破案,那才是败笔。
一个从上马就开始伪装的父母官,又怎么能过早地在表面上呈现所谓的“人性的复杂”呢?
伪装,是这些黑势力保护伞的“基本功”。
另一方面,前期伪装得越好,越不充分暴露丑恶的嘴脸,后期给观众的冲击感才会越大。
正片最后一场戏是曹志远和宋一锐的对峙。
曹志远竟理所应当地说出:“这个地方要是没有我爸和我,当地老百姓喝西北风啊”。
紧接着他又和宋一锐这么解释“县长”二字——
在古代,县长叫县太爷,在当地那权力像是皇帝一样,县长还真是拥有绝对的权力。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被曹家势力扭曲的权力,才让观众真正感到可怕。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小人物的悲歌
看完整部电影,给人最大的感受就是压抑。
这份压抑来自一桩又一桩的命案,一次又一次的谋杀。
看过电影的人,不知道你发现没有,每一次恶势力的发难,都伴随着雨天。
“贪污”500万的齐局长跳楼自杀;工地上发现混在水泥里的尸体;群众被误导利用,阻止调查组查案......
雨水可以冲刷出真相,但导演借助雨天营造出来的压抑和混沌感,让画面和剧情都更加憋闷。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官场内外,被恶权浸染,小人物哪还有存活的寸地。
包工头刘立军是这权力的牺牲品,也差点成了献祭品。
他的悲剧说起来都有点“好笑”。
简单来说就是,一个人欠了他的钱,不还,还给他介绍高利贷。
结果,还不起高利贷的刘立军一步步陷进沼泽地。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和老婆两个人躲在烂尾楼里,此时欠钱都不是最重要的事了,保命成了夫妻俩的基本诉求。
刘立军亲眼看着老婆摔死,所有的忍耐与苟活都失去意义。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出处》
他绑架了那个欠他钱还把他推向高利贷深渊的女人,除了一声声失控地嘶吼,别无他法。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戳中她姐泪点的是,当全片那个绝对意义的好人,调查组的宋一锐出现,让刘立军放下刀,再相信他一次时,刘立军竟无半分放松,他已经不再相信任何人。
抱着必死的决心,只求死前以命相搏把工友们的工资讨回来。
小人物,到死还在想着责任、道义和良心。与精明、贪婪、狠毒的曹志远之流相比,更是生出讽刺感。
刘立军说,他只想踏踏实实赚点钱,给工人们发工资。
就这么难吗?
电影对底层小人物的描写还有一处,就是群众聚集闹事,要求调查组停止调查,恢复工程。
否则他们投资政府项目的钱就收不回本了。
这别有用心的安排,让群众沦为坏人的工具。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那些“愚昧”的民众,你能指责他们无知吗?
无法探知权力的秘密和真相,他们只想要回自己的血汗钱。
何其无辜,又何其悲哀。
小人物的悲歌,才能让大众共鸣,否则电影就会陷入寡淡和形式化。
这也是为什么,《扫黑·决战》,作为一部带有主旋律色彩的犯罪题材片,还能落到观众的情绪里,前边有悬疑的刺激,后边有真实的共情。
五一档不少新片上映,各家有各家的花招。
卖阵容的,卖情怀的,卖流量的......总有傍身的卖点。
《扫黑·决战》很简单,说了点大众想说的话,反应了些人间的真事,借电影给大众打针强心剂,足矣。
好片,值得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