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线寻厂·子弹:一厂的枪,二厂的弹,全国有多少子弹兵工厂?
三线寻厂:寻找那些退膛的“三线枪弹厂”
有一首歌中曾唱过“我们都是神枪手,每一颗子弹消灭一个敌人”,现实中恐怕很难做到。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那场轰轰烈烈的三线建设,最根本的出发点还是“要准备打仗”,打仗是少不了子弹的。那么三线期间,我们到底有多少子弹厂呢?
河南531三线遗址·要准备打仗
我们三线备忘编者曾经在《三线寻枪》的专辑中,记录了30家五六式半自动步枪、五六式自动步枪(冲锋枪)厂,子弹厂当时也应该有三十多家。
三线备忘·寻找曾经的兵工厂
在现代的兵工行业流传一句话“小子弹,大工厂”;意思就是说,枪弹虽小,可要生产起来可一点儿都不容易,必须得开大型工厂才能制造。
正因如此,那些曾经的小三线子弹厂,现在大多已经消失在历史长河中,他们正如“退膛”的子弹,在没有硝烟的岁月里,在时光的侵蚀下,逝去了光泽,褪去了风华。
今天让我们沿着父辈的脚印,再启三线寻厂——枪弹厂的寻找之旅。
三线寻弹·寻找那些退膛的子弹
三线往事:一厂的枪,二厂的弹
熟悉三线的人大约都听过,山西小三线流传出的“一厂的枪,二厂的弹”的顺口溜。这里边说的的“一厂”,是国营建设机械厂(963厂),“二厂”是新建机器厂(9141厂)。其实在三线建设中,“一枪一弹”几乎是各个省的标配。
三线兵工厂遗迹
在我们写过的兵工厂中:
新疆库尔勒小三线国营红旗机器厂(979厂,当人称501厂)负责造五六式半自动步枪,而同属一地的国营前进机器厂(9921厂,当地人称504厂)则负责配套子弹的生产。
同样的例子还有:
黑龙江省小三线枪厂——国营双阳林业机械厂(967厂)与小三线7.62mm子弹厂——国营前进机械厂(9221厂)等等。
巧的是,这两个省的7.62mm子弹厂,还都叫“前进”。这些枪厂、弹厂,都可谓是小三线兵工厂中的“亲兄弟”,因此从我们掌握资料来看,三线在弹厂数量大约也在三十余家左右。
三线备忘·寻厂记
退膛:子弹生产效率的提高,三线子弹厂不可避免的消失
在写三线兵工厂的过程中,不断有朋友提醒,别泄密了!其实这些都是常规武器,在科技日新月异和没有硝烟的的这个时代里,小三线常规武器厂正如当年的长矛大刀一样,会慢慢退出历史的舞台。
让我们来看一下人民军工子弹厂的发展历史:
八路军陕甘宁边区“温家沟兵工厂”数据显示,1943年6月全厂上下齐努力,复装子弹月产量为13.5万发。
据某省三线子弹厂历史显示,1965年建厂,设计规划能力为年产子弹2300万发,月产量大约190万发。
而到了二十一世纪后,据业内某厂的流水线数据,高速连续弹头供应系统最高可达到240发/min的生产,稳定运行速度一小时生产12000发,每天按20小时30天计算,月产量约为600万发,而这仅仅是5~10人的一条流水线。
从这三个数据不难看出,子弹的生产效率在不到百年的历史中,到底提高了多少倍。因此,很多的小三线子弹厂,不可避免的因生产效率的提高而消失。
寻找消失的三线记忆
日新月异:常规武器风光不再
当然还有一个因素,那就是现在战争武器已经达到日新月异的地步,更多的使用远程武器及炮火,甚至是迫击炮弹也挂到无人机上,反坦克火箭筒改用一次性,常规炸弹成精确制导……
这一切正如网上传播的一个说法:
以前:
士兵:报告队长,对面有敌人。
队长:不急,等敌人走近点再打。
现在:
士兵:报告队长,对面树下有只狗。
队长:可能会咬人,赶紧呼叫火炮支援……
常规武器在战场的作用,虽然尚不至于消失,但将不可避免的越来越小。
三线遗址·那些我们曾经经历的三线遗迹
三线寻弹:找回时代的记忆
这些带着代号的三线子弹厂,虽然已经走下历史的舞台,或许成为深山中的遗址,甚至荡然无存,但那毕竟是一个时代的记忆。
关于三线厂,很多人有着这样那样的看法,甚至认为是巨大的浪费。这让我想起曾看过一句话“历史没有对错,也不会重来”,虽然有些片面,但细思之下,又有所感悟。
三线建设与三线厂,毕竟是我们父辈用他们的青春,走过的一段峥嵘岁月,三线厂是属于他们那一代并不伟岸的丰碑。
三线备忘诚挚邀请三线子弹厂的子弟,一起找回那段属于父辈也属于我们的刻骨铭心记忆,别让三线成为后辈口中的传说。
三线备忘·写给后人看的三线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