褥 疮
褥 疮
本病又名“席疮”,因久着床褥生疮而命名。一般常见于昏迷、瘫痪、消瘦和高度水
肿的病人.由于全身营养失调,局部长期受压,血液循环不良,使部分皮肤溃烂,软组
织发生坏死而成为褥疮。好发于骶尾部、足跟、坐骨结节、肩胛部等易于压迫和摩擦的
骨隆突处,尤以骶尾部多见。如能认真细致地做好预防工作,可避免发生褥疮。
(病因病机)
《外科启玄》指出。“席疮乃久病养床之人揉擦摩破而成。”这说明本病是由于长期卧
床不起,久病气血亏虚,复因受压的部位气血失于流通,不能营养肌肤,引起局部坏死
而成。若再因揉擦摩破染毒,热胜肉腐,则会加重病情的发展。
[辨病]
I 临床表现 初起时多在经常受压摩擦的部位如尾骶、背脊、足跟等部位的皮肤上,
出现黯红色斑块,或有麻痛,局部出现硬结块,进而出现水疱、皮损,伴有红肿热痛等
症,黯红皮肤随着继续受压范围而增大,若不及时处理,则皮损加重,累及皮下组织,皮
肉腐烂而呈黑色,其四周皮肤肿势平塌散漫。若染毒成脓,则红肿明显并有发热等全身
症状。腐肉脱落,形成溃疡,往往不易收敛,脓水清稀.有的自觉疼痛,有的不痛不痒.
若中央腐肉与正常皮肉开始分离,流出少量脓液,四周肿势渐趋局限,则预后较好。
若腐黑蔓延不止,肿势继续发展;或溃出脓臭稀薄,形成粉浆污水,四周形成空壳,伴
有形神萎靡,饮食不思等,此属脾胃衰败,气血大亏,预后较差。
2 诊断和鉴别诊断 根据患者有长期久病卧床及局部受压的病史,体质较差,局部
皮肤黯红,边界不清,无脓点及明显肿胀,疼痛不明显甚至麻木不仁等特点,一般诊断
不难。但须与下列疾病相鉴别。
2。1 痈 是一种发生于皮肉之间的急性化脓性疾患,表现为局部红肿热痛,范围多
在6—9cm左右,发病迅速,易肿,易脓,易溃,易敛,可发生于颈部、结喉、脐部、臀
部等不同部位,但并非是易压迫及受摩擦的部位,易与褥疮鉴别。
2。2 丹毒 起病突然,局部皮肤变赤,色如涂丹,锨热肿胀,并迅速向周围蔓延,
伴有高热、寒战等全身症状。
[辨证]
根据褥疮的发生发展过程,以及全身症候和局部表现,一般分为气血瘀滞、血凝蕴
毒、热毒浸淫以及气血亏虚四个证型。
1 气血瘀滞证 见于褥疮早期,皮肤颜色黯红,或有痹痛,或者麻木不仁,局部有
硬结,但未有溃烂,舌质暗淡,苔薄白,脉细涩。
2 血凝蕴毒证 局部皮肤黯红加重或紫黑色,出现水疱,并有溃烂腐肉,分界不清,
神疲口干,或有低热,纳差,舌暗红,苔黄,脉弦。
3 热毒浸淫证 褥疮染毒,疮El溃烂流脓,周围红肿灼热,高热,口干渴饮,便结
尿赤,舌红,苔黄腻,脉弦数.
4 气血亏虚证 疮口灰白或色淡不红,脓水清稀,腐肉虽脱,但新肉不生,或愈合
迟缓,精神萎靡,口干口淡,短气纳差,舌淡白,少苔,脉细弱。
[治疗]
对于本病的治疗,主要是针对原发病的具体情况,进行辨证施治,积极改善病人的
全身情况。轻症病人仅作局部处理即可收功。
1 辨证论治
1.1 气血瘀滞证 治宜活血化瘀,疏通经络。方选桃红四物汤加川牛膝.若气虚者,
神疲气短,加党参、黄芪以补气活血;气滞者见局部痹痛,加玄胡索、枳壳以行气活血.
1.2 血凝蕴毒证 治宜补气活血,托毒祛腐.方选托里消毒散加银花、败酱草、浙
贝母。
1.3,热毒浸淫证 治宜清热解毒为主。方选黄连解毒汤。若气血不足,神疲、面白、
气短、纳呆者,可酌加北芪、当归、赤芍、陈皮、茯苓。
1.4 气血亏虚证 治宜大补气血为主。方选八珍汤.若有腐肉未清或低热,U干等
余毒未清者,酌加夏枯草、金银花、连翘以清余热;若见五心烦热,口干盗汗,舌红少
苔,脉细数等,阴虚内热者,加麦门冬、玄参、地骨皮、鳖甲。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本病往往是全身疾病的并发症,内治法要根据原发病的具体情
况,综合辨证论治。
2 外治法 外治法是治疗褥疮的重要措施,如能应用得当,可以使病情逆转,加快
痊愈。
褥疮早期,局部皮肤颜色黯红,出现硬结可外搽红花油轻柔按摩,改善血液循环,并
注意保护皮肤清洁及干燥;每2小时翻身更换卧位一次,给予气圈、棉圈、海绵垫等,防
止继续受压。亦可用艾灸局部,使气血流通。若红肿加重,或颜色变紫黑色,并出现水
疱,除继续定时翻身以外,局部严格消毒后,用无菌注射器将水疱内渗出液抽出,涂1%
龙胆紫,暴露创面或用红外线照射促进干燥、结痂,局部按摩时以拇指作环形运动,由
近褥疮处向外按摩。若有皮肤破溃,分泌物多者,可选用双黄连溶液湿敷;分泌物少者,
可用黄连素软膏外敷,再敷无菌纱布予以固定,严防局部继续受压。若表皮坏死结痂者,
可用人地金牛液湿敷;痂皮较厚、痂下积脓者,需行清创术;术后溃疡面,外敷生肌膏
或阳和膏;若溃疡经久不愈者,加用艾灸,并用阳和膏或生肌膏外敷,亦可用白糖外敷,
促进生肌长肉。
此外,尚可选用下述方法:
2。1 黑木耳散(黑木耳30g研粉与等量白糖混合,温开水调成糊)外敷,每天1次,
10天为l疗程。
2.2 复方猪胆汁液(新鲜猪胆汁20ral,云南白药工。2g,麦迪霉素0.5g,调成糊
状),每天上药4次,10天为工疗程。
2。3 局部涂甲黄膜液治疗,该溶液是用虾蟹甲壳质液与四黄液配制而成(四黄液:
黄芩、黄连、黄柏、栀子),涂后形成一层薄膜,此薄膜有人工皮肤之称,使肌肉通透性
增加,并有消炎祛腐生肌作用。
[预防]
1 积极治疗原发病,改善病情,加强营养,增强抵抗力。
2 如遇中风、昏迷或脊柱外伤或骨折等病引起的瘫痪,或大面积烧伤及其他重病久
卧不能起床者,应注意骨突出部位避免长期受压,及时翻身,动作轻柔,严禁推、拖、拉
等动作,防止擦伤皮肤.保持床垫或海绵垫衬好,防止局部受压或擦破感染而发生褥疮,
并且每日用红花酒精浸液按摩骨隆突部位,促进局部血液循环。
[古籍选粹] .
《疡医大全.席疮门主论》 申斗垣日:席疮及久病著床之人,挨擦磨破而成,上而
背脊,下而尾阊,当用马勃软衬,庶不致损而又损,昼夜呻吟也。病人但见席疮,死之
征也。
心法曰:席疮乃大病后,久而生眠疮也,乃皮肉先死不治。
[现代研究]
1 临床分期 褥疮的临床分期可分为:第一期为瘀血红润期;表现为褥疮初起时,
局部受压部位出现暂时性血液循环障碍,表现为红、肿、热、触痛。第二期为炎性浸润
期:局部红肿向外浸润,扩大、变硬,表面皮肤由红转为紫色,常在表皮有小水疱形成,
病人有痛感。第三期为浅度溃疡期:表皮水疱逐渐扩大、破溃,真皮疱面有黄色渗出液,
感染后表面有脓液覆盖,致使浅层组织坏死,病人感觉疼痛加重。第四期为坏死溃疡期:
坏死组织侵入真皮下层和肌肉层,脓液增多,坏死组织边缘呈黑色,向内凹陷,有臭味,
感染继续向周围和深部组织扩展,可达骨骼,严重者可引起脓毒败血症。
2 临床研究 张善举等取黑木耳研细末,白砂糖各30g,和匀组成木耳散,加白开
水调和外敷,治疗3例Ⅳ期褥疮患者,病程皆超过3个月,经常规处理及抗生素治疗无
效而改用本法,结果均在2个月内痊愈。作者强调在使用本品时,要注意木耳与白开水
的比例,开始为灭菌期,木耳与水的比例为l:2,经换药1—2次后分泌物培养无细菌生
长,即进入愈合期,此时,木耳与水之比为1:8-1:lO。在上皮修复期,务必避免疮面
受压和摩擦。
葛照伦等报道应用青黛散(青黛1份,石膏2份,黄柏1份,滑石粉2份,共研细
末而成)外敷治疗早、中期褥疮32例,结果均痊愈,用药最多者6次。
柴英勤等用紫草200g,加水300ml煎取液lOOml,再加麻油lOml制成紫草油。治疗
时,先对褥疮部位进行外科消毒,再外涂紫草油,然后外敷自制药散(青黛、黄连各20g,
滑石30g,强的松片lOOmg,扑尔敏40mg,共研细末制成),30例患者经治l一3周后全
部治愈。
丁金榜报道用温和灸治疗本症6例,方法是:局部清创后。将艾条点燃对准患处,距
皮肤约2-3cm处行灸,使患处有温热感而无灼痛为宜。一般每处灸5—7分钟,每日1—
2次,灸后疮面用消毒敷料包扎,经施灸2—3日后全部结痂痊愈。
赵传铭取市售蜂蜜直接外涂患处,用于治疗骨伤科褥疮,取得较好效果,溃疡面积
小而表浅者,先用双氧水或生理盐水清洗疮面,待干,取蜂蜜适量外涂,外用敷料固定,
每日更换工次;溃疡面积大,经久不愈,深达肌层者,先用白杨树叶煎汁冲洗或湿敷后,
取适量蜂蜜加入云南白药0.5—2g,调成糊状外涂创面或填入伤口,用无菌纱布覆盖固
定,隔日换药1次,至痊愈为止.溃疡一般在2—3周内愈合。
赵文研等报道用上等花生油适量过滤,加入冰片(100ml/g)溶化,局部涂搽,每日
4次,外用纱布覆盖保护,溃疡表浅者用药3周,深入肌层者用药3—4周,深入骨骼者
用药4—5周,即可痊愈。
[述评]
褥疮是躯体久着席褥磨擦而引起的瘀斑或溃疡,由于病重体虚,长期卧床,致使局
部气血运行失常,所以一旦出现溃疡,往往不易愈合。临床上除了局部处理,增加血液
循环、防止继续受压以外,改善原发病情,增强体质也是促使褥疮愈合的一个重要方面。
对长期卧床不起的患者,应当加强护理,以预防褥疮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