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病---阴 汗

阴 汗
  阴汗,又称阴湿、阴囊湿痒、阴部汗出异常等,指外生殖器与会阴部局限性汗出异常,尤其是阴囊出汗较多的一种疾病,《医林绳墨。汗》说,。阴汗者,谓至阴之处,或两腿挟中,行走劳动,汗出腥秽:。属于西医学局部汗出异常的范畴。其病与肝肾相关,其病机乃外阴肌腠汗府疏泄太过。治以除湿敛汗为总则。

  阴汗一病最早见于《武威汉代医简》,列为男子七伤之第四伤,并认为系内伤肾虚所致,用牛膝、续断、杜仲、山萸肉、苁蓉、天雄等补肾药治疗.《诸病源候论》和《医鉴》也将其列为男子七伤之一,病理也主肾气亏损;到了明清之期,将此病摒于“七伤”之外,或列于“汗门”,或列于“杂病”,对病因病理的认识和论治上有了较全面的发展,如《杂病源流犀烛》认为“阴囊汗者,为肾阳虚衰”、“阴囊汗出,久而生疮,其痒甚苦,搔之不足,后必自痛者,则为湿热流注”,《医学准绳六要》则认为“阴汗阴臭,俱属下焦湿热,酒面厚味过度而然”。可见,古人认为阴汗由湿热下注或肾阳不足引起,治以清热除湿或温阳敛汗。

  (病因病理)
  一、湿热所伤 过食辛辣炙熔、醇酒厚味,致湿热内生;或外感湿热,滞留不去,终致湿热下注外阴,肌腠汗府疏泄功能失常则阴汗出,《张氏医通》说。“阴汗、股汗,为肝家湿热下渗之征验”,“阴间有汗,属下焦湿热”。
  二、阳气亏损 恣情纵欲,不节房事,致肾阳亏损,或素禀不足,肾气不充;或大病久病,损伤阳气,终因阳虚不摄,气虚不固,肌腠汗府疏泄失常,阴津失统,故而阴汗出,《太平圣惠方》云:气虚劳损肾,肾气不足,故阴冷汗液自泄”。 ,
  要之,阴汗之病与肝肾二经关系密切,外阴系肝肾二经经络佣行部位。肝疏泄,肾固摄,肝经湿热下注,热则腠理疏松,汗府疏泄太过,或肾之阳气亏损,肌腠失摄:汗液外泄,终致汗出太过。 、
  西医学对汗出异常尤其是局部汗出异常缺乏应有的研究和重视,对阴汗也如此。一般认为汗出异常与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有关。
  (辨病)
  本病以外生殖器及会阴部汗出明显为临床特征.表现为外阴部经常潮湿不干,内裤常为汗液所湿,汗多时可阵阵如泉涌,或阴部汗出如水滴,汗液粘稠滑腻或清稀,味腥臭或臊臭,外阴冷感或灼热,汗液无色或色黄。根据证型之异伴有不同兼症。
  (类病辨别)
  一是因阳痿、失精等病发生阴汗时,阴汗多系本病之标症,不应辨病为阴汗治疗,只要对本病进行治疗,阴汗之标症随之而愈。临床中唯有以阴部出汗异常为特征者才能辨病为阴汗。
  二是要与阴囊风相辨别.阴囊风以局部有红色丘疹、湿痒浸渍流水为特征,痒甚,后期多成千性丘疹,瘙痒脱屑。
  (治疗) 。
  阴汗之治,应从肝肾着手。其治以除湿敛汗为总则,在临床上,多表现为湿热下注之实证和肾阳亏虚之虚证,故其治又当随证施治,辅以清热邪或益肾阳之法。在治疗方法上宜内外配合。
  一、辨证施治   
  1。湿热下注型 外生殖器及会阴汗出明显,色黄染裤,粘腻滑稠,汗味臊臭,局部灼热而痒,伴口苦,溲黄,大便不爽,或烦躁易怒,或胃纳不佳,或体困乏力。舌淡或红,苔腻或白或黄,脉滑数或弦数。 ,
  治以清热除湿。方用四妙散、柴胡胜湿汤、龙胆泻肝汤等加味苦参、土茯苓、椒目、徐长卿等.大便不爽加大黄,食少加陈皮、麦芽,体困加荷叶。
  2.肾阳不足型 外肾及会阴汗出明显,或如水状滴流,局部冰冷如渍水中,汗液清稀,无味或腥臭,伴腰膝软弱无力,畏寒喜暖。舌淡润苔薄白,脉沉缓或沉弱。 、
  治以温肾壮阳,固津敛汗.方用安肾丸289、天雄散加五味子、麻黄根。腰痛加狗脊、杜仲;膝软加淮牛膝、寄生。
  二、外治
  1.根据辨证分型治疗方法,将内服药渣煎水温洗局部。
  2.湿热者以治阴囊湿痒神方@洗涤局部后,外擦牡矾铲,阳虚者以盐水或内服药浸洗后,外擦外用扑粉292。
  三、单验方治疗
  1。铸铧锄孔中黄土,研细末扑之,去阴汗最佳(《大全本草》)。
  2.蛇床子煎汤洗,蒲黄末敷之,或用没石子烧灰以帛包灰裹敷囊上(《卫生简易方》).
  3。吴芋一份,水三份,煮沸去滓浸洗(《肘后备急方》)。
  4.龙胆草、经霜桃叶、露蜂房、藜芦、千层纸各适量,共研细末,以麻油调匀搽患处。
  5。石菖蒲、蛇床子各等量,共研细末搽患处,每日2—3次。 .
  6.桴炭(投入水中而浮于水面之炭)、紫苏叶各适量,共研细粉扑患处。
  7.黄柏、知母各60克,肉桂6克。共研细末,炼蜜为丸,每日6—12克,分两次温开水送服。
  (护理)
  经常以水清洗外阴部,保持清洁。不穿紧身内裤,并勤换衣裤。禁房事。勿食辛辣等刺激食物。
  (预防)
  一 饮食有节。积极治疗各种慢性病。加强身体煅炼。节欲保精。保持外阻清洁和干燥。
  (结语)
  阴汗虽为小病,然患者却痛苦不堪,须积极治疗.因其机理乃汗府疏泄太过,故治以除湿敛汗为总则,不论何型均可加入敛汗之品。治疗时须标本兼顾,内外相合。若治疗不及时或护理不当,局部汗液浸渍,日久则可成疮而溃或痒痛糜烂。
  [文献参考]
  《医学准绳六要》;“阴汗阴臭,俱属下焦湿热,酒面厚味过度而然,龙胆泻肝汤妙。虚者内服青娥丸,外用炉甘石粉扑,或密佗僧和蛇床子研末扑之”,“阴汗多者,二陈二术,加风药以胜之,防风、羌活、藁本之类”。 .
  《罗氏会约医镜》:“凡两腿挟中,行走劳动汗出腥秽,此下焦湿热也。以渗湿热治之”。
  《张氏医通》;“阴汗、股汗,为肝家湿热下渗之征验”。“阴汗,阴间有汗,属下焦湿热。龙胆泻肝汤加风药一二味,风能胜湿也。或当归龙荟丸及二妙散俱效.阴囊湿者,以炉甘石煅过扑之,密佗僧亦佳”。
  《医略六书》:。酒色过度,湿热下乘则精血不藏,每多阴汗,宜滋肾凉肝”. 。

(0)

相关推荐

  • 潮湿的烦恼,男人羞于启齿又烦心的疾病——阴汗,治疗案例!

    喜欢喝酒酗酒. 经常久坐的人 容易出现肝胆湿热聚于下焦,以致阴囊处潮湿.出汗多,最后出现瘙痒不适.糜烂等. 特别是年轻的小伙! 20岁的小伙子李某近日来就诊,问他病情,半日才说得清,怪不好意思的. 他 ...

  • 中医医案分享:举而不坚,阴囊潮湿多汗,头闷耳鸣

    患者平素体健身强,药不沾唇,举而不坚,已半年余.某医让服三肾丸药一个月,药未毕,痿软反而严重了. 打开凤凰新闻,查看更多高清图片 详细问病史了解到:身重嗜睡,头闷耳鸣,阴囊潮湿多汗,小便黄赤,舌质淡红 ...

  • 《证治准绳·杂病》汗总论

    <素问>云∶阳气有余,为身热无汗,阴气有余,为多汗身寒,阴阳有余,则无汗而寒.又云∶饮食饱甚,汗出于胃.惊而夺精,汗出于心.持重远行,汗出于肾. 疾走恐惧,汗出于肝.摇体劳苦,汗出于脾.凡 ...

  • 经方治疗妇科杂病验案5则 :经期过长、带下、慢性盆腔炎、妊娠恶阻腹痛、产后身痛多汗、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

     经方治疗经带胎产杂病验案五则   1.栀子豉汤合白虎汤 栀子豉汤是<伤寒论>治疗"发汗吐下后,虚烦不得眠,若剧者,必反复颠倒,心中懊憹"的方剂,白虎汤是<伤寒论 ...

  • 《证治准绳·杂病》

    目翳 在睛外遮暗.<内经>诊目痛,赤脉从上下者,太阳病.从下上者,阳明病.从外走内者,少阳病.按此论表里之翳明矣.用以治病,如鼓应桴也.凡赤脉翳初从上而下者,属太阳.以太阳主表,其病必连眉 ...

  • 妇科杂病名方汇总

    病名:妊娠瘙痒症 验方治疗:滋阴补血止痒-当归饮子加减     当归10克,川芎6克,白区12克,生地12克,防风10克,白蒺藜10克,荆芥穗9克,何首乌12克,黄芪10克,甘草6克,蝉蜕6克,苦参1 ...

  • 我当村医时,有个能治多种杂病的畅销方!

    Official Account 导读:仲圣之方,方方可用,疗效卓著,但个别处方,其言简,其意深,有的仅余只言片语,不易理解及运用,近阅先贤来春茂先生文章,对侯氏黑散运用颇多,特整理如下,读者对此方若 ...

  • 刘燕池教授运用三仁汤治疗内科杂病经验

    刘燕池,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全国第三.第四批师带徒导师,北京市名医传承工作站.国家名医传承工作室主持人,北京中医药大学研究生院博士后流动站学术经验继承合作导师.现任北京中医药大学 ...

  • 扎根农村的老中医,一生用经方治杂病的经验(干货)

    前言:这是一位曾留学日本后来在广大农村默默行医的老先生毕生临床经验之一窥,其很多关于经方和名方的使用句句箴言,其治学方法更是值得后学参考. 介绍欧阳履钦先生的学术经验 作者/欧阳錡 先伯欧阳履钦先生, ...

  • 春捂秋冻,不生杂病”,为什么这么做?原来好处这么多

    ●春捂● 初春早晚温差大, 中午偏暖时,人们就容易脱掉棉衣, 女性朋友还会穿着丝袜,把腿脚露在外面, 这些行为极容易损伤刚刚升发的阳气. 春季,如果刚升发的阳气被损伤了, 就会导致体内阳气不足. 在春 ...

  • 【临床医案:桃红四物汤杂病应用医案】

    桃红四物汤是常用的活血化瘀方剂,由四物汤当归.生地.川芎.白芍,加上桃仁.红花而成,因其有活血养血,化瘀止疼作用,可治疗多种疾病,尤其在杂病治疗中,应用灵活,效果突出. 桃红四物汤是常用的活血化瘀方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