烧 伤
烧伤,古代医籍又谓火烧伤、汤火伤、火疮、汤泼火伤等,总称水火烫伤.多指由
于热力(火焰、灼热的气体、液体或固体)作用于人体而引起的损伤。由于现代科学技
术的发展,出现了化学烧伤、放射性烧伤、电击伤,然而在平时和战时仍以火焰烧伤和
热液烫伤为多见。
早在晋代《肘后备急方》就有“烫火灼伤用年久石灰敷之,或加油调'和’猪脂煎
柳白皮成膏外敷”的记载。南齐《刘涓子鬼遗方》中有类似内容,如“火烧人肉坏死,宜
用麻子膏外敷”等。说明古代对烧伤早已重视,并初步积累了一些治疗经验。至唐代则
论述更为详细,例如《千金方》说:“凡火烧损,慎勿以冷水洗之”,否则“火疮得冷,热
气更深转入骨,坏人筋骨难瘥。”又说“治火烧闷绝,不认人,以新尿冷饮之及冷水和蜜
饮之……,”又说“火疮用栀子、黄芩、白蔹煎汤以淋疮,会溜去火热毒。”至清代更进
一步阐明烧伤辨证与预后,如《外科秘录》说:“汤烫疮,……轻则害在皮肤,重则害在
肌肉,尤甚者害在脏腑”,“火烧疮遍身烧如黑色者难救,或烧轻而不致身黑者犹可疗也,
然而皮焦肉卷,疼痛难熬,有百计千方用之而不验者,以火毒内收,而治之不得法也,故
治火烧之症,必须内外同治,则火毒易解也”。以上记载,说明祖国医学在治疗烧伤方面
积累了丰富经验,有些仍沿用至今。
(病因病机工
由于沸水(油)、烈火、电、放射线或化学物质等的强热作用,侵害人体,超过抵御
能力,以致皮腐肉烂而成。轻者仅为局部皮肉损伤,而重者除受伤部位立即发生外症以
外,火毒炽盛,耗损阴津,内攻脏腑,使阴阳失去平衡,从而产生火盛伤阴;阴损及阳,
气血两虚等全身症状,产生诸多变证,甚
至危及生命。
[辨病]
正确估计烧伤深度和面积,对指导治
疗及判断预后有重要意义。所以,首先要
估计烧伤面积和深度,烧伤面积愈大,深
度愈深,则病情愈重。
1 烧伤面积的估计 可采用以下方
法计算人体体表面积。
1。1 中国九分法(图2-6—1) 将全身
体表面积划分为u个九等分。如成人头颈
部占体表面积9%;双上肢各占9%;躯干
前后(各占13 oA)及会阴部(占l%)占
3×9%(27%);臀部及双下肢占5×9%+
l%(460A)。
1。2 手掌法(图2-6—2) 以伤员五指
并拢时手掌的面积,等于体表面积的1%。
此法计算简便,常用于小片烧伤的估计或
辅助九分法的不足。
1。3 儿童面积计算法 小儿的躯干和双上肢的体表面积所占百分比与成人相似。特
点是头大下肢小,并随着年龄的增长,其比例也不同,因此估计小儿烧伤面积时应予注
意。可按下述公式计算。
头颈部面积%=9+(12一年龄)
双下肢面积%=46一(12一年龄)
2 烧伤深度的估计(图2—6—3) 目前一般采用三度四分法。即根据烧伤的深度分为
l度、浅Ⅱ度、深Ⅱ度和Ⅲ度烧伤。临床上习惯称I度及浅Ⅱ度为“浅度烧伤”;深'度、
重度为“深度烧伤”。各烧伤深度的临床表现、鉴别方法和转归,列表(表2—6—1)如下:
表2-6一1 烧伤深度的鉴别和转归
┏━━━━━┳━━━━━━━━┳━━━━━━━━━━┳━━━━━┳━━━━━┳━━━┳━━━━━━━━━┓
┃ I度 ┃达表皮角质层 ┃红斑样、微肿无水 ┃ 灼热感 ┃ 痛 ┃微增 ┃2—3天后脱屑痊 ┃
┃(红斑性) ┃ ┃疱、干燥 ┃ ┃ ┃ ┃愈,无瘢痕 ┃
┣━━━━━╋━━━━━━━━╋━━━━━━━━━━╋━━━━━╋━━━━━╋━━━╋━━━━━━━━━┫
┃! ┃达真皮浅层,部 ┃水疱较大,创面湿 ┃ 剧 痛 ┃ 痛 ┃温度 ┃1—2周愈合,无瘢 ┃
┃度浅.度 ┃分生发层健在 ┃润、潮红、肿胀 ┃感觉过敏 ┃ ┃增高 ┃痕,有色素沉着 ┃
┣━━━━━╋━━━━━━━━╋━━━━━━━━━━╋━━━━━╋━━━━━╋━━━╋━━━━━━━━━┫
┃水 ┃达真皮深层,有 ┃小水疱、创面苍白, ┃痛觉迟钝 ┃ 微痛 ┃局部 ┃3—4周愈合,可有 ┃
┃痉深.度 ┃皮肤附件残留 ┃间有红色斑点,潮 ┃ ┃ ┃温度 ┃瘢痕 ┃
┃性 ┃ ┃湿,肿胀明显 ┃ ┃ ┃略低 ┃ ┃
┣━━━━━╋━━━━━━━━╋━━━━━━━━━━╋━━━━━╋━━━━━╋━━━╋━━━━━━━━━┫
┃ ┃达皮肤全层甚至 ┃创面苍白或焦黄炭 ┃痛觉消失 ┃ 不痛 ┃局部 ┃z一4周焦痴脱落, ┃
┃ 置度 ┃伤及皮下组织、 ┃化,干燥坚硬如皮 ┃感觉迟钝 ┃且易拔除 ┃发凉 ┃须植皮才能愈合, ┃
┃ ┃ ┃ ┃ ┃ ┃ ┃遗留瘢痕或畸形 ┃
┃(焦痂性) ┃ ┃见树枝样粗大静脉 ┃ ┃ ┃ ┃ ┃
┃ ┃肌肉和骨骼. ┃革样,多数部位可 ┃ ┃ ┃ ┃ ┃
┃ ┃ ┃网 ┃ ┃ ┃ ┃ ┃
┗━━━━━┻━━━━━━━━┻━━━━━━━━━━┻━━━━━┻━━━━━┻━━━┻━━━━━━━━━┛
3 烧伤严重程度的分类 可分为四类。
3。1 轻度烧伤 总面积在9%(JL童5%)以下的Ⅱ度烧伤。
3.2 中度烧伤 总面积在10%一29%(儿童5%一工5%)或Ⅲ度烧伤面积在lo%
以下。
3.3 重度烧伤 总面积在31%一49%(JL童16%一25%)或11I度烧伤面积在lo%一
19%之间;或烧伤面积不足30%,但有下列情况之一者:①全身情况差或已有休克;②
复合伤;⑧中、重度呼吸道烧伤。
3.4 特重烧伤 总面积在50%以上(儿童25%)或Ⅲ度烧伤面积在20%以上。
4 临床表现 烧伤不仅造成皮肤的损伤,而且可引起全身反应。小面积烧伤一般只
有局部创面的表现,而无全身反应或全身反应轻微,但大面积烧伤则有明显的全身反应。
火毒大量耗损阴津,内攻脏腑,伤阴损阳,常导致水与电解质子衡失调、感染、休克等
严重后果。根据烧伤病理生理变化及其发展阶段,大面积烧伤的临床过程可分为休克期、
感染期和修复期三个过程。各期之间虽有不同的特点.但又紧密交错,不能截然分开.
4。l 休克期 烧伤后48小时内,这段时间称为休克期。凡成人烧伤面积大于10%,
或d~Jl,烧伤面积大于5%,就应警惕休克的发生.休克是由于强烈疼痛刺激及大量体液丧
失而引起。由于烧伤区域内毛细血管扩张和血管通透性增加,大量体液和血浆蛋白渗出
创面和组织间隙,导致血容量急剧下降。血液浓缩,有效循环血量减少,产生低血容量
性休克。体液由血管内渗出的速度以伤后6—8小时内最快,36~48小时渗出达到高峰。
这时局部或全身出现反应性水肿,创面大量液体渗出,口干,尿少,烦躁不安,甚至出
现四肢厥冷,血压下降,脉虚数等津伤气脱、亡阴亡阳的危重症候。烧伤面积越大,休
克发生越早,一般发生在伤后6—12小时左右,因此救治大面积烧伤病人,防治休克是
首要任务。
4.2 感染期 烧伤后细菌容易在创面生长繁殖引起感染。一般在伤后3—7天水肿
回收期及伤后3—4周(溶痂期)感染发生率最高,程度最重,甚至发生败血症。致病菌
以绿脓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最为多见.这个阶段,积极增强机体抵抗力防
治感染是关键。
4.3 修复期 烧伤创面的修复与烧伤深度和感染情况密切相关。无感染的浅Ⅱ度烧
伤,2周左右即可愈合.深Ⅱ度烧伤尚可依靠残存皮肤附件的上皮细胞生长,创面可在痂
下愈合,但留有疤痕,并发感染则变成Ⅲ度创面。Ⅱ度烧伤需要去除焦痂和植皮才能愈
合,留有瘢痕并可产生瘢痕挛缩。
(辨证}
火为阳邪,耗气伤津,甚或因阴损及阳,导至阴伤阳脱;或邪毒乘虚而入,火毒炽
盛,内攻脏腑。即使祛除病邪,正气亦必然受损,而见气血两虚或阴伤胃败之证。
1 火热伤津证 多见于烧伤早期,证见发热,口干引饮,烦躁,便秘,尿短尿赤,
唇红舌干,或苔黄,脉洪大弦数或细数。
2 阴伤阳脱证 在火热伤津的发展过程中,兼见精神萎疲,气息微弱,四肢厥弱,
汗出淋漓,言语不清,嗜睡,舌面光剥无苔,脉虚大无力或微细等。
3 火毒内陷证 证见壮热烦渴,躁动不安,口干唇焦,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苔
黄或黄燥,或焦干起刺,舌质红或红绛而干,脉弦数等。但热毒内攻脏腑,可有不同脏
腑的兼症,若热毒传心,则兼见烦躁不宁,神昏谵语;若热毒传肺,则兼见气粗喘息,鼻
翼煽动,咳嗽痰鸣,痰中带血;若热毒传肝,则兼见痉挛抽搐,头摇目窜,或为黄疸;若
热毒传脾,则兼见腹胀便秘,恶心呕吐,或有呕血便血;若热毒传肾,则兼见尿少尿闭,
浮肿,或血尿。
4 气血两虚证 多见于烧伤后期,邪热渐退,气阴未复,证见低热或无发热,面色
无华,神疲乏力,食欲不振,时时汗出,创面肉芽色淡欠红活,上皮难长,舌质淡,苔
薄白,脉虚数或濡缓。
5 阴伤胃败证 多见于烧伤后期,热毒渐退而口舌生糜,口干津出,嗳气呃逆,纳
呆食少,或有腹胀便泄,舌光如镜,舌质暗红而干,脉细数。
此外,对重症伤员,辨舌苔与脉象,临床有较大的价值。
辨舌苔:初期舌质多淡红,或有浮浊苔;火毒内攻则舌红苔黄而干;阴津损耗则舌
多光绛,甚而起芒刺。病情好转则舌苔渐生,舌红转淡;体力渐变时,正常舌苔也渐出
现。故舌苔变化,对观察病情转变和判断预后有很大帮助:
辨脉象:烧伤的脉象,一般是洪大弦数,尤以数脉居多,即使在治愈后往往还可持
续一段较长时间,随着气阴恢复后才逐渐缓和。如合并全身化脓性感染时,脉数更甚。如
由数疾之脉转沉迟时,这是脉证不符,为病情趋向恶化。
[治疗]
烧伤的治疗,主要根据其轻重程度不同以及临床表现决定不同的治疗方法。一般来
说,小面积的轻症烧伤,仅外治便可收功。但是,大面积的烧伤重症,必须内外兼治。内
治之法,以清热解毒、养阴存津为主,辅以活血祛瘀。然津伤及气,热毒入里,变证多
端,非几种证型所能概括,故又须随证施治。对面积大之重症,还须积极配合补液抗休
克,加强支持疗法,使用抗生素防治感染等综合措施积极抢救,方能取得良效。
1 现场急救 应首先迅速消除致伤原因,脱离现场.身上有着火的衣服应就地卧倒
慢滚以压灭火焰,或就近跳进水池或河沟,或用水喷洒灭火,热液烫伤后应尽快脱去沸
液浸渍的衣服.若是酸碱烧伤,应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创面;无机磷烧伤者,除了用清
水长时间清洗创面以外,还应将创面浸于水中,以释出毒素,并禁用油剂深擦;若有眼
球烧伤,应用清水冲洗,禁用手或布揉擦.如呼吸道烧伤出现呼吸困难时,应行气管切
开。合并大出血,应迅速给予止血。有骨折者予以固定。烧伤创面用各种干净的布单作
简单包扎,以避免再污染或损伤。严重烧伤病人应立即补液,以防止休克出现,同时给
予镇静止痛剂,如口服云南白药、去痛片,或注射哌替啶等。
现场急救后,应迅速将病人移送就近医院作进一步处理。
2 休克的防治 轻度烧伤多不发生休克。烧伤越重,休克出现越早,期限越长,病
情也越重。严重烧伤多在伤后6—12小时发生休克,如烧伤面积在70%以上,可在伤后
2小时内发生。烧伤休克为低血容量休克,其临床症状与出血性休克基本相似,早期主要
表现为口渴,烦躁不安,周围血管收缩,皮肤苍白、发凉,心率增快,脉压变窄,尿少
等,一般诊断不困难。但血压下降多已作早期症状,应予注意。
休克期的处理原则是以尽快补充血容量,固气养津为主,方法如下:
急用养气生津、回阳救逆之法,视情况选用生脉散、独参汤或参附汤。
可进食者,口服烧伤饮料(每IOOml水中含食盐3g,碳酸氢钠0.15g,苯巴比妥
0。005g),或口服盐粥汤,少食多饮,逐渐增加,且应以含盐饮料为主。
重度烧伤的伤员,应以静脉补液为主,所补的液体应包括胶体液(全血、血浆或血
浆代用品如右旋糖酐等)和电解质溶液(等渗盐水或平衡盐溶液等)以及葡萄糖溶液。具
体计算方法:
伤后第1个24小时每工%烧伤面积每kZ体重补胶体和电解质液量共1.5ml(dgh
2m1)另加上正常人每日生理需要水量2000ml(可用5%一10%葡萄糖溶液,小儿依年龄
或体重计算)。胶体和平衡盐溶液的比例一般为0.5:工,严重深度烧伤可为0.75:0。75。
补液速度:开始时应较快,伤后8小时补入总量的一半,另一半于伤后工6小时补入。伤
后第2个24小时的胶体和平衡盐溶液量为第一个24小时的一半,水分仍为2000m1.
例如: 置、Ⅲ度烧伤面积为50%,体重60kg的伤员。
第一个24小时补入总量为:
50×60×l.5+2000----6500ml
其中(如果胶体和平衡盐溶液按0.5:工分配).胶体液为;50×60×0.5—1500ml
平衡盐溶液为:50×60×1—3000ml。
每曰生理需要水分2000ml。
第2个24小时胶体为工500÷2--750ml,平衡盐溶液为3000÷2=1500ml,正常生理
需要水分仍为2000ml。
为了便于记忆,可将上述公式简化,即伤后第1个24小时补液量(m1)为烧伤面积
数×100.(适用于成人体重55"--65kg左右),其中生理需要水分2000ml除外,余下的液
体为胶体和平衡盐溶液,其比例可为0.5;l或1:1。补液速度和伤后第2个24小时补
液量同上述公式。
补液公式作为初估计液量,更重要的是结合伤员的年龄、心肺功能、烧伤原因、烧
伤部位、补液开始时间等因素予以考虑,尽量使补液合乎实际需要。调节外液量的临床
观察指标:①尿量适宜:尿量能反映有效循环血量和肾功能状况。一般成人每小时尿量
30~-40ml,低于20ml应加快补液。有血红蛋白尿者,应适当加快补液速度并输入碱性药
物,以增加尿量和碱化尿液,防止血红蛋白填塞肾小管而引起急性肾功能衰竭。但有心
血管疾患或老年病人。则量求偏低。②精神状态:安静者为宜,烦躁不安往往是血容量
不适的表现。⑧末梢循环良好(肤色红润、肢体温暖、毛细血管充盈良好等),脉搏、心
跳有力。④无明显口渴。有烦渴者应加快补液。⑤无明显血液浓缩;血红蛋白、红细胞
计数和红细胞压积均接近正常范围。⑥中心静脉压:(正常值是0。784一l。176kPa(8---
12cm H。0)。一般而言,血压低、尿量少,中心静脉压低,提示血容量不足,应加快补液;
中心静脉压偏高,血压正常,尿量多,提示补液量已够,应减缓或暂停补液。但中心静
脉压高,血压仍低,且无其他原因解释时,多表明心输出能力差,补液宜慎重,并需研
究其原因。
3 败血症的防治 败血症是造成烧伤死亡的主要原因,应积极防治,防治的原则如
下:
3。1 坚持严格的消毒隔离制度。做好床边隔离和无菌操作,减少或防止创面污染。
3.2 正确处理创面是防治感染的关键,休克稳定后及早清创,保持创面干燥,对大
面积礓度焦痂作早期切痂植皮等,都是预防败血症的积极措施。感染创面如有痂下积液
应及时去痂引流,肉芽组织出现后尽早植皮。
3.3 积极增强机体抵抗力是防治败血症的基础。治疗烧伤过程中,自始至终都要十
分重视扶持机体抵抗力.应加强营养,调理脾胃,增进饮食,维持水、电解质子衡,补
充多种维生素,适当输入新鲜全血、血浆以纠正贫血和低蛋白血症,必要及时给予肌肉
或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以及应用深静脉高价营养疗法,合理安排休息等。
3.4 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以防治感染。一般烧伤后2—3天内,可用青霉素、链霉素
预防感染。大面积烧伤病人在体液回收期或者一旦出现败血症的早期征象,应选用广谱
抗生素,或者联合应用抗生素,并且根据创面脓液细菌培养以及血培养的结果,及早选
择细菌敏感的药物。
4辨证施治
4。1 火热伤津证 治宜清热养阴。方选黄连解毒汤、银花甘草汤、清营汤、犀角地
黄汤加减。
4。2 阴伤阳脱证 治宜固气养阴,回阳救逆。方选生脉散合参附汤、四逆汤。若冷
汗淋漓者,加煅龙骨、煅牡蛎。
4.3 火毒内陷证 治宜清营凉血解毒。方选清营汤、黄连解毒汤合犀角地黄汤、清
瘟败毒饮加减。同时须按脏腑辨证施治,在清热养津方中加入清泄该脏腑的药物。如热
毒传心者,加清心开窍之品,用安宫牛黄丸或紫雪丹;若热毒传肺者,加清肺化痰之品,
如生石膏、知母、贝母、桔梗、鱼腥草、桑白皮、海浮石等;若热毒传肝者,加平肝熄
风之品,如羚羊角、钩藤、龙齿、石决明等;若热毒传脾而腹胀便秘者,宜清泄脾胃,加
大黄、枳实、竹茹、玄明粉、大腹皮等;呕血便血者,加三七、白及、侧柏炭、槐花炭、
地榆炭等;若热毒传肾,尿少或尿闭者,宜清热利尿,加车前子、淡竹叶、白茅根、泽
泻等;血尿,加大小蓟、茜草根、琥珀、干地黄等。
4.4 气血两虚证 治宜调补气血。方选八珍汤或托里消毒散加减。
4.5 阴伤胃败证 治宜养阴益胃。方选益胃汤加减。
5 外治法 创面是烧伤一系列严重变化的根源,故创面的正确处理十分重要,必须
保持创面清洁,预防和控制感染;深Ⅱ度创面,争取和促进痂下愈合,减少瘢痕形成;Ⅲ
度创面,早期保持焦痂完整干燥,争取早期切痂植皮,缩短疗程。 .
5。l 清创术 轻病人入院后即可进行,合并休克的伤员应先行抗休克,待病情稳定
后再进行清创,先剃净创围毛发,剪短指(趾)甲,用肥皂水擦洗干净健康皮肤,然后
用灭菌水或消毒液(如1:1000新洁尔灭,1;5000洗必泰,2%黄连水等)冲洗创面,并
用棉花或纱布轻轻拭净污垢或异物,但忌刷洗或擦洗。创面的大水疱用注射针将渗液吸
尽,或于水疱低位刺一小孔排尽渗液。已剥脱的疱皮应予剪除。吸干创面后,根据情况
予以包扎或暴露。处理创面时,可用杜冷丁、吗啡类药物止痛。清创术后应肌肉注射破
伤风抗毒素1500""3000国际单位,重伤者可在2周后再注射1次。
5.2 包扎疗法 于创面上,先放一层吸水干纱布,抗菌药物纱布或中草药纱布(如
虎杖液、四季青液等)或凡士林纱布,再用厚约2~3cm吸水棉垫覆盖,范围要超过创周
3---5cm,然后用绷带由肢体远端开始,均匀地加压包扎,肢端如无损伤应予露出,关节
部位应注意固定在功能位置。包扎疗法有保护创面,防止再损伤,减轻疼痛,减少污染
和及时引流创面渗液的作用。但厚层敷料散热差,不适于炎热季节或地区。
包扎后应逐日检查:敷料有无松脱或被渗液浸透情况;有无臭味或疼痛,以及肢端
循环情况等。如有高热、白细胞计数增高、剧痛、恶臭等感染迹象时,应及时更换敷料。
敷料浸湿后,亦应及时更换,但如无感染,内层可不更换。若无上述情况,浅Ⅱ度烧伤
可延至伤后10~14日更换敷料,争取早日愈合;深度烧伤在3—4日后更换敷料,以便
判断深度情况,调整治疗方案。
5.3 暴露疗法 清创以后,使创面暴露于空气清洁的隔离室的无菌床上,使创面干
燥结痂,以保护创面,减少污染,并可在创面上用药,例如涂以虎杖、.四季青等具有活
血止痛、消炎收敛的中草药制剂,促使创面迅速干燥结痂,甚至痂下愈合。暴露疗法适
用于各部位烧伤,尤其适合于头颈、会阴等不便于包扎的部位,大面积烧伤或有较多感
染的创面,以及在炎热季节的伤员.
对创面感染要及时引流,清除已溶化的坏死组织,痂下感染要剪除痂皮。创面用黄
连膏、红油膏外敷;渗液多时,用2%黄连液、2%黄柏液或其他抗菌药液湿敷,每日更
换2—4次,直至创面新鲜为止。
后期腐脱生新时,用生肌膏外敷,或者植皮,促进创面愈合。发生疤痕挛缩畸形而
影响功能者,应行整形手术。
[预防]
l 加强劳动保护和防火灭火设备,开展防火宣传教育,注意安全操作及积极做好烧
伤的预防工作。
2 在家庭、幼儿园、开水、热粥、热汤要放好,以免烫伤小孩,注意不让小孩玩火。
(古籍选粹)
《千金方.火疮等病》 凡火烧损,慎勿以冷水洗之。火疮得冷,热气更深转入骨,坏
人筋骨难瘥。初被火烧,急向火更炙,虽大痛强忍之,一食久即不痛,神验。治火烧闷
绝不识人,以新尿冷饮之,及冷水和蜜饮之,口噤拨开与之,然后以诸方治之。
《薛氏医案.论汤火疮>> 汤火疮证,若发热作渴,小便赤涩,用四物、山栀、连翘、
甘草养阴血以消毒。若患处肉未死而作痛,用四君、芎、归、山栀、连翘、甘草健脾胃
以消毒。若患处肉已死而不溃,用八珍、白芷、甘草补气血以排脓.如未应,加肉桂.若
患处死肉已溃而不收敛,用四君、芎、归、黄芪健脾胃以生肌。如未应,加炮姜。若小
儿患之,或目剳头摇等证,用四君加芎、归、山栀健脾胃以清肝木。若食后即有此患,或
腹胀作痛,用四君、山栀、山楂、神曲,壮脾气以消导。大凡初患此证,用神效当归膏
敷之,轻重自愈,重者自腐,良肉易生。其色赤者,乃火毒未尽,必搽至色白为度。倘
患于肢节伸屈之处,若敷此,且免生痂,伤碍新肉复溃难痊。倘回禄烟熏致死者,以萝
卜捣汁灌之即苏,以其辛能散气也。
《医学入门。汤火疮》 汤泡火烧疮,初时宜强忍痛,急向火炙,慎物以冷物熨之,使
热不能出,烂入筋骨。后用寒水石七两,黄柏、黄连、黄芩、山栀、大黄、赤石脂各一
两、甚老帆冰片少许为末,酒调或鸭子清调敷,或陈玉丹亦好.
《证治准绳.汤火疮》 凡汤火伤,急向火炙,虽极痛,强忍一时即不痛,慎物以冷
物塌之,及井底泥敷之,使热气不出,烂入肌肉。
《外科正宗。汤火)> 汤泼火烧,此患原无内证,皆以外来也。有汤火热极,逼毒内
攻,又有外伤寒凉,逼毒入里,外皮损烂者,以清凉膏、粟壳膏涂之。毒气入里,烦躁
口干,二便秘涩者,四顺清凉饮下之。泡破,珍珠散掺之,自愈。
《石室秘录.汤火伤》 人有无意之中,忽为汤火所伤,遍身溃烂,与死为邻,我有
内治妙法,可以变死而生,方名逐火丹,用大黄、生甘草各五钱,当归四两,荆芥(炒
黑)、黄芩、防风各三钱,黄芪、茯苓各三两,水煎服,一剂痛减半,二剂减,三剂疮口
全愈,真至圣至神之方也。此方妙在重用大黄于黄芪、当归之内,既补气血,又逐火邪。
尤妙用荆芥、防风引黄芪、当归之补气血,生新以逐瘀。更妙用茯苓三两,使火气尽以
膀胱下泻,而皮肤之痛自除。至于甘草、黄芩,不过调过而清凉之已耳。
(现代研究)
1病理生理特点
1.1 局部病变 烧伤时局部的病理改变,一般取决于热力(温度)和接触组织的时
间。轻度(I。)烧伤时,可使皮肤毛细血管扩张,充血,发红,疼痛,同时有少量血浆
渗出到组织间隙,出现局部轻度红肿.烧伤病重(Ⅱ。)时,皮肤毛细血管壁损伤而通透
性明显增高,血浆渗出增多,除了渗入组织间隙。渗液尚积于表皮与真皮之间形成水疱。
同时,表皮细胞变质,以至坏死。但随着血浆渗出停止和坏死组织脱落,皮肤可借浅存
的上皮细胞再生而修复。烧伤严重(Ⅲ。)时,能直接引起蛋白质凝固,组织脱水,甚或
碳化皮肤形成焦痂,就不能再生。对于皮下组织、肌肉等,烧伤后的改变也类似。
1。2 全身反应 烧伤后的全身反应,大部分取决于烧伤的范围和深度,烧伤范围愈
广泛和愈深,全身反应也愈严重。在伤后早期常见的是烧伤后血容量减少所引起的一系
列变化。由于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多,血浆渗出到创面和组织间隙,损伤组织聚合而成的
大分子物质,对水钠有较大的亲和力,使大量液体渗出于烧伤组织中,引起功能性失液;
此时血液浓缩,血容量减少,心排血量也减少,可发生低血容量性休克。同时,肾因缺
血,加以抗利尿激素和醛固酮的分泌增多,尿量减少。深度烧伤造成红细胞破坏,释出
大量血红蛋白,引起血红蛋白尿。肾缺血和大量血红蛋白尿均可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
伤后48小时后,烧伤局部的病理生理变化由以渗出为主,逐渐转为以吸收为主。血
液可稀释,尿量可增多。但此时渗出液的蛋白质和坏死组织多已分解,其分解物质均对
人体有害,可呈现中毒症状。在重度烧伤者,因细胞和体液免疫功能受到抑制,抗感染
能力明显降低,加以创面有渗液和坏死组织,细菌就容易繁殖而引起感染,甚至在早期
并发败血症。感染的存在,都将会加重局部和全身损害的程度。
2 临床过程 根据烧伤的病理生理和临床特点,一般将烧伤的临床过程分为三期:
2。1 体液渗出期 除损伤的一般反应外,无论烧伤的深浅或面积的大小,伤后迅速
发生的变化为血浆样体液渗出,这种渗出以伤后6—8小时最快,24小时达高峰。在较小
面积的浅度烧伤,经过人体的代偿,可不明显影响有效循环血量。但当烧伤面积大(一
般指Ⅱ、Ⅲ度烧伤面积成人在15%,小儿则在5%以上者),人体不足以代偿迅速发生的
体液丧失时,则循环血量明显下降,引起低血容量性休克,因此又有人称此期为休克期。
导致体液渗出的主要病理生理变化为烧伤区及其周围或深层组织的毛细血管扩张和通透
性增加,大量血浆样液体自血液循环渗入组织间隙形成水肿或自创面渗出,因而丧失了
大量的水分、钠盐和蛋白质。因而本期的主要矛盾是休克的防治,而及早进行补液治疗,
迅速恢复循环血量是主要措施之一。
2.2 急性感染期 烧伤后,创面易于污染,而局部抵抗力又降低,烧伤创面的坏死
组织和富于蛋白的渗出液是细菌的良好培养基,还因烧伤导致局部组织发生缺血和代谢
障碍,使细菌易于在创面繁殖引起严重的感染,细菌侵入血液,以致血培养阳性,称为
败血症。而伤后3—10日,为水肿回收期,此阶段细菌、毒素和其他有害物质往往也被
吸收。所以,不难看出,感染的预防,尤其是全身性感染的预防是此期的主要矛盾。
2.3 修复期 伤后5—8日开始,直至痊愈。这一阶段存在创面感染,焦痂脱落,愈
合等一系列变化。促使创面早期愈合是本期的主要矛盾。
烧伤的临床过程大体可分三期,但它们又是互相重叠,互相影响的,例如在体液渗
出期不久,急性感染期与修复期即已开始,不能截然分开;休克往往易导致全身性感染
的发生,而急性感染又可增加休克的严重性和处理的困难,从而使某一阶段的病期延长,
甚至进一步恶化。
3 烧伤中药及制剂的研究 中药制剂治疗烧烫伤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治疗方法,经药
理和临床试验证明有很好的疗效。经过归纳整理,发现冰片、地榆、大黄等10多味中药
的使用频率最高,其中,冰片、地榆、紫草、大黄、黄芩、黄连、黄柏、虎杖具有清热
解毒功效,乳香、没药具有活血祛瘀、消肿生肌功效,白芷具止痛消肿功效,白及具有
消肿生肌功效.综合上述配伍原则,很多处方都包含其中几味,少则一味,多则含处方
全部。常用于治疗烧伤的中药剂型有膏剂、油剂、散剂、膜剂等。
烧伤往往给患者带来难以忍受的痛苦,通常最有效的方法是辅以地卡因、利多卡因
等麻醉剂以缓解疼痛,但副作用较为严重,而中药烧伤制剂,根据“清热解毒,化腐生
肌,祛瘀生新,活血止痛”的中医辨证原理设计和配制的制剂,对开拓和发展烧伤治疗
的新理论具有一定的意义。北京宣武中医院运用湿润烧伤膏采用暴露疗法治疗烧伤623
例,一般涂药后5-10分钟内即迅速起到止痛作用。保持创面湿润是利用该药止痛效果
的关键。
烧伤创面容易继发感染,严重大面积烧伤中的死亡,绝大多数是由于并发创面脓毒
症引起。然而,许多烧伤中药制剂都有促进细胞增生分化,增强创面抗感染的作用。董
永洪用大黄、黄连、黄芩、黄柏制成四黄散治疗110例烧烫伤病人,结果表明,四黄散
有较强抗菌消炎、止痛止血、结痂收敛、生肌长肉的作用。蒋运德用风尾草液治疗烧伤
40例,收到满意效果,用药后止痛快,能迅速与创面结成牢固的保护性痂膜,阻止早期
创面大量渗出,有利于休克的防治,同时能防止外来细菌的侵袭,预防早期败血症。
4临床研究
4。1 验方 顾馨等用烧伤湿润膏治疗Ⅱ度以上烧伤1000例,方药:紫草、虎杖、地
榆各30g,大黄、黄连、黄柏、丹参、儿茶、石膏、寒水石、炉甘石各lOg,乳香、没药、
地肤子、蜂衣各6g,罂粟壳1.5g,珍珠5g,凡士林适量制成油膏(制成糊剂则用麻油)
备用。结果治愈948例均未植皮,深Ⅱ。创面愈合后无疤痕,Ⅲ。创面愈合后疤痕少。愈合
时间:浅Ⅱ。为4—7天,深Ⅱ。14~21天,Ⅲ25-28天。雷国爱等用紫草油外敷治疗Ⅱ。
(浅、深)烧伤患者共106例,基本方,紫草、当归、生地、川I芎、白芍各30g,冰片lOg,
芝麻油250g,庆大霉素40万单位。制作方法:将上述各药(除冰片,庆大霉素外)和芝
麻油共同置于煎药锅内,用文火加热至各药发黄未焦时离火稍冷即过滤弃掉药渣,过滤
液置于无菌杯内,待冷后将冰片及庆大霉素加入上液,搅匀即可使用。结果全部病例均
治愈,比一般文献报道显著缩短了疗程。根据观察,紫草油涂布烧伤创面,工一2天创面
渗出显著减少,疼痛缓解,浅Ⅱ度烧伤3---,4天可结痂,上皮新生,6—8天即脱痂痊愈;
深Ⅱ度烧伤l周左右肉芽组织、上皮明显生长,创面明显缩小,2周左右脱痂痊愈。
4。2 单方 王巨臣用狗油及地龙浸出液外治烧伤16z.例,方法是狗油用文火煎好备
用,地龙浸出液的制法:首先将数条活地龙用自来水洗净,放入干净杯中,加入等量白
砂糖,放置2小时左右,地龙被白砂糖溶化,制成地龙浸出液,经高温消毒处理后备用。
使用时,首先对创面消毒和冷疗法处理,然后交替外涂狗油及地龙浸出液,每日4"--8次。
经上述处理后,烧伤创面会很快形成一层保护性薄膜,24小时内创面定痂,36小时内局
部消肿,浅Ⅱ度烧伤患者,最短4天,最长7天脱痂愈合。深Ⅱ度烧伤患者,最短8天,
最长12天脱痂愈合。一般不留疤痕。
(评述}.
烧伤是一种常见的损伤,大面积烧伤由于体液的大量丧失或合并败血症,病情多较
危重,甚至危及生命。关节部位的Ⅱ度以上烧伤,如果创面处理不当,形成瘢痕、挛缩,
影响患部功能。
烧伤面积的估计,最常用中国九分位,手掌法适用于小面积的散在性烧伤。烧伤深
度的划分,以三度四分法最为常用,对指导临床治疗和判断预后都很有帮助。 Ⅱ度烧伤
以伤部有水疱为特点。自觉剧痛、创面红润,多属浅Ⅱ度;痛觉迟钝、创面基底苍白者,
多属深Ⅱ度烧伤。痛觉消失、创面无弹力、坚硬、蜡白、焦黄或炭化,是Ⅲ度烧伤的特
点。
小面积烧伤,一般只需正确的创面处理,辨证地选用一些外用药即可。大面积的严
重烧伤,需中西医结合,内外治并重。加强支持疗法,补充足够的血容量,正确地处理
创面,及时有效地防治败血症,是抢救大面积烧伤的关键。
近年来,中医中药在烧伤创面的处理上取得了较大的进展,影响最大的是徐氏烧伤
湿润暴露疗法,认为烧伤一是强热致伤,由于创伤导致气滞血瘀;二是火毒致疮,由于
火毒导致肉腐脓成,甚至入里,因而提出以活血化瘀行滞治其伤,清热解毒、去腐生肌
治其疮的原则,在如何解决创面疼痛、创面感染、创面加深、疤痕愈合等四大国际烧伤
难题上做了进一步的探索。多家使用中药外敷治疗,证实中医药治疗烧伤最大优势在于
控制局部感染及无疤痕挛缩现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