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海南的十大名门望族详解

在秦代,海南岛被称为越郡外境,是四大流放地之一,主要是崖州。

春秋战国时,海南岛西部有儋耳国。

秦末汉初,海南岛成为南越国的属地。

公元前111年,汉武帝令伏波将军路博德、楼船将军杨仆等率师平定南越之乱,次年在海南岛设置珠崖郡,治今琼山;儋耳郡,治今儋州;属交州刺史管辖。

公元前82年,汉昭帝废儋耳郡,并入珠崖郡。

隋炀帝时,改崖州为珠崖郡,后又析西南地区置临振郡。

唐代改郡为州,设崖州、儋州、振州、万安州、琼州等5州,统属岭南道管辖。海南简称琼系来源于唐代的琼州。 后唐玄宗改儋州为昌化郡。

海南省位于中国最南端,通过琼州海峡与大陆相隔,环境相对封闭,自古以来几乎没有受到兵乱的波及,所以很适合大家族的孕育与繁衍,现在就古代海南的十大名门望族进行一一详解。

珠崖海氏:海氏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的古老姓氏群体。其一源于姬姓,黄帝的儿子禺阳任职海司,被封为东海之神。禺阳的儿子禺强被封为北海之神。在禺阳、禺强父子俩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的海神封号为姓氏者,省称海氏。其二源于春秋时期卫灵公大夫名春,他指海为姓,时称海春,其子孙后裔称海姓。其三源于回族、蒙古族、满族、彝族等汉化改姓。今海南省的文昌县仍有海姓后人分布。

海氏的主要郡望有齐郡、薛郡、南海郡、珠崖郡。海氏的主要堂号有齐郡堂、薛郡堂、珠崖堂、南海堂。其中海氏珠崖堂,以望立堂,亦称琼州堂,这支最有名的即为海瑞。

儋州豹氏:豹氏是一个非常古老的多民族、多源流姓氏群体。其一源于高辛氏,出自帝喾三子契之后裔叔豹,该支以花豹为图腾,其子孙以氏族名称为姓氏,称叔豹氏,后省文简化为单姓豹氏,该支豹氏主要分布在古琼州地区即今海南省,成为黎族的先民,是非常古早的姓氏之一。其二源于姜姓,出自远古时期蚩尤部落的三苗族,苗族豹氏以豹为图腾的部落,世代以豹为姓氏,称豹氏,属于以部落名称为氏。

其三源于姬姓,出自西周初期王朝官位豹侯,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多为军健家族。其四源于姬姓,出自西周初期王朝官位豹尾,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其五源于傣族,出自西双版纳古老的克木族人豹氏族,属于以图腾信仰为氏。其六源于姬姓,出自战国时期魏国大夫西门豹,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其七源于蒙古瓦剌部伊日毕斯氏,汉义为金钱豹,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在今重庆市的巴县,四川省的成都市,内蒙古自治区的赤峰市、包头市,海南省的儋州市昌江县,台湾省的台南市等地,均有豹氏族人分布。豹氏的主要郡望为至来县、洛阳郡、儋州。豹氏的主要堂号为洛阳堂和儋州堂。其中豹氏儋州堂,以望立堂,亦称儋耳堂、珠崖堂。

琼崖黄氏:黄姓是一个典型的多民族、多源流姓氏。其一源于黄国,黄国灭亡后其子民以国为氏,称黄氏。其二源于官位,出自远古伏羲下属之官黄龙师和远古黄帝下属之官黄云。其三源于回族、满族等汉化改姓。当代,黄姓人口主要分布于广东、四川、湖南、广西、江西、湖北、福建、江苏等地。

黄氏的主要郡望为江夏郡、会稽郡、零陵郡、巴东郡、洛阳郡、晋安郡、濮阳郡、东阳郡、南安郡、西郡、江陵郡、松阳郡、固始郡。黄氏的主要堂号有山谷堂、江夏堂、宽和堂、紫云堂、孝友堂、四士堂、千顷堂、聚斯堂、双江堂、三略堂、五桂堂、源远堂、炽昌堂等。

明清两代,海南先后诞生了6对父子进士,其中明代的黄显和黄弘宇便是其一。黄显和黄弘宇父子的先祖黄重,于公元1412年渡海赴任琼州抚黎知府,卜居海南。海南琼崖黄氏以家敦孝友世守循良宏兹远谟载锡之光桂兰应瑞华萼呈祥子孙逢吉福禄永康为字辈。

琼州罗氏:罗氏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姓氏。其一出自祝融氏后裔的封地罗国,属于以国名为氏。其二出自西周初期官吏罗氏,专职掌管天下鸟、禽的捕捉与饲养,以供王公贵族欣赏和食用,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其三源于鲜卑族、突厥族、蒙古族、满族、苗族、彝族、土家族、白族、黎族等汉化改姓。其中琼州的罗氏黎族人主要居住在海南省的乐东县。

罗氏的主要郡望为豫章郡、襄阳郡、长沙郡。罗氏的主要堂号有豫章堂 、尊尧堂、长沙堂、襄阳堂、太原堂、清公堂、思孝堂、嘉德堂、柏林堂、儒林堂、忠爱堂、崇德堂、理学堂、崇德堂、崇节堂等。其中罗氏理学堂在今海南省文昌县;罗氏崇德堂在今海南省琼山县;罗氏崇节堂在今海南省澄迈县罗氏,包括安定县、屯昌县罗氏系。

海南云氏:云氏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姓氏。其一源于妘姓,祝融后裔受封于郓罗地,号为妘子,其后裔子孙遂为妘氏,后省去女旁而为云氏,形成云氏。祝融的支庶后裔子孙被封于鄠国,春秋时期为楚国所灭,其国民子孙以国名为氏,后简去邑旁成为云氏,简化为云氏,史称云氏正宗。其二源于妘姓,帝喾时的火官祝融之后封于郧国,春秋时为楚国所灭,子孙以国为氏,后简去邑旁成为云氏。其三源于缙云氏,出自黄帝时期夏官之后,夏官的官名就叫做缙云氏,属于以官职名为氏。其四源于鲜卑族、蒙古族、达斡尔族、满族、苗族、彝族等。

云氏的主要郡望为琅琊郡、河南郡。云氏的主要堂号为琅琊堂、河南堂。其中海南云氏有族谱存世。

琼州林氏:林氏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姓氏。其一源自子姓,武王克纣灭商,赐商末名臣比干的后裔为林姓。其二源自姬姓,周平王姬宜臼有庶子名叫林开,林开的子孙有的以祖辈名字为氏。其三源自官位,出自西周时期官吏林衡,林衡主要负责掌管林木,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其四源于鲜卑族、高山族、满族汉化改姓。当今林氏主要集中于福建、广东、浙江、江西、江苏、广西等省,其中福建仍为林姓第一大省。

林氏的主要郡望为济南郡、下邳郡、南安郡、晋安郡、西河郡等。林氏的主要堂号有南安堂、晋安堂、下邳堂、济南堂、西河堂、九龙堂、九牧堂等。

其中九牧中的首牧后裔林裕,在公元899年从原籍福建福清县太平乡平原里安乐村,携家眷渡琼任琼山县知事,后来累功升迁琼州府同知,后在任上逝世。去世时唐朝已亡,其后代遂定居琼山府城西关,成为入琼林姓第一始祖。海南林姓的另一主要分支为林暹的后裔,林暹在南宋初由福建莆田入琼,任琼州经略安抚使,为第二个渡琼林姓始祖。林姓在海南全岛各地均有分布,其中以海口和文昌为主要聚居地。

后巷陈氏:陈姓是一个典型的多民族、多源流姓氏。其一源自陈国,陈厉公的儿子妫完因内乱出逃到齐国,以故国为氏,称陈氏。其二源自陈国公族后裔,陈国在妫满死后,其子孙有以国为氏,即陈氏。其三源自北魏时期鲜卑族,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实行汉化改革,贵族侯莫陈氏易胡姓为汉姓,改为单姓陈氏。其四源自女真族、蒙古族、满族汉化改姓。

陈氏的主要郡望为颍川郡、汝南郡、下邳郡、广陵郡、东海郡、河南郡、武当郡、新安郡、庐江郡、冯翊郡、京兆郡。陈氏的总堂号为颍川堂。

其一迁琼始祖陈谟烈,宋任肇庆知府,迁琼任文昌知县,落籍文昌。其二陈拱宸,南宋举人,迁琼任文昌知县,落籍文昌清澜。其三陈番为中顺大夫,宋嘉熙年间渡琼,居文昌坊园。其四陈建尤,迁琼任琼州教授,宋灭稳居文昌七星岭。其五陈祯祥,元渡琼落籍文昌大谭。其六陈端于明景泰年间渡琼落籍文昌沙尾村。其七陈彦和,迁琼任琼州府参军,落籍文昌沙港村。其八太学生陈好,因和陈东保李纲,避祸来琼,落籍琼山。

后巷陈氏自明代中期陈天然落户琼州,迄今至少20代人,历时约500年,陈天然的后裔现在主要聚居在府城东部桂林社区。

崖州吴氏:吴氏是一个多源流多民族姓氏。其一源于古吴部落。其二出自黄帝姬姓,黄帝后裔古公亶父的儿子太伯与仲雍在南方的吴越一带,建立了吴国,吴国亡后子民多以国名为姓,是目前大多数吴姓人公认的吴姓起源。其三源于祝融氏吴回,其子孙有以吴为姓。其四源自蒙古族、满族、达斡尔族、鄂温克族、苗族等汉化改姓。现代吴姓主要分布于广东、福建、广西、贵州、江苏、河南、浙江、湖南、四川、湖北、山东、江西、安徽等省。

吴姓重要的郡望有延陵、渤海、濮阳、陈留、汝南、长沙、武昌、吴兴等八个。吴氏的主要堂号有延陵堂、至德堂、三让堂、渤海堂、让德堂、种德堂、世德堂、仁德堂、至德堂、秀聚堂、忠义堂等。

在海南岛,吴姓是望族大姓,也是较早迁入海南的姓氏。吴氏渡琼始祖为吴贤秀,原籍福建莆田,是唐肃宗乾元二年进士,历经唐玄宗、肃宗、代宗、顺宗四朝,官至户部尚书,唐顺宗时流放崖州,两年后在海南去世,葬于今演丰镇龙窝坡。吴贤秀的次子吴玟进士及第,官至户部郎中,定居崖州,是迁琼二世祖,长子和三子在中原为官,其后代一部分人在南宋后期又相继回迁海南。如今,吴氏子孙已遍布海南各市县。

文昌韩氏:韩氏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姓氏。其一源自春秋韩国。其二源自鲜卑族改韩姓,北魏孝文帝从平城迁都洛阳,实行汉化改革,将出大汗氏改为韩。其三源自满族、锡伯族、朝鲜族、鄂伦春族汉化改姓。当代韩姓主要分布在北方的河南、陕西、山西、甘肃、河北、辽宁等省,南方则以江苏、安徽、浙江、湖北、福建等省为主。

韩氏的主要郡望为颍川郡、南阳郡、昌黎郡。韩氏的主要堂号有泣杖堂、昌黎堂、昼锦堂。

韩姓在海南是十大汉族大姓之一,而在文昌市更是排在各姓氏之首。海南韩氏迁琼始祖是韩显卿,原籍河南相州,是北宋名相韩琦第六世孙。金兵南侵时,韩显卿举家迁居广东雷州,而后定居海南文昌锦山,成了海南岛韩氏开山之祖。

海南王氏:王姓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姓氏,主要源自姬姓,部分源自子姓、妫姓和少数民族改姓。王姓为全国第一大姓,同时王姓也是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江苏、安徽、山东、河南、海南、陕西、甘肃、新疆的第一大姓。

王氏郡望共有21个,分别是太原郡、琅琊郡、北海郡、东海郡、高平郡、京兆郡、天水郡、东平郡、新蔡郡、新野郡、山阳郡,中山郡、陈留郡、章武郡、东莱郡、河东郡、金城郡、海汉郡、长沙郡、堂邑郡、河南郡。王氏的总堂号为太原堂。

自东汉末王琳出仕来琼后至清代止,有很多王姓族人迁居海南。在这些王氏渡琼始祖中,人丁最兴旺的是江苏人王居正,王居正是闻名天下的三槐王氏中颇有成就的人,曾任文华阁大学士兼枢密察,在朝中和岳父李纲与主战派岳飞,力争抗金护国,被奸臣秦桧诬告陷害,在奉旨南下途中客死海南,其大儿子王斗魁定居海南,一共育有九子,被后人尊称为九子王。九子王及其后代散落居住海南北部、西北部和东部地区,繁衍至今,已发展成为拥有近40万人的海南首望之族。

海南以它安稳和平的环境,吸引着很多中原的家族举家前来避难,他们自身还是保留了很多中原世家大族诗书耕读传家的特点,这也是为什么海南后来出了很多的进士。

(0)

相关推荐

  • 林作尧‖刍论姓氏郡望堂号、堂联

    刍论姓氏郡望堂号.堂联 文/客都林作尧 姓氏郡望堂号.堂联内容丰富,可反映历史时代背景和地方人文景观,它是祖国的文化遗产. 1.郡望:是指某姓氏的发迹兴旺的地方:现代语文学家为"郡望&quo ...

  • 详说姚姓源流

    姚姓是中华民族最古老的姓氏之一,与姬.姜.妫.姒.嬴.妘.姞一道,被称为上古八大姓.这些姓氏都带女旁,发源于远古时代的母系社会,有近5000年历史,是中华民族的始祖姓. 九嶷山--舜帝塑像 一.姚姓的 ...

  • 古代堂号的命名规则,兼谈堂号的来历

    堂号是一个姓氏的特殊标识,它能显示姓氏发源的地缘关系.在家谱中,堂号具有联系姓氏与宗族关系的意义,也是后代寻根问祖的重要线索之一.古代堂号的命名规则,大致有以下几类: 1,以地望命名 "地望 ...

  • 古代江苏的十大名门望族详解

    自从秦朝开始实行郡县制,江苏境内的长江以南属会稽郡,以北分属东海郡和泗水郡. 西汉初年,郡国并行,江苏省先后分属楚国.荆国.吴国.广陵国.泗水国.会稽郡.丹阳郡.东海郡.临淮郡.琅邪郡.沛郡等郡. 在 ...

  • 古代安徽的十大名门望族详解

    安徽在秦代实行郡县制时,境内长江以南属会稽郡.九江郡,以北分属泗水郡.砀郡.陈郡.秦末至楚汉相争期间,增置鄣郡.衡山郡.庐江郡,并为九江.西楚.衡山等诸侯国分领. 西汉时,安徽先后分属为淮南国.庐江国 ...

  • 古代江西的十大名门望族详解

    秦始皇一统天下,设三十六郡,江西属九江郡. 汉高帝初年,因赣江原称豫章江,在江西境内设豫章郡,郡治南昌县,这是江西第一次作为明确的行政区域建制. 唐太宗贞观元年,划全国为10道监察区,江西属于江南道. ...

  • 古代湖北的十大名门望族详解

    秦始皇一统天下,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设三十六郡,湖北大部属南郡. 西汉时期,湖北大部属荆州刺史部. 东汉时期,沿置南郡.南阳郡.江夏郡以及汉中郡.庐江郡等. 隋朝统一全国后,今湖北除西北部分和东部 ...

  • 古代湖南的十大名门望族详解

    秦始皇一统天下,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设三十六郡,湖南分属黔中郡.长沙郡. 西汉初期,湖南属于长沙国:汉武帝之后属荆州刺史部辖区,下辖武陵郡.桂阳郡.零陵郡和长沙郡. 东晋时,湖南分属荆州.湘州和江 ...

  • 古代广东的十大名门望族详解

    公元前214年,秦始皇发兵平定岭南,在广东地区设南海郡. 公元前111年,汉武帝平定南越国,将原赵佗割据地区划分为九郡,广东仍称南海郡,归交州管辖. 公元217年,吴国交州刺史步骘把交州州治从广信东迁 ...

  • 古代宁夏的十大名门望族详解

    秦始皇一统天下,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设三十六郡,宁夏属北地郡. 两汉时,宁夏分属北地郡和安定郡. 唐朝时,宁夏全境属关内道,设原州.灵州.西会州.安乐州.雄州和警州. 元朝时,忽必烈在宁夏设宁夏府 ...

  • 古代贵州的十大名门望族详解

    春秋以前,贵州为荆州西南夷,属于荆楚或南蛮的一部分. 战国时期,贵州大部分属于夜郎国. 三国时,贵州属蜀汉牂牁郡.朱提郡.兴古郡.江汉郡.涪陵郡. 唐朝时,贵州属播州.思州等管辖. 宋代,贵州主要属于 ...

  • 古代吉林的十大名门望族详解

    夏商周时,吉林省境内形成了肃慎.濊貊.东胡.山戎.夫余等民族地方政权. 公元前108年,汉武帝发兵灭卫满朝鲜,设玄菟郡,管辖吉林省东南部. 公元668年,唐朝和新罗联合灭高句丽,设置安东都护府,吉林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