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胆瘅证精选的药方

治胆瘅证精选的药方

本资料由朱永库老人,在研究学习中医内科学,方剂学.《中医药方精选网》和多名老中医经验资料后所编辑,目的是在自己用方时,便于找方使用方便本篇主要是分析了胆瘅病的症状,根据症状精选选了7个药方供有缘人对症选药方,胆瘅是指由胆邪上逆犯胃,胆胃失于和降,以口苦、呕苦、嘈杂、脘胁胀痛为主要表现的疾病。西医学中胃术后碱性返流性胃炎、胆汁返流性胃炎、返流性食道炎及胆系感染性疾病等,以口苦、嘈杂、胃脘胀痛等为主要临床表现者

1.胆热犯胃 证候 口苦,呕吐苦水,烧心或胃脘灼痛痞满,嘈杂吞酸,恶心,大便干,舌质红或黯红,苔黄或黄腻,脉弦。常用方黄连温胆汤、小柴胡汤合左金丸加减。

1.黄连温胆汤

黄连、炒竹茹、姜半夏、黄芩、枳壳、陈皮、茯苓、北柴胡、吴茱萸、生姜

加减:

1. 恶心嗳气明显者,加旋覆花、代赭石和胃降逆;

2. 痞胀明显者,加香橼皮、佛手行气消胀;

3. 伴胃痛者,加白芍、川楝子、瓦楞子、元胡理气止痛;

4. 胆胃火盛者,加栀子、龙胆草、蒲公英清热利胆和胃;

5. 大便干结者,加大黄或芒硝通便泄热。

  临证参考本证一般应以和胃降逆为主,清胆为辅,但不宜着眼于热而过用寒凉。故方中黄连、吴茱萸只宜用小剂量,2~3g即可,而降胃之半夏、代赭石则宜重用,其中半夏可用至10-15g,代赭石可用至30g。

2.小柴胡汤合左金丸

黄连、炒竹茹、姜半夏、黄芩、枳壳、陈皮、茯苓、北柴胡、吴茱萸、生姜    

加减:

1. 恶心嗳气明显者,加旋覆花、代赭石和胃降逆;

2. 痞胀明显者,加香橼皮、佛手行气消胀;

3. 伴胃痛者,加白芍、川楝子、瓦楞子、元胡理气止痛;

4. 胆胃火盛者,加栀子、龙胆草、蒲公英清热利胆和胃;

5. 大便干结者,加大黄或芒硝通便泄热。

  临证参考本证一般应以和胃降逆为主,清胆为辅,但不宜着眼于热而过用寒凉。故方中黄连、吴茱萸只宜用小剂量,2~3g即可,而降胃之半夏、代赭石则宜重用,其中半夏可用至10-15g,代赭石可用至30g。

2.气滞血瘀 证候偏于气滞者,胃脘胀痛,甚则连及两胁,口苦吞酸,多因七情诱发;偏于血瘀者,胃胀且痛,以痛为主,刺痛而固定不移,或有呕血史,舌多黯红或见瘀斑、瘀点,脉细涩或弦。(1)常用方气滞为主者,选用香苏饮合四逆散加减。(2)血瘀为主者,选用猬皮香虫汤合金铃子散加减。

3.香苏饮合四逆散

制香附3克、北柴胡3克、枳壳3克、佛手3克、紫苏梗3克、陈皮3克、香橼皮3克、生白芍3克、甘草3克  

加减:

1. 呕恶明显者,加代赭石、丁香和胃降逆;

2. 痞胀甚者,加香橼皮行气消滞.或加大其用量;

3. 口干口渴者,加麦冬、天花粉养阴生津;

4. 瘀痛甚者,加三七粉、丹参化瘀止痛;

5. 血瘀化热者,可加栀子、丹皮清热凉血;

6. 瘀血阻络动血者,加丹皮、茜草、生蒲黄、花蕊石等以行血止血;

7. 血瘀便黑者,加蒲黄、茜草、花蕊石止血行瘀;

8. 血瘀轻而体弱者,可加用当归尾、丹参、红花、桃仁等养血活血和络;

9. 气滞夹痰热,胸闷脘痛者,配用小陷胸汤化痰清热。

  临证参考 胃胀痛著,常于上方加枳实10~30g,效佳。_旦痛胀等症解除,即当撤去香燥理气、破血化瘀之品,改用黄连温胆汤化裁,以善其后。

4.猬皮香虫汤合金铃子散

刺猬皮、炙五灵脂、九香虫、延胡索、川楝子、制香附、陈皮、瓦楞子、枳壳  \ 

加减:

1. 呕恶明显者,加代赭石、丁香和胃降逆;

2. 痞胀甚者,加香橼皮行气消滞.或加大其用量;

3. 口干口渴者,加麦冬、天花粉养阴生津;

4. 瘀痛甚者,加三七粉、丹参化瘀止痛;

5. 血瘀化热者,可加栀子、丹皮清热凉血;

6. 瘀血阻络动血者,加丹皮、茜草、生蒲黄、花蕊石等以行血止血;

7. 血瘀便黑者,加蒲黄、茜草、花蕊石止血行瘀;

8. 血瘀轻而体弱者,可加用当归尾、丹参、红花、桃仁等养血活血和络;

9. 气滞夹痰热,胸闷脘痛者,配用小陷胸汤化痰清热。

  临证参考 胃胀痛著,常于上方加枳实10~30g,效佳。_旦痛胀等症解除,即当撤去香燥理气、破血化瘀之品,改用黄连温胆汤化裁,以善其后。

3.寒热错杂 证候 胃脘隐痛痞满,喜温喜按,并见烧心、胸脘灼热、嘈杂等症,或呕恶,口苦,渴不欲饮,舌质偏淡,苔薄黄或黄腻,脉濡滑或弦细。常用方半夏泻心汤合黄连温胆汤加减。

5.半夏泻心汤合黄连温胆汤

姜半夏、黄连、黄芩、党参、茯苓、枳壳、陈皮、竹茹、生姜   

加减:  

1. 热象明显,体不甚弱者,可加栀子清里泄热;

2. 寒象明显者,去黄芩,加干姜、肉桂温里散寒;

3. 嘈杂泛酸者,加吴茱萸降逆和胃;

4. 苔腻淡黄者,去党参,以黄连、干姜、厚朴相伍为主,或加苍术、藿香燥湿化痰;

5. 便溏胃中冷者,另加肉桂、炮姜炭温中止泻;

6. 脾虚运化失职者,加土炒白术健脾益气;

7. 呕恶气逆者,加代赭石、公丁香降逆止呕;

8. 兼胃痛者,加高良姜、荜茇行气止痛。

临证参考寒热错杂者,当以辛开苦降、寒热并用为法。如黄连配干姜、黄连配厚朴、黄连配半夏等,均为辛开苦降之常用配伍。黄连常用量为2~3g,勿过量,以免影响脾胃升降之气。与黄连相伍之药,须根据病情而定,如寒气水湿内聚之肠鸣,配生姜3~69t兼寒象明显者,配干姜3~6g;脾阳不足之便溏,配炮姜炭6~10g。若寒重热轻者,吴茱萸倍黄连;反之,则黄连倍吴茱萸。厚朴能泄湿调气以助辛开苦降,一般用69,但湿重痞胀明显者,则可加至10g,并再加法半夏、藿香梗、草豆蔻、砂仁等。半夏能治呕恶,一般选用姜半夏;痰热偏重,则用竹沥半夏;痰湿偏重,则用法半夏;湿热较重或阴虚者,用清半夏。半夏用量,对苔少者,一般用6g;如苔腻而呕恶明显者,可用至12--15g。寒热错杂,每兼痰湿,如有痰湿重而兼虚象,可选半夏泻心汤,但宜去人参之峻补元气,而代以白术、薏苡仁、茯苓等健脾淡渗之品

4.脾胃虚弱 证候 胃脘隐痛或冷痛,喜温喜按,胃脘痞满,口苦、口粘、嘈杂得食暂缓,或泛吐清苦水,纳少便溏,神倦体乏,舌淡或淡胖,边多齿痕,苔白或白腻,脉细软或濡或弱。常用方

6.异功散、黄连温胆汤、吴茱萸汤加减;

党参、炒白术、茯苓、陈皮、黄连、法半夏、炒竹茹、枳壳、吴茱萸、生姜、甘草   

加减:

1. 脾胃虚寒者,以黄芪建中汤代异功散;

2. 便溏者,加焦白术,生姜改炮姜温中燥湿;

3. 阳虚寒象明显者,加肉桂、干姜助阳散寒;

4. 伴胃痛者,加高良姜、公丁香温中止痛;

5. 寒重胃逆者,加公丁香、吴茱萸以加强温降之力;

6. 湿困脾胃苔腻者,加砂仁,白术改苍术燥湿醒脾;

7. 脾虚食停胃脘者。加木香、砂仁、鸡内金健脾消食;

8. 脾虚而寒湿偏重,苔白滑者,加厚朴、藿梗、砂仁健脾除湿。

  临证参考脾虚运化失司,津液不布,则水湿内停,故治疗要注意轻宣化湿,流畅气机,但行气药不宜过重,以免耗气伤脾。至于化湿有芳化、淡渗、苦燥、苦辛分泄等法,可随证选用。对脾胃虚寒者,温燥药的使用要适度,既要振奋脾阳,又要避免耗伤胃阴。

5.气阴两虚 证候胃脘隐痛或轻度灼痛,口苦,胃脘痞满,嘈杂似饥,口干,纳呆,干呕,形瘦,便干,舌红或嫩红,苔剥或净,脉细或细数。常用方

7.麦门冬汤合黄连温胆汤加减。

冬、太子参、沙参、石斛、茯苓、黄连、竹茹、清半夏、陈皮、枳壳、生姜   

加减 :

1. 阴虚明显者,加玉竹以强化养阴之力;

2. 阴虚有热,舌红者,加生地黄、天花粉养阴清热;

3. 阴虚便干者,加玄参、生首乌、火麻仁养阴润肠;

4. 阴虚兼虚火内扰者,加蒲公英清热泻火;

5. 阴虚而气滞明显者,加佛手、绿萼梅理气消滞;

6. 气虚较显而阴虚无内热者,以党参易太子参,加强益气之力;

7. 阴虚兼胃痛者,重用白芍和营缓急止痛;

8. 胃酸少或喜酸食者,加乌梅炭、木瓜、生甘草酸甘化阴之品;

9. 阴虚便溏者,加山药、白扁豆、薏苡仁、焦山楂、莲子肉健脾养阴利湿;

10. 阴虚夹痰湿者,加冬瓜仁、佩兰化湿祛痰。

  临证参考对气阴两虚证,要区别气虚与阴虚的主次。其阴虚为主者,不可过用寒凉之品,以防伤气损阳,宜用清补平补之法,逐步由甘凉过渡到甘平;气虚兼阴虚者,则以甘平调补为主,亦不可过用甘温之剂,以免引动相火,致使胆汁上逆,阴虚证较气虚证病程长,治疗取效慢,切勿操之过急,过用滋腻养阴之品,否则易致气滞胀满。阴虚胃逆者,半夏一般用6~lOg,如过用半夏,则辛燥伤阴而胃阴愈燥,胃气反更逆而不降。

胆瘅中成药

  (1)气滞胃痛冲剂(曙光牌,辽宁本溪市第三制药厂):每次2袋(20g),每日3次,温开水送服,连服1个月。用于脘腹胁肋部胀满疼痛,恼怒后胀满疼痛加重,食欲不振,或肠鸣腹泻,适用于一般轻症胆汁返流性胃炎。

  (2)复方陈香胃片(信丰牌,江西信丰制药厂):每次4片,每日3次,口服。用于肝胃不和,胃失和降,脘腹痞满,胃脘疼痛,嗳气吞酸等症。

  (3)荜铃胃痛冲剂(扬子牌,江苏扬子江药业集团公司):每日3次,每次1袋,口服。用于气滞血瘀引起的胃脘痛以及慢性胃炎等。

  (4)元胡止痛片(古塔牌,武汉洪山制药厂):每次4~6片,每日3次,温开水送服。用于气滞血瘀的胃痛、胁痛等病证

  2.单验方  

  (1)和中消痞汤:党参、丹参、蒲公英、白芍各15g,制半夏lOg,黄连、干姜各3g,炙甘草6g,水煎服,日1剂。适用于返流性胃炎。

  (2)健运香苏饮:制香附、苏梗、陈皮各6g,党参、怀山药各15g,茯苓、鸡内金、赤芍各9g,麦、谷芽各30g,甘草5g。水煎于饭后半小时服,每日1剂。适用于胆汁返流性胃炎。

  3.针灸

  胆热胃气上逆者,可针刺阳陵泉、足三里,配合刺络法,以泻胆和胃;肝郁气滞者,刺肝俞、期门、内关、阳陵泉,用泻法,配中脘、足三里平补平泻;脾胃虚寒者,取脾俞、胃俞、章门、中脘、足三里,用补法加灸;胃热阴虚者,取胃俞、中脘平补平泻,内关、三阴交、太溪针刺用补法,内庭用泻法。

  4.经验疗法

  胃脘胀痛偏热者,可用芒硝250g炒热,纱布袋外敷;属寒者可用丁香粉、肉桂粉适量分敷脐部,外用胶布固定,并内服五香丸;脾胃虚寒证者,除内服药外,可配用药物热敷。此外,阴虚明显者,可加用麦冬、甘草泡水代茶饮,大便干结者用决明子30g泡茶服。

胆瘅现代研究

  胆瘅主要见于返流性食管炎、胃术后碱性返流性胃炎、胆汁返流性胃炎等病。现将近年来中医药治疗返流性食管炎、胆汁返流性胃炎的概况综述如下。

  一、返流性食管炎研究

  李葆华以柴胡陷胸汤加味(柴胡、桔梗、枳实、半夏、黄芩、瓜蒌、乌贼骨、煅瓦楞各lOg,黄连5g,威灵仙15g)治疗返流性食管炎21例,结果基本治愈12例,好转7例,无效2例(新疆中医药,1995,<1>:23)。姚文珍以柴胡疏肝汤(柴胡、赤芍、川芎、香附、枳壳、陈皮、甘草)随症加减治疗返流性食管炎35例,显效25例,有效8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4.3%(天津中医,1994,<6>:34)。黄福赋等以消炎护膜方治疗

返流性食管炎30例,均以大枣10枚煎汤送服本品(黄连、生甘草各1份,滑石6份,枳壳、陈皮各2份,共研细末)每次39,1日3次,对照组27例以饭前服硫酸铝治疗。经治4周后,两组分别痊愈8、3例,好转19、15例,无效3、9例,中药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o.01)(上海中医药杂志。1990,(1):34)。李世德以中西医结合治疗返流性食管炎78例,用四君子汤合温胆汤加减(党参、白术、半夏、枳壳、竹茹、茯苓、代赭石、

陈皮、木香、砂仁、黄芩、甘草),虚寒型加延胡索、干姜、大枣;气滞型加柴胡、郁金、延胡索;湿热型加黄连、藿梗、蔻仁;瘀阻型加延胡索、丹参;痰浊型加草蔻、莱菔子。西药用氢氧化铝乳剂、庆大霉素1:3服。治疗1日。结果症状消失63例,减轻15例;纤维胃镜检查恢复正常63例,基本正常12例,好转3例(福建中医药,1994,<3>:2)。王炜用大柴胡汤加味(党参、木香、黄芪、白芍、柴胡、黄芩、姜半夏、枳实、蒲公英、赭石、威灵仙、生大黄)治疗食管贲门术后返流性食管炎38例,总有效率为94.73%(国医论坛,1995,(1>:3)。

  二、胆汁返流性胃炎研究

  辨证治疗胆汁返流性胃炎56例,郁热型用苦参、白及、丹皮、栀子、鸡内金、黄连、姜竹茹、代赭石、川楝子、蒲公英等;虚寒型用苦参、白及、鸡内金、吴茱萸、桂枝、陈皮、蒲公英、砂仁、川楝子等;胁肋胀痛加香附、苏梗;口干、少苔或无苔加石斛、天花粉;痛甚加三七粉、炙刺猥皮;脘腹痞满加枳实、大腹皮。日1剂,水煎服,4~6周为1个疗程。结果治愈18例,显效21例,有效14例,总有效率94.64%

(北京中医学院学报,1993,<4>:46)。

  疏理通降法是治疗胆汁返流性胃炎的基本方法。张峻峰以疏理通降汤(炒柴胡、延胡索、广郁金、草豆蔻、制半夏、枳壳、川楝子、蒲公英、生大黄、生甘草)加减治疗胆汁返流性炎35例,显效18例,好转14例(江苏中医,1992,(5>:8)。潘建华等以大柴胡汤加减治疗本病30例,治愈14例,好转15例,总有效率达96.67%(国医论坛,1994,<5>:14)。文志成等以中药:柴胡、甘草、枳壳、郁金、延胡索、鸡内金、麦芽、白术、山药、黄芪、丹参、大黄、白芍为基本方,随证加减治疗本病34例,结果基本治愈20例,有效9例,总有效率85%(广西中医药,1994,<2):9)。山素萍等以利胆通降和胃汤(大黄、莱菔子、代赭石、麦芽、金钱草、白芍、白术、藿香、枳壳、川朴、砂仁、甘草)加减治疗本病108例,结果显效69例,好转34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95%(陕西中医,1995,16<7>:297)。曾亚庆以枳实通降汤(枳实、茯苓、两面针、代赭石、蒲公英、白术、山楂、党参)加减治疗该病84例,治愈58例,显效14例,好转10例,总有效率97.6%(中西医结合杂志,1991,11<10>:631)。刘国普以四逆散加味(柴胡、法半夏、白芍、枳实、甘草)随症化裁治疗本病54例,总有效率为90.7%(新中医,1993,<6>:20)。黄光荣等用降胆和胃汤(延胡索、代赭石、生白芍、旋覆花、炒柴胡、白术、炒枳实、法半夏、黄连、熟大黄)治疗本病52例,有效率为87%(湖北中医杂志,1993,<5>:16)。魏文用清热通降汤(郁金、黄连、黄芩、干姜、制半夏、党参、竹叶、生姜)治疗胆囊切除术后胆汁返流性胃炎30例,痊愈10例,显效11例,有效8例,无效1例,本组无西药对照组停药后复发的缺点(中医药研究,1992,(5):37)。王水明等以小柴胡加旋覆代赭汤治疗胆汁返流性胃炎100例,治愈56例,总有效率为85%(福建中医药,1994,<3>:1)。陈有统以蒿芩清胆汤治疗胆汁返流性胃炎80例,总有效率为98.75%(天津中医,1994,(6>:22)。

  和胃降逆对治疗胆汁返流性胃炎运用广泛。李世德等用黄芩枳竹六君子汤(黄芩、陈皮、枳壳、竹茹、党参、白术、茯苓、半夏、谷芽、甘草)加减治疗本病68例,有效率为82%(浙江中医杂志,1995,30,<3>:104)。王志红等用和胃降逆汤(柴胡、黄芩、姜半夏、枳实、大黄、青木香、黄连、九香虫、吴茱萸)加减治疗本病42例,总有效率为92.9%。高先杰以和胃降逆汤(柴胡、枳壳、半夏、陈皮、莪术、芍药、代赭石、茯苓、大黄、甘草)治疗本病63例,显效39例,好转19例,无效5例(安徽中医学院学报,1994,<2>:27)。周云霞用四逆散合左金丸加减(柴胡、枳壳、赤芍、白芍、生甘草、川连、吴茱萸、瓦楞子、佛手、谷芽、麦芽)治疗120例胆汁返流性胃炎,显效86例,好转34例,3个月后复查胃镜84例,显效44例,好转35例,无效5例(上海中医杂志,1991,<II>:7)。杨峰等以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本病32例,显效16例,有效率93.8%(中医函授通讯,1993,<1>:47)。

  此外,石金汉以调肝脾降胆胃法治疗本病35例,药用柴胡、当归、白芍、陈皮、姜半夏、黄芩或黄连、甘草、枳实、赭石等,结果痊愈23例,有效率96.7%(实用中西医结合杂志,1992,<11>:651)。杨锦华等以扶土抑木、和胃降逆法治疗本病63例,药用党参、白芍、郁金、莪术、甘草、枳实、柴胡、黄连、代赭石、法半夏等,总有效率为92.06%(国医论坛,1993,<2>:27)。李遵孟用补中益气汤(党参、黄芪、焦白术、当归、陈皮、升麻、柴胡、枳壳)治本病100例,临床治愈52例,好转40例,总有效率92%(湖北中医杂志,

(0)

相关推荐

  • 半夏泻心汤方证

    不点蓝字,我们怎会有故事? 半夏泻心汤人 一.药物组成 半夏(半升,洗)    人参(三两)    黄连(一两)           黄芩(三两)            甘草(三两,炙)    干姜( ...

  • 治癃闭证精选的药方

    本资料由朱永库老人,在研究学习中医内科学,方剂学.<中医药方精选网>和多名老中医经验资料后所编辑,目的是在自己用方时,便于找方使用方便本篇主要是分析了癃闭证病的症状,根据症状精选选了8个药 ...

  • 治淋证精选的药方

    治淋证精选的药方 本资料由朱永库老人,在研究学习中医内科学,方剂学.<中医药方精选网>和多名老中医经验资料后所编辑,目的是在自己用方时,便于找方使用方便本篇主要是分析了淋证病的症状,根据症 ...

  • 治内伤发热病证精选的药方

    治内伤发热病证精选的药方 本资料由朱永库老人,在研究学习中医内科学,方剂学.<中医药方精选网>和多名老中医经验资料后所编辑,目的是在自己用方时,便于找方使用方便本篇主要是分析了内伤发热证病 ...

  • 治尿浊证精选的药方

    治尿浊证精选的药方 本资料由朱永库老人,在研究学习中医内科学,方剂学.<中医药方精选网>和多名老中医经验资料后所编辑,目的是在自己用方时,便于找方使用方便本篇主要是分析了尿浊证病的症状,根 ...

  • 治痉证精选的药方

    本资料由朱永库老人,在研究学习中医内科学,方剂学.<中医药方精选网>和多名老中医经验资料后所编辑,目的是在自己用方时,便于找方使用方便本篇主要是分析了痉证病的症状,根据症状精选选了18个药 ...

  • 治积聚证精选的药方

    治积聚证精选的药方 本资料由朱永库老人,在研究学习中医内科学,方剂学.<中医药方精选网>和多名老中医经验资料后所编辑,目的是在自己用方时,便于找方使用方便本篇主要是分析了积聚病的症状,根据 ...

  • 治黄疸证精选的药方

    治黄疸证精选的药方 本资料由朱永库老人,在研究学习中医内科学,方剂学.<中医药方精选网>和多名老中医经验资料后所编辑,目的是在自己用方时,便于找方使用方便本篇主要是分析了黄疸病的症状,根据 ...

  • 治关格证精选的药方

    治关格证精选的药方 本资料由朱永库老人,在研究学习中医内科学,方剂学.<中医药方精选网>和多名老中医经验资料后所编辑,目的是在自己用方时,便于找方使用方便本篇主要是分析了关格证病的症状,根 ...

  • 治鼓胀证精选的药方

    治鼓胀证精选的药方 本资料由朱永库老人,在研究学习中医内科学,方剂学.<中医药方精选网>和多名老中医经验资料后所编辑,目的是在自己用方时,便于找方使用方便本篇主要是分析了鼓胀病的症状,根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