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战略大败局2——召陵之盟,齐国大败局

【原创】战略大败局2——召陵之盟,齐国大败局

作者:战略史研究

春秋之时,楚国日强,先后占领江汉平原(湖北),南阳盆地(申国),信阳盆地(息国),随即挥师北上,频繁骚扰华夏族的核心地区——郑州(郑国)。

公元前656年春,齐桓公齐、鲁、宋、陈、卫、郑、许、曹等带领八国联军逼近楚国,楚国大惊,问齐国:“君王住在北方,我住在南方,即使是牛马发情狂奔彼此也不会相关。没有想到君王竟不顾路远来到我国的土地上,这是什么缘故?”。管仲的回答避重就轻:你们没有向周天子进贡茅草。于是楚国明白了,答应进贡茅草,八国联军由此撤回。

此一事件,称为“召陵之盟”,一直被大家公认为是齐国的大胜利,被标榜为“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典范,国学大师南怀瑾先生亦是对管仲在此用的外交手段极其赞赏与钦佩。

下面我们用历史的事实来告诉大家,“召陵之盟”恰恰是齐国衰败,一蹶不振的转折点。

1.周楚和好。“召陵之盟”后,楚国果然进献了八车茅草,周王大喜,赏赐了祭祀用的猪肉回送于楚王,这是莫大的恩赐,因为怕路上猪肉腐烂,就把猪肉换成了活猪,于是楚国使者从洛阳赶着活猪回到了湖北。周王对诸侯已经非常不满,尤其对爱慕虚荣的齐桓公,楚王的进贡让周王很高兴,周王甚至开始挑拨郑国叛离齐国,与楚国结盟。

2.楚国开始全面攻击。第二年,公元前655年,郑国果然背叛齐国,同年,楚国开始全面攻击齐国集团。楚成王以子文为大将,一举灭掉齐国在南方前线的重要盟国——弦国(今河南息县、罗山、光山间,国都在光山县仙居乡附近)。弦国介于信阳与息县之间,依山傍河,地理位置险要,为兵家必争之地。

第三年,公元前654年夏天,齐桓公率领齐、鲁、宋等国军队攻打郑国,包围郑国的新城(今河南密县东南),以惩罚郑国叛盟。同年秋天,楚成王亲自率军北上围攻齐国的盟国许国(今河南许昌)以救援郑国。“围许救郑”果然成功,诸侯救援许国,楚国不与交锋,撤军到武城(今河南南阳北)。同年冬天,许国国君许僖公由于恐惧于楚军之威,在蔡国国君蔡穆侯的带领下,前往武城去见楚成王。许僖公两手反绑,嘴里衔着璧玉,大夫穿着孝服,士抬着棺材,以示臣服。

齐国接连失利,使得齐桓公大怒,全力进攻郑国,郑国向齐国请和。第六年,公元前651年,齐桓公与诸侯在葵丘会盟,郑国、许国都被迫参加盟会。 齐桓公心满意足,自以为得计。

第八年,公元前649年冬天,楚成王因齐国南方重要盟国——黄国(今河南潢川西北)不向楚国进贡品,于是出兵攻打黄国。黄国依仗与齐国关系交好,对待楚国的态度傲慢,曰:“郢都(湖北江陵)距我九百里,焉能害我”。对抗楚国侵略军半年后,即公元前648年夏,黄国弹尽粮绝,外无援军,终于被楚国消灭。

黄国处于江淮之间,守东方诸国西入淮河上游的门户,当南楚北进中原之要冲,地理位置非常重要。

第九年,公元前648年,楚成王攻打齐国南方重要盟国——江国(今河南息县西)。 面对楚国咄咄逼人的攻势,江国灭亡,由此看出齐桓公采取绥靖政策,出卖盟国果,实毫无胆量和信义可言。

楚国占领了信阳地区之后,大举东进,第十一年,公元前646年,楚国灭亡英国(今安徽金寨东南)。至此楚国势力已推进到淮河中游一带。

第十二年,公元前645年春天,楚国出兵攻打徐国(今江苏泗洪南),同年三月,齐桓公与宋、鲁、陈、卫、郑、许、曹等国在牡丘(今山东聊城东北,当时属齐地)结盟,决定救援徐国。各国国君在匡地(今河南睢县西)等待,由鲁国大夫孟穆伯率领各国军队前往援救徐国。 各国国君是被迫前来抗楚救徐,自己绝不亲临前线。同年秋天,齐国等国军队攻打楚国的同盟国厉国(今湖北随州东北),企图抄袭楚国后方,以解除徐国之围。 同年冬天,猪队友宋国趁曹国军队远出,袭击曹国。楚国于是乘机大举进攻,在娄林(今安徽泗县东北)打败徐国。同年,管仲去世。

第十三年,公元前644年,齐再攻厉国,不能胜。

第十四年,公元前643年,齐攻英国,以报前年楚攻徐国娄林之役。但已无济于事。同年,鲁国在淮与齐、宋,陈、卫等国会盟后,派军队灭掉项国。项远鲁国近楚国,鲁虽灭之却鞭长莫及,项地遂并入楚国。同年11月,易牙等困死齐桓公,立公子无诡为君,太子姜昭逃往宋国。齐国国势急转直下!

齐桓公虽死,楚国战略不变,继续北上侵蚀中原,第十九年,公元前638年,宋与楚战于泓水(今河南柘城西北),结果宋军大败。此战后,郑、鲁、陈、蔡、许、曹、卫、宋等国纷纷从楚,楚之霸业喧嚣一时,“天下几不复知有中夏”。

第二十年,公元前637年,楚令尹成得臣(子玉)率军伐陈国,取焦(安徽亳县)、夷(今安徽亳县南70里)二邑,筑城于顿(国名,今河南项城稍西)而还。

第二十三年,楚成王欲消除后顾之忧,起兵北上,争霸中原,于公元前634年秋,派令尹子玉(成得臣)、司马子西(斗宜申)率师灭掉夔国(湖北秭归,宜昌地区),把夔子俘回郢都,将夔子国的封地并入楚国。宜昌,秭归为战略要地,得之可以确保楚国后方安全,以利楚国大军远征齐国。

同年,楚国趁齐国与鲁国、卫国争斗,联合鲁卫,占领谷邑(东阿县城东26里)。此地为战略要地,守之即可封死齐国西出南下之大门,与齐国首都临淄距离400里,一路平坦,无险可守,如若进攻,大军数日即可到达临淄城下。楚国留下重兵由申公叔侯带领,并与鲁国大军一起驻扎于谷邑,并在谷邑扶植齐国的分裂势力易牙和公子雍。时刻图谋消灭齐国。楚国又命鲁国军队帮助卫国驻守谷邑之西南,作为战略防御纵深,目的是彻底封死齐国。同时,楚国大力培养齐国的反叛势力,齐桓公之子7人奔楚,楚尽以为大夫。

形势至此,齐国之亡只在旦夕之间。所幸晋国势力膨胀,与楚争霸于中原,晋文公诡计多端,楚国明显不敌,于是暂时就解了齐国之危局。但是齐国永远丧失了争霸的能力,终其灭亡,也只能成为一个地区性国家,而不是一个国际大国。

二十三年,转瞬即过,“召陵之盟”,管仲贪功,桓公务虚,祸国殃民。

(0)

相关推荐

  • 图说春秋(一)

    西周之末,东周之初: 1.『烽火戏诸侯<公元前771年> 』 2.『二王并立<公元前771年> 』 3.『东周初年主要诸侯国<公元前770年> 』 说明: 1.春秋 ...

  • 三分钟读懂齐桓公霸业精髓:尊王攘夷 | 春秋史话连载05

    每天一篇中国史,本篇系精编经典中国通史之<春秋史话>连载05,欢迎收看. 会合诸侯本来是周天子的权力,春秋时周王室已无力举行,而诸侯国间一些事又需要共同商议解决,不能没有一个头,这个头就是 ...

  • 中国诞生前传之春秋图霸和战国争雄(上)

    春秋图霸 春秋时期,中国社会各个领域都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周朝赖以立国的分封制逐渐瓦解,各个诸候国相互征伐.兼并.到了战国时期,几个强大的诸候国相继实行变法,封建生产关系逐渐确立,其中,秦国从中脱颖而出 ...

  • 「原创」战略大败局1­­——《隆中对》(第二部分)

    --蜀国战略如何布局,才能不失去荆州? 作者:战略史研究 续上. 7.分兵是战略的大忌.刘备军一路自四川出陕西.一路自荆州出南阳.洛阳.四川与荆州之间千山万水,路途艰难,物资与兵员输送极为不便,故两个 ...

  • 「原创」战略大败局3(附录)——齐楚战略要点综述

    作者:战略史研究 1. 南阳基地:是楚国北进最重要的前线基地,盆地面积4万6千平方公里,位置南北.东西居中.位于中国的核心腹地,交通方便,北上可通洛阳.郑州.开封.许昌,南下长江可通荆州.宜昌.武汉. ...

  • 「原创」战略大败局2(附录)——齐楚战略要点综述

    「原创」战略大败局2(附录)--齐楚战略要点综述 作者:战略史研究 1. 南阳基地:是楚国北进最重要的前线基地,盆地面积4万6千平方公里,位置南北.东西居中.位于中国的核心腹地,交通方便,北上可通洛阳 ...

  • 「原创」海丰阿东:小便与随便,意境大不同

    「原创」海丰阿东:小便与随便,意境大不同 中国的文字博大精深,同样几个字加上标点符号就会改变意思,如果换个顺序可能又是一个意思,这种故事可以讲出好多个版本来. 今天我就讲一个,如果听过的不要喷我,反正 ...

  • 「原创」海丰阿东:这样的工作日计算,是问题很大的

    「原创」海丰阿东:这样的工作日计算,是问题很大的 没有员工,老板再有本领也没办法把企业办下去,所以善待员工是每个老板都明白的道理.有这样一个段子,是说老板怎么样对待员工请假的: "员工向老板 ...

  • 「原创」中国文人山水画一一陈子庄(二)我的画必定会大放光辉

    [原创]中国文人山水画一一陈子庄(二) 卢秀辉 陈子庄对自己的画是很自负的.那时候别人不看好他,他就看好自己了.他说,我死之后,我的画必定会大放光辉. 画山水画的有两个去处,一个去处,画所谓的传统,实 ...

  • 「原创」海丰阿东:不该吃肉的大海会吃肉吗?

    「原创」海丰阿东:不该吃肉的大海会吃肉吗? 在农场的时候,那时候猪肉是很少的,想吃个肉,就要看食堂里的事务长是不是有本事从集镇上买到猪肉了?现在想想真的很有意思,那个时候.想要吃肉就要看运气了. 你有 ...

  • 「原创」海丰阿东:提升个人素质的十大途径,你认为呢?

    「原创」海丰阿东:提升个人素质的十大途径,你认为呢? 个人素质可以通过后天的修炼,不断的提高以下就是一个很重要的十点: 第一,要让自己变得更加的聪明和强大,就需要不断的吸取,各种各样的知识,读书学习就 ...

  • 「原创」海丰阿东:落差这么大,好文真难写

    「原创」海丰阿东:落差这么大,好文真难写 落差这么大,好文真难写 在自媒体上最高兴的事情就是自己发表的文章有人阅读,阅读的人越多,这个兴奋劲儿肯定也是越高的.我发表的文章中阅读人数最多的阅读量有62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