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书宗”:明代书法家姜立纲
【艺海钩沉】“一代书宗”姜立纲
水墨艺术
东晋书法家 王羲之被后代尊为 “书圣”。他的《兰亭序》更是称之为“天下行书第一”。
《兰亭序》
但你知道吗?中国书法史上还有一位 温州籍的书法家,被后人称为 “一代书宗”。
他的书法,字体浑厚,清劲方正,在明朝天顺、成化、弘治三代,名噪一时。当时的内廷制诰、宫殿碑额,大都出于他的手笔。因此,他的字也被世称为 “台阁体”“诰敕体”。
明朝成化年间,还有人靠临摹、冒充他的书法真迹,行骗发财。他就是明代书法家姜立纲。
少年成名:7岁授“翰林院秀才”,一靠天赋、二靠人脉
古代读书人少年成名,总是离不开家学渊源。姜立纲也是如此。
姜立纲的奶奶周氏,是状元 周旋的姑姑。这位周旋,堪称明朝时期温州学识的顶尖之人。因为 整个明朝,温州就出了他一位文状元。
作为姜立纲的表叔,周旋对姜立纲的提携之情是十分重要的。
姜立纲7岁的时候,就被朝廷征选为 翰林院秀才。这里所说的“秀才”,并不是通过府县科举考试的儒生,而是指经皇帝肯定的社会的“优秀人才”。据明代黄佐的《翰林院记·选充秀才》记载:“英宗时,始选奇童及善书法,充本院(翰林院)秀才。天顺中有姜立纲,字廷宪,居梅头里,七岁以能书,命为翰林院秀才”。
因为小小年纪就写的一手好字,姜立纲就获得了“钦点”,成为了一位“翰林院秀才”。
但要知道,明朝时期,从温州到京城,水路加陆行,一共要走50多天,可谓是“天高皇帝远”。姜立纲“书法神童”的名声,是如何传到皇帝耳朵里的呢?
这就离不开表叔周旋的提携了。因为周旋,正好是翰林院侍讲。而且他与三朝宰相商辂颇有私交。
三朝宰相商辂
姜立纲入京之后,在表叔周旋的引荐下,十分得宰相商辂的喜爱。加上姜立纲又得温州老乡、明中期著名书画家、中书舍人任道逊的指点,书道日益精进。敏悟聪慧、勤奋好学的少年姜立纲,很快就在京城政治圈立足。
天顺七年(1463),20岁的姜立纲,和他的老师任道逊一样,也被授予了 “中书舍人”一职。明朝的中书舍人,主要负责书写诰敕、制诏、银册、铁券等,简单地说,就是“皇家秘书”。
任道逊题《蜀川胜概图》引首
姜立纲供职内阁制敕房以后,书法上的天赋很快使他获得了皇帝的眷顾。他为皇帝誊录诏旨,凡是用于朝廷、藏于秘府的金版玉册,也必定指定他书写。他还承奉谕旨,为宫殿书榜写匾,一时间, 眷顾极隆,姜立纲的书法名声也逐渐开始在朝廷播扬。
时人以得到他的书法为一桩荣幸的事。因此,假托姜立纲真迹的赝品也就应运而出。明人话本《醉醒石》就记载有明朝成化年间某人仿姜立纲书体、冒姜立纲名字,进行行骗钱营生的事情,足见姜立纲的名气之大。
当天才遇上贵人、资源、机遇,“出名趁早”便水到渠成。
扬名海外:政治核心圈的“书法边缘人”,焉知非福
姜立纲少年成名, 长期处于京城的核心政治圈,从景泰元年(1450)七岁至弘治四年(1491)经42个春秋,历景泰、天顺、成化、弘治四朝,可谓是京城政治核心圈的“老人”。
但是他却 又是核心圈的“边缘人”。他超脱于宫廷政治,从未卷入宫廷人事纷争的漩涡中。他的性情和爱好,使得他并不沉迷官场权力,而是醉心书道技艺,最终成就了极高的书法造诣。
正如他在诗中写道:
功名早已绣为衫,万里青云入关潭。回首九峰天际碧,可能无梦到江南。
他把所有的时间和精力都放在了书法艺术的研究和创作上。他写了很多的碑志,至今还有留存后世之作。今山东曲阜孔庙同文门的四座明代御碑,其中体积最大的一块 “成化碑”,据后人考证为姜立纲所书。
成化碑。
就连日本天皇都不远千里,遣使来明,请姜立纲书写国门匾额。
1338年,随着室町幕府的成立,日本进入室町时代,京都成为日本政治的中心。日本天皇想重修国门,也想仿效明朝在国门上悬挂匾额以示庄重,但是,遍寻国内的书家,却没一人能担此重任。这时,就有人举荐了姜立纲。
日本使者说明来意之后,姜立纲欣然答应,提笔书写。日本使者回国之后,姜立纲的题字被日本国内奉为 “中国惠我之至宝也”。
2018年2月,澳门大学社会科学学院历史系教授李凭经过两年半的研究发现, 新加坡国立大学中文图书馆的《史记》手抄本,为明朝太仆寺少卿姜立纲亲笔。
该手抄本从北京经苏南、岭南、澳门辗转抵达新加坡,其迁徙轨迹也从侧面反映了姜立纲书法在海外的影响。
7岁就是“钦点”的“翰林院秀才”,状元表叔提携、三朝宰相厚爱,也许有人会说,姜立纲这么好的人脉资源,没有当个朝廷命官,真是可惜了。
事实上,姜立纲20岁进入任职“中书舍人”,到弘治四年出任太仆寺少卿(正四品),他的仕途并非黯淡。
特别是明朝正统以后的官场,政治日趋腐败。英宗、宪宗时,还酿成了“曹石之乱”。 姜立纲始终却能置身事外,善始善终。致仕回乡过世后, 明孝宗皇帝还特派浙江布政使司、温州知府邓淮为使谕祭,可见姜立纲的德高望重。
姜立纲在政治上的善始善终,一方面离不开他谦恭谨慎的性情,另一方面,书法或许也成为了他的乱世护身符吧?一生做一位 政治核心圈的“书法边缘人”,焉知非福?
结语
国人只知道温州人会做生意,其实,温州人的祖上,还写得一手好字。
500多年过去了,在温州市龙湾区海城街道东溪村的姜氏宗祠内,我们还能看到当年明孝宗皇帝的谕祭碑文。
姜立纲《楷书七律诗》
这位温州籍的明代书法家,身前享誉海外,身后却为中国书法史淡忘。这很大程度上和姜立纲的墨迹极少流传下来有关。除了姜立纲的柳体《东铭册》、楷书 《千字文》、草书《李太白梦游天姥吟留别》、行书《吟易诗》及故宫博物院藏楷书《七言律诗》等在世外,全国各地博物馆所藏寥寥几件。
如今,我们说起“一代书圣”王羲之,可谓是妇孺皆知,而“一代书宗”姜立纲却知之者甚少。而知道他是温州人的,或许更是少之又少。
END
注:本文来源于wen子哼哼,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