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死不下
胎儿死于母腹后,不能自行娩出者.称“胎死不下”。也称“死胎不下”。本病可发生在妊娠中、晚期.或发生在临产时。如在妊娠中、晚期,则胎动停止,腹部不再继续增大.反而缩小,或伴有阴道下血, 口出恶臭。如在临产时,往往先有临产征兆,及后胎心胎动突然停止.阵痛中断.久产不下。均属本节范畴。
[历史沿革] .
有关胎死记载,早在《诸病源候论,妊娠胎死腹中侯》就有对死胎病因及证候的记载。“此或因惊动倒仆.或染温疫伤寒.邪毒入于胞脏,致令胎死。其候.当胎处冷,为胎已死也。”至唐《经效产宝.难产死生方论》有疗其死胎不下的方和药。明.王肯堂对临产发生子死之原因.记载较详,在《证治准绳。女科》中说:“产难子死腹中者.多因惊动太早或触犯禁忌.致令产难,胞浆已破.无血养胎.枯涸而死故也。”并提出了治疗法则:“大法寒者热以行之,热者凉以行之,燥者滑以润之。危急者.毒药下之”。张景岳在《妇人规》中认识到胎死.可因“胎气薄弱,不成而殒”者.并提出。当速去其胎,以救其母。.这是
因死胎日久不下可危及产母生命。
[病因病机]
胎死的原因,有因母患热病伤胎,或胎元孱弱,不成而殒:若发生在临产之时.多因产时惊动太早,接生不慎.水破血干而致者。
胎死不下的机理,主要从气血病机来认识, 因死胎的排出必须依靠气来推动,如气血虚弱,或气滞血瘀, 皆可导致死胎不能排出。
一、气血虚弱 胎赖气血以养.惟有气血充足,则胎有所养,气顺血和则胎自产。若孕妇素体虚弱.或孕后久病体虚.气血方损.胎元失养以致胎死.气虚血弱.则无力运胎外出。
二、脾虚湿困 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若孕妇素体脾虚,孕后胎赖母血滋养,则脾气益虚,脾虚中洲失运,湿浊内停.困阻气机,胎失其养.以致胎死。气机不畅,则死胎滞涩不下。
三,血瘀 多因跌仆外伤,损及胎元,子死腹中,瘀血内阻;或因临产感寒.血为寒凝,瘀阻于胞,以致死胎不下。
[诊断与鉴别诊断]
一,诊断
(一)临床表现 有关死胎的临床表现,古人也有所记载,有的从孕妇的舌色.如舌色青者死,赤者活,也有从临床证状来验其胎。如:妇人阴中流水或下如赤豆汁.腹中冷.口出秽臭气,呕吐涎沫者.胎死。死胎如发生在妊娠早期,早孕反应可突然停止,子宫大小不随妊娠月份而增长.或反有缩小,妊娠试验为阴性,倘胎死在其妊娠20周左右,则可发现胎心胎动停止,子宫不再继续增大,乳房胀感消失,或有泌乳现象,若胎儿死亡时间较长.孕妇往往可出现有全身疲乏,肢软无力、纳差,腰酸腹坠、阴道下血,舌紫暗,脉细涩等症。
(二)检查 体重减轻,腹围缩小.宫底下降.子宫张力减低,扪不到胎动.胎体轮廓及胎位不清,听不到胎心音.甚或子宫形成一较硬之团块。
二、鉴别诊断 主要与胎萎不长相鉴别,可借助B型超声波的检查以资鉴别。
[辨证论治]
死胎一经确诊.当立即处理,从速促其下胎。如《圣济总录》云:“子死腹中,危于胎之未下。”
下死胎之法,必须根据孕母身体强弱,审慎用药,不宜概投峻厉攻伐之品,致伤孕妇正气.即或瘀血内阻.亦宜活血祛瘀。在下死胎之时,有时出现阴道大量出血,或出现弥漫性血管内凝血.而危及产妇生命,临证务需重视。必要时采取中西医两法合治.尽快取出死胎,以免重伤气血.危及孕妇生命。
一,气血虚弱型
(一)辨证
1.妇科证候特点:胎死腹中,腹中不再继续增大.胎心胎动停止。’
2.全身症状:小腹疼痛或有冷感,精神疲倦.面色苍白.气短懒言,食欲不振,或口有恶臭.舌淡苔薄腻,脉虚大而涩。
3。证候分析:由于气虚血弱,不足养胎,以致胎死。气虚血弱,运行无力,故胎死而不能自下.胎死腹中,气机不利,不通则痛,故小腹疼痛或有冷感。胎死曰久,腐臭之气随冲脉上逆,故口出恶臭,营血不足,不能外荣于面,故面色苍白。中气不足.则神疲气短,气虚不运,中阳不振,则食欲不振而苔薄腻.脉虚大而涩.亦为气虚血少.
运行不畅之象。
(二)治疗
1.治则:养血活血,益气下胎。
2。方药:救母丹或用疗儿散。
(1)救母丹(《傅青主女科》):
人参 当归 川芎 益母草 赤石脂 芥穗(炒黑)
方中以人参大补元气.以运胎外出;当归,川芎、益母草养血活血,使气行则血行;赤石脂化恶血,使恶血去而胎自下;炒荆芥引血归经,使其胎下而不致流血过多.
(2)疗儿散(《傅青主女科》):
人参 当归 川牛膝 乳香 鬼臼
方以人参.当归补气养血;川牛膝通经活血引血下行;乳香活血化瘀;鬼臼辟恶逐邪..有专治子死腹中下胎之功。全方为寓补于攻.攻不伤正良方。 '
二、脾虚湿困型
(一)辨证
1.妇科证候特点:子死腹中,久不产下。
2。全身症状:胸腹满闷,小腹疼痛,神疲嗜睡,口出秽气.苔白厚腻,脉濡细。
3.证候分析:脾主中州,运化水谷,为气血生化之源,脾虚失运,则湿浊内生.故见胸腹满闷。湿阻气机不利,则小腹疼痛,脾虚阳气不振,则神疲嗜睡。胎死既久,腐气上逆.故见口出秽气.苔白厚腻,脉濡细均属脾虚湿困之象。
(二)治疗
1。治则:燥湿健脾.行气下胎。
2.方药:平胃散(《和剂局方》)加枳实、芒硝
苍术 厚朴 陈皮 甘草
苍术猛悍为健运中州之主药;厚朴,枳实、陈皮有行气破结之功,更益芒硝以润下.使其中州得运,则死胎自下。
三、血瘀型
(一)辨证
1.妇科证侯特点:妊娠胎动停止,阴道不时下血,色紫黑。
2.全身症状:小腹疼痛,面色青黯,口出恶臭, 口唇舌青,舌紫黯,脉沉涩。
3.证侯分析:瘀血内阻,新血不能养胎,故致胎死而胎动停止,阴道下血。瘀阻于胞.不通则痛,故小腹疼痛。新血不能上承,故见面色青黯。胎死日久化腐,秽气上冲则1-4出恶臭。口唇舌青,舌紫黯,脉沉涩,均为瘀血内阻之象。
(二)治疗
1.治则:活血行气、祛瘀下胎。
2。方药:脱花煎或催生饮。
(1)脱花煎(《景岳全书.妇人规》):
当归 川芎 肉桂 车前子 牛膝 红花
方中当归、川芎活血.川芎能行血中之气,肉桂温通血脉,红花祛瘀破血,牛膝引血下行.车前子利水、催生下胎.合而用之.使瘀血去而死胎下。如出血多者.则加蒲黄、益母草以祛瘀止血。
(2)催生饮(《济阴纲目》):
当归 川芎 大腹皮 枳壳 白芷
方以当归.川芎活血行气;大腹皮,枳壳宽中下气。祛胎;白芷燥湿僻秽下胎.以共奏祛瘀下胎之功。
[预防护理] '
如何防止本病的发生,主要及时作好定期产前检查,如果发现胎儿大小与妊娠月份不符,临证尤应重视,必须慎劳逸,禁房事,调情志,节饮食,多食营养丰富而且容易消化的食物。本病一旦确诊,即应立即收住入院,进行引产。
[预后]
本病一旦发生,若死胎稽留官腔过久,可能会继发感染及子宫大出血,甚或导致产妇生命危险.临证应予重视。
[结语] .
胎死不下的处理原则:“当从速促其下胎”。临床虽分有气血虚弱,脾虚湿困、血瘀等证型,治疗方药有平胃散加味、脱花煎,疗儿散等。目前一般多采用西医引产法,效果较为安全可靠。 .
胎死不下,可发生在妊娠期,也可发生在临产时,处理原则以下死胎为主,但在确定用下法之时.对死胎必须作出明确的诊断,方不致误。古人对死胎不下的诊断.指出孕妇的舌色青者死,赤者死,并有口臭,呕晒、腹中冷、阴道流水或下如赤豆汁等证候,可作参考,但还需结合妊娠试验、超声波检查、X线诊断等以助诊断。在下死胎之时.尤须注意大出血或并发其它严重证候,必要时应中西医结合救治。
[文献摘要]
. 《诸病源侯论.妊娠胎痿燥候》:胎之在胞,血气资养,若血气虚损.胞藏冷者,胎则翳燥委伏不长,其状儿在胎,都不转动, 日月星满,亦不能生,是其侯也,而胎在内痿燥,其胎多死。 .
《圣济总录》:妊娠胎萎燥.论曰人由受气.至于有生.十二经脉,迭相滋养.犹之物也,得寒温之正……凡胎处胞中,或有萎燥者,盖由妊娠所禀怯弱.不足自周,阴阳血气偏系。非冷即热,胞胎失于滋利,所以胎萎不长也。曰月虽过.不能生育,亦有后时致此者,惟宜资母血气,俾阴阳调通,、本末相应,则胎从而有养也。妊娠胎不长养,论曰妊娠将理无方,脾胃不足,饮食减退,不能行荣卫化精微、养冲任,故令胎藏内弱.子气不足.生化稍亏……君使脾胃和而能饮食.水谷化而运气血.则何虑胎气不长也。 ,
《万氏妇人科》:儿当欲下之时,被母护痛.两足不开,夹两头而死者,或因产母痛闷忽耐, 当事之人不善扶掖,紧抱其腰,以致伤胎而死者;或因产难,胞浆巳干.生路渐塞.子不得出,气闭而死者;或因生路不顺.若逆侧等症,稳婆蠢厉,用手莽撞,反伤其子而死者;巳被脐带缠颈,气绝而死者。其候但观其母口青.手指青,脐下冷, 口中有臭气者,子死腹中的矣。急用加味五苓散,夺命丹,取去死胎,以保其母,稳婆善取者尤妙。如母唇面俱青,则难救矣。
《妇科辑要》:有因种子软弱,成胎后胎儿痿缩而成者。有因母病,病毒侵及胎儿而致死者。有因跌损、脐带胎盘震动受伤而死者。有因难产而死者.
《张氏医通.妇人门。胎不长养》;石顽曰,胎之长养,全赖母之脾土输气于其子也;脾为一身之津梁,主周身运化,在脏为土,长养万物..莫不由此。故胎之生发虽主肝肾,而长养实关乎脾,所以治胎气不长,必用八珍十全归脾补中之类,助其母气.其胎自长.多有延至十二、三月而产者,观瘠薄之上.虽执不获.得沃泽灌溉.便能成实,义可见矣。亦有妊母气血自旺,而胎不长者,此必父气之孱弱,又当大剂保元,专补其气,不得杂一味血药助母.则子气方得受益。复有胎气因妊母举动失措.致儿内失荣养,不能长发.仍不坠者.此与果实干痿在枝无异,以妊娠气血无恙.但子得禀母气耳。非若妊娠有疾.枝伤果坠之比也。
胎儿死于母腹后,历时过久,不能自行产出者,称“胎死不下”。也称“子死腹中”或“死胎不下”。死胎可发生于妊娠中后期,也可发生在临产时。《圣济总录》指出:“子死腹中,危于胎之未下。”胎死以后,因死胎在宫腔内滞留过久,可能引起母体凝血功能障碍,故宜从速下胎以救母。
西医所称的“死胎”及“胎儿死亡综合征”与本病相似。妊娠超过20周,胎儿在宫腔内死亡称为死胎,如在分娩过程中死亡者称为死产。死产亦属死胎之一种,但因部分与产程处理有关,故不在本节讨论。
(主要病机]
胎死腹中的原因,历代医家论述较多,主要有因胎气薄而殒者,因热病而伤胎者,因跌仆伤胎者,或因触患妊娠禁忌而损伤胎儿者,也有因“被脐带缠颈,气绝而死者”。在临产时则有难产致胎死者,有因接生不慎致死者,有因胞破血干而死者。至于为何胎死后不能自产?中医认为是气血运行不畅所致。或因气血虚弱,无力排胎外出;或脾虚湿困,困阻气机,死胎涩带不下;也有瘀血内阻,碍胎排出者。
任何导致胎儿宫内缺氧的因素均可能引起死胎,如胎儿畸形、多胎、胎儿宫内发育迟缓、感染、胎盘早剥、前置胎盘急性大量出血、帆状胎盘血管前置破裂、脐带打结及脱垂,急性绒毛羊膜炎。以及母体严重妊娠并发症或伴发的内科疾患,如妊娠高血压综合征、过期妊娠、母儿血型不合(以Rh阳性较多)、糖尿病、慢性肾炎、慢性高血压、各种病毒或细菌性宫内感染、败血症等。另外,子宫张力过度或收缩过强、产妇仰卧位子宫压迫下腔静脉使子宫血液回流不畅、子宫肌瘤或子宫形态异常等也可发生死胎.
胎儿死亡在宫内约2—3周后,80%可自然流产;死胎稽留4—5周时,30%由于胎盘自身溶解,可释放凝血活酶,并进入母体循环,引起凝血功能障碍的一系列症候群,危及孕妇生命。
(诊断与鉴别诊断]
1.诊 断
(1)病史:可有胎漏、胎动不安病史,或妊娠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病毒或细菌感染、子宫肌瘤等病史.
(2)临床表现:孕妇自觉胎动停止,腹部不再继续增大,体重下降,乳房胀感消失而缩小。孕20周内的诊断颇困难,常需较长时间及反复检查。一般为妊娠反应突然中断、子宫体不随孕月增大,反而缩小,多次妊娠试验阴性。孕20周后诊断较容易。若胎死时间较长,达4---8周以上者,孕妇全身疲乏无力,嗜睡,食欲不振,口出秽臭,舌黯紫,苔厚腻,脉涩。若出现下腹沉坠冷感,阴道流血如赤.豆汁或紫暗时,乃过期流产的表现。
(3)产科检查:子宫较孕月缩小,胎心音消失,触不到胎动。根据胎动停止,胎心音消失,子宫不继续增大等临床表现,可考虑为死胎。
(4)辅助检查:①B超或超声多普勒探测:胎动、胎心搏动消失为确诊依据,如死亡过久则B超可见胎头塌陷、颅骨重叠、胎头变形.②腹部X线摄片:32周前,胎死l周后才显示;32周以后,胎死1—2天即可显示
X线异常。a.胎儿体内出现气体:宫内死亡12小时至10天之内,胎体内产气,多见于心脏、主动脉、下腔静脉,气体征占死胎80%。b.颅骨重叠或排列错乱。C.胎儿脊椎变形等,如胎儿浸软则有颅骨重叠、脊柱成角弯曲等征象。③凝血功能测定:胎死时间较长可出现血小板减少,凝血酶原时间延长,纤维蛋白原下降,出凝血时间延长等。
2.鉴别诊断 胎萎不长:两者均多发生在妊娠中晚期,腹形增大与宫底高度较孕月小,有相似之处。但胎萎不长者,胎儿仍存活,有胎心胎动;胎死腹中者,胎儿已死在宫内,无胎心胎动。B超检查可鉴别。
胎死不下之因有气血虚弱、气滞血瘀以及脾虚湿困,使死胎不能自产。
治疗以从速下胎为原则。下胎之法,又须结合虚实辨证,尤其注意阴道出血的情况,必要时采取中西医结合的方法下胎以救母。
1.气血虚弱证
病因病机 孕妇素体气血虚弱,孕后胎赖气血长养,胎失所养,以致胎死。胎既死,则为病邪异物,有碍气血生化及运化,遂致无力送胎外出而不下。
主要证候 胎死腹中,腹形及子宫增大小于孕月,胎心胎动停止。小腹冷感或冷痛胀坠,面色青白无华,神疲乏力,气短懒言,食欲不振或口出秽臭。舌淡,苔薄腻,脉细弱涩.
辨证依据 气血虚弱;腹形及子宫小于孕月,乳房也不胀满而缩小,胎心胎动停止.舌淡,脉细弱.
治法 益气养血,活血下胎。
方药 救母丹(《傅青主女科》):人参、当归、川芎、益母草、赤石脂、炒芥穗.
气虚甚者,加黄芪、白术;血虚甚者,加热地、白芍、首乌。也可加龟板滋阴养血助产.大便秘结者,加熟地、火麻仁、枳实以润肠通便,促胎排出;气血虚弱,形寒怕冷,小腹冷痛者,加肉桂、熟附子,使气血流动而助产。
2。气滞血瘀证
病因病机 常因孕期跌仆损伤,或临产惊恐,气郁血瘀致胎死腹中。气滞血瘀,气机不畅,不能促胎自产。
主要证候 胎死腹中,腹形及子宫增大明显小于孕月,胎心胎动消失,小腹胀痛,或阴道下血,量少色紫黑或如赤豆汁,面色青暗,口出恶臭。舌紫黯,苔白略腻,脉弦涩。
辨证依据 有跌仆等致血瘀病史;腹形及子宫小于孕月,腹胀痛,下紫黑血。舌黯,脉弦涩。
治法 活血行滞,祛瘀下胎。
方药 脱花煎(《景岳全书》):当归、肉桂、川芎、牛膝、红花、车前子。
3。脾虚湿困证
病因病机 素体脾虚,运化失职,困阻气机,胎失所养,致胎死腹中。胎既死,邪浊秽气上攻,使中州脾胃升降失职,气机不利,不能促死胎排出。
主要证候 胎死腹中,历时日久不下。腹形与子宫增大明显小于孕月。小腹阴冷坠胀,头胀,胸闷呕恶,厌食,腹满胀痛,口出臭秽气或阴道流粘腻黄汁。唇舌紫黯,苔厚腻,脉弦缓。
辨证依据 脾虚湿困史;腹形及宫体小于孕月,胸腹闷胀,呕恶.苔厚腻,脉弦缓。
治法 健脾化湿,行气下胎。
方药 平胃散(《和剂局方》苍术、川朴、陈皮、甘草)加芒硝。
气虚不足者,加黄芪、人参、白术;兼血虚者,加当归、川芎.
(多种疗法]
1.针 刺 取三阴交(双)、石门,或阴陵泉、关元穴.每日针刺一组穴位,留针40分钟左右,强刺激.
2.单方验方 蓖麻油鸡蛋法引产:蓖麻油30ml,加入调匀的鸡蛋3个,逐渐加热少熟,空腹进服.常可引起自发有效的宫缩而临产,成功地排出胎儿胎盘.
(预 防]
若死胎历时4周以上仍产不出者,必须测定凝血功能,以预防和控制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的发生和发展。
(疗效判断标准)
治愈:分娩结束,无并发症。
(现代研究报道)
60"~70年代,各地广泛使用民间流传引产下死胎的单方验方。如用淮牛膝、了哥王根消毒后插入宫腔引产,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也有个别处理不当,引起意外的病例。此后渐少用之。何时希整理死胎文献资料,约有200条以上,其中包括成方、单药、单方、针灸等法。古人认识到死胎当从速下之。而下胎大法,何时希归纳有四个方面:温下、寒下、润下、毒药峻下,并有相应的方药.朱小南认为胎死既然已死腹中,并无生机,久不落下,对母体有害,所以可作为“宿瘀”看待。处理方法,如患者身体尚健,可用红花、桃仁等活血化瘀之品,方选大黄廑虫丸,有一定的活血化瘀,排出死胎之功效。大黄廑虫丸必须吞服,人煎则效逊。